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紅偉
(甘肅酒泉瓜州縣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 736100)
肉牛應激綜合征是由支原體引發的細菌感染,能夠破壞肉牛的呼吸道,呈現流白色黏稠鼻涕、心肌出血等病理特征,具有極高的發病率和致死率。為了提高該疾病的診治效果,本文將以河南省購置的雜交肉牛進行分析研究,根據其產生的相應癥狀,完成病理變化和臨床表現的研究。
肉牛在購置的第2d 出現體溫集體升高的現象,一度高達42℃,并且精神較為萎靡、食欲低沉,咳嗽、氣喘等狀況頻繁發生,隨著病情的進一步惡化逐漸出現拉稀、便血等癥狀,甚至部分肉牛的糞便中會夾雜腸黏膜。嚴重者更會相繼出現關節炎、關節膿腫,并且肺部伴有哨音或濕啰音的產生,導致病牛逐漸消瘦直至衰竭死亡。經過對死亡后的肉牛進行剖析化驗可知,其肝、脾等器臟保持相對良好,腸道出血現象嚴重,而且胃部黏膜脫落伴有胃潰瘍癥狀,其中最主要的病理變化體現在呼吸系統上。具體變化為:氣管壁出血,左側胸腔有大量膿液,腹腔中堆積大量淡黃色積液;雙側肺心葉、副葉出現化膿情況;膽囊水腫,黏膜存在顆粒狀沉淀物。
采取病死牛的肺臟、淋巴結等器官組織進行病原體分離,得到相應的支原體、細菌微生物等,并對其進行實驗檢測,其鑒定結果如下:在病牛的腹水中分離得到奈瑟菌,該類型的細菌具有莢膜、內毒素等致病物質,具有吞噬細胞的作用,能夠使毛細血管產生血栓現象,進而引起出血甚至中毒性休克;焦蟲和附紅細胞呈陰性。
經過以上實驗檢測鑒定可知,導致肉牛發病的主要原因是支原體病菌,不僅能夠引發肉牛出現關節炎、關節囊腫等狀況,還能導致肺炎的產生。經研究表明此類呼吸道傳染病原屬于牛支原體,是誘發呼吸急促并持續感染其他肺部葉片的主要病原,其主要病理特征為慢性支氣管炎伴有凝固性壞死病變現象,能夠與病毒、細菌進一步產生協同作用,加劇臨床病情,并且受環境因子影響較大,如惡劣天氣、通風不良、密集度較高等,使病原體快速擴散傳播,破壞肉牛的抗性因子。當前用于治療的多種抗生素都達不到所需的治療效果,由于其發病周期較短、臨床表現很難與正常的感冒現象有效區分,使得運輸應激綜合征預防工作難以有效開展,加劇了治理難度。而河南此次購買的肉牛之所以發病情況相對強烈,主要是由于引購源頭屬于天氣較為寒冷的北方地區,為支原體滋生提供了有利的環境條件,使得細菌激發感染速度得到提升,導致病情復雜化。
防治對策主要體現在預防和治理兩方面,第一,養殖人員要秉持自繁自養的原則,選擇品質良好的公牛與母牛完成交配,保證良好的抗性基因得到傳承,從源頭上控制運輸應激綜合征的產生。第二,要做好牛群管理工作,加強檢疫工作,并挑選適當的時機進行接種疫苗,防止處于感染潛伏期的牛出現疾病反應。第三,要做好運輸防范工作,養殖人員需要在車輛上鋪設防滑草垛,避免牛只滑倒臥地被鄰近牛只踩踏致死,并且運輸車輛的車速需要控制在80km/h 以下,保持行進穩定、路線明確,避免突然轉彎影響行車安全。第四,要加強飼養管理,保持牛舍的通風狀況良好,養殖環境干凈、整潔、干燥,牛群密度把控得當,并按照不同來源、不同生理階段的劃分原則進行差異性飼養,確保牛群的營養均衡,能夠維持生長需求。第五,要定期進行消毒殺菌工作,根據以上病狀特征判斷肉牛是否發生疾病,如若發現要及時完成診斷和治療。在治療時要遵從抗菌消炎、補液、利尿的原則,對發燒溫度超過40℃的病牛需每天注射熱毒冰針15mL,幫助肉牛進行溫度把控,直至退燒后方可停用。同時還要注射生理鹽水500mL、10%的葡萄糖500~1000mL、地塞米松50mg,以上試劑每天一次,每個療程為7d。在進行診療的過程中要注意輸液速度緩慢,保證牛體內的酸堿平衡,避免過快的輸入方式導致肺水腫的形成,加重牛只的心臟負擔,出現心率異常。此外,養殖人員要提升自身的防控意識,明確運輸應激綜合征的惡劣影響,能夠及時提高防控技術的水平,降低疾病的傳播,確保肉牛的健康[1]。
綜上所述,通過對肉牛運輸應激綜合征的臨床表現、檢驗結果進行分析討論,闡述該病理反應的發病原因和防治對策,從而降低肉牛運輸應激綜合征的發生幾率,確保肉牛的安全健康,為使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和肉牛的使用價值做出保障,促進肉牛產業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