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立勇,秦炳坤,黎蓉蓉,王仲挺
(1.廣西百色市那坡縣百省鄉畜牧獸醫技術推廣站 533909;2.廣西百色市那坡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533900;3.廣西百色市那坡縣牧業管理站 533900)
仔豬是規模化養殖的重點,養殖戶要特別重視仔豬的生長,積極關注仔豬的生長發育狀態,及時制定解決的方式,提升仔豬黃白痢治療的效果。現階段,黃白痢治療的藥物較多,如頭孢曲松、諾氟沙星等,這些藥物都對黃白痢的治療十分有利,然而要有針對性的治療仔豬黃白痢,則需要進行藥物的篩選,幫助提升仔豬養殖的質量。仔豬生長到30 日時出現黃白痢,危害較大,所以,養殖戶應隨時關注仔豬的生長狀態,在關注的過程中篩選藥物,提升黃白痢治療的效果。
黃白痢常出現在規模豬場的仔豬身上,仔豬由于年齡小,免疫功能低,因此,常常容易感染疾病,如黃白痢[1]。臨床研究發現,黃白痢主要是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疾病,該疾病的病原是大腸埃希菌,一般發生在30 日齡以內的仔豬身上,從發生的范圍來看,仔豬黃白痢在全世界都存在。當仔豬出現腹瀉、黃白色的糞便時,可以初步判斷仔豬患了黃白痢疾病,黃白痢疾病的傳播范圍較廣,且速度較快,給養殖戶帶來的經濟損失較大。所以規模豬場養殖中,黃白痢疾病的治療已成為仔豬養殖的重點工作。上世紀六十年代,仔豬黃白痢的治療藥物主要為抗生素,有學者對此作了較多的研究,他們認為在黃白痢的治療中使用抗生素,治療效果較好;隨后在上世紀的八十年代,黃白痢的治療藥物以中西結合為主;但是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以抗生素為主的治療藥物出現了較多的弊端,如飼料喂養中加入抗生素,以治療仔豬黃白痢,這樣一來,黃白痢的病原體大腸埃希菌出現了耐藥性的特點,不利于治療效果的提升。所以需要選擇合適的治療仔豬黃白痢的藥物,在現有藥物的基礎上通過篩選,更好地作用在仔豬黃白痢的治療。
要想篩選出適合仔豬黃白痢治療的有效藥物,可通過試驗的方式來達到篩選藥物的目的。
為了確保試驗的有效開展,進行試驗之前,需要準備試驗材料。仔豬黃白痢的試驗方法主要使用到的材料分為三類,一是病料;二是藥敏試紙;三是試驗動物。為了確保試驗的有序進行,需要做好試驗材料的準備工作。首先準備試驗并病料,即準備患有黃白痢仔豬的糞便。糞便要從仔豬直腸中取出來,取樣的棉簽需要消毒滅菌;此外,糞便還可來源于死亡仔豬,從其大腸中取出糞便,用于試驗。在藥敏試紙的準備上,應準備12 種不同的藥敏試紙。如慶大霉素、阿莫西林等,為仔豬黃白痢試驗的開展做好準備;試驗動物數量的準備,動物是患有黃白痢疾病的仔豬。通過對疾病仔豬的試驗,篩選出治療效果好的藥物。
試驗材料準備后之后,便要開展試驗,為規模豬場仔豬黃白痢的藥物治療提供幫助。具體來說,規模豬場仔豬黃白痢藥物篩選的試驗主要分為兩種:一是藥敏試驗。藥敏試驗的進行需要將菌株進行分離,借助KB 紙片來開展實際的藥敏試驗工作。設置溫箱的溫度為37℃,在溫箱中培養24h 之后,對藥敏試紙進行測量,測量的主要內容是抑菌圈的大小[2];二是設計試驗。開展這一試驗需要選擇黃白痢仔豬數量,一般情況下,仔豬黃白痢的數量為90 頭,將其分為三組,分別給予三組不同的仔豬藥物治療方法,一組使用頭孢曲松;一組使用強力霉素;還有一組使用卡那霉素,對比使用三組不同藥物的仔豬黃白痢疾病恢復的情況;每組試驗的仔豬數量控制在20 頭左右。在頭孢曲松治療組,考慮仔豬的重量,以肌肉注射的方式注射2.5mg/kg 的頭孢曲松;在強力霉素治療組,考慮仔豬的體重,以肌肉注射的方式注射了3mg/kg 的強力霉素;在卡那霉素組的注射方式以及注射劑量同樣如此,注射的時間為五天。
2.3.1 藥物敏感性效果
患有黃白痢的仔豬,其體內存在大量的大腸埃希菌,這一病菌是黃白痢疾病出現的重要原因,在試驗的過程中,將大腸埃希菌分離出現,分別將其與頭孢曲松、強力霉素以及卡那霉素三種藥物進行敏感試驗,發現大腸埃希菌對這三類藥物的敏感性較強[3];而將其與先鋒霉素、復方磺胺以及諾氟沙星進行敏感試驗,發現這三種藥物與大腸埃希菌的敏感性適中;將慶大霉素、四環素等藥物與大腸埃希菌進行敏感試驗,發現這些藥物敏感性最低。
2.3.2 不同敏感藥物的治療效果
分別將大腸埃希菌與不同藥物進行敏感性的試驗,目的還是為了檢驗藥物的治療效果。由藥物的敏感性可知,頭孢曲松以及強力霉素等的藥物敏感性最強,所以其治療效果相對于其他的藥物治療效果更佳,所以可知,盡管治療仔豬黃白痢疾病的藥物較多,但具體來看,頭孢曲松以、強力霉素、卡那霉素的治療效果最佳。
2.3.3 不同藥物所帶來的增重影響
在使用藥物之前,記錄仔豬的體重。治療前仔豬的體重分別是1.34kg±0.2kg;1.21kg±0.11kg 以及1.33kg±0.15kg,上述的三組仔豬的體重存在差異。治療后,再對仔豬的體重進行記錄時,發現仔豬的體重發生了變化,分別為2.33kg±0.11kg、2.88kg±0.12kg、2.53kg±0.14kg,且不同組的仔豬體重存在顯著變化。由此可知,患有黃白痢疾病的仔豬在治療的過程中會出現體重上升的現象,所以黃白痢疾病在治療的過程中,隨著仔豬的年齡推移,體重也在逐年增長。
通過試驗發現,患有黃白痢的仔豬具有多重的耐藥性,且試驗發現,大腸埃希菌對頭孢曲松、強力霉素等藥物十分敏感,而出現這一效果的原因主要是耐藥性導致的。具體來說,頭孢曲松的治療效果是最佳的,相較于其他藥物,該藥物的治療成功率高,且還能促進仔豬的生長發育,所以需要在臨床治療中使用頭孢曲松,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療的過程中,還應做好預防工作,預防與治療相結合,才能更好地提升治療效果,此外,還要選擇科學的養殖方式,合理選擇飼養地址,定期消毒,改善養殖場的環境。
規模豬場中的仔豬常見的疾病是黃白痢,該病給仔豬生長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所以養殖戶應重視黃白痢的治療,通過篩選有效的治療藥物,提升黃白痢的治療效果。在試驗方法的幫助下,更好地治療黃白痢,促進仔豬的生長發育,做好日常預防工作,改善仔豬生長的環境,提升仔豬黃白痢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