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俊 郭文劍
(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8)
2018年,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成為國家戰略[1],為長三角三省一市在農業生產要素配置、農村教育、農業科技創新等領域的全面協作和長三角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民持續增收提供政策基礎[2]。江蘇省人口數量多,涉農高職院校辦學歷史悠久,產業基礎雄厚,創新能力強,營商環境好,為長三角提供高質量發展樣本。在高職教育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關系方面,王琴[3]認為,高職教育一體化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內在要求。馬慶發[4]認為,知識要素、人才要素和制度要素是提升長三角創新能力和實現長三角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米高磊等[5]認為,區域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協作程度和共享程度不高制約了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周紅莉等[6]認為,應用制度工具引導教育和產業的集群化發展,推動區域均衡,是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的保障。郝天聰[7]認為,加強協作,破除不同行政區之間的合作壁壘,構建產教協同發展戰略,有利于構建長三角技能人才培養良性生態系統。
農業是基礎產業,關系長三角一體化質量高低。農業生產與農民素質密切相關,高職教育注重應用和實踐,是農業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8]。但是,關于涉農高職教育與長三角一體化關系的研究不多。本文在分析長三角一體化和江蘇省涉農高職教育關系的基礎上,運用PEST分析和SWOT分析對江蘇省涉農高職教育進行戰略定位,提出江蘇省涉農高職教育助力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的對策建議。
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包含城鄉融合、產業創新、區域協同、教育公平等內涵。長三角一體化戰略與鄉村振興戰略相互影響,相互促進。鄉村振興的發展促進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進程,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推動鄉村振興目標的實現。農業科教能力和創新能力是促進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和鄉村振興的共同推動力。涉農高職教育正是提高農業科教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核心推動力。
江蘇省農業基礎較好,農業教育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較強,營商環境好,在長三角一體化中的角色定位是農業科創中心,助推長三角農業產業的深度融合,解決農業資源約束、利潤較低、競爭力不足等問題。科教中心的角色定位要求江蘇省在涉農高職教育發展進程中,統一規劃,實現優勢互補、聯合協作、錯位競爭,推廣政產學研合作模式,促進農村人力資本、知識資本和制度資本的積累。
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要求三省一市在更高水平上實現相互協作和對外開放,加快提升教育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在生態環境治理領域實現信息共享、資源調配,多方位協作共贏。江蘇省憑借經濟、教育和產業優勢,圍繞蘇錫常和南京都市圈涉農高職教育集群化發展,帶動長三角鄉村振興與一體化進程,解決農業生產和管理領域的“卡脖子”問題,促進農業科技和農村消費升級,為長三角新發展樹立典范和榜樣。
因此,江蘇省涉農高職教育集群化發展與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是緊密聯系、相輔相成的2個過程。江蘇省涉農高職教育集群化發展帶動農業教育資源在區域內流動配置,以教育優勢地區帶動教育不發達地區師資、設施和制度建設,以集群化發展形成地區教育優勢、科技優勢和產業優勢,推動區域產業、教育和人力資源一體化。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為江蘇省涉農高職教育發展提供了更加寬廣的發展平臺。高職院校在長三角三省一市中獲得與更多的院校和企業合作的機會,擴大了院校的辦學規模和辦學影響力,招生來源更加廣泛。院校間合作建設實訓基地、數字化學習平臺,能夠通過分攤機制,降低各個院校的辦學成本。通過教學平臺和教育資源的互相補充和完善,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便捷,學習效果更加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獲得感,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隨著涉農高職教育集群化發展政策的推進,高職教育資源向農業、農村和農民傾斜,招生標準、考核機制、專業設置和課程建設不斷完善。高職院校、農業企業和金融機構參與性不斷加強,師資力量不斷強化,校企合作不斷深入。涉農高職院校積極探索一體化教育培養模式,開展師資互聘、學分互認和校際交換生合作,培養了一批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豐富的高素質農民,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的縱深發展和農業、農村的繁榮穩定。
