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玲,李黨華
(1.唐山市豐南區黃各莊動物防疫站 063307;2.唐山市豐南區柳樹圈動物防疫站 063306)
舍飼養殖肉牛的優勢在于方便管理,可系統化安排肉牛營養攝入,根據需要隨時調控環境溫度,生產性能更高,為健康的養殖管理機制。采用舍飼方式可降低季節因素對肉牛的影響,使肉牛在人工干預環境中發育繁殖。在此過程中,飼養環境對人工控制依賴度較高,必須科學控制環境。
與大面積牧場相比,舍飼肉牛雖然高效利用了飼養空間,降低了場地面積要求,便于對肉牛進行集中飼喂、管理等,但是此種飼養模式導致肉牛生長環境、空氣質量降低,在有限的空間內塵埃含量提升。為此,必須定時通風,清除糞便、垃圾等,定期清掃牛舍并徹底消毒,提升空氣質量。堆積的排泄物極易發生腐敗,生成硫化氫、氨氣以及二氧化碳等不良氣體,肉牛生長環境中長期呼吸此種渾濁空氣,會危害呼吸系統,對機體造成不良刺激,增加疫病風險,影響肉牛健康水平、降低肉質。糞便等污染物還易滋生蚊蟲,加重有害菌傳播。牛舍應保證干燥清潔,溫濕度適宜,定期水沖地面,規范消毒。在選用消毒用品時,應保證藥劑不會刺激肉牛呼吸系統、眼睛等。避免長期使用同種消毒劑,以免病菌、細菌形成抗藥性。牛舍中應專設換氣設備,使用空氣凈化器等輔助冬季空氣質量控制[1]。
牛舍選址應對環境進行嚴格選擇,應遠離居民區,防止對人類聚居環境造成污染,同時可降低疫病傳播風險。牛舍應設計建造科學的糞污處理設施,科學排放廢物、有害物。應根據養殖業排污標準,控制氨氮排放水平和生化需氧量水平。通過科學的排污、回收設計,可促進還田,實現綠色養殖。不具備上述條件的小型牛舍,可通過綠化改善環境,例如種植魚藤、夾竹桃等可抑制蚊蠅生長,柿子樹和驅蚊草也是優質選擇。在抑制生物危害的同時,經過此種綠化,可適度遮陽,在炎熱季節中供肉牛納涼休息。飼養環境還可種植果樹、青草等,改善牛舍環境,豐富肉牛飼料構成,調節小氣候。
在肉牛養殖中,疫病預防是管理重點。舍飼肉牛較易感染寄生蟲,為防止寄生蟲侵害,應強化牛舍內部環境管理,做好清潔消毒,預防交叉感染,維持養殖環境衛生。應關注當地流行病學信息,及時開展防疫工作,并在寄生蟲高發季節提前采取驅蟲措施。應定期針對性用藥,消殺萌芽狀態的寄生蟲。日常管理中仔細觀察肉牛狀態,一旦發現疫病、寄生蟲跡象,及時隔離、診斷和有效治療。絳蟲、線蟲皆為牛易感寄生蟲,應根據防疫指導對癥選用殺蟲藥物予以消殺。根據具體需求,可選用澆潑劑、水針等,也可使用中藥散劑、片劑等混入飼料、飲水中用藥。多拉菌素等藥物屬于可有效驅蟲的安全廣譜殺蟲劑,應科學控制用藥用量,適時用藥。
噪音環境對肉牛生長有害。在養殖場選址時,應避免過度靠近噪音源,例如機場或工廠等。場址應與人類聚集區、頻繁活動區域保持一定間隔,避免雙向干擾。所選建設環境要求地勢平坦,優選綠化水平較高、有流動水源的環境。在內部環境方面,使用粉料機或除糞機等器械時,噪聲通常較大,會刺激肉牛神經系統,引起其恐慌,直接表現為驚慌不定、飲食量減少等,生活質量降低,并且會影響繁殖等活動。相關研究顯示,噪聲引起的刺激會造成孕期母牛流產、早產。可通過建設隔音墻降低外部噪音,或在建設實心墻時提高厚度要求。如所用墻體為空心墻,可在其內部加設巖棉等。也可在養殖場內播放舒緩樂曲,實現安撫肉牛的目的。
