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術數名實釋正

2023-01-05 15:11:34王逸之何念秋籍月琴
黑龍江社會科學 2022年2期

王逸之,何念秋,籍月琴

(湖南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長沙 410081)

術數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廣泛而深刻地影響著中國古代社會的方方面面。何為術數?概而言之,一般指用陰陽五行生克制化的數理,來推測人和國家的氣數和命運的方法,如占候、卜筮、星命等(有學者將其定義為:“以各種方術,觀察自然界可注意的現象,來推測人和國家的氣數和命運”)[1]1。術數堪稱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曾是我國歷史上社會生活中的“時尚”,但它的內涵和外延至今仍不甚清晰,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誠如何麗野先生所言:“我們很難找到一個定義能完全概括所有術數活動,總是有例外”)[2]。如王玉德先生稱:

普遍認為術數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長生類,有養生術、醫藥術、氣功術、煉丹術、房中術、服食術、辟谷術。第二部分是預測類,有卜筮術、易占術、雜占術、擇吉術、三式術、占夢術、測字術、堪輿術、占星術、占候術、相人術、算命術。第三部分是雜類,有幻術、招魂術、禁咒術、巫蠱術[3]7-8。

筆者認為如此把術數看作一個大籮筐或大拼盤,不加以細分什么都放進來,似乎不妥。因為當什么都是術數的時候,也即術數什么都不是了。

明確術數的外延和內涵,對于我們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和整理古代典籍,具有相當的必要性。由于對術數概念的不了解,使得許多論著都出現了舛誤。正如劉逸生先生所稱:

有些學者,碰到方術語詞,常會弄出錯誤。不妨舉幾例:中華書局校點本《南齊書·高帝紀論》:“主人與客俱得吉,計先舉事者勝。”將“吉計”分逗,不知“吉計”,即吉課,是太乙占中的術語。北京大學校注《論衡》,把“飛尸流兇”解為“會飛的尸體,行走的兇怪”,而不知“飛尸”是叢辰之名。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把“伏吟”解為“占卜吉兇時所得卦爻之象”,把“反吟”解為“以人的生辰八字,附會人事,推其吉兇禍福及婚姻成敗”,而不知反吟和伏吟原指用“式”占卜時天盤和地盤顯示出的某種關系。臺灣出版的《中國文化大全》第四冊的術數章,舉出四個主要神煞進行解釋時,把“暗金的煞”,改為“暗金之煞”,誤以為“的”是助詞。《辭源》釋“七損八益”,以為“中醫以七指女,八指男”。但據馬王堆出土的《養生方》,七損是七種有害健康的房事,八益則為八種有益健康的房術[4]。

由此足見,在當今學術界,對于術數之名實厘定的必要性。之所以有關術數的概念和起源,聚訟千年,各執一詞,蓋因術數是一個歷史的概念,其外延、內涵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發生過重大的變化。下文將對術數與巫術、數術、象數易學等概念,以及術數的歷史流變,予以詳論。

一、上古至商:巫術與術數辨釋

宋會群先生曾提出術數最早起源于巫術的觀點,并把巫術與術數間關系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

甲、原始社會階段。術數知識體系從屬于巫知識體系,術數是從巫術中起源的,作為術數本質的占卜功能,本來就是巫術體系中的一部分,“巫咸作筮”反映的就是巫術和術數之間的淵源關系。乙、夏商周秦漢階段。原始巫體系分化為巫、史、卜、祝等門類,專職的巫術范圍縮小,在這種社會大背景下,巫術和數術分道揚鑣。嚴格地講,是術數從巫術中分化出來,不僅建立了陰陽、五行、八卦等規模宏大的占卜理論,而且具有了星占、式占、夢占、卜筮、相術、形法等眾多的術數門類,成為一種專門獨立的知識系統。丙、魏晉以后。純以“降神”為能事的巫體系逐漸衰落,而術數體系則有更大的發展,至唐宋時,達到了最高峰。巫為求生存,大批地轉向數術,成為術數的附庸。有一部分則轉向道教系統。

