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潔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畜牧獸醫工作總站 830022)
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關系到生態環境保護、動物疫病防控和動物食品安全等諸多社會性問題,越來越受到國家及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國務院辦公廳2014 年就下發了《關于建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機制的意見》,對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提出了指導性意見,農業農村部也多次發文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多年來,各地加大了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的工作力度,但全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存在的問題依然很多,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我國多部法律都有條款涉及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的內容,特別是今年5 月1 日開始實施的新修訂的《動物防疫法》專門增加了“病死動物和病害動物產品的無害化處理”一章,調整規范了各個生產環節病死動物、病害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相關活動,進一步明確了各環節應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填補了原法的制度性空白,同時加大了對相關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作為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工作主要的管理部門,各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承擔著艱巨的監管任務,從事日常監管工作的官方獸醫掌握并正確運用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中違法行為所涉及的法律法規處理相關事務,能夠有效遏制相關的違法行為。
在農村很多地方畜禽養殖以散養戶占比很高,畜禽死亡后集中無害化處理難度很大,同時,養殖戶防范意識較差,畜禽死亡后不報告,多采取自行處理的方式。加上其也未能對死亡畜禽做規范化處理,隨意丟棄的現象時有發生,這樣不僅不利于畜禽的疾病防控,也對環境造成破壞,更不符合美麗鄉村建設的要求。甚至部分養殖戶受利益驅使,還會將病死的畜禽設法賣掉,帶來較大的安全隱患,直接危害到人民生命安全。
在偏遠地區,受地理環境的限制,我國推廣的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方式多為深埋法,但在實際生產中,絕大多數的個體養殖戶在操作方法及掩埋深度上沒有完全按照規范進行操作,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例如,當遇到較大雨水時,如果掩埋深度不夠,畜禽尸體很容易因沖刷而裸露,存在導致疫病擴散的可能。也有部分掩埋過淺的動物尸體被狗等動物扒出造成疫病傳播的現象。此外,不規范的掩埋還容易發生二次污染,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和大氣污染等問題,造成更大的社會問題。
隨著機構改革和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的推進,各地承擔動物衛生監督工作的機構設置五花八門,特別是基層普遍存在防疫檢疫人員大量減少,經費保障不足等問題,很多地區基層獸醫需要承擔從防疫、檢疫、檢測、審核、審批和出證的工作,且需參與大量的社會性事務,運動員、教練、裁判員一人身兼多職,行政職責和技術職能責任主體不明,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責任無法得到有效落實。
由于我國城市化進程在不斷推進,農村用地急劇減少,有限的土地資源價格也越來越高,投資建設集中處理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廠,一是在辦理土地使用審批方面存在一定困難;二是環評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難。另一方面,在像新疆、內蒙古等牧區,鄉鎮分布存在面寬點長的特點,畜禽養殖相應地呈現星羅棋布的狀態,牧場放牧普遍存在。全面施行建設專業化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廠無法實現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全覆蓋,并容易造成資金浪費和設備閑置。
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工作具有很強的公益性性質,雖然國家多年來采取多種手段,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并運營專業化、集中處理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廠,但處理病死動物往往需要多個流程,運行中存在收集成本、設施建設成本和實際處理成本等因素,而大部分地區僅有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補助,尚未覆蓋全部畜禽,且“誰處理、補給誰”的財政補助原則也未能保證相關資金全部補助給無害化處理廠,因此,很多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廠運行狀況不容樂觀。
2.1.1 對于開辦動物和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場所,未取得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的,以及未按照規定處理或隨意棄置病死動物、病害動物產品的情況,新修訂的《動物防疫法》第九十八條予以了處罰規定,由原法“處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提高到“處三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1],對情節嚴重的,由“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提高到“處三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并增加了“責 令停業整頓”的前置處罰內容。
2.1.2 對于藏匿、轉移、盜掘已被依法隔離、封存、處理的動物和動物產品的行為,新修訂的《動物防疫法》第一百零四條也將原法“處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提高到“處三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
2.1.3 新修訂的《動物防疫法》第一百零八條對從事無害化處理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存在“(一)發現動物染疫、疑似染疫未報告,或者未采取隔離等控制措施的;(二)不如實提供與動物防疫有關的資料的;(三)拒絕或者阻礙農業農村主管部門進行監督檢查的;(四)拒絕或者阻礙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進行動物疫病監測、檢測、評估的;(五)拒絕或者阻礙官方獸醫依法履行職責的。”規定“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以處一萬元以下罰款;拒不改正的,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并可以責令停業整頓。”
2.1.4 新修訂的《動物防疫法》第一百零九條還對從事無害化處理活動中,由于違法行為而造成重大后果的情況予以了更加明確的規定“造成人畜共患傳染病傳播、流行的,依法從重給予處分、處罰。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給他人人身、財產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第三十四條第七款規定“禁止生產經營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肉類及其制品”[2]。從《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中我們可以看出,此類違法行為不屬于動物衛生監督部門處罰的范圍,但農業農村主管部門進行監督檢查或官方獸醫依法履行職責時,發現本職責范疇內的違法行為已經或可能延伸至此類違法犯罪的,應當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及時向相關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