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丹卓瑪
(四川省阿壩州若爾蓋縣巴西鎮人民政府 624500)
非洲豬瘟傳播性較強且控制難度大,一旦暴發則會對養殖業造成很大的影響,經濟損失十分嚴重。基于此,則要求相關養殖人員應根據該疫病的傳播特點,并結合實際養殖條件做好相應的防控工作,以期能夠推動畜牧養殖產業實現高效發展的預期目標。
非洲豬瘟疫病的傳染源為非洲豬瘟病毒,主要依靠空氣和糞便進行傳播,屬于急性傳染病之一;由于病豬的糞便當中攜帶大量病原體,因此屬于直接傳染源。不僅如此,非洲豬瘟發病過程急,患病豬死亡概率已經高達100%;由于其與普通豬瘟病癥表現存在相似之處,所以應引起重視并加以區分[1]。
非洲豬瘟的傳播對象為豬,不管是人工飼養的豬還是野豬,均屬于易感動物群體,其中,家豬的發病率會更高一些;除此之外,非洲豬瘟傳播方式有家豬之間的相互傳播、家豬與軟蜱之間的相互循環傳播等,且沒有年齡、品種以及性別之間的區分,都屬于易感群體;結合我國當前非洲豬瘟具體疫情狀況可以得知,該項疫病能夠通過泔水喂豬、調運潛伏期患病生豬、養殖人員自身攜帶病毒等諸多方式加以傳播[2]。
當健康生豬感染上非洲豬瘟疫病之后,會出現以下異常特點:由于非洲豬瘟的潛伏時間為5~9d,一旦發病,病豬體溫會逐漸升高(嚴重情況下可超過45℃),通常持續4d;病豬在退燒之后,仍然會有食欲不振、甚至絕食,精神狀態差、后肢無力以及站立行走困難等表現;各項器官嚴重衰竭,分別在耳部、腋下、腹部等位置出現大量紫斑,在四肢部位也會出現很多干性壞死斑。
現階段,為了增強對非洲豬瘟的疫情防控成效,相關部門應提升對宣傳工作的重視程度,樹立科學的防范意識。例如,利用宣傳欄張貼公示、發放宣傳手冊、通過網絡信息平臺開展宣傳工作等方式,使得生豬飼養人員意識到非洲豬瘟疫病防控的重要價值,全面了解該疫病的主要危害、傳播方式、防范策略等,讓更多群眾參與到相關防控工作之中,進而實現理想的防范目的。
一方面,相關部門應嚴格把控進口檢疫關。認真核實進口豬的來源、品種和質量,針對野生豬以及飼養豬做好甄別區分,以保證質量的安全程度;強化當前階段對市場豬肉產品的監督與管控,一旦發現病豬投入市場進行售賣現象,應及時制止并加以無害化處理,對非法售賣者采取相應的懲罰措施。另一方面,加強對邊境地區的檢疫管理,嚴禁疫區豬肉產品流入我國境內。在國內,非洲豬瘟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控制,與此同時相關部門也應該注重對機場、港口的檢疫管理。例如,針對具體非洲豬瘟疫病情況,制定與之對應的檢疫檢驗策略,以有效防止死畜禽肉流入國內市場;在實際開展檢疫工作過程中,如果發現病豬產品,應采用深埋或者焚燒等手段加以處理,這樣一來,可以有效杜絕大范圍豬瘟疫病發生。
第一,在豬瘟疫病高發階段,應對禁運政策加以落實,以防止疫區疫情的進一步擴散。第二,對所使用的運輸車輛做好消毒處理以及備案管理,嚴禁打擊違規調運生豬等不良現象。第三,根據本地區的具體狀況科學確立車輛運輸行駛路線,要求各個檢查站點的相關人員做好相應的監督、檢查以及消毒等工作,杜絕疏漏問題。第四,針對生豬屠宰階段,應強化對供給側結構改革工作的實施,要求屠宰場以及加工廠應該注重每一個操作環節,對加工環境做好消毒工作;盡量減少長時間、長距離調運生豬現象,優先選取冷鏈運輸方式,以保證豬肉產品的新鮮程度和質量安全,進而防止疫病傳播和擴散。
一方面,針對豬瘟疫病防控工作者開展教育與培訓工作。例如,邀請專業人員開展關于豬瘟疫病相關防控知識的講座,學習和借鑒優秀的防控案例,以此來全面提升相關人員的疫病防控意識以及實踐能力,切實執行防疫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針對實際防控工作中的不足之處,相關工作人員應端正態度并予以整改和優化,以增強無害化處理能力;針對生豬飼養人員開展相應的培訓管理工作,以提高生豬養殖人員的防范意識和應急處理能力。
綜上所述,非洲豬瘟疫病對生豬養殖的危害程度較大,需要相關人員及時開展增強防范意識、加強檢疫工作、強化防疫消毒、規范生豬調運活動以及培訓與教育等工作。如此一來,可以有效降低非洲豬瘟疫病的發病概率,進而減少生豬養殖人員的經濟損失,有利于促進我國養殖產業的高效、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