涉農高職教育集群化發展政策在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為長三角高職教育集群化發展提供準入依據,政策為學校的辦學,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求學劃定了邊界和紅線,只有在政策框架的許可范圍內,學校間的交流合作才真正成為可能,教師的相互學習才有所依據,才能從根本上促進長三角高職教育的集群化發展;為高職教育集群化提供了行動指南,涉農高職教育集群化發展政策在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框架下制定了區域教育協同發展的具體行動步驟和時間截點,為各高職院校的內部治理提供了目標參考;為企業加入涉農高職教育建設提供了展示的舞臺,在較為寬松的政策環境下,企業將獲得更多的機會參與涉農高職教育建設,有利于擴寬涉農高職教育建設資金來源,也有助于教育與產業的對接,實現長三角地區農業產業與涉農高職教育良性互補的局面。
江蘇省農業發達,涉農高職教育集群與產業融合程度高,農民接收教育意愿較強,對涉農高職教育的需求大。但是,江蘇省農業高職院校僅有3所,僅占江蘇省高職院校數量的3.33%。江蘇省涉農高職教育力量相對薄弱,與江蘇省農業產業規模不匹配,難以支持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江蘇省農業現代化程度較高,家庭農場、新型農業生產合作社等農業生產模式應用范圍較廣。休閑農業、精細農業、生態農業不斷發展。但是,江蘇省涉農高職教育集群化發展面臨發展規劃不科學、資源投入不合理、專業群建設不足、教材與課程建設落后等問題。院校盲目投資和區域教育同構化現象日趨嚴重。涉農高職教育資源的錯配,降低了高職教育效能的發揮,不利于涉農高職教育的持續發展,也阻礙了長三角的融合發展和鄉村振興目標的實現。在區域教育合作方面,江蘇省涉農高職院校在教學資源、師生交流和信息共享等方面實現了較高程度的融合。但是,省際之間的高職院校交流不多,合作不深入,存在溝通和合作壁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為江蘇省涉農高職院校開展省際間院校合作與校企合作提供了廣闊的平臺。江蘇省涉農高職教育應當進一步加深與區域內院校合作范圍,突破師生交流等淺層次合作范圍,在資源共享、基地建設和校企合作等深層次領域實現優勢互補。從長三角農業產業布局的全局角度配置教育資源,減少專業重復建設和教育資源浪費。
為進一步發揮江蘇省涉農高職教育的優勢,解決江蘇省涉農高職教育面臨的困境,在長三角一體化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本文使用PEST模型和SWOT模型對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的江蘇省涉農高職教育進行戰略研究。
從政治、經濟、社會和技術4個方面對江蘇省涉農高職教育助力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做PEST分析。政治,鄉村振興戰略和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戰略均是國家層面的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為涉農高職教育集群化發展、高素質農民的培養和農業技術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支撐了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進程。經濟,江蘇省經濟基礎較好,區域創新能力較強的特點,為實現長三角區域內分工協助和錯位競爭提供了良好的經濟環境。蘇南、蘇中和蘇北采用不同的農業發展模式,有利于江蘇省涉農高職院校發展特色專業,圍繞當地需求培養農業人才,與當地農業產業對接。社會,長三角交通便利,城市間信息和物流暢通,為區域間的溝通與協作提供了便利條件。農民有較強的接受涉農培訓的愿望。在涉農高職教育領域采用資源共享的方式,開展訂單培養和工學交替等教學模式,不僅引領了長三角涉農高職教育的集群化發展,也促進了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進程。技術,產業與創新的融合是長三角一體化的內在動力。江蘇省教育普及程度高,高職院校數量多的特點為培養技能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高職院校在涉農領域的合作推動長三角農業創新共同體的形成,也助力了鄉村振興目標的實現。
