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維
(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亞洲文化版圖內,中國與韓國的合拍工作最為頻繁,并在2017年到達兩國合拍片的高潮。兩國自簽訂合拍協議以來,合拍模式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韓國導演+中國主創。第二種是一本兩拍。第一種合作模式是中韓合拍片中最常見的方式,比如許秦豪執導的《好雨時節》《危險關系》;吳基煥導演的《分手合約》;李宰漢導演的《第三種愛情》;安兵基監制、林大雄執導的《不速之客》等。這種合作模式下,常常出品一些翻拍作品,比如翻拍韓國本土已經取得不錯票房成績的作品。例如安兵基導演的《筆仙》《外公芳齡38》;安尚勛導演的《我是證人》等。第二種合拍模式也是比較常見的形式。比如2015年陳正道執導的《重返20歲》,是“翻拍”自韓國導演黃東赫執導的喜劇電影《奇怪的她》?!镀婀值乃放c《重返20歲》源于同一個劇本,韓國版先行上映,中國版緊隨其后,兩個版本同時進行,是出于對兩國文化差異的考慮。這兩部影片都在本土市場贏得了不錯的口碑和票房成績,屬于比較成功的“一本兩拍”的案例。
東西方文化圈之間的交流合作是全球化的必然結果,中國電影致力于“走出去”,而外國電影特別是西方電影也想走進中國,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東西方的電影合作制片應運而生。然而由于東西方之間的歷史文化差異較大,文化間的隔膜是雙方必然要面臨的困難之處。中國與外國的合拍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其中中國與美國的合拍片事務從數量上來看處在領先的位置。2012年中美雙方簽訂《中美電影協議》,2015年雙方又簽訂了《分賬影片進口發行合作協議》。這兩份協議的簽訂,對于中美雙方的電影合拍事業來說發生了一些變化。僅從合拍模式上來看,中美雙方目前有兩種電影合作模式:一是中國主創,美國提供技術和資金。二是美國主創,中國提供場地、文化元素或者資金支持。第一種模式下,《無極》《赤壁》《道士下山》等都是這一類型的典型代表。從演員、導演、編劇,大部分演職人員都起用了中國影人,一些技術、資金、小部分演職人員利用了歐美國家的電影資源。這種模式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中國電影人的主體性地位,歐美國家的影人只是輔助處理合拍片的技術性問題,在拍攝影片的時候,我們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文化折扣”帶來的負面影響。純粹的中國故事、精美的中國功夫是中國文化當中的典型代表。但是這些影片的市場反響并沒有達到預期?!稛o極》豆瓣評分4.8分,IMDb評分5.6分。《長城》豆瓣評分4.9分,IMDb評分5.9分。這幾部是近些年來比較有代表性的影片,票房口碑雙雙不甚理想。第二種模式下,《功夫熊貓3》《功夫之王》《搖滾藏獒》《木乃伊3》等影片起用中國演員扮演需要的角色,或到中國取景,但導演、編劇、制作都是歐美影人。此時,主導權并不在中國,而是牢牢把握在西方影人手中,中國元素成為“背景”,成為“他者”的形象存在其中。那么,這就很容易使文化差異加大,文化折扣大大增加,兩國的文化價值觀念沖突被放大,融合得并不十分融洽。比如《雪花秘扇》豆瓣評分5.6分,IMDb評分6.1分?!豆Ψ蛑酢范拱暝u分5.3分,IMDb評分6.6分?!稒M沖直撞好萊塢》豆瓣評分4.5分,IMDb評分5.3分。近期還有一種中美合拍的模式出現在市場中,即中美影人共同投資、共同主創、共同發行。比如張藝謀導演的大片《長城》,由中美電影制作公司共同投資,中美雙方人員共同參與(張藝謀任導演,馬克斯·布魯克斯、托尼·吉爾羅伊等好萊塢編劇參與劇本編寫,中美制作人共同制作,趙小丁、斯圖爾特·德瑞柏共同攝影等),中美以及其他國家或地區的電影公司發行,是一部集結了中美雙方共同電影資源的大片。可以說是第一部真正意義上中美雙方共同參與的影片,同時這部影片在中國、美國等國家上映。但是這種模式并沒有成為創作的主流模式,主要原因是難以分控其中的資金且創作過程不好把控。
