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麗/云南省通海縣河西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 652701
蛋雞傳染性鼻炎,屬于傳染性呼吸道疾病,其病原為副雞嗜血桿菌,該病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危害性大,患病蛋雞會出現明顯的甩鼻、流鼻涕、打噴嚏、流淚及眼臉腫脹等癥狀,養殖場飼養人員要密切留意,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防控,提高治愈率,減少經濟損失。
傳染性鼻炎可發生于任何品種,任何性別、任何年齡的雞,相比較而言,蛋雞和肉雞有著更高的發病率,特別是處于產蛋高峰期的蛋雞,發病率明顯增高。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尤其是秋季和冬季等寒冷季節且雞舍通風不佳的情況下發病率最高。蛋雞傳染性鼻炎的潛伏期為24~48h 左右,病程持續2~3 周左右,潛伏期過后即可發病。病菌主要是通過接觸傳播和空氣傳播的,健康雞直接接觸病雞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即可患病,或者間接接觸被病雞所污染的飼料、飲水等亦可感染發病。該病雖發病率極高,但死亡率較低,如混合感染大腸桿菌,則死亡率顯著升高。誘發蛋雞傳染性鼻炎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如:飼養管理不到位、圈舍環境衛生不佳、圈舍通氣差污染氣體多、冷熱應激、引種等,均會導致傳染性鼻炎的發生。
發病初期,病雞精神狀態不佳,食欲不振,縮頸發呆,頻繁甩鼻打噴嚏,流鼻涕,流眼淚。發病中期,病雞鼻竇出現腫脹現象,呼吸不暢,眼部和臉部逐漸浮腫,鼻腔流出大量性黏性分泌物,并發出臭味。發病后期,蛋雞腹瀉,糞便呈黃綠色,產蛋率明顯下降,繼發大腸桿菌等疾病后極易死亡。
對病死雞的尸體進行解剖,發現其鼻竇、鼻腔呈卡他性炎癥表現,黏膜異常腫脹并伴有充血現象,表面有大量黏液,個別雞有氣囊炎、肺炎,肉髯和面部皮下水腫,眼結膜大量充血,眶下竇、鼻竇和眼結膜囊內形成大量的干酪樣物質,鞏膜穿孔,眼球萎縮并逐漸失明。此外,還有病死雞表現為卵黃性腹膜炎,卵泡血腫,卵黃萎縮。
蛋雞傳染性鼻炎診斷時,結合該病的流行特點、臨床癥狀表現及剖檢變化即可做出初步診斷,如需確診,可進行細菌分離鑒定試驗、PCR 技術、血清平板凝集試驗、生化試驗等。相比較而言,PCR 技術在臨床實驗診斷中的應用最為廣泛,其具備較高的特異性,病料檢出率高于細菌分離鑒定試驗3 倍。
同時,在診斷過程中,還應認真做好鑒別診斷工作,避免出現誤診現象。臨床上,蛋雞傳染性鼻炎癥狀表現和下述幾種疾病有相似之處:首先是支原體病,該病的病程會持續數周到數月,并且會出現氣囊炎病變;其次是傳染性支氣管炎,該病會導致蛋雞產蛋量下降,并產下畸形蛋,蛋清呈稀水狀;再次是傳染性喉氣管炎,病雞眼部和臉部明顯腫脹,并有出血性炎癥表現;最后是雞痘,該病多發于幼齡雞,以眼臉部位腫脹為主。