但他同時也認為兩者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兩個文化序列[5]47-49。當代有些學者之所以認為術數源于巫術,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馬克斯·韋伯理性化理論的影響,他曾把陰陽五行宇宙觀稱作“巫術的樂園”[6]。高國藩先生對巫術的外延和內涵曾加以界定,稱:“人類為了生存,便憑借著對大自然的一些神秘與虛幻的認識,創造了各種法術,以期能夠寄托和實現某些愿望,這種法術就叫巫術。”[7]李澤厚先生則認為,巫具有——直接為物質利益服務、有相關一整套行為與禮儀、通過活動對鬼神天地施加影響,以及有著強烈的情感因素——四點“特質”[8]。可見,其與術數“其旨不出乎陰陽五行、生克制化,實皆易之支派”[9]的特點,是有本質區別的。

關于術數起源的時間,容肇祖先生認為其盛于商代,但未必起于商代[10];還有學者稱“日書的來源甚早,商代應有日書”[11]。不過,商代雖有諏日之事,但這種時日禁忌未必是以陰陽五行為基礎構建的系統。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諸如占星術、相人(地)術、太乙六壬術等形形色色的術數業已基本形成,后世不過在此基礎上有所擴充變化而已[3]4。故而,筆者贊同陶磊先生術數肇始于東周之后的觀點:

在西周以前,存在著所謂巫統與血統的分別,巫統所代表的是巫術信仰,血統代表的是祖宗崇拜。西周統一了巫統與血統,出現了統一的信仰體系,即所謂周禮。春秋以后,因為社會的動蕩,這個信仰體系也隨之崩潰,新的天道信仰出現,數術即在此時出現。……巫術時代以鬼神信仰為特征,數術時代以對數的信仰為特征,這是數術與巫術的根本差別之所在。

巫術與數術雖有萬千關聯,但它們有著完全不同的范式[12]。術數理論成熟于東周時期,以鬼神信仰為特征的“神性”已然有了相當程度的淡化。從《周易·系辭上》所稱“陰陽不測之為神”[13],可見“神性”在術數中變成了神秘莫測的東西。“神性”主題功能的淡出,是術數有別于巫術的最顯著特征。對此,何麗野先生亦稱:“那些產生于《周易》之前,不以陰陽五行的思辨為基礎,而是建立在神秘力量及預言上的巫祝、漢代的讖緯等,便不能算是術數了。”[2]此外,讀者從上文“術數”與“數術”二詞的交替使用,似乎能隱隱約約感覺到兩者之間有很大交集,但能否劃等號呢?這可以從夏商以降諸多文獻中,予以考察。

二、殷商以降:術數、數術與方術析正

欲厘清術數、數術與方術三者的關系,必先明“術”“數”之含義。“數”字的最初本義,一般是指計數、計算、數字等。《說文解字》即將其釋為“計也”,段玉裁注曰:“引申之義,分析之音甚多。”(《說文解字注》卷6《支部》)[14]122除本義外,“數”尚有其他含義:第一,技術、技藝。如《孟子·告子上》說:“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其注釋云:“數,技也,雖小技,不專心則不得也。”[15]第二,規律、道理,且有天命或天數的意思。如《荀子·仲尼》稱齊桓公“其霸也宜哉!非幸也,數也”[16]。第三,占卜之義。如《楚辭·卜居》有云:“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龜策誠不能知事。”[17]對此,李零先生也認為:“數卻并不限于數字,還包括‘理數’(邏輯)和‘命數’(機運)的概念在內;所謂的‘術’,也不是一般的推算,而是指占卜。”[18]3而“術”字,本來指道路。《說文解字》稱:“術,邑中道也”,段玉裁認為“引申為技術”(《說文解字注》卷4《行部》)[14]78。如《孟子·公孫丑上》曰:“矢人唯恐不傷人,函人唯恐傷人,巫匠亦然,故術不可不慎也。”迨至漢代,“術”字已有占卜等意蘊。《后漢書》卷26《伏湛傳》有云:“永和元年,詔無忌與議郎黃景校定中書《五經》、諸子百家、藝術”,李賢注:“藝謂書、數、射、御,術謂醫、方、卜、筮。”[19]898可見“術”所涉范圍之廣。“術”字還有方法之意。《商君書·算地》載:“故為國之數,務在墾草”,其注釋曰:“數,術。”[20]此處的“數”與“術”皆指方法、措施,并使得“術數”具有了“與治國相關的方法、謀略”之意味。