1988年加拿大學者霍斯金斯和米盧斯在論文《美國主導電視節目國際市場的原因》中提出“文化折扣”的概念。文中對其定義是“根植于某一文化的節目雖然在該文化中可能很有吸引力,但在其他文化環境中可能吸引力減弱,因為其他環境中的觀眾可能難以對節目中所體現出來的風格、價值觀、信仰、社會制度及行為方式等產生認同”[1]。兩位學者基于影視項目的貿易折扣率得出結論,之后提出“文化折扣”的公式:文化折扣=(國內相應產品的價值-進口價值)/國內相應產品價值。這一概念是在美國影視大流行的前提下得出,“文化折扣”與國家的國際競爭力有強大的聯系,美國憑借著完善的好萊塢工業體系以及雄厚的資本,在全世界推行其流行文化,美國電影、美國電視劇、美國音樂在全世界得到傳播。全球其他國家對美國文化的接受度隨著美國影視的傳播得到接受和認可。相應地,其他國家的文化向外輸出時,受到的阻礙較大,文化折扣現象明顯。
以中美合拍片《長城》為例,預算1.5億美元,北美票房4554萬美元,中國內地票房為11.73億人民幣,國內最大的電影評分平臺豆瓣,《長城》在36萬多人的評分中獲得平均4.9分的成績。在北美影響最大的電影評分平臺IMDb網站,有13萬人平均打出5.9分的分數。國內外觀眾對《長城》的評價褒貶不一,國內觀眾更多對影片的中國元素儀式化偽民俗的場景頗有議論,對情節設置以及外國演員表現爭論加大?!堕L城》是一部奇幻冒險影片,影片的主要制作團隊來自美國好萊塢,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影片制作者,在創造人物形象以及片中眾多的怪獸的時候,必然帶有“他者”的視野。最典型的表現是《長城》饕餮形象。西方制作團隊在制作饕餮形象的時候必然會憑借著以往制作好萊塢大片的經驗和想象去構造中國怪獸形象,這種西方慣有的思維方式,是把中國乃至東方變成想象中的“他者”。通常這種思維方式是將東西方二元對立起來,即所謂的“西優東劣”,西方作為“自我”存在,而東方作為“他者”存在。導致的結果就是饕餮的形象中國血統流于表面,內核還是西方的一套,呈現給觀眾的時候,中國觀眾認為它不夠中國味,而又變成一種“他者”的存在了。而作為一種話語體系,東方主義就是“通過做出與東方有關的陳述,對有關東方的觀點進行權威裁斷。對東方進行描述、教授、殖民、統治等方式來處理東方的一種機制:簡言之,將東方學視為西方用以控制、重建和君臨東方的一種方式”[2]。如今這么多的電影團隊、重要國外特效團隊對影片的特效進行加工再造,這是西方文化以及西方的思維方式融合到中國電影當中的一種趨勢,再通過電影銀幕以及視覺形象進行傳播,對觀眾來說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
陸川導演的《九層妖塔》是其第一次拍攝的商業大片,投資1億元,但是資金大部分都花在了制作特效上,演員有超過50%的戲份是要對著綠幕表演,后期制作花費了6個月,無論是資金還是制作時間都很緊張,但是最后影片出來的效果是令人驚艷的,可見電腦數字技術在這部電影當中的重要地位。本片的特效制作采用歐美和韓國的特效制作公司,特效總監John Sheils,參與過《指環王》的特效制作。參與特效制作的公司有Prime Focus,DEXTER,BASE,PO,VHQ,COCO&VISION,兔將等。昆侖山爆炸、雪崩,李晨飾演的圖書館館長拍桌子,圖書館變成了陵墓。這兩個部分在特效上做到了極致。圖書館變成陵墓由美國特效公司Base FX制作,李晨一拍桌子,地面開始分裂坍塌,房梁、書架、圖書或陷落或飄浮直至消失,最后一座陵墓復原出現在三人面前,一些虛擬的守靈人手持利刃站立在墓前。整個變化的過程比較有層次,而且陵墓上面的花紋圖樣也能夠表現出來。整個視覺體驗還是比較逼真的,唯一有點距離感的是守靈人是西方的士兵,其身上的盔甲、劍和盾不是東方的樣式。
