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 年)》(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發布實施。根據《規劃》,新疆將著力打造戰略性礦產安全保障核心區。
據了解,新疆礦產資源豐富,具有資源優勢突出、礦種齊全、分布廣、配套程度高、部分礦種資源儲量大、質量好等特點,是我國重要的能源資源開發區,目前已發現礦種152個,占全國已發現礦種的87.9%。在查明有資源儲量的礦種中,有12 種居全國首位,20種居全國第2位,10種居全國第3位。
《規劃》提出,到2025 年,新疆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保護格局更加優化,支撐保障國家“三基地一通道”和能源資源接替基地建設更加有力。礦業發展質量顯著提升,礦業權市場更加健全、更加活躍,礦山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礦山安全根基穩固,初步形成資源、經濟、環境、社會效益協調統一的礦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到2035年,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支撐經濟社會發展更加有力,礦產資源結構布局穩定成型,大中型礦山比例提高至50%以上,礦業開發集聚效應、規模效應進一步顯現,礦業高質量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協調一致,綠色勘查開采方式基本普及,礦山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礦產資源管理和礦業權市場監管制度更趨完善,新疆礦業參與國內國際競爭新優勢有效凸顯,綠色、安全、創新、協調的礦產資源保障體系基本建立。
《規劃》明確,根據區域地質背景、成礦地質條件、資源分布特點,立足“兩環八帶十六基地”勘查開發空間格局,統籌全疆礦產資源調查、勘查開發與保護,優化勘查開發區域布局,支撐“三基地一通道”建設。依據礦產資源分布特點及勘查開發利用現狀,按照“深化北疆東疆、加快南疆勘查開發”的總體思路,劃分環準噶爾、環塔里木、阿爾泰、東準噶爾、西準噶爾、東天山、西天山、西南天山、西昆侖、東昆侖—阿爾金等“兩環八帶”十個勘查開發區;落實《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21-2025 年)》中的16 個能源資源基地、58 個國家規劃礦區,打造戰略性礦產安全保障核心區;結合自治區勘查開發實際,劃定5個戰略性礦產資源儲備區、60個重點勘查區、75個重點開采區。
為落實國家能源資源安全戰略,結合新疆實際,《規劃》合理確定了重點、限制、禁止勘查開采礦種。此外,對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礦業綠色發展、礦產資源市場化改革與管理、礦業開放合作等方面也提出了明確要求。
據悉,新疆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由自然資源部審批,自治區人民政府發布實施。《規劃》要求,自治區有關部門和各地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職責分工,認真履行職責,加強協調配合,做好政策銜接,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是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實施的主責部門,及時組織研究解決規劃實施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全面落實規劃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