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瑩,李國峰
(1.延邊州農機管理技術總站,吉林延邊 133000;2.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江蘇南京 210014)
三資管理主要指的是在農村集體經濟結構基礎上,所有屬于農村集體的資源、資金以及資產的管理工作,實際工作內容將會對農民的根本利益產生直接的影響,村集體共同擁有的銀行存款、賬務、現金等貨幣類的資金均屬于集體資金;農村集體的各類公共設施、農業資產、房屋等固定的資產,則屬于村集體資產;農村的共有水面積、土地面積等自然類資源則屬于村集體資源。三資管理者是對上述三種村集體共有財產進行綜合管理。因農村地區環境特殊,資源分布較為分散,加上以往三資管理工作水平低,較常出現違法亂紀情況。對于三資管理質量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需要對三資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逐步改善處理,以促進農村三資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優化現代化農村建設。
三資管理是農村經濟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模塊,三資管理工作質量將會對農村經濟發展以及新農村建設產生直接影響,能夠促進農業經濟收入水平的提升,拓寬農業發展方向,增加農業經濟收入水平,促進農業的現代化發展建設,農村三資管理工作能夠最大程度上實現對于農村資產資源資金的合理分配,提升其應用效率。三資管理與農民農業發展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三資管理工作的強化,能夠實現對于農民合法權益的保護,樹立農業管理干部的權威性,優化農村形象[1]。因此,三資管理在工作開展中,需要始終將農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要保證發揮出資產管理的作用和優勢,確保農民對于三資管理的內容能夠全部知曉,并且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參與和監督,需始終將農民作為管理主體,保證三資管理的廉潔水平以及公平水平。三資管理中資產、資源、資金的分配利用,需要充分考慮農業地區的基本情況,合理進行應用以及分配,已獲得相應的經濟收益,需要強化對于三資管理的監督重視,以促進農民工作積極性的提高,促進整體農業公共管理體系的發展[2]。
隨著農村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以及管理機制的變革,農村經濟賬目已經交至鄉鎮雙代管,并且進行了農村財務委托代理機制的創設,農村整體經濟體系改革成效較為顯著,對于農村地區的發展壯大以及事業的進步均是非常有利的。隨著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農村三資管理工作中各類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種方面。
部分農村地區的村干部在村集體管理時,存在直接決定現金收支的情況,各類大額現金支出也并未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民主討論以及表決,存在自用自批的違規行為,部分村集體的資金以及賬目,在實際管理時也并未嚴格按照相關規范要求進行操作,不符合委托代理管理規定,在資金管理時收取的現金也并未及時交送至鄉鎮地區農業經濟管理站進行統一管理,存在村集體自身坐收坐支的情況,甚至存在白條頂庫的嚴重不良狀況[3]。部分村集體的固定資產也存在賬目和實物不對應、有賬目無實物、有實物無賬目等情況,而村會計賬簿管理方面也存在明細賬未設置或者明細賬記錄不全等情況。
村會計人員綜合素質以及業務水平也存在欠缺,有的村集體在進行村委會更換時,便會進行會計的更換,在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人員調換方面也較為隨意,導致村集體經濟管理隊伍不穩定,管理機制不健全,部分村集體的財務管理人員素質較差,并不能掌握農村經濟管理的法律法規,對于相關管理制度的了解也比較少,村民主體經濟管理小組成員也并未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和價值,在村集體經濟管理方面的重視程度也不高[4]。部分村集體甚至并未進行財務管理制度的規定,理財小組成員也并不能達到相關標準,甚至存在文化水平低、識字困難的情況,理財小組成員要么敷衍了事,要么與村兩委存在矛盾,無法發揮出理財小組成員的作用和效果,難以實現對于村集體經濟管理的監督。
村集體資產囤積量越來越高,資源越來越豐富,資金持有量也在不斷提升,但是產權方面不明晰以及固定資產閑置浪費等情況也較為常見,在村集體資產以及資源處理方面也并未充分考慮民主管理程序,未按照要求進行申報、討論以及批核,大多由少部分村干部人員認定,隨意性較大,甚至存在貪污腐敗,暗箱操作等情況,導致大量村集體資產流失[5]。部分村鎮在進行集體資產以及資源管理時所取得的收入也并未按照管理規定進行處理,更有甚者會在私下進行瓜分,導致村集體資金流失嚴重,集體產業以及公共事業建設受限,個體戶、村干部瓜分了大量好處,但普通民眾卻并未享受到村集體經濟的利益,
當前,農村地區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另外一個問題便是村務公開不規范,主要體現在公開時間、公開內容以及公開質量方面,大部分村集體均無自主村務公開意識,會因上級檢查進行臨時公開或者突然公開,且公開內容不全面,側重點不準確,質量不高,導致村務公開工作始終難以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和效果,長時間流于形式,不利于村務工作的順利開展,且會導致村民對于村集體的信任度下降[6]。