中國與外國或其他地區合拍片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文化元素的堆砌問題。顯然文化元素的堆砌原因,其一是創作者對別國文化的誤讀與刻板印象,其二是創作者過于追求市場和節約成本,甚少深入了解別國的文化背景和發展狀況,其三是別國文化元素只是作為文化符號造成視覺奇觀或者滿足一種文化想象,并不參與敘事。美國導演哈羅德·茲瓦特導演的影片《功夫夢》,由成龍、賈登·史密斯等人主演,美國哥倫比亞公司出品,翻拍自1984年好萊塢影片《龍威小子》。故事以《龍威小子》為藍本,將故事移挪到中國,講述了一名飽受欺凌的小孩帕克跟隨修理工韓先生(成龍飾)學習武術,并在武術大賽中打敗對手奪冠的故事。本片是一部典型的美國好萊塢故事,它將原版中的人物類型、敘事動因、美國校園文化移植到中國本土,顯然有些怪異。《功夫夢》雖以成為武林高手為夢想而得此名,但是該故事的文化內核與中國的文化核心相悖。美國電影善于制造沖突和解決矛盾,以校園暴力為學武的動因,挪移到中國環境中不太符合國情,特別是男主角是黑人小孩的身份,頗有種族歧視的意味,但這些在美國文化中成立,在中國背景下顯得怪異。成龍的身份頗有“教父”的感覺,在典型的美國影片中,主人公遇到危險后,總有一個能力很強的神秘人物出現,他們或救贖主人公,或給主角提供強大的支持動力,像教父般存在。當這些挪移到中國環境下,成龍像是一個不諳世事的高手欲將傳世之學授予接班人的角色,“神學”意味過于明顯,不太符合中國文化。
近幾年奇幻大片在中國市場上收獲頗豐,引人入勝的視覺特效吸引了一大批年輕的觀眾走進電影院。雖然奇幻類型影片在視覺效果上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這些電影的文化想象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在迎合全球化語境下歐美影片的口味,中國敘事、中國文化處于一種文化身份的失焦狀態。好萊塢的奇幻電影大多帶有民族、神話、童話的想象,按照西方人的審美觀點去塑造人物、創造形象。例如《功夫之王》,美國導演,中國演員為配角,主角是美國青年,以美國青年對中國功夫這一刻板文化為入口,講述美國少年穿越至中國古代拯救美猴王的故事。從價值取向來看,十分符合美國好萊塢對個人英雄主義的推崇,以及對主角塑造上將男主角從“屌絲”逆襲至拯救生命的英雄人物。從敘事角度分析,《功夫之王》符合好萊塢商業化標準模式,故事核心來自經典的歐美傳統敘事母題,即對個人主義的推崇、對自由主義的贊揚。影片通過空間重構的方式表現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以及導演對西方文化的贊揚。中西方文化交鋒被分別放置在兩重空間內?,F代空間中,美國大都市以現代性、開放性、先進性的形象出現,隱匿在都市中不起眼的地方,藏著古老的中國元素。一個破舊的空間內,一位中國老人以時空使者的身份接待來自現代的美國青年。在穿越的時空中,中國空間被虛構成古老的文明,它閉塞、冷血、充滿殺戮。它群峰環繞虛無縹緲,這是西方視角下對中國形象的完全展示。它遮蔽了現代中國的身影,將西方人熟知的古老東方形象再次延展敘述。美國青年代表的是當代美國價值取向,在西方人的視野下這位美國青年是以“自由女神”式的精神試圖給中國帶來自由,在東方人的視野下,主角的出現意味著入侵者的到來,他們以傳播自由精神為借口,試圖以美式的標準稱霸世界。再者,敘事的核心是幫助中國神話英雄人物美猴王打敗“邪惡勢力”玉疆戰神。這一命題是當代美國核心價值觀以文化傳播的形式向全球輸出的典型樣式。孫悟空是中國古典神話中的戰神,除去如來佛祖,其他妖魔勢力難以與之抗衡?!豆Ψ蛑酢方鈽嬃酥袊诺渖裨挼年P系模式,將原本是本土勢力間的拉鋸變為兩種文明的沖突。