關于“術數”與“數術”的關系,諸多學者認為兩者概念上可以等同視之[如張永堂先生稱:“術數也就是數術,在以往這是可以互通的名詞。其涵義有三:一是指權謀、策略……二是指法制治國之術……三是指以天干地支、陰陽五行生克制化等數理,推測人事與社會發展與吉兇者,總稱術數”[21];宋宇農先生稱:“‘術數’,又稱‘數術’;三國韋昭認為,術指占術,數指歷數。也就是說‘術數’為易學家、陰陽家、占筮家,以觀察、分析宇宙大自然環境的變化現象,所產生的陰陽理論;用五行(現代之物理元素)生、克、制、化的數理,來推測國家、人類的命運,以及事物榮枯、窮達的一種方術”[22];殷善培先生稱:“什么是‘術數’?簡單地說,就是陰陽卜筮之術。或作‘數術’,兩者實無區別”[23];俞曉群先生稱:“數術一詞出現在兩漢之際,又稱術數”[24];李零先生稱:“中國古代的‘方術’包括‘數術’(也叫‘術數’)和‘方技’兩個方面”[25];劉國忠先生稱:“數術,也寫作術數,是中國古代學科分類中的一個重要門類”[26]]。然細而究之,兩者涵義在不同的歷史時段不盡相同。

“術數”和“數術”早在戰國時期就已出現,《墨子·節用上》有云:“圣人為政,特無此,此不圣人為政、其所以眾人之道亦數術而起與?故子墨子曰:‘去無用之務,行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27]卷3,248此處“數術”是將“數”(幾個、幾種)與“術”(方法、辦法)的基本含義加以組合,即指與治國相關的幾種方法。《墨子·非儒下》又云:“三年之內,齊吳破國之難,伏尸以言術數,孔丘之誅也。”[27]卷9,440《鹖冠子·天則》曰:“臨利而后可以見信,臨財而后可以見仁,臨難而后可以見勇,臨事而后可以見術數之士。”[28]《韓非子·奸劫弒臣》亦曰:“夫奸臣得乘信幸之勢以毀譽進退群臣者,人主非有術數以御之也。”[29]這三處“術數”與“數術”的涵義基本是相同的,但是這兩者的外延和內涵都還顯得比較模糊,并沒有具體所指;“術數(數術)”作為一個有別于其他的學術派別,尚未正式形成。

迨至兩漢,典籍中所出現的“數術”一詞,已與當今通常認為的“數術”比較接近了。如《漢書》卷30《藝文志》稱:“太史令尹咸校數術”,顏師古注云:“占卜之書。”[30]1701-1702《后漢書》卷76《王景傳》亦載:“初,景以為《六經》所載,皆有卜筮,作事舉止,質于蓍龜,而眾書錯糅,吉兇相反,乃參紀眾家數術文書,冢宅禁忌,堪輿日相之屬,適于事用者,集為《大衍玄基》云。”[19]2466我們從中可以看出“數術”的基本涵義已經明確,它包含卜筮、禁忌、堪輿、日相等主要內容。《史記》卷127《日者列傳》也有相關記載:“孝武帝時,聚會占家問之,某日可取婦乎?五行家曰可,堪輿家曰不可,建除家曰不吉,叢辰家曰大兇,歷家曰小兇,天人家曰小吉,太一家曰大吉。辯訟不決,以狀聞。制曰:‘避諸死忌,以五行為主。’”[31]可見“數術”具備占卜預測的意蘊是十分明顯的。故《漢書·藝文志·數術略》稱:“小數家因此以為吉兇,而行于世,浸以相亂。”[30]1769

