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映雪,王 虎
(遼寧省農業發展服務中心 110000)
霉菌廣泛分布在我們所生活的周圍,由于其歸屬于真菌類,同時對自然界不良因素有很強的抵抗力,使得其獨立生存能力非常強,每年都對養殖業造成較大危害,尤其是在高溫高濕的夏季以及常年濕度偏大的地區,嚴重阻礙了畜牧業的發展[1]。為了能幫助大家更好地控制霉菌中毒病,下面筆者就此為話題從以下幾個方面和大家進行一下交流。
霉菌毒素是養殖業最常見的一種生物毒素,目前報道的不低于300 種,臨床以黃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嘔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 毒素等最為常見[2]。霉菌最適生長溫度為29℃左右,濕度越大分裂越快,產生的霉菌毒素就越多。對于我國來講,夏季是一年之中平均溫度最高,空氣相對濕度最大的季節,這種天氣環境非常適合霉菌的生長,尤其是玉米、花生粕、全價日糧等。還有個別地區每年都發生連續數月降雨的情況,導致飼料霉變率顯著上升。畜禽一旦過量采食霉菌超標的飼料,就會發生免疫力低下、假發情、流產、嘔吐、腸胃炎、肝腎功能減退等現象,對養殖業危害非常大。雖然養殖場每年都會采用各種防霉措施來抵抗霉菌毒素的危害,但每年仍都會產生不小的經濟損失[3]。
原料水分不合格時,后期儲存最容易發生霉變,通常情況下最容易出現水分超標的是玉米,一則玉米作為能量原料,在全價飼料中占比最高,如果水分超標對飼料整體的水分影響較大,二則玉米在當下還是依靠從基層收購為主,每家每戶玉米脫水程度不同,還有些玉米在臨近收獲前還可能剛剛經歷了雨淋,并已經霉變,一旦使用很容易造成全價料霉菌微生物超標。其他餅粕類原料、預混料、麩皮、酒糟等大部分在出廠時都有檢驗標準要求,相對水分超標的幾率較小。因原料水分不合格導致飼料霉變的情況基本都發生在自配料的養殖場,且以散養戶、家庭農場、小型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這些養殖場因檢驗設備、人員、管理等條件限制,只能通過眼觀來判斷水分是否超標,沒有經過專門水分測定儀測定,這也是霉菌中毒病多發生在小型養殖場的重要原因。
飼料入庫后應按不同品種和批次分開碼堆,糧垛碼堆不宜過高過大,一般建議長、寬、高分別控制在2m×2m×3m 左右即可,堆與墻、堆與堆之間的縫隙建議在50cm 以上,利于通風和散熱。如果有走廊,走廊間距不低于90cm,確保行人順利通過。料剁應懸空擱置,底部距離地面不低于10cm,確保通風順暢。如果遇到長期的大雨天氣,則要在下雨前對料剁用塑料薄膜進行包裹,從而隔絕外界高濕度對飼料的影響,大雨過后,對倉庫進行抽排風,及時散熱散濕。除此之外,倉庫還應做好溫濕度的實時監控工作,當相對濕度超過70%時,可在地面撒生石灰,通過其吸潮作用來降低濕度。為了防止外界水滲入,對倉庫的墻面破損處要及時進行修復。安排專門人員加強對倉庫的清潔衛生管理,裝卸過程散落的飼料和產生的浮塵及時清掃、處理,防止久置地面后因吸潮霉變或滋生倉蟲。有些倉庫地面有老鼠洞,這些洞很有可能成為庫外雨水流入倉庫的通道,一定及時用混凝土徹底堵塞。不定期進行飼料抽樣檢測,已經霉變的原料應盡快轉移,避免成為霉菌污染源而污染其他原料。