結合PEST分析結果,從外部機會、外部風險、內部優勢和內部劣勢4個方面對江蘇省涉農高職教育助力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做SWOT分析。外部機會,隨著長三角一體化趨勢的加強,江蘇省涉農高職教育面臨新的發展環境。從生產模式來看,現代農業技術的進步和農業組織新形式的出現,演化出家庭農場、新型農業生產合作社等農業生產模式,對農民的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農民對技能培訓的需求增多。從政府支持來看,政府在三農領域的投資增多,為農業和農村發展帶來新的機遇。碳達峰、碳中和與環境治理等一系列生態環境戰略的提出,促進農業轉型發展,精細農業、生態農業和高效農業不斷涌現。外部風險,由于涉農高職教育的回報率較低,企業參與涉農高職教育的意愿不強,涉農高職教育供給不足,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導致農村人口不斷流失,農村勞動力數量不斷下降,農業人才資源不足。地方保護主義的存在阻礙了農業生產要素的流通。區域協作責權不清晰,制約了江蘇省涉農高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內部優勢,江蘇省涉農高職教育發展迅速,專業優勢不斷加強,涉農培訓規模不斷擴大。農業創新平臺不斷完善,創新資金投入增加,管理制度不斷完善,科研能力顯著提升。教學名師、領軍人才等高端師資隊伍不斷壯大。在線開放課程、圖書館傳遞服務、師生交流制度不斷完善。內部劣勢,長三角涉農高職教育與農業生產脫節,教材編寫、課程設置、教學理念都在不同程度上滯后于農業生產。不僅制約了涉農高職教育本身的發展,也制約了農業生產的發展。農業高職教育一體化規劃的缺失導致長三角涉農高職教育存在同質化現象,不同院校的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資源雷同程度較高,缺少院校特色和地區特色,難以滿足產業的發展需求。教育資源的空間錯配進一步擴大了地區間差距。
在當前內外部環境下,江蘇省要立足地區優勢,面向長三角需求,大力支持涉農高職院校發展。加強資金投入,鼓勵院校創新,推動教育資源共享,促進農業轉型。
本文在PEST分析和SWOT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江蘇省涉農高職教育助力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在對涉農高職教育資源進行綜合評估和對農業產業進行科學調研的基礎上,面向長三角一體化和可持續發展,規劃江蘇省涉農高職教育集群建設。鼓勵涉農高職院校設置新專業、開設新課程,鼓勵涉農高職院校建設農業科研平臺,加強與企業協作,鼓勵涉農高職院校合作建設師資團隊,形成創新合力。江蘇省涉農高職教育只有在服務長三角農民需求的基礎上,才能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推動長三角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因此,江蘇省應當出臺配套措施,支持涉農高職院校積極融入長三角教育一體化進程,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
江蘇省應當拓寬涉農高職教育資金來源,創新資金籌集機制,鼓勵與其他省市企事業單位開展涉農高職教育合作,建立責任共擔、利益共享、風險分擔機制。積極爭取國家財政支持,爭取更多涉農高職教育發展補貼。推進與企業的合作,引導企業加大在涉農高職教育領域的投資。鼓勵社會公眾在涉農高職教育領域的公益捐贈,擴大涉農高職教育的受眾面。從而推動江蘇省涉農高職院校持續創新,激發教師和學生的創新活力,實現課題與產業對接,以教育發展促進產業創新,以產業進步推動教育創新,實現教育和產業的良性循環。
在鄉村振興和長三角一體化戰略背景下,江蘇省應當抓住政策優勢,主動搭建涉農高職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建設涉農在線開放課程,實現課程資源和教輔資源在校級和省際間的共享。積極與省內和省外的企業開展合作,為農民創設便捷的學習平臺,將研究和生產中的成果和經驗引入課程,滿足農民對知識的持續需求。推進江蘇省涉農高職教育資源共享不僅有利于教育資源的效能發揮,還有利于促進區域之間的教育公平,有利于長三角的持續發展。
涉農高職教育一體化發展是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江蘇省涉農高職教育基礎較好,在支撐長三角農業現代化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江蘇省涉農高職教育為長三角新型職業農民培養、農業技術進步和農業經營管理貢獻江蘇智慧。在長三角一體化戰略下,推動江蘇省涉農高職教育積極參與區域農業職業教育一體化刻不容緩。應當構建高職教育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機制,鼓勵江蘇省涉農高職院校與區域內的院校和企業開展合作,共同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建設課程資源、共享教育教學設施,使江蘇省涉農高職教育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的地區和學生,為長三角現代農業培養更多高素質農業技術和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