由漢自唐,“數術”的基本內涵變化不大(龜卜、占候、望氣等逐漸消亡,而易占、式占等則在原來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但是“數術”的整體范疇基本沒變),這一點從歷代重要的文獻目錄可以得到印證。漢代劉歆在《七略·數術略》中將其分為天文、歷譜、五行、蓍龜、雜占、形法等六大類,班固《漢書·藝文志》繼續使用了這一分類法(《漢書·藝文志》稱:“數術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職也。史官之廢久矣,其書既不能具,雖有其書而無其人……蓋有因而成易,無因而成難,故因舊書以序數術為六種”,并進一步對此進行了系統闡述:“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以紀吉兇之象,圣王所以參政也。……歷譜者,序四時之位,正分至之節,會日月五星之辰,以考寒暑殺生之實。……五行者,五常之形氣也……其法亦起五德終始,推其極則無不至。……蓍龜者,圣人之所用也。《書》曰:‘女則有大疑,謀及卜筮。’……雜占者,紀百事之象,候善惡之征。……形法者,大舉九州之勢以立城郭室舍形,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數、器物之形容以求其聲氣貴賤吉兇”)[30]1765-1775。隋代以后,卜筮、雜占、形法等合于五行(《隋書·經籍志》將之分為天文、歷數、五行三類,《舊唐書·經籍志》與《新唐書·藝文志》則分為天文、歷算、五行三類),《隋書》卷34《經籍志三》稱:“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五常之形氣者也……是以圣人推其終始,以通神明之變。為卜筮以考其吉兇;占百事以觀于來物;睹形法以辨其貴賤。”[32]

宋代以降,隨著儒學的逐步興盛,理學、心學、樸學等先后成為主流意識形態,“數術”的外延和內涵被逐步壓縮,天文、歷法、算術逐步從其中脫離出來[5]15[33]。宋初官修的《崇文總目》將“數術”分為卜筮、天文占書、歷數、五行等,而單列算術一類(其后,《郡齋讀書志》只將天文、星歷、五行三類收入“數術”,把算術歸入藝術類;《直齋書錄解題》在劃分其為歷象、陰陽家、卜筮、形法四類的同時,亦把算術歸入雜藝類;《遂初堂書目》把算術歸進雜類,將“數術”列入術家類,也意在說明算術已不是“數術”了)。明清時期,《千頃堂書目》與《明史·藝文志》除分其為天文、歷數、五行三類外,將算學劃歸小學類;《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則把天文算法類和術數類予以并列(天文算法類分為推步、算書等二屬,術數類分為數學、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書相書、陰陽五行、雜技術等七屬),《書目答問》予以繼承。這也就意味著此時“數術”概念之中,只剩下了以陰陽五行為基礎的堪輿、相術、命理術等一類了。

而“數術”一詞,在大多數情況下與“術數”互為通用。如《北史》卷89《藝術傳上》稱:“今各因其事,以類區分。先載天文數術,次載醫方伎巧云”,繼載:“晁祟字子業,遼東襄平人也。善天文術數,為慕容垂太史郎。”[34]2923筆者認為,“數術”與“術數”的不同之處在于:“數術”以數字推算為主(重在“數”,包含天文、歷法、算術等),進而引申為推斷未知事物和未來變化的技術;“術數”則重在“術”(“術”指各種具有可操作性的占卜和方術),如《北史》卷31《高允傳》稱其“博通經史、天文、術數,尤好《春秋公羊》”[34]1117,這里把天文、術數予以并列,已明確說明天文不屬術數之類。由于天文、歷法、算術等逐步被排除于“數術”之外,故《四庫全書總目》稱“術數類”。清中期以后,“術數(數術)”也即專指以預測吉兇為主的方術。

綜上所述,“數術”與“術數”雖然在不同時期含義不盡相同,但總體來講“數術”的外延和內涵包含了“術數”,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兩者是可以通用的;不過,由于《四庫全書總目》的巨大影響力,使得“術數”一詞被廣泛應用。此外,“方術”一詞,又可以完全包含“數術(術數)”和“方技”兩個領域(《漢書·藝文志》之《數術略》《方技略》)[30]1763-1780[35]。“方術”及“數術”“術數”之所以皆離不開“數”字,誠如學者所論:

人為自然界天與地作用的產物,人在天地間生存、運動;宇宙萬物都在時間與空間中運動,人、天、地及宇宙萬物的運動無一不受著一種“數”的制約。古人認為,對這種“數”,人們可以通過卜筮等術數手段,得到“神”的指點和啟示,感知和認識它[1]前言,7。

