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佳雨,趙 俊
(1.南京醫科大學醫政學院,南京 211166; 2.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南京 210029)
檢索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2003—2020年發表的有關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醫療服務管理的所有文獻,檢索公式為:SU=(‘醫療服務’+‘醫院服務’+‘就診服務’+‘診療服務’+‘就醫服務’+‘治療服務’) *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公共衛生事件’+‘非典型肺炎’+‘SARS’+‘甲型H1N1流感’+‘H1N1’+‘新冠疫情’+‘新冠肺炎’+‘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2019-nCoV’)。
文獻內容與研究主題無關,文獻類型為報紙、會議或講座等非學術性文獻。
采用文獻計量分析法,對文獻結構如發文時間、引用次數、作者機構、關鍵詞等要素量化分析。結合文本內容分析法,對文章主題定性分析,揭示文獻的演變規律,把握研究的發展趨勢。
共檢索347篇文獻,按照標準剔除不符合文獻后,最終保留299篇樣本。
2.1.1 發文時間分析
研究發現發文量在2020年前都處于較低水平,在2020年后增長迅速,顯示學術界對此主題的關注度與新冠疫情有明顯的關系。研究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03—2007年,發表論文70篇,研究處于興起階段。第二階段是2008—2019年,發表論文73篇,研究處于探索階段。第三階段是2020年至今,自新冠病毒肆虐,發文量迅速增長至156篇。由此可得,2003年、2008年和2020年是論文發表的關鍵節點。汶川地震、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對醫療機構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各項應急預案的可操作性和管理制度的科學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冠疫情防控的背景下,醫療機構如何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有效發揮其在醫院防控和流程再造中應有的作用,引發了各大專家學者的研究和思考。
2.1.2 高被引文獻分析
從被引頻次看,總體被引491次,平均被引33次,被引最高的文獻達到86次,說明就目前看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醫療服務這一領域的高質量文章較少,較之前還有一定的發展空間。從發表時間來看,2006年以前發表的文獻的引用頻率較高,2020年發表的文獻篇數較多,說明2006年以前的學術成果影響力較大,近年來的學術研究正處于積極發展狀態。從文章類型來看,研究主要集中于醫療服務體系的構建,2020年前的研究主要側重于應急機制的建立與評價,2020年后的文章主要關注與互聯網、5G等新技術的結合發展。
2.1.3 關鍵詞詞頻統計與共現圖譜分析
關鍵詞是對文獻內容的簡明描述,通過對關鍵詞進行分析可以反應研究領域的聚焦之處。文章提取排名前30的關鍵詞,形成高頻關鍵詞表。發現不同關鍵詞出現的頻率有明顯的不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該領域的研究背景,詞頻排名均在前5。運用Ucinet繪制高頻關鍵詞網絡關系圖,發現雖然關鍵詞詞頻排名與中心度排名不完全相同,但是詞頻較高的關鍵詞中心度也相對較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這一領域的重點背景,基本醫療服務、區域衛生規劃、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衛生事業發展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是研究熱點,呈現出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為核心的兩類研究重點的分布格局。
2.1.4 關鍵詞聚類分析
聚類圖可以直觀顯示研究領域的知識研究結構,便于進一步挖掘研究熱點主題。研究格局和關鍵詞群組內容,將聚類結果分成了如下研究主題模塊:以醫院改革為主的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優化研究、智慧醫療研究,以健康促進為導向的愛國衛生運動研究,呈現出三類中心,兩個層次的研究格局。
2.2.1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醫療服務策略研究
學界對醫療服務的研究涉及不同的環節,主要包括:院前急救、轉運,急診急救,醫院出入等。劉力松等分析了院前應急響應和院內治療流程,認為反復模擬和實戰是提高應急預案科學性、嚴謹性和可操作性的保證[1]。毛碧容等分析了我國首例甲型H1N1流感院前轉運病例的流程,發現臨床路徑能夠為診斷和手術制訂最合適、有序和有時限的醫療計劃,以減少治療延誤和資源浪費[2]。馬永才等重視被社會、醫院、醫務人員忽視的急診科急救工作,完善我國應急醫療服務體系,提高應急能力[3]。
2.2.2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醫療服務應用研究
石晶金等從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弱勢群體三個關鍵環節入手,分析互聯網醫療在疫情防控中的應用效果和典型案例[4]。周詩晶等建立同質化病房診療團隊,建立同質化質控操作體系,實踐發現可有效消除不同科室醫務人員在診療和專業技能上的差異,使不同患者獲得的醫療服務質量基本相同[5]。劉春梅等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遠程醫療就診情況,認為遠程醫療可以有效減少醫療過程中與患者的直接接觸,降低傳染風險[6]。
依據計量分析和內容分析,繪制可視化網絡關系圖和聚類圖譜,發掘我國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醫療服務研究特征。國內對這一領域的研究存在不同的研究類別、重點和特點:A.研究數量呈現隨突發公共事件正相關增長趨勢,近年來增長迅速。B.研究領域逐漸拓寬,多學科領域的融合不斷深入。C.研究成果的影響力不斷擴大,高質量文獻產出增多。D.研究思路以策略研究和實踐應用為主,側重研究成果的轉化。
隨著疫情防控理念的轉變和新技術的推廣,進一步加強對新技術多領域的融合,探索創新服務管理機制將成為未來的研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