黃琢然
(世宗大學,韓國 首爾 05006)
現實主義動畫電影與普通真人電影之間存在差異,動畫電影發揮的美學的余地更大,教育性較強,受眾也更加廣泛。過去國產動畫電影較為注重說教與理念傳播,刻板輸出喜劇元素,導致動畫電影的吸引力較弱,商業價值也較低,創造與創新受限。較為知名的華語動畫電影美學設計都集中在傳統文化上,雖然能夠吸引許多熱愛傳統文化的中外觀眾,但是美學效果過于刻板,不利于華語動畫電影的創新,也不利于國際上的藝術家重新認識與定義中國美學,導致華語動畫電影的商業價值受到沖擊,其生存環境較為艱難[1]。華語動畫電影長久以來一直被西方電影業稱為美術電影,而我們的動畫電影最初也是從國畫、皮影等傳統藝術之中發展而來,富有深厚的美學底蘊。動畫電影敘事追求單一時間線與故事線,設置矛盾沖突時又要注意避免人物的臉譜化,所以敘事方法與真人電影相比,難度更大,為此眾多電影創作者都不斷探索全新路徑,努力構建全新的電影敘事方式[2-4]。
本文從美學理念出發,研究現實主義動畫電影的多維敘事策略,為今后華語動畫電影的發展探索全新出路。
中國傳統文化思想認為,能夠流傳千古的文學作品一定體現出較為正確的倫理道德思想,而華語電影中將中國傳統民間傳說拍攝成動畫電影的現象,也是受到此影響,敘事目的偏向于倫理道德的正面教育,同時吸取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美學精華,發揚東方動畫電影的美學內容。中國早期發行的動畫電影如《大鬧天宮》《哪吒鬧海》等,都反映出中國傳統文化,并批判現實社會中的弊端,體現出具有中國藝術特性的現實主義精神。現實主義動畫電影既能表現出各個時代下張揚的競爭特性,同時也能反映出較為深刻的社會現實,這種敘事方式不單是中國電影獨有,同時也是世界各個國家電影的表達方式[5][6]。這些早期上映并體現出時代精神與現實主義的華語動畫電影奠定了華語動畫電影的基礎格調,為當代電影的發展指明方向,同時也體現出獨具中國美學特點的電影藝術成就。
中國傳統文化中堅持宣傳人性的真、善、美,所以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目前的動畫電影都喜歡將主人公形象塑造得既高大且善良,宣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真、善、美。現實主義電影的審美原則要求電影情節需要先符合自然規律與現實生活的邏輯,電影中的世界與現實中的世界互為映射,故事情節、人物心理、生理變化都應該貼近現實生活中的情況,即使在動畫電影中添加夸張場景也應該從現實世界的角度出發,不能違背基礎的科學現象[7]。現實主義動畫電影還注重故事中的情節需要足夠逼真,從逼真的場景、劇情出發,結合美學藝術包裝,從而細節體現出電影情節的人物、劇情內在所想表達的思想,展現出劇情內在的真實感,使得劇情與人物更加立體。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電影創作者意識到現實主義電影與浪漫主義電影的差異,現實主義的電影更多使用藝術的美學特質來包裝電影情節,主要目的依舊是反映出劇情的真實性,同時體現出電影創造者的審美[8-10]。
西方電影擅長使用欲望敘事的方式拍攝電影,也就是說,電影結尾通常滿足整個事件的欲望,最后獲得圓滿收尾。但是華語電影展現出的敘事風格通常包含大量我國特有的文化內容與歷史沉淀,中國特色文化基因嚴重影響華語電影的美學結構與敘事風格。從我國古典文學作品來看,其敘事策略方面并不追求最終欲望的滿足,而更多使用“退隱敘事”方式描述故事情節,這種敘事方式也廣泛應用于華語電影作品之中。在此從以下幾方面談論敘事特點形成的原因:
第一,歷史文化嚴重影響了我國各類作品的敘事風格,這也泛化影響至電影作品之中。從各類研究來看,無論是耳熟能詳的四大名著,還是頗具盛名的民間小說作品,敘事風格都與《史記》存在類似之處。眾所周知,《史記》是我國較為重要的紀傳體通史,敘事方式體現出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敘事風格,從古至今已經有眾多學者深度研究《史記》并給出結論,這種紀傳體敘事方法既尊重客觀歷史,又能實現敘事的通俗易懂,因此對于現代文學與電影作品產生深遠影響,使用這種敘事方式創作的電影作品與西方欲望敘事的電影風格形成鮮明對比[11]。
