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文軍/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畜牧水產站 211800
豬圓環病毒病對生豬養殖業造成的危害較大,已經在全世界范圍內流行,發病之后的臨床癥狀比較明顯,母豬患病之后可能會導致流產,公豬患病之后影響生育性能。尤其是豬圓環病毒病會威脅豬的免疫系統,導致免疫力下降,繼發感染豬藍耳病、豬偽狂犬病、豬瘟和豬細小病毒病等,增加了死亡率。為此,應該做好豬圓環病毒病的防控工作,避免該病的擴散和蔓延,減少養殖戶的經濟損失。
豬圓環病毒是一種無囊膜的單鏈DNA 病毒,該病毒有不同的血清型。圓環病毒可以在狀態良好的細胞中增殖生長,如果感染不同的細胞會使細胞出現不同的病理變化。豬圓環病毒對外界環境的抵抗能力比較強,即使在強酸的環境下也可以存活,使用碘酒或者氯仿等有機溶液可以將圓環病毒滅殺,對氧化劑的敏感性較強,但是對溫度不敏感。在75℃的環境下仍然能夠存活15min,并且感染性仍然存在。
豬圓環病毒病是一種常見的免疫抑制性方面的疾病,會導致豬群的免疫能力下降,從而誘發其他的疫病的混合感染,增加疫病的治療難度,給豬養殖業帶來的危害比較大。通常情況下,豬圓環病毒病多為隱性感染的過程,很容易引發斷奶仔豬出現系統衰竭綜合癥,主要的臨床癥狀為體質消瘦、肌肉萎縮和站立不穩,同時淋巴結腫大和呼吸困難,隨著病情的擴散和蔓延,可能會出現耳朵發青和眼圈發紫的現象,導致窒息死亡。此外,妊娠期的母豬會出現流產或者早產的現象,會影響母豬的正常生長發育和生產性能,導致母豬哺育或者發情期延長,危害較大。
不同年齡和品種的豬和野豬都能染病,對6~12 周齡的豬的危害比較大,也容易感染,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點,主要集中在每年的夏季和秋季。豬圓環病毒的血清型有三種,包括豬圓環病毒1 型、豬圓環病毒2 型、豬圓環病毒3 型,其中豬圓環病毒2 型的傳染率很高,如果有一頭豬患病,可能迅速的擴散和蔓延,感染率高達100%。患病豬和攜帶病毒的豬都是主要的傳染源,并且傳播途徑多樣,接觸帶毒的糞便和體液都會染病,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傳染。妊娠期的母豬感染病毒之后通過胎盤直接傳播給仔豬。在飼養管理比較差的養豬場很容易造成病毒的擴散和蔓延。圓環病毒3 型的流行范圍廣泛,在世界許多地區和國家都有出現,并且容易和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癥以及豬瘟等出現混合感染,增加了治療的難度。
感染不同的病毒所表現出來的臨床癥狀存在差異,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臨床的癥狀。
4.1 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征主要危害斷奶一周左右的仔豬,染病之后的臨床癥狀明顯,表現為精神不振、采食量下降和消化不良,仔豬生長緩慢,有些患病豬出現貧血的癥狀。隨著病情的擴散和發展,仔豬的多臟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4.2 豬皮炎腎病綜合征主要危害8~18 周齡的公豬,染病之后的臨床癥狀明顯,表現為發熱、精神不振、采食量下降和消瘦,染病后期體表出現不同程度的水腫和淤血。感染嚴重的病豬可能幾天之后會死亡,危害較大。
4.3 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該病可能與皮炎腎病綜合征同時發生,主要的臨床癥狀為咳嗽和生長緩慢,對病死豬進行解剖可發現肺臟部位明顯病變,表面出現紅色斑點。
4.4 豬繁殖障礙性疾病對妊娠期母豬的危害較大,在懷孕的不同階段所表現的臨床癥狀存在差異性,主要的臨床癥狀為精神不振、呼吸困難和流產等,有一部分母豬的生產性能下降,妊娠期母豬會流產或者產死胎。
在臨床上,豬圓環病毒病主要以混合感染為主,結合流行病學和臨床癥狀很難給出科學的確診,必須要采取實驗室診斷的方法,可以選擇多種診斷方式,包括病毒分離試驗、間接免疫熒光試驗、原位核酸雜交試驗、PCR 技術和電子顯微鏡觀察等診斷方法。當前的診斷情況來看,實驗室主要采取PCR技術為主,隨著科技水平的提升,出現了分子生物學檢測,包括常規的PCR法、多重PCR 法和熒光PCR 法等,都能取得很好的診斷效果。
豬圓環病毒病已經被我國列為二類傳染性疫病,當前還沒有發現治療該病的特效藥物,而且容易和其他的疫病出現混合感,增加了治療的難度,會給養殖戶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為此,應該加強對該病的防控,采取以下幾種對策。
