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蘭 南昌市青云譜區社會保險事業服務中心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每天的信息呈爆炸式增長趨勢,這也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會計工作都是以紙質的形式呈現,隨著信息的不斷增多,工作量明顯增多,并且紙質文件很容易受損,一旦受損也會出現信息丟失的情況,反而容易增加工作出錯率。信息時代的來臨促使眾多先進技術的產生,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工作在這個背景下也建立信息化工作模式,依托于信息技術實現會計工作智能化。然而我國安全防護技術與信息技術的發展步調并不一致,再加上網絡環境的虛擬性,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的風險發生概率明顯加劇。基于此,行政事業單位要加強會計風險防控,有效提高會計工作質量和效率的同時保障國家財產的安全。
信息時代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對會計核算的影響。會計核算的工作模式在信息時代發生徹底性的變革,由傳統的分散型核算模式轉變為集中管理模式。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工作依托于信息技術實現集中管理,不僅極大程度上提高了整體資金的使用效率,同時為內外監督作用的發揮奠定良好基礎。例如,財政國庫在改革過程中就基于信息技術構建了集中管理模式,財政部門的中央銀行建立了統一的國庫賬戶,該賬戶對賬戶下分類賬戶實施集中管理,有效統籌各個單位的預算資金,并且可以根據每個單位資金使用差異制定個性化的財政預算和資金使用計劃,在確定計劃可行之后將相應的資金打到分類賬戶,會計核算的及時性顯著提升,同時基于信息技術的整體資金統籌最大限度上保障了資金的使用率。
第二個方面是對會計管理的影響。會計核算轉變為集中管理模式之后,國庫賬號可以實時性地了解分類賬戶資金使用情況,這種及時性的監督加強了會計管理的監督作用,有利于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工作規范化。每項資金的使用都有明確的信息記錄,防止違法亂紀行為的出現。除此之外,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內容也會更加豐富。信息技術提高會計核算效率的同時促使核算周期被大幅度縮短,每次核算都會對會計信息進行更新,并且信息技術高效率運算促使財務數據記錄更為全面,會計信息內容就會更加豐富。
行政事業單位隸屬于國家,在國家相關規定的約束下可以對國家財產進行相應的分配、使用和保管,由此可以看出,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的進行也是為了保障國家的財產安全。行政事業單位秉承國家的相關財政制度開展會計工作,保證會計工作規范性的同時,按照相關規定合理利用資金,最大限度地提高資金利用率,促使各項資金可以做到專款專用,杜絕資金浪費情況的出現[1]。行政事業單位利用信息手段開展會計工作之后,所有的資產記錄都錄入在信息系統中,如果遭到他人的非法入侵可能導致這些信息記錄被竊取,不法分子利用信息技術修改某些資產記錄就會導致國家財產安全受到威脅。信息時代做好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防控可以進一步加強信息系統的安全性,促使信息系統可以抵御這些非法入侵,以最大限度上保障國家財產安全。
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的主要內容是會計核算和會計管理,在構建信息化工作模式之后,行政事業單位也會構建全面性的風險防范機制,這就有利于會計工作質量和效率的提高。行政事業單位會依據自身實際情況構建完整的會計信息化管理系統,系統功能齊全,可以完成所有的會計工作。信息技術對所有數據進行直接的記錄與核算,數據準確性和真實性顯著提升,并且會計管理人員依托于信息技術可以對每一筆款項進行持續性的追蹤和查詢,會計信息透明度提升,工作質量就得到明顯提高。除此之外,管理體系基于局域網構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所有部門和員工可以進行及時的交流和溝通,會計管理人員可以及時獲取所需信息,整體效率也得到明顯提高。信息傳遞及時也有利于會計管理人員及時發現財務風險,提高風險防控效果的同時,將財務風險對單位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
對于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工作而言,雖然為信息時代構建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統,但是許多實際操作仍舊需要由會計管理人員完成,例如數據的錄入、實時數據的修改等。而在人工操作的環節就存在一定的人員風險。人員風險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認知風險。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工作信息化之后,會計管理人員的工作習慣、工作內容都發生極大的變化,會計管理人員要熟練操作許多信息系統,并且能夠及時跟蹤會計信息的相關內容,以保證會計信息內容完整、實時。然而許多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管理團隊“老齡化”現狀十分嚴重,這些會計管理人員雖然具有非常豐富的工作經驗,但是管理理念落后,不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掌握相關的操作技巧,自身不積極主動了解會計信息化的相關內容,對會計信息化認知相對較少,操作不熟練可能會促使工作差錯率提升,不僅影響工作質量,還會增加風險發生率。另一方面則是道德風險[2]。《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明確要求企業向外界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必須如實顯示自身實際情況,不得以任何理由隱瞞重要事實,這就要求企業的會計管理人員必須如實記錄企業的財務數據,在撰寫財務會計報告時也要嚴格審核,以防出現數據錯誤的情況。然而行政事業單位的組織架構相對復雜,需要記錄的財務信息眾多,為了促使信息錄入更為方便,并不會按照會計管理人員的能力情況設置差異化的權限,所有會計管理人員都有查看財務信息的權利,這反而增加了篡改和偽造的風險性。如果會計管理人員缺乏職業道德素養,在他人的威逼或者誘惑下就可能會做出篡改和偽造財務信息的行為,這不僅導致財務會計報告失真,還直接導致財務風險的發生,嚴重影響行政事業單位的形象和公信力。