三、術數與象數易學辨析

普羅大眾常將易學或《周易》和術數混為一談,尤其是象數易學與術數,甚至很多學者都將兩者等量齊觀。秦漢至今,諸多“術數”的確深深打上了象數易學的烙印,成了易學視域下的術數。然細而究之,并非完全如此。關于易學流派有兩派六宗之說,兩派即指義理派和象數派,老莊宗、儒理宗、史事宗歸屬于義理派,而占卜、禨祥、造化三宗則屬于象數派[這一說法出自《四庫全書總目》:“《易》之為書,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左傳》所記諸占,蓋猶太卜之遺法。漢儒言象數,去古未遠也。一變而為京(房)、焦(贛),入于禨祥;再變而為陳(摶)、邵(雍),務窮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王弼盡黜象數,說以老莊。一變而胡瑗、程子(頤),始闡明儒理;再變而李光、楊萬里,又參證史事,《易》遂日啟其論端。此兩派六宗,已互相攻駁。又《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于方外之爐火,皆可以援《易》以為說,而好異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說愈繁”][36]。漢代象數易學之所以得到空前發展,是借助于當時發達的天文歷算之學,以及融會了戰國時期的五行術。以卦氣、八宮、爻辰、納甲等組成的象數體系被構建起來,它們都是緣于占筮的目的。這自然也被術數家用來豐富發展自己的占筮體系,從而成為象數易學影響下的“術數”。象數易學并非不談義理,義理易學也并非不講象數,只是兩者的側重點有所不同而已。象數易學專以《周易》的“象”和“數”兩個最基本的要素來探討易學問題,義理易學則側重探討《周易》的卦義和道理。關于象數易學不同于術數這一點,其實在諸多典籍中早已作了區分。如《漢書·藝文志》把象數易學代表人物孟喜、京房等人的著作歸到《六藝略》而非《數術略》,又如《四庫全書》把象數易學之書劃歸經部易類,亦非子部術數類。這是因為象數易學屬于官方經學,一般來講是學者探討的一門關于形而上的學問,而術數則被看成是一門形而下的應用之學[37]。有學者認為兩者的分水嶺出現在漢代,主要區別有兩點:第一,從目的和功用的角度而言,象數學是為了解釋《周易》經傳,而術數則是為預測吉兇禍福。象數學不僅解釋《易》,而且具有闡發義理和影響科技的作用,而術數僅僅只是預測吉兇禍福。第二,從內涵和外延上來講,象數學是用“象”“數”來闡釋《周易》及宇宙萬物的理論體系,術數則指的是預測吉兇禍福的操作方法。五行、卦爻、太極圖等和解《易》體例都屬于象數學的范疇,而術數主要涵蓋了以陰陽五行為理論基礎的風水、命理、奇門、相術等[38]。由此可見,象數易學和術數可謂是大相徑庭。

正因如此,宋代象數易學代表人物邵雍,其思想即是把“數”作為宇宙的本源,將整個宇宙萬物的變化還原成一種數量關系(如邵雍不僅稱“乾坤起自奇偶,奇偶生自太極”,還稱“有象必有數”)[39]。而后世將《梅花易數》托名于邵雍,并將之誤認為一代術數大師,是以訛傳訛、嚴重有違歷史事實的。邵雍云:“天下之數出于理,違乎理則入于術。世人以數而入于術,故失于理也”[40]148;又曰:“物理之學或有所不通,不可以強通。強通則有我,有我則失理而入于術矣。”[40]154他認為的“理”是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若談數不及理,就流于術數了。另據史載:“康節(邵雍)謀葬大父,與程正叔(頤)先生同卜地于伊川神陰原。不盡用葬書,大抵以五音擇地,以昭穆序葬,陰陽拘忌之說,皆所不信。”[41]正因“(邵)堯夫深斥術家”[42],朱伯崑先生也曾明確指出:

邵雍的易學,談數,并非江湖數術之流。……他是反對數術的。他預知未來事物變化的動向,所依據的是陰陽消長的規律,不是其它。……這同后來的江湖術士偽托邵雍之名所炮制的《梅花易數》有天壤之別[43]。

結 論

長期以來,在儒學等雅文化的研究居于主導地位的學術氛圍下,術數文化被學者所嚴重低估[44],甚至被詆斥為“封建迷信”而橫加彈壓。術數體系繁復駁雜,涉及相術、八字、紫微斗數、星占、堪輿等諸多門類;且各種術數門類之間差異比較大,如風水、星占等又會涉及其他諸多學問。故而,若不對術數名實進行厘定與分疏,便無從對其釋正。

關于術數之名實,張榮明先生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五花八門的古代術數,不管內容如何千變萬化,它們的共同本質都是預測吉兇。”[45]而《四庫全書總目·術數類·序》有一段代表性的表述:

術數之興,多在秦漢以后,要其旨不出乎陰陽五行、生克制化,實皆易之支派,傅以雜說耳。物生有象,象生有數,乘除推闡,務究造化之源者,是為數學。星土云物,見于經典,流傳妖妄,浸失其真,然不可謂古無其說,是為占候。自是以外,末流猥雜,不可殫名,史志總概以五行。今參驗古書,旁稽近法,析而別之者三,曰相宅相墓,曰占卜,曰命書相書;并而合之者一,曰陰陽五行。雜技術之有成書者,亦別為一類附焉。中惟數學一家為易外別傳,不切事而猶近理;其余則皆百偽一真,遞相煽動。必謂古無是說,亦無是理,固儒者之迂談;必謂今之術士能得其傳,亦世俗之惑志,徒以冀福畏禍。今古同情,趨避之念一萌,方技者流各乘其隙以中之。故悠謬之談,彌變彌夥耳。然眾志所趨,雖圣人有所弗能禁。其可通者存其理,其不可通者姑存其說可也[9]。

這段話清楚表明了三層含義:第一,術數的哲學基礎是陰陽五行、生克制化[18]62-72;第二,術數中如數學、占候之類屬于比較正宗的學問,其他末流猥雜總括為陰陽五行,百偽一真;第三,術數是客觀存在的,對待術數的態度應當是既存其理又存其疑。李零先生曾將占卜分為三個并行系統:

一個系統是與天文歷算有關的星占、式占等術,一個系統是與“動物之靈”或“植物之靈”崇拜有關的龜卜、筮占,一個系統是與人體生理、心理、疾病、鬼怪有關的占夢、厭劾、祠禳等術。這三個系統皆有古老淵源,可以反映原始思維所涉及到的各主要方面:天地—動植物—人體、靈魂、疾病和鬼怪[46]67。

其所列三大系統,也可以說是術數的原生系統。因為占卜是中國傳統術數的本質,術數系統把占卜的預測功能發揮到了極致,這是有別于其他知識系統的最主要特征[5]17-18。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一般而言,術數應專指以預測吉兇為主的方術,且其理論內核為陰陽五行,而諸如龜蓍占、求簽、扶乩等,嚴格意義上不應列入術數范疇。術數作為中國本土文化兩大系統之一(李零先生認為,秦漢以降中國本土文化分為兩大系統:一是“以儒家文化為代表,不僅以保存和闡揚詩書禮樂為職任,還雜糅進刑名法術,常扮演著官方意識形態的角色,與上層政治緊密結合”;二是“以數術方技為代表,上承原始思維,下啟陰陽家和道家,以及道教文化的線索”)[46]11-12,其被忽視的現代價值,則是當代學人應當理性正視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亚洲欧美|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丁香婷婷激情综合激情|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 久久国产亚洲偷自|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日本人又色又爽的视频|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亚洲第一成网站| 久久综合成人| 美女啪啪无遮挡| 亚洲综合九九| 一区二区影院| 原味小视频在线www国产| 激情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第三页在线看| 婷婷色婷婷| 97av视频在线观看|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一区| 51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手机观看| 天堂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区不卡| 国产喷水视频| 三级欧美在线| 青青青草国产| 亚洲精品无码在线播放网站| 国产精品永久不卡免费视频 | 91国内在线视频|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久久鸭综合久久国产| 亚洲精品不卡午夜精品| 国产精品女主播| 亚洲一级无毛片无码在线免费视频 | 天天综合网色中文字幕|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欧美a级在线| 国产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国产91高清视频| 国产黑丝一区| 日韩天堂网|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网站| 久久亚洲天堂| 日韩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软件| 午夜视频免费试看| 在线看片国产| 三上悠亚一区二区| 熟妇无码人妻| 无码中文字幕乱码免费2| 亚洲制服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亚洲天堂成人| 凹凸国产分类在线观看| 国产尤物视频网址导航| 国产黄色免费看| 国产在线精品网址你懂的|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一本大道无码高清| 五月天在线网站| 亚洲无线视频|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777午夜精品电影免费看| 国产AV毛片|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四房播|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午夜性刺激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国产国产人成免费视频77777| 欧美精品成人| 成人日韩欧美|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91美女视频在线观看| 99re热精品视频国产免费|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