將中國的英雄人物弱化、丑化,將孫悟空的強勢陽性能量依附于外來文明代表,并且虛構本土的邪惡形象,將本土形象構建為好斗、邪惡、不分是非的低等文明。中華文明需要依靠外來勢力的幫助才能走向正軌,這是顯而易見的文化霸權。更為明顯的角色設置是中國男性皆是老、弱、邪惡的形象代表,中國女性則被塑造為對本土男性的不信任以及和美國青年有感情連接的形象。這是進一步解構本土男性形象,將外國青年定位為救世主?!豆Ψ蛑酢纷罱K在北美收獲5000多萬美元的票房,在內地市場收獲了1.95億位居當年票房的季軍。但是影片的評分和口碑卻不盡如人意。吸引中國觀眾的是演員的陣容以及對中國古典文化的顛覆性改編。對于外國觀眾來說,成龍是吸引他們的絕對力量,他們將自己拯救世界的夢想投射到男主角身上,完成一次“屌絲逆襲”的快感。中國觀眾則對這一顛覆性改編不買賬,在看完絢麗的特效和明星陣容后,對俗套的正邪對立,拯救好人的敘事模式審美疲勞。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與其他國家或者地區的電影合拍關系愈加緊密。在四十幾年的合拍成果中,亂象占據了主流,但也產生了不少佳作?!吨胤?0歲》最具代表性?!吨胤?0歲》翻拍自韓國電影《奇怪的她》,講述了70多歲的老人吳末順返老還童的故事。
中國版的《重返20歲》,在情節上與韓國版本基本一致。就其本土化而言,體現在兩個方面:中國故事和春節檔期。首先從故事來看:老年人咖啡館變成了麻將館,電視劇《還珠格格》、電視節目《非誠勿擾》、鯽魚湯、旗袍、玉鐲子、廣場舞、香港20世紀六七十年代復古發型、鄧麗君、戶口本、《給我一個吻》、房間里的擺設,這些都是體現中國元素的符號。除了這些表面化的符號,一些細節也是做到了本土化。比如說夢君和死對頭陳玉梅兩次交鋒,導演都設置在老年活動中心(實際上這個活動中心的活動就是打麻將)。第一次夢君因為眼睛老花詐和,被陳玉梅看到嘲笑,兩人從爭吵變成肢體碰撞。在韓國版中,老年中心是咖啡館,在韓國咖啡文化十分盛行,咖啡館也是韓國當代文化的一個符號。第二次兩人的交鋒是變年輕的夢君在牌桌上眼明手快,陳玉梅打出的牌她都要碰??梢哉f將咖啡館改為麻將館是非常符合中國文化的改動。對麻將文化不是很了解的外國人很難看懂牌桌上的規則,只是看得出火藥味十足。雖然這些元素很復古,非常體現中國文化,但是就其電影時空而言,它是一個模糊的概念,觀眾很難認出影片當中的時空是在哪里發生、是什么時候發生的。而且夢君最愛的歌手鄧麗君20世紀80年代在大陸處于一種被官方排斥的狀態,那個時候的夢君應該有40歲,她的青春記憶應該不會是鄧麗君而應該是特殊時期的紅色作品才對,鄧麗君更多的應該是60后甚至70后的記憶。除此之外,影片宣揚的尊老愛老敬老傳統文化主題也體現得淋漓盡致。影片欲揚先抑,將夢君塑造成潑辣、頑固、孤僻的老太太形象,在家以婆婆的身份壓制兒媳,但是對兒子和孫輩卻無比疼愛,在外她得理不饒人,面對不喜歡的同齡老太,她更是言辭激烈,不留情面。影片為夢君的言語和行為做出合理的解釋,即夢君年輕守寡,含辛茹苦培養兒子成為大學教授,也許是孤兒寡母的日子讓她受盡欺辱,這才造成她強勢的性格和作風。但是當夢君重返20歲后,她失去了和家庭相認的現實條件,原本低氣壓的家庭環境在她離開后變得歡樂和諧,這不禁讓夢君心生傷感。命運給了夢君重新選擇愛情、婚姻、家庭的機會,但是重返年輕就是一場美好的夢,她始終離不開陪伴自己的兒子兒媳和孫輩。寧愿重回蒼老的狀態也要重溫家庭的溫暖。這是一位偉大的母親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其次是影片的檔期:這部影片上映于2015年1月8日春節前夕,主打“合家歡”親情牌,希望帶動全家特別是孩子能夠帶著父母觀看。另外就是“重啟青春”的賣點,導演選用國內非?;鸨拿餍锹龟习缪輰O子一角,恰好迎合了當下觀影主體的訴求。“青春片”在當時是比較火爆的一種電影類型,用“重啟青春”和《重返20歲》這樣的名稱去宣傳也是比較符合當時的電影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