會計信息化促使行政事業單位更加適應信息時代背景,整體工作在信息技術的依托下更為便利,然而網絡平臺的虛擬化也促使會計工作可能存在監督風險。我國信息技術的發展速度十分迅速,會計工作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實現了會計信息化。會計信息化屬于一種新的管理模式,國家針對會計信息化出臺的管理文件并不完全,這就導致會計信息化雖然可以促使會計工作更加便利地完成,但是也導致新模式下的會計工作缺乏相應的監督管理機制,監督環節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監督風險的發生概率[3]。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為了控制監督風險加強內部控制,然而并不設置單獨的內部控制部門,導致內部控制工作過于形式化,無法起到控制監督風險的作用。
行政事業單位基于信息技術構建完整的會計信息系統,促使會計工作逐漸從線下向線上轉移,完整的會計信息系統也完全取代紙質記錄,不僅可以存儲更多的信息數據,企業管理人員在進行會計工作的時候也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信息檢索,會計工作更加高效性。然而會計信息系統最大的挑戰就是網絡安全問題。我國近幾年信息技術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但是與之相匹配的網絡安全技術發展卻相對滯后,這就為許多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4]。會計信息本身就屬于機密信息,如果泄露可能會引發非常嚴重的后果。而不法分子為了竊取這些信息會不斷入侵或者攻擊會計信息系統,網絡平臺的隱匿性有效掩蓋了不法分子的這些行為,并且導致追查十分困難,以至于入侵或者攻擊行為非常猖獗,會計信息泄露的風險極高。網絡風險引發的會計財務風險具有突發性,行政事業單位很難在短時間內對風險進行控制,財務風險對行政事業單位造成的影響無法估計。
雖然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化顯著提高會計工作質量和效率,但是關鍵性的操作仍舊由會計管理人員完成,為了從根本上保證工作質量和效率,在信息時代背景下,行政事業單位就需要加強會計隊伍的建設。行政事業單位在構建完成信息系統之后,要針對系統的相關操作對所有會計管理人員進行專業化培訓。對于年紀較大的會計管理人員應該秉承循序漸進的原則,通過有效的引導促使這些會計管理人員樹立現代化管理思維,對會計信息化的認知水平顯著提升,學習過程中還能逐漸熟練操作系統。對于年輕的會計管理人員應該加強意識培訓,讓這類員工更加了解會計信息化,并且可以在會計工作中秉承規范化的工作意識,從根本上保障會計工作質量[5]。個性化培養可以促使每個會計管理人員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成長,為行政事業單位整體會計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發展而言,會計信息真實性和完整性十分重要,因此行政事業單位要通過相應的宣教讓所有會計管理人員充分意識到保障會計信息真實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意義以及會計信息失真、丟失的危害性,不斷提高會計管理人員的道德素養,促使會計管理人員可以在日常會計工作中自我規范和約束,最大限度地保障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除此之外,會計信息修改的權限并不對所有會計管理人員開放,行政事業單位定期對會計管理人員進行業務考核,考核結果優異的會計管理人員才有信息修改的權限,如果業務考核不達標或者在考核過程中發展其他嚴重問題,行政事業單位要對問題人員嚴肅處理,通過這樣的方式降低道德風險的發生概率,為培養高素質會計隊伍奠定良好基礎。
因為缺乏監督管理機制而導致的監督風險嚴重損害行政事業單位的利益,因此在信息時代背景下,行政事業單位要加強監督風險的控制。行政事業單位可以基于內部控制的完善降低監督風險。內部控制的權威性和獨立性可以起到有效的監督作用,行政事業單位要充分意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打破形式化現狀,設置專門的內部控制部門,內部控制部門直屬于董事會,其他的部門工作都不會影響到內部控制部門的工作,從根本上保證了內部控制部門工作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內部控制工作可以充分發揮作用,進而起到有效的監督作用,極大程度上降低監督風險[6]。除此之外,國家也要盡快完善會計信息化監督管理相關法律條例,讓監督工作有法可依,充分發揮監督作用。在完善會計信息化監督管理相關法律條例的時候,國家要充分了解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化現狀,對眾多行政事業單位進行有效調查,以準確把握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化存在的不規范問題,從整治這些問題的角度出發,不斷完善和優化法律條例,行政事業單位要基于最新的條例對內部控制進行完善,進一步強化內部控制的監督作用,從而實現降低監督風險的根本目標。
網絡風險是信息時代背景下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化無法避免的風險,在實際的防控過程中,行政事業單位只能通過有效的手段來盡可能降低網絡風險的發生率。行政事業單位注重技術升級。網絡風險并不僅僅困擾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國家也非常注重網絡風險的控制,因此不斷研發更為先進的設備來抵御網絡風險。行政事業單位在推進會計信息化的時候要選擇功能較為齊全,并且相對先進的設備,并且安裝正規殺毒軟件,實時性地打開防護墻,以構建完整的線上防御系統,更好地抵御惡意入侵或者攻擊[7]。除此之外,行政事業單位還要定期對會計信息網絡進行維護和優化,保證系統功能的完整性,強化系統的網絡風險應對能力。行政事業單位還要定期排查每個設備的情況,以確定相關設備中是否存在網絡病毒和木馬,及時清除這些網絡隱患,從根本上降低網絡風險發生率。在防護網絡風險時,行政事業單位要采取多元化的防護措施有效提高會計信息系統的安全層級,最大限度上保障會計信息的安全性。
信息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快速發展,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為了更好地適應信息時代注重會計工作信息化建設。從優勢方面可以看出,信息化管理解放了紙質記錄,眾多會計工作都依托于信息技術,質量和效率大幅度提升。然而最為嚴重的就是信息安全問題,信息安全問題的存在增加了會計財務風險的發生概率。信息時代背景下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工作信息化是必然趨勢,而要想降低會計財務風險發生率,行政事業單位就要加強會計財務風險防控,可以采取加強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隊伍的建設、基于內部控制的完善降低監督風險以及通過技術升級降低網絡風險發生率等措施,提高會計工作安全性,最大限度上保障國家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