6.1 加強飼養管理第一,做好養殖場的消毒工作,針對分娩期的消毒,在上一批豬空欄之后要徹底的清掃消毒,母豬分娩之前要做好母豬的清洗和寄生蟲的治療工作。第二,做好斷奶期仔豬的管理,在養殖場要堅持全進全出的飼養管理模式,有單獨的糞尿排出系統,適當的降低飼養的密度,可以改善空氣的質量,將養殖場內的相對濕度控制在85%以下,定期觀測豬舍的溫度和濕度條件,科學的調控。第三,做好生長育肥期的管理。應該堅持全進全出的飼養管理模式,做好日常的清洗和消毒工作,斷奶后的仔豬應該單獨喂養,注重空氣質量和溫度的改善。
6.2 科學的免疫養殖場應該結合當地的疫病流行病學的實際情況制定嚴格的免疫制度,提高豬群的整體抗病能力,有效的預防疾病的發生,同時減少繼發感染的發病概率。在發現疑似病豬和病死豬之后,要最終確診,對病死豬進行消毒和無害化處理,可以采取深埋或者焚燒的方式,對疑似病癥的病豬要隔離觀察,單獨喂養。豬圓環病毒病當前沒有特效的治療藥物,加強日常的護理和防控工作非常的關鍵,可以通過接種疫苗來防控該病。在仔豬3~4 周齡時可以注射一次疫苗,經過2~3 周之后再加強免疫一次。成年豬每年2~3 次免疫,妊娠期的母豬在生產之前可以進行1 次免疫,便于仔豬能夠獲得母源抗體,提高抗病能力。
6.3 加強飼養管理,減少應激因素在日常養殖的過程中,做好環境的消毒和衛生管理工作,及時的清理豬舍內的糞便,每周消毒1 次豬舍,可以使用的消毒藥劑包括碘制劑、有機氯制劑和有機酸等,需要輪換使用,否則會使病毒產生耐藥性。針對養殖場內的工作人員和飼養員,做好管理工作,能隨意的串舍,進入圈舍之前要更換鞋帽,并且消毒。此外,減少應激因素,也會降低該病的發生概率,如果豬群出現應激反應會影響自身的免疫系統的調節能力,除非自身的抗體水平比較高,否則很容易發病,可以通過改善飼養環境和衛生管理條件來減少應激。通過加強對建設的清洗和消毒工作并且配合衛生管理等措施可以改善養殖場的環境,減少疫病的發生概率。為豬群提供營養均衡的飼料,充足的營養物質對維持自身的身體機能發揮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加強對母豬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妊娠期的母豬的管理。針對斷奶仔豬,要提供營養均衡的高品質的質量,保證飼料的新鮮。
6.4 控制混合感豬圓環病毒容易和其他的病毒出現激發感染,不僅會加重病情,也會增加治療的難度,導致死亡率上升。該病毒可以通過母體直接垂直傳染給胎兒,仔豬出生之后直接染病。為此,應該做好新生仔豬的護理工作,減少和其他感染性物質的接觸,仔豬出生之后盡快的吃上初乳,能夠從母體中獲得抗體,提高仔豬的抗病能力。一旦發病,采取對癥治療的方式來控制激發感染,同時加強營養供給,也能起到很好的防控作用。
6.5 臨床用藥當前的圓環病毒沒有特效的治療藥,發病之后要立即的隔離和有針對性的治療,可以通過添加抗生素或者中藥治療等方法來控制病情,針對未感染的豬只可以采取藥物預防的措施,可以提高豬群的自身免疫,有效的預防繼發感染,可采取以下幾種方案。
6.5.1 抗生素拌料飼養可以在飼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但是要控制好抗生素的劑量,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和林可霉素等,
6.5.2 注射用藥可以單獨使用阿莫西林或者頭孢喹肟等,也可以配合使用雙黃連口服液或者板藍根。此外,通過肌肉注射黃芪多糖注射液也能提高豬群的整體免疫力。或者每天注射一次病毒多肽,連續用藥7d 左右,能夠取得很好的控制效果。
6.5.3 中藥制劑有些中成藥能夠對該病毒起到抑制的作用,包括黃芪多糖注射液、板青顆粒以及清瘟敗毒顆粒等,在喂養的過程中,可以在飼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黃芪多糖粉,有助于刺激豬的免疫細胞的生長,提高抗體,增強豬群的抗病能力。
6.6 對癥治療第一,仔豬的用藥。在仔豬7 日齡或者斷奶之后,可以注射0.2mL 的頭孢噻呋。或者在斷奶前的一周到斷奶后的一個月,使用支原凈、土霉素等拌料喂養,同時在飲水中添加阿莫西林等藥,能夠起到對癥治療的效果。第二,母豬的用藥。在母豬生產前的1 周或者產后的1 周,可以在飼料中添加支原凈和土霉素等藥物。第三,選擇抗病毒制劑。隨著科技水平的進步,一些抗病毒制劑被廣泛應用于該病的治療,包括干擾素和白細胞介素等,尤其配合中草藥抗病毒制劑能夠取得很明顯的治療效果。
豬圓環病毒病是豬養殖業中常見的傳染性疾病,為了減少該病的發生,要做好預防工作,能夠制定科學的免疫方案,嚴格的執行和落實免疫接種制度,定期監測疫苗免疫接種的情況,接種不成功要及時的補免。此外,加強對養殖場日常的飼養管理,提供營養均衡的全價飼料,確保養殖場的干凈衛生,定期的消毒養殖場,輪換的使用消毒藥劑。做好病原的檢測工作,發現陽性豬只之后及時的淘汰,為病死豬采取無害化的處理方式,減少疫病的擴散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