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壹 侯雅潔 文
東方明珠,張開懷抱迎接世界賓客。驚艷申城,開放包容、商機無限。
11月10日,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圓滿落幕。
據介紹,本屆進博會共有145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展。24場虹橋論壇活動順利舉辦。來自127個國家和地區的2800多家企業參加企業商業展,展示438項代表性首發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超過上屆水平。首次搭建的數字進博平臺吸引368家技術裝備企業線上參展,組織直播或轉播活動64場,瀏覽量達60萬次。
截至11月10日12時,進博會累計進場46.1萬人次,進博會期間按一年計意向成交金額735.2億美元,比上屆增長3.9%。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第五屆進博會實現了成功、精彩、富有成效的預期目標。
本屆進博會期間,食品及農產品展區作為展商數量最多、來源地最廣泛的展區,共有104個國家的1076家企業參展,聚集了世界各地的優質產品和最新產品,備受消費者青睞,同時也為各參展商之間提供了一個交流溝通、合作共贏的平臺。
寧夏葡萄酒、北大荒大米、大連海參;挪威海鮮、丹麥豬肉、俄羅斯啤酒……本屆進博會的六大展區展出數百種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其中也不乏許多食品和農產品。與此同時,共有超過280家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參加企業商業展。國內各省的展館也展出了各自的優質農產品,讓消費者目不暇接。
11月10日上午,即便是在最后一天,展館內的消費者依然興致勃勃地在“掃街”,體驗各種美食。新西蘭經貿處展區人山人海,眾多消費者排起了長隊,耐心地等待參加展區舉辦的相關體驗活動。“這個鄒平紙皮包子我聽過,今天看了介紹才知道它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了。”在山東省展區,一位消費者在看完展臺內的介紹后興奮地說。
突出健康、環保、可持續特色的植物來源食品受到消費者的廣泛關注。今年進博會,嘉吉把自己在食品和農業領域積累的知識和經驗應用于現制餐飲領域,為茶飲企業提供定制化、多元化的穩定解決方案,提升最終產品的口感和香氣,滿足消費者日新月異的餐飲需求。
新品聚集滿足消費者對美食的期待。德國麥德龍集團也是進博會的老朋友了,已連續五年參加進博會。這次進博會,麥德龍有90余款商品首次參展,新品的比例更是超過一半,讓消費者可以第一時間在現場體驗。
從空氣中捕捉二氧化碳生產飲料瓶;綠色環保、100%可回收材料的展臺;通過跑酷小游戲現場解鎖綠色生活方式;掃描二維碼,獲得“進博碳中和證書”……行走在展館間,綠色、低碳、可持續的場景隨處可見,以“零碳進博”為辦展理念,“四葉草”各展區內刮起了“低碳風”。
開放共享的進博會,吸引著乳業企業綠色健康的新產品在此首發、首展、首秀。在新西蘭紐仕蘭乳業展區,以“低碳生態、全程溯源”為主題的點亮牛奶生產加工線互動游戲區,吸引著參觀者紛紛駐足體驗。互動區的另一側,是紐仕蘭帶來了全球首發的“碳中和”牛奶,這款牛奶實現了“從牧場到餐桌”全鏈路數字化減碳。
“堅持低碳環保從一杯牛奶開始。”新西蘭紐仕蘭乳業亞太區市場總監閆致軍說,“希望通過本屆進博會,能夠讓更多的中國消費者在體驗到全球高品質奶源的同時,將低碳環保的行動滲透到消費者日常生活中。”
在雀巢展區,綠色低碳的元素也隨處可見。看似普通的滑板,是來自Nespresso濃遇咖啡膠囊外殼回收提煉所得的再生鋁;一組看似簡單的桌椅,是以回收的雞精包裝袋再生后制成的。“近年來,雀巢已經將可持續發展上升為公司戰略,并制定了‘零碳排放路線圖’。”惠氏營養品大中華區公共事務及企業溝通副總裁曹敬衡告訴記者,在實現雙碳目標之路上,雀巢大中華大區一直在降低碳足跡、加速可持續包裝轉型、推進可持續采購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
在農業可持續發展領域,跨國企業拜耳也在積極行動。本次進博會上,拜耳重點展示了拜耳亞太區首家可持續農業“耘遠農場”,展示了一年多來,可持續農業在農業病蟲害綜合治理示范、產品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成果。本屆進博會上,拜耳還和上海浦東新區達成合作意向簽約,與山東平原魯望集團簽訂協議,迎來了兩位“耘遠農場”新伙伴。
本屆進博會,參展商與數字化擦出了火花。
在泰森食品展臺的積木沙盤里,載著牛肉原料的貨船從美國出發,漂洋過海來到中國,進入食品加工工廠……為了讓參觀者更直觀地感受企業在中國的數字化之路,泰森食品還原了加工全鏈路,同時,還通過AR實景互動技術,將智慧工廠車間“搬”進了進博會現場。
泰森食品有限公司公共關系高級總監周權介紹,今年10月初,歷時10個月、從一片荒地拔地而起的泰森日照智慧工廠正式投產,目前,南通、湖北的智慧工廠也正在加緊建設。這是泰森“數智時代”的首個里程碑,也是泰森中國探索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一步。速度背后都是因為看好市場,希望在中國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在農作物種業專區,一個9層4.9米高的花草蔬果架分外吸睛,這是光明母港(上海)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帶來的植物工廠。“當然9層遠遠不是它的極限。”光明母港種業展區負責人介紹,用科技打破以往農業靠天吃飯、全憑經驗傳承的傳統觀念,將農業從橫向種植轉變為縱向立體種植,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作為一家擁有150多年歷史的跨國企業,探索農業數字化轉型之路是嘉吉業務版圖中的重要一環。“數字化農業方面,嘉吉近幾年有了非常大的進展。”嘉吉動物營養北亞區總裁鄭鴻飛告訴記者,嘉吉開發了動物營養系統,該系統在全球范圍內測試過300萬種不同飼料原材料,在動物吸收、消化、營養等方面的作用,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優化動物的飼料配方,從而提高糧食利用率。
鄭鴻飛介紹,嘉吉還開發了農場管理軟件,幫助養豬場或者養牛場更好地管理,優化養殖效率,今年4月,我們把這款軟件引進到了中國,服務于中型農場以及區域型養殖企業,目前有著10萬頭母豬的管理體量,使用者紛紛表示感受到了生產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