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長亮
(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農業農村局 066500)
由于我國社會經濟水平和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對于食品安全的關注度也在逐步提升,生態豬的養殖也受到了各界的關注。針對生態豬養殖工作的發展,還需要根據市場需求,不斷對技術和養殖理念進行融合,從而提高豬肉肉質質量,促進生態豬的養殖發展。
對于生態豬養殖技術,第一,是對生態豬飼料方面的控制。在對生態豬進行養殖喂養時,要在遵循其自然生長規律的同時,對其進行飼料的投喂。對于飼料的要求包括無農藥殘留、不存在重金屬成分等,飼料中應該有一定含量的無機鹽,不使用帶有其他增加能量和蛋白質的添加劑進行喂養。主要投喂綠色有機食物和優質飲用水。若生態豬生病,要及時喂食中草藥藥劑,進行有效治療,保證綠色生態養殖。第二,是生態豬的養殖環境。嚴格按照標準打造生態養殖環境,做好環境處理控制,對豬的排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確保生長環境通風、干燥、整潔,降低生態豬發病幾率。在養殖環境中,種植一定數量的樹木和花草,做好生態環境綠化,提供舒適的生長環境。第三,是對生態豬的疫病防控。堅持對生態豬養殖環節進行預防和控制,嚴格根據國家相關制度規定進行監控[1]。采用科學疫病防控措施,重點對生態豬生長發育情況、疾病多發季節進行把控,針對各種防控要求選擇疫苗對其進行接種,保證生態豬健康成長,減少疾病出現概率。
在生態豬養殖過程中,養殖人員要重視提高科學技術的使用。制定出科學、合理適合生態豬生長發育的專業養殖模式系統,保證生態豬健康成長。在養殖生產工作中,建立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監督網,對生態豬的各種生長數據、發育情況、健康狀況等方面進行綜合信息數據管理,進行各種數據分析整合,研究生態豬成長速度緩慢、抵抗能力差、容易出現疾病等方面,改進生態豬生長模式,保證對生態豬養殖過程進行全方位地掌控。有了科學技術的加持,可以減少人力方面的損耗。通過技術手段,檢測養殖豬的生長過程,在生長發育階段,出現問題時,及時進行有效解決。提高養殖技術水平,穩定生態豬的健康生長。
在養殖生產模式中,加強科學技術的應用。對于養殖的各個環節實施監測管控,建立科學完備的生態養殖監測系統。針對養殖環境衛生、飼料、防治、資源回收利用等方面,采用科學技術進行有效管理,保證在養殖生長期間,實現綠色生態養殖。
養殖工作的開展,首先,需要選擇一處適宜生態豬的養殖區域,在此地建立生態養殖基地。養殖基地在進行生態豬養殖時,還可以栽種一些農作物,從而穩定生態環境。然后,在養殖基地的選擇上,不選擇周圍有工業區建筑的地方,工業排放會對周圍土地造成污染,不利于進行生態養殖。可以選擇在農田旁邊,或者在確定基地位置后,留部分面積用來栽種農作物,在生態豬喂養時,可以給其食用,包括玉米、麥麩等農作物。最后,在生態養殖過程中,對生態豬生病等狀況,盡量避免使用抗生素類藥劑。從各方面為生態豬提供保障,確保其擁有舒適的生長空間。
在養殖基地,要增加對工作人員生態養殖技術方面的培養。通過加強各個方面的控制和完善,建立優質的生態養殖區域。對養殖基地的資源進行合理優化配置,加強對基地建設的保護,配備專業技術人員,對養殖基地進行檢查勘測,提升養殖區域的生態環境,完善生態養殖操作流程規范。構建優質養殖區生態系統,提高養殖區土地營養,從而保證生態豬的健康成長,為養殖戶提高經濟收益。
在生態豬養殖工作開展時,采用自然放牧的散養模式。將養殖基地的一半劃分為散養區域,再將生態豬放入散養環境中,進行放牧散養。在完成放置工作后,對生態豬的自然生長狀態、進食情況、健康狀態等方面,進行嚴格監督控制管理,打造最適宜生態豬生長的生態系統,從而保證豬肉肉質質量。散養區域要求有開闊的空地,用于生態豬的自然放牧,還要擁有純天然飲用水,促進其健康生長。
在飼養方式上,還需要重視起生態豬的健康狀況。在養殖過程中,為其提供自然新鮮的食物,保證生態豬在出欄這一年生長周期里的營養吸收。使用自然放牧的散養模式,要運用科學技術手段,加強環境控制工作,為生態豬保證散養區的生態環境[2]。對于散養區域的各個環節進行全方位的把控,做好科學管理控制機制,形成優質散養區域,保證生態豬生長過程中的穩定,從而提升其肉質水平。
總而言之,在生態豬養殖過程中,要加強養殖技術的研究,重視科學技術的使用,為生態豬建立養殖基地。采用自然放牧模式,從各個方面提升生態飼養水平。在綠色環保、建立優質生態的基礎上,開展生態豬養殖工作。全面提升豬肉品質和口感,滿足市場生產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