自稅費改革工作開展之后,越來越多農村集體的統一經營收入水平在逐漸降低,而長期積累的歷史遺留債務,導致村集體的資產囤積量也越來越少,嚴重存在村集體資產丟失閑置的情況,部分村干部在村務管理工作中,為了避免麻煩則充當老好人,不對以往的村務管理問題進行追查,部分村干部認為對于村資源資產以及資金管理工作的開展是可有可無的,意識淡化情況嚴重[7]。
農村三資管理工作的開展所包含的內容較多,項目較為復雜,既要做好資金的管理,還要做好實物的監管以及合理應用,農村三資管理的復雜性較強,作為三資管理人員需要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以及工作能力,但是仍然有部分鄉鎮地區領導,并未認識到三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農村經濟管理站人員配備方面也未能進行高素質高能力人才的分配,存在人員隨意調配的情況,對于三資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是非常不利的[8]。部分鄉鎮甚至要求農村經濟管理站進行包片的鄉鎮管理工作,忽視了其應有的經濟方面管理工作,導致工作人員難以將所有精力集中在三資管理工作之中,出現了“解決了別人的問題,荒廢了自己的問題”的情況。
村內理財小組整體綜合素質低,監管能力差,也是影響農村三資管理質量的重要因素,尚無完善健全的農村三資管理監督機制,理財小組成員在監督管理方面也缺乏原則性以及監管意識,存在見票就簽字的情況,并未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和價值。村干部組織內部控制能力低,甚至存在村干部獨斷專行,一言堂等情況[9]。
強化農村三資管理工作,首先需要從思想方面進行統一,需要深刻認識到農村三資管理工作的作用和價值。農村三資管理工作是保障村民集體利益,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每一名村民均是農村集體三資資產的持有者,不管管理工作的開展是好是壞,均需要進行綜合全面的公開。強化農村三資管理工作,首先需要進行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完善各項管理措施,保障農村集體資產資源資金的合理分配以及增值保值,需要做好廣大人民群眾集體利益的保護。農村三資管理要求黨風廉政建設也需要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基層民主政治管理工作需要進行進一步的強化,針對農村三資管理的薄弱之處需要進行重點處理,解決部分村干部一言堂的情況,避免農村集體資產被低價承包、租賃或者被無償占用,防止農村集體財產揮霍浪費以及貪污挪用的情況,保護好黨在群眾心中的形象以及地位[10]。強化農村三資管理,需要從基礎工作開始進行腐敗現象的處理,從根本上降低村干部違規行為的出現,需要強化對農村三資管理的監督處理,提升農民在參資管理監督中參與的積極性,確保維護好每一名村民的決策權、知情權以及監督權,農村三資管理的工作對于新農村建設的推進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充分發揮出農村集體資產的價值和潛力,進行針對性的開發和應用,提升其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以保障農村事業發展具有充足的資金支持,促進新農村的建設。
需要進一步細化農村三資管理的流程以及程序,規范三資管理工作方式方法,明確資金管理的重要性,要求資金委托管理到位,所有村集體資金均需要劃入集體賬目內部進行統一管理,需要委托財務代理機構進行代理管理。各個村集體僅需根據村集體發展需求進行備用金的留存,剩余均需要進行統一賬戶的存入,保障村集體資源的安全管理,避免存在公款挪用、坐收坐支的情況。其次,需要進行農村三資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及健全,始終堅持以制度為參考,進行各項管理工作的開展,確保事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村。集體財產的監督管理需要從法律法規制度方面入手進行強化,要求賬目需要保證齊全細致,核算縝密,按要求對每一個賬戶進行綜合管理計算,及時進行舊賬目的結算以及新賬目的建立,需保證農村三資管理工作手續完備健全,所有村集體資產涉及的收支票據以及手續均需要進行反復核實存檔,每一張收據支票均需進行認真審核,保證入賬的合法性以及真實性,需及時進行入賬的公開工作,當月要完成當月的審核批示,及時進行紙質賬目以及電子信息賬目的記錄,檔案管理工作也需要進行建立完善,由農業經濟管理站進行統一的檔案收集以及管理。
需要建立長效穩定的農村三資管理機制,進行相應組織的成立,強化農村三資管理指導水平,落實各項農村三資管理工作,縣鄉鎮以及村一級成員均需要進行三資管理工作組織的成立,通過理財小組的成立實施,完成好農村三資管理的監督,充分凸顯出民主化監督職責的作用和優勢,落實各項村務工作,確保村級財務資產、資金、資源的定時公開,保障村民在三資管理中的監督監管作用,需要提升農村三資管理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以及管理能力,加強財務管理工作團隊的建設,強化培訓力度,能夠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農資村三資管理工作的開展,保證財務管理的科學性以及準確性,進一步促進整體農村三資管理工作的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