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磊,張 鵬
(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農業農村局綜合執法大隊 272100)
針對生豬屠宰肉品品質檢驗工作,我國相關部門頒布了《生豬屠宰產品品質檢驗規程》(G B/ T17996—1999)。該規程對生豬健康、傳染病、寄生蟲病以及豬肉含水量、濕度、酸堿度、適口性、肉色等品質指標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在生豬整個屠宰過程中,屠宰檢疫及肉品品質檢驗直接關乎到豬肉產品質量安全。做好這兩方面的工作不僅可以控制有害豬肉流通上市,還可提高產品品質和安全性,減少違法現象發生,從而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因此,本文主要就生豬屠宰檢疫及屠宰肉品品質檢驗要點進行歸納總結,以期提高我國生豬屠宰肉品品質檢驗水平。具體內容如下:
生豬屠宰肉品品質檢驗可有效降低獸藥的使用量,從而減少生豬體內藥物殘留現象。生豬養殖過程中,養殖人員為提高生豬的生產性能通常會使用違規的藥物或激素。該類藥物可通過刺激機體生長發育,縮短生長周期,從而提高經濟效益。但過多食用激素抗生素等藥物,會導致其在生豬體內過量沉積,無法正常代謝排出。人類在使用這類豬肉后,會影響機體的肝腎等器官的功能,對于青少年正常生長發育極其不利。
通過加強對生豬屠宰肉品品質檢驗,可在屠宰前對生豬進行抽檢,從而使養殖人員不敢在生產過程中過多使用藥物,起到較好的警示作用。
檢驗人員做好生豬屠宰肉品品質的檢驗工作可有效提高豬肉產品品質的質量安全,從而保證廣大消費者的權益。近年來,由于非洲豬瘟等疾病造成我國豬肉價格不斷上漲,進而吸引較多養殖戶飼養生豬。但由于飼養人員專業水平較低,缺乏科學的飼養技術,因此容易造成飼養方式落后,豬發病率高等現象。對于非正規飼養的生豬很容易將疾病流入市場,造成食品安全問題。通過加強屠宰肉品品質檢驗工作,可及時檢測豬肉是否感染傳染病、寄生蟲病等,為我國生豬產品質量提供有力的保證,同時也有效降低對人體健康的危害[1]。
做好我國生豬屠宰肉品品質的檢驗工作,還可保障我國養豬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由于我國生豬養殖歷史較為悠久,現階段處于關鍵的轉型期,由傳統模式不斷向集約化現代模式轉變。隨著生豬飼養密度的不斷加大,動物疾病暴發率不斷提高。養殖戶在飼養過程中經常使用過多的抗生素等藥物來預防疾病的發生,因此豬肉經常可檢測出抗生素超標等現象。做好生豬屠宰肉品品質檢驗工作,對于任何藥物殘留超標的豬肉需進行統一的無公害化處理,并對相關養殖場進行嚴厲的懲罰。通過規范養殖環境提高,科學飼養技術,從而不斷提高生豬機體體質,進而提高豬肉產品質量,推動我國養豬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驗收環節:在生豬屠宰前,首先需檢查生豬產地檢疫合格證和瘦肉精檢測證明。通過詳細了解生豬的產地檢驗情況,有針對性地對生豬進行疾病檢驗。另外,還需對生豬進行注水檢查,一旦發現注水及時上報相關部門,并依法進行嚴格處理。對于疑似患病的病豬應及時進行隔離并依法進行處理。
瘦肉精檢測:對進廠的生豬宰前與宰后需進行瘦肉精抽檢,主要檢測其是否含有萊克多巴胺、沙丁胺醇、鹽酸克侖特羅等。另外,還需詳細記錄生豬的產地、耳標號、數量、檢測時間等信息。對于合格的生豬需出具相應的檢測報告單。
急宰處置:生豬在運輸過程中若出現異常現象,檢驗人員在確定無疫病后,應進行急宰處置,并辦理相應的急宰手續。但經過檢疫后若發現生豬患有口蹄疫、豬瘟等傳染病,應禁止急宰,并按相應的規定進行無公害化處理。
待宰檢驗:生豬屠宰前24h應禁止飼喂任何飼料,但應補充干凈的飲水。屠宰前3h應停止供水。待宰過程中一旦發現異常情況應進行及時處理。
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豬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列為必須報告的動物疫病,在我國被列為一類動物疫病。該病病程極短,死亡率極高,已對發病國家的生豬業造成災難性打擊。生豬屠宰是連接生豬產銷的關鍵環節,根據我國非洲豬瘟疫情形勢和國內外防控經驗,開展屠宰環節非洲豬瘟檢測是降低病毒擴散風險,切斷病毒傳播途徑的有效手段。有關部門要指導屠宰企業建設符合pcr檢測技術要求的實驗室。組織檢測試劑供應單位對屠宰企業檢測技術人員進行培訓。駐場官方獸醫要監督生豬屠宰企業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檢測。也可根據實際情況,在確保全覆蓋的前提下,進行入場前檢測,即在生豬進場前,以車為單位采集生豬血液樣品均勻混合后進行檢測。屠宰過程中發現疑似非洲豬瘟典型病變的,要立即停止屠宰,將可疑生豬轉移至隔離間,并采集病變組織和血液樣品進行檢測。檢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的,應立即停止生產,將檢測報告報告給駐場官方獸醫。按相關規定采取應急處理措施[3]。
宰后檢驗主要是針對生豬傳染性疾病和寄生蟲病進行的檢疫。通過依靠實驗室診斷和感官觀察等方式進行檢測。通過對豬肉的水分含量、農藥殘留,微生物等進行檢測,根據國家及企業標準應對白條豬進行等級評價,并加蓋合格標識。對于檢疫、檢驗合格的生豬相關部門應出具相應的檢疫合格證明以及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明。
目前我國生豬屠宰肉品品質檢驗仍存在一定的問題。為保證食品質量安全,相關部門應做好以下工作:
相關部門應提高生豬屠宰標準,嚴格審核相應的養殖機構。加強日常監管和巡查。在重要的節假日內,對于屠宰過程中出現的違法行為應進行更加嚴格的處罰。并對相應的養殖機構進行嚴格整改。對于收購病豬或注水豬的屠宰點,應取消其屠宰資格并進行嚴格的懲罰措施。
第一,提高檢驗人員意識,通過定期對檢驗人員進行培訓,從而幫助其了解檢驗工作的重要性,進而提高其工作積極性。另外,通過定期的技術培訓可提高檢驗人員技術水平,從而提高整個隊伍的專業素養。第二,更新檢驗設備。檢驗設備是檢驗工作正常進行的重要前提。通過加大資金投入,不斷更新檢驗設備,從而提高檢驗準確率,減少有害豬肉流通。第三,健全豬肉品質檢驗制度。加強生豬來源調查,從源頭上預防生豬疾病。另外,通過不斷完善相應機制落實相關責任,從而提高團隊執法力度。
綜上所述,生豬屠宰肉品品質檢驗工作是生豬屠宰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生豬宰前和宰后檢驗工作可有效提高豬肉產品品質,進而保證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各地相關部門應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加強對生豬屠宰企業的監督管理,從而提高生豬屠宰肉品品質檢驗工作質量。通過規范化獸醫衛生檢驗工作,從而促進我國生豬養殖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