5.1 緊急處理養殖場戶一旦確診有患病雞,要及時進行隔離處理,并實施緊急消毒處理,防止疫情的傳播擴散。疫情發生后,首先需要用清水沖刷雞舍及槽具,然后用氫氧化鈉對圈舍環境進行消毒,并使用戊二醛溶液帶雞消毒,每天消毒1 次,連續消毒1 周。針對病死雞及其糞便,則要進行無害化處理。
5.2 西藥治療西藥治療蛋雞傳染性鼻炎前,需要進行藥敏試驗,選擇敏感性藥物進行治療,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如:肌注阿奇霉素,每只0.5mL,每天1 次,連續用藥2~3d;紅霉素0.05%飲水,連續用藥3~5d;肌注鏈霉素,每只100mg,早晚各1 次,連續用藥2~3d;土霉素0.1%拌料,連續用藥3~5d;肌注慶大霉素,每只0.3萬IU,每天1 次,連續用藥3~5d。針對癥狀嚴重的病雞,可混合用藥,如:磺胺甲基異噁唑50g+三甲氧芐氨嘧啶20g+小蘇打100g,拌入100kg 飼料中,連喂5d;磺胺間甲氧嘧啶0.2%拌料,并用0.01%氧氟沙星飲水,連續用藥5d 即可。
5.3 中藥治療中藥治療蛋雞傳染性鼻炎,具備安全、無任何毒副作用的優勢,能夠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治療時應遵循滋陰降火、散熱通竅、利水消腫、破淤行氣的原則,具體可采用下述藥方治療。
方1 :6g 板 藍 根+6g 黃 岑+8g 甘草+10g 金銀花+15g 防風+15g 蒼耳子+15g 蒼術+25g 白芷,將上述中草藥研磨成粉末狀,每只病雞喂服1g,早晚各1 次,連續用藥5d;
方2 ∶80g 半 夏+80g 辛 荑+80g葶 藶 子+80g 蒼 術+80g 生 姜+80g 甘草+80g 桔梗+100g 黃岑+100g 金銀花+100g 黃柏+100g 白芷+100g 防風,將上述中草藥加入適量水煎熬成藥液去渣拌入飼料中,供1000 只病雞1 次使用,連續用藥5d;
方3 :6g 甘 草+6g 明 礬+6g 木 香+7g 白芷+7g 蒼耳子+7g 薄荷+9g 郁金+9g 沙 參+9g 酒 知 母+9g 酒 黃 岑+15g 辛荑,將上述中草藥加入適量水煎熬成藥液去渣讓病雞自由飲用,每天1 次,連服3~5d 即可。
5.4 病例分析2021 年11 月份,河西鎮黃某家飼養的1 萬只250 日齡蛋雞中個別雞出現病癥,最初2 只雞出現不愿進食,頻繁甩鼻,打噴嚏,流鼻涕,眼部和臉部腫脹等癥狀,養殖戶自行使用抗生素治療2 日無效,并陸續有多只雞出現同樣癥狀,養殖戶隨即前來求診。實際檢查發現,該雞場雞舍通風不佳,悶熱潮濕,飼養密度大,雞舍內有大量的刺激氣味。對病雞進行實際檢查發現,病雞頻繁甩鼻打噴嚏,流鼻涕,流眼淚,鼻竇腫脹,呼吸不暢,眼部和臉部浮腫,鼻腔流出大量性黏性分泌物,并發出臭味,蛋雞腹瀉,糞便呈黃綠色,產蛋率明顯下降。對現場病死的2 只雞尸體進行解剖,發現病死雞鼻竇、鼻腔呈卡他性炎癥表現,黏膜異常腫脹并伴有充血現象,表面有大量黏液,有氣囊炎、肺炎,肉髯和面部皮下水腫,眼結膜大量充血,眶下竇、鼻竇和眼結膜囊內形成大量的干酪樣物質,鞏膜穿孔,眼球萎縮,卵泡血腫,卵黃萎縮。結合病死雞的臨床癥狀表現、尸體解剖變化及圈舍環境狀況,初步診斷為蛋雞傳染性鼻炎,采用PCR 技術進行試驗,最終確診為傳染性鼻炎。隨即采用上述中西獸醫結合方法予以治療,由于患病雞數量較多,決定采用喂料配合飲水的方法治療。西藥用磺胺間甲氧嘧啶0.2%拌料,并用0.01%氧氟沙星飲水,每天1次,個別癥狀嚴重的雞肌注阿奇霉素,每只0.5mL,每天1 次;中藥用6g 甘草+6g 明礬+6g 木香+7g 白芷+7g 蒼耳子+7g 薄荷+9g 郁金+9g 沙參+9g酒知母+9g 酒黃岑+15g 辛荑,將上述中草藥加入適量水煎熬成藥液去渣讓病雞自由飲用,每天1 次,中西結合治療3d,病雞甩鼻、打噴嚏、流鼻涕等癥狀明顯緩解,繼續治療2d,病雞完全康復,1 周后復診無復發跡象。