第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視修身養性,這一特性甚至延伸到藝術作品之中,人們認為通過修身養性能夠達到理想的人生境界。我國傳統文化把人劃分成圣賢、小人或者君子等不同品格,圣賢與君子備受推崇并且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愛戴,而小人在歷史中遺臭萬年且受到幾代人的唾棄[12][13]。不同人群追求不同的人生境界,更有甚者完全不會計較現實生活中的個人得失,只關注境界提升,這也體現出中國文化的特色以及敘事的獨特方式,這種風格也集中體現在華語電影的敘事風格中。
第三,中國敘事風格中融合了傳統的詩詞文化。有學者表示,華語電影受到魏晉美學的深刻影響。華語電影敘事時經常會使用高山流水、春花秋月、大漠孤煙或者江南風景,這些風景不但形成華語電影的自然元素敘事,同時暗合中國傳統詩詞歌賦的藝術特性,使得觀眾能夠通過大屏幕獲得雄渾、秀美、細膩等自然美學的享受[14]。有目的的敘事也是審美轉換的一種過程,滿足觀眾的審美,不只是在結果中實現指代,同時在敘事過程中融合詩性,展現出了華語電影的含蓄之美。
華語電影中最常使用的退隱敘事方法也是一種中國傳統文化的體現,是中國人長久以來所演繹出的文化感悟。這種退隱敘事方式體現出中國人思想中的虛無概念,認為生生不息萬物循環,所以設計故事框架時也更注重從有到無、從無到有的敘事風格,符合中國人的思維模式。
電影創作之中使用修辭手法是為了豐富電影中敘事內容的美學程度,而且適當使用能夠提升華語電影的文化特性。以多部華語現實主義動畫電影為例,開展修辭敘事的研究。
1.擬人與引用修辭提升電影的意象性
所謂“意象”實際上是包含“意”和“象”兩種不同的內容,二者融合后產生一種全新的意蘊,也承擔起審美載體的作用。華語現實主義動畫電影應用意象美學之后,在電影中造就了諸多鮮活、獨特的藝術形象,使得這些角色通過暗示、引用、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誕生了超出自身性的美學效果。從表面可以透視到本質,經過這些修辭手法的處理,奇異的動畫世界實際上反映的是現實社會的情感與哲理。
《大護法》中使用夸張修辭描述一個脫離現實的花生國,通過意象表現出人類的愚昧、貪婪等特征;《貓與桃花源》則使用擬人手法,給貓賦予人格,既構建具有邪惡思想的惡勢力貓群,也創造出愛冒險且聰慧的少年貓形象,對應了人類的不同性格[15]。這些不同類型的華語現實主義電影均反映出極強的意象性。華語現實主義動畫電影的意象表達并不是通過某個特定形象來實現表達,而是由整體動畫電影的結構風格所體現。
2.夸張修辭體現動畫電影的荒誕美學
人們在觀看由真人演繹的電影時,喜歡追求情節與畫面的真實性,電影內容與現實世界越接近,越能獲得觀眾的喜愛,但是動畫電影卻完全相反,越是神奇瑰麗的畫面越能擴展觀眾的想象空間,這也形成動畫電影的獨特風格與美學效果。動畫電影中使用夸張修辭,通過怪異、多變、神奇的畫面展現出一種荒誕又奇妙的美學效果,吸引更多關注。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敘事內容為例:幼小的哪吒使用惡作劇吸引小伙伴的注意力,每一個事件在現實世界中都不可能完成,在動畫電影中卻奇妙地和諧且富有笑點;為實現哪吒能力提升太乙真人構建的畫中世界光怪陸離卻又妙趣橫生,充分體現出東方美學與神話故事的融合,給予觀眾極大視覺沖擊與美學享受;哪吒與龍三太子聯手打敗海妖索要緩解石化的解藥,結果竟然是海妖的分泌物,既夸張又合情合理,符合東方藝術中的一貫審美,卻又奇妙銜接之前的劇情,既在意料之外卻又合情合理。這部電影顛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于“哪吒”這一形象的認知,將我們所熟悉的哪吒出世、哪吒鬧海、蓮藕化身等傳統民俗知識全盤推翻,把傳統影視作品中玉雪可愛的哪吒造型也完全更改,為哪吒畫上夸張的煙熏妝,體現出人物性格的乖張和叛逆,但是人物身高和心境卻更接近孩童,表達出哪吒這一人物形象的矛盾特性,使得電影中富含矛盾沖突,便于劇情的展開。
動畫電影中利用夸張修辭手法改造、重塑人物形象,透過荒誕、不合理的劇情構建出整個電影故事本質的合情合理效果,是一種脫離現實的奇妙體驗,幫助觀看電影的觀眾暫時脫離現實生活中的煩惱,進入一場大腦奇思妙想的狂歡盛宴。
3.假設修辭豐富電影的超現實感