一般建議高溫高濕的季節飼料中一定要添加防霉劑,目前的防霉劑有多種,防霉原理也各有不同,最常見的是以蒙脫石、腐殖酸鈉為代表,依靠強大的吸附作用來減少霉菌毒素被吸收入機體。該類防霉劑被稱為脫霉劑,目前臨床應用最廣,但不宜長期使用,因這些吸附作用除了可以吸附霉菌毒素外,對飼料中的維生素、礦物微量元素及某些藥物成分等也有吸附作用,容易導致營養的丟失。臨床還比較常見的是抑制霉菌生長繁殖的防霉劑,以丙酸鈣等為代表,這類成分通過丙酸的作用抑制霉菌的生長和繁殖,是飼料日常添加的防霉劑之一,同時還能起到防腐功效。還有些具有分泌生物降解酶功能的益生菌制劑也能作為防霉劑添加入飼料中,一般添加比例在0.1%~0.5%,除了防霉作用外,這些益生菌還能通過微生態的調節作用增強腸道黏膜對霉菌毒素的抵抗力。
如果飼料發生霉變,尤其是大量的飼料發生霉變時,我們建議一定要全部丟棄,禁止飼喂。原因不僅僅是霉變后的飼料有大量霉菌毒素存在,容易對機體造成大的危害,還包括其中的營養物質已經為霉菌利用,尤其是維生素、礦物元素等,養分的流失使得飼料價值下降。
對于輕度霉變的飼料或者原料,經霉菌毒素檢測超標不嚴重,還具有一定飼喂價值的,可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來降低毒素對機體的影響。
葡萄糖氧化酶是通過氧化葡萄糖從而獲得單原子氧,進而反應過程中對腸道內霉菌毒素進行降解的一種生物酶。嚴格來講葡萄糖氧化酶是一種解霉劑,主要作用于霉菌毒素而非霉菌本身,由于該物質溶水性良好,在家禽領域一般通過全天飲水的方式進行使用,也可拌入料中采食,能顯著降低霉菌毒素對機體的危害。
霉變飼料根據實際霉變程度,和正常的合格飼料搭配使用,每天摻一點,只要整體日糧的霉菌毒素含量符合要求,一般不會出現動物中毒情況。這樣即可以將霉變飼料二次利用,不造成浪費,還對動物生產性能不造成影響。需要提醒的是,摻料時一定要攪拌混合均勻,防止霉變飼料過于集中分布而被個別畜禽大量采食。
該方法主要是選用復合益生菌,利用其能夠分泌霉菌毒素降解酶,以及調理腸道微生態的功能來使霉菌毒素受到破壞或降低其毒性。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專門針對霉菌的益生菌,除了具有對抗霉菌毒素功能外,還能對飼料進行短暫發酵,提升適口性。另外,復合益生菌通過口服進入腸道后還能對腸道微生態進行再平衡,使有益菌處于優勢地位,促進飼料的消化和吸收,減少腹瀉等疾病的發生。
目前市面上已經有高純度的黃曲霉毒素分解酶產品,且有很多飼料廠家將其以飼料添加劑的形式加入到飼料中。該類產品對特定的毒素分解效果比較明顯,且對飼料本身營養成分不產生影響,但也具有較大缺陷,就是降解的毒素單一,每種酶只針對一種毒素,要想獲得綜合效果還需添加多種分解酶,而這勢必會導致成本的上升,這點在臨床工作中一定要結合本場的實際情況進行把控。
霉菌毒素本質是一種存在飼料或原料中的由不同種類霉菌產生的代謝產物,具有抗營養、破壞組織細胞、影響機體正常功能等危害。由于霉菌在自然界分布廣泛,導致所有的飼料及原料中都有霉菌毒素存在,只是有的量多,有的量少,量多者動物采食后易出現中毒,量少的情況下,通過機體的自身分解作用能將其降解。據不完全統計,世界上每年大約有20%~25%的谷物遭受多種霉菌的污染,尤以高溫高濕的季節作物受污染最嚴重。我國是霉菌毒素危害的重災區,呈現出南方高于北方,東部高于西部的分布態勢。除了動物飼料外,人類的各種食品中霉菌毒素也是必須要控制的指標,通過加大食品安全監控來降低對人類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