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開偉
(重慶市潼南區新勝鎮農業服務中心 402660)
我國的肉牛市場發展較好,且現階段國家政策對肉牛養殖行業提供了扶持條件,因此有不少企業探尋規模化養殖,加強養殖場的標準化管理。在肉牛養殖者建場的過程中,加強養殖場地管理工作,在實踐方面,會發現養殖戶對肉牛科學化管理存在錯誤認知,盲目的大規模建設,管理手段過于粗放的情形。結合養殖實踐經驗,探索實現標準化管理的有效途徑,分析在肉牛養殖管理階段,影響養殖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探尋實現產業發展的有效途徑,為肉牛養殖業發展而不斷努力。
按照無公害養殖的技術要求,在進行肉牛養殖的過程中,要選擇遠離養殖場址是遠離公路、居民區、化工廠的場所,在地勢選擇期間,要保障干燥性,給牛群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提升空氣流通性,保障水資源的安全。采用半舍飼半放牧的肉牛養殖場,要盡可能地選擇距離草坡較近的地區。
在場地布置的過程中,要按照我國在肉牛養殖標準化的要求,在廠區要嚴格進行布局管理,也就是說在生活區、生產區、辦公區要做好區域分開管理,在中間設置隔離帶,預防交叉感染的問題[1]。在生產區域的入口之處,需要建設消毒更衣室以及消毒池,在設計以及施工的過程中,將更衣室以及消毒池的面積合理控制,要嚴格設置凈道,保障養殖環境質量。
養殖戶要明確場地規劃原則,首先要保障場地內的建筑物的緊湊性,節約應用土地資源,更好地滿足當地的生產生活需要,同時也要考慮當地實際情況,做好擴建以及改造相關的工作。使用規模肉牛養殖場,通常會設置十平方米每頭牛的基礎體積,具體規劃管理,要根據牛群的大小,再劃分養殖場分區面積。各個區域的功能區界限劃分清晰,保障各個廠區之間的聯系性,各功能區距離不能少于50m,而且要設置防疫隔離帶或墻面。
牛群養殖場的生活管理區的廠區設置,通常會采用常年主導風向的上風向,以及地勢相對較高的區域,需要將生活建設、辦公設施、外界接觸等生產輔助設置合理利用。在生產區域之中,需要設定在廠區的中間,包括獸醫舍、隔離牛舍、裝卸貨載區以及污水池。隔離牛舍要遠離牛群健康正常的牛舍,還需要設置后門[2]。
在牛養殖場之中,為了給牛群提供足夠的生長材料,在飼料庫以及飼料加工相關場所設置的過程中,需要根據生活區的距離設定,后續在飼料運輸階段更加便捷。草場要設置在生產區的側面,要有專門的通道通往場外區域,草垛距離一般的房舍較遠,牛舍一側設飼料調制間以及更衣室。與外界專用通道相互連通,在場內道路設置階段,凈道以及污道有一定的差異性,兩者要嚴格分離不能出現混用或交叉的情形。
養殖人員以及技術人員,要認識到肉牛養殖的防疫工作要求,包含防疫注射以及消毒工作。這是肉牛養殖工作極為關鍵的環節,相關技術人員以及管理人員要保持高度重視的態度。在消毒管理的過程中,針對牛舍舍內以及外環境管理,將其中的有害微生物及時排查處理,保障消毒管理的效果。在消毒之前需要將牛舍的地面、墻壁、水料槽等徹底清掃,沖洗完成之后再進行消毒。消毒的方式是常規性的消毒,在空牛舍可以使用氫氧化鈉溶液進行消毒處理。如果要對牛舍的圍欄、器具等進行消毒,則可以使用火焰焚燒消毒的方式,隨后噴灑氫氧化鈉溶液[3]。
在牛場之中,牛群日常飲食量大,也會出現大量的排泄物。使用生物高溫發酵的技術方法,比方說沼氣發酵,有效處理糞便以及尿液。將大部分干糞堆入發酵場之中,經過高溫發酵處理之后,能夠用于農業或養魚產業之中。小部分干糞,尿液排入沼氣池之中,實現厭氧技術處理,隨后排放到氧化池或者田間儲蓄池之中,經過處理之后作為農用肥、果樹肥,構建有機的循環體系。
肉牛養殖場要想實現標準化發展的目標,在各項工作之中,要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應用科學的管理體系,保障管理方案應用的針對性、可靠性。養殖管理過程中,各個環節都能按照牛群健康生長的要求加強管理,必然能夠給肉牛養殖產業發展奠定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