動畫電影跳出傳統美學與理性思維的制約,從精神世界與視覺方面給予觀眾不一樣的刺激,從多方面帶給觀眾超現實的感覺。動畫電影本身就是一種超現實的藝術表達方式,假設修辭的使用使得動畫電影與真實世界之間的距離更大。以哲學思想中的內容衡量動畫電影,體現出動畫電影的虛擬性。比如《大護法》中出現的花生國就是一種超現實的假設國度,也是一種虛擬的幻想映射。動畫電影往往更加理想化或者夢幻化,其中較為具有代表性的是近年重新制作上映的《天書奇緣》,成精的狐貍、以蛋化人的主角,都是在假設修辭前提下被賦予特殊的人物形象,而且該動畫中的人物使用中國水墨畫的形象演繹,更加展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審美,這種繪畫方法一下就讓華人觀眾聯想到《聊齋》這一文學作品,既有藝術感又具有文化獨特吸引力。獨特的敘事風格提升華人觀眾對于電影內容的親切感與觀看熱情,激發出人們對于電影的超現實感觀。
華語電影熱衷并擅長使用中國文化中的傳統民間傳說開展藝術改編,并且隨著動畫制作水平的提升,這方面的華語電影越來越多。但是我國早期制作的華語動畫電影在敘事方面更加側重表達故事情節的社會性質,幾乎不會沖擊或者重新構建道德觀念與倫理關系,為達到教化目的而弱化原本民間傳說中的反抗情節。以20世紀70年代上映的《哪吒鬧海》為例,該電影弱化了原有小說情節中的陳塘關居民對哪吒的偏見與欺辱,更加側重表達哪吒少年英雄的事跡,宣揚懲惡揚善、勇于犧牲的正面思想,削弱原有小說的反抗情節以及“削肉還母,剔骨還父”這種極端激烈抵抗父權的情節。2019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使用大量時長描述世人對于哪吒的偏見,反映出社會的陰暗面與人性的扭曲,這種動畫電影不但反映出中國文化中的民族特色,同時抱有一種開放思維,借鑒西方電影作品中的敘事風格,為藝術與電影風格做出轉型,通過重建獲得中國特色的敘事美學策略,這種轉型也是將中國傳統文化的皮影畫的藝術轉變成現代通俗美學內容。
以電影敘事主題作為切入點做出分析,翻拍自中國民間傳統故事的動畫電影使用現代思想重新構建敘事方式,把原有情節的教化、倫理沖突的內容弱化處理,使用現代思維,娛樂性地傳遞出電影的核心思想。傳統民間傳說中,孫悟空、哪吒等都是較為經典的神話故事,原作者通過這些不存在的人物反映出社會的陰暗面以及父權社會的統治弊端,故事主角包含較為強烈的叛逆特點,對這些傳統故事開展改編演繹,過去的動畫電影敘事的最終目的是實現教化與善意傳教,將故事原有的陰暗面隱瞞下去,消除不利于社會發展的內容。但是今天層出不窮的華語動畫電影深入挖掘這些傳統故事的內在,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及《大圣歸來》為例,突出主角的反抗精神,降低原有故事情節中人物的神通廣大能力,從一個普通人的角度敘事,弱化倫理與教化劇情,添加更多現代社會年輕人的思想,并不完全充斥反抗精神,仍舊遵循傳統東方電影的美學表達方式,按照世俗的欣賞習慣改寫電影情節。《哪吒之魔童降世》沒有父權的壓迫,沒有原書中李靖對于兒子的怨恨與不滿,使用現代社會中父母疼愛孩子的方式開展劇情實現敘事,主角似乎在抗爭命運的不公,但是又以一種普通人、普通家庭的感覺構建關系,使得電影內容跳出命運抗爭的宏觀背景而展現出一種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
華語動畫電影近年迅速崛起,采用的敘事策略通常保留中國傳統的“影戲”美學,結合現代思想改編傳統故事情節,即使松散的動畫故事情節仍舊保留嚴謹的模式化敘事框架,按照寫作常見的起承轉合構建矛盾沖突,保證敘事內容結構緊密,這也說明無論何種美學結構的動畫電影敘事方式仍舊保留模式化的結構,但是當代動畫電影由于諸多新鮮血液的輸入,加上傳統美學與現代美學的助力,正重構全新的動畫電影敘事方式。
無論是何種形式的現實主義電影,創作過程都需要注重電影的制作與敘事,良好的制作效果與敘事精良的敘事效果都離不開美學設計與敘事模式,美學設計是電影創作的前提,敘事結構的完善才能豐富電影的血肉,獲得立體化、細致化的電影情節。本文從美學觀念角度出發,探討現實主義電影多維度敘事策略,獲得諸多有關電影敘事結構改進的方向,并對電影的敘事內容做出進一步解析,為今后現實主義動畫電影的發展與轉型探索全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