6.1 加強喂養管理蛋雞養殖中,要重點做好喂養管理工作,喂食營養均衡的全價料,定期添加維生素、蛋白質、微量元素、礦物質,滿足蛋雞生長及產蛋對多種營養元素的需求,提高雞群抵抗力,降低發病率。要做好飼料管理工作,避免發霉變質,保證飼料安全,定期檢測水質,確保無污染,保證蛋雞健康生長。
6.2 凈化環境養殖場戶要重視對環境的凈化工作,要從選址入手,選址光照通風良好的位置建舍,同時要遠離屠宰場、化工廠、交通要道等污染源。要控制好養殖密度,避免過度擁擠,及時通風,排除圈舍內的氨氣,并控制雞舍內的粉塵含量,及時防寒避暑,保證圈舍溫濕度適宜,為蛋雞生長營造健康的環境。
6.3 定期消毒養殖場戶要充分意識到消毒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結合區域內及本場蛋雞傳染性鼻炎流行特點、規律等方面的因素,制定科學可行的消毒計劃和方案,合理選用消毒藥劑,如:聚維酮碘、雙鏈季銨鹽、次氯酸鈉等等,要輪換使用消毒藥物,對雞舍、墻面、地面、槽具等進行全面徹底的消毒,尤其是在疫情高發期,應每天消毒1 次,降低傳染性鼻炎發病率。
6.4 自繁自養養殖場戶要始終堅持自繁自養和全進全出的飼養管理原則,這是防止疫病傳入的重要舉措。如必須要引種,則要進行流行病學調查,避免從疫區引種,避免引入患病雞,引種后的雞應隔離上1 個月,在這期間應密切留意其健康狀況,如出現異常及時處理。隔離期滿且無異常的情況下方可合群飼養,進而避免傳入疫病。
6.5 免疫預防免疫接種相關疫苗是預防蛋雞傳染性鼻炎的重要舉措,養殖場戶要提高免疫接種意識,結合本地蛋雞傳染性鼻炎流行狀況,制定符合本場的免疫程序,從正規途徑采購疫苗,認真做好疫苗保管工作,避免疫苗失效,使用疫苗前應檢查其保質期,避免過期,禁止使用過期和有雜質的疫苗。目前,蛋雞傳染性鼻炎的免疫接種疫苗以傳染性鼻炎(A 型、C 型)二價滅活疫苗為主,蛋雞40 日齡時進首免,每只皮下注射0.3mL,120 日齡時復免1次,每只皮下注射0.5mL,免疫有效期為半年,到期后繼續接種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免疫接種前后1 個周內禁止喂食抗生素類藥物,避免對免疫效果造成影響。完成免疫接種后,應做好免疫監測工作,如發現有免疫失效或者漏免現象,應及時做好補充免疫工作,保證免疫接種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實現對蛋雞傳染性鼻炎的有效防治。
綜上所述,當前隨著蛋雞傳染性鼻炎發病率的不斷升高,給養殖場戶造成了極大經濟損失,同時也阻礙養雞業穩定發展。通過分析蛋雞傳染性鼻炎的流行特點、臨床癥狀、剖檢變化、診斷要點,并以實例探討了該病的綜合治療方法和預防對策,希望能夠起到一定的參考借鑒作用,旨在提高蛋雞傳染性鼻炎治愈率,減少經濟損失,促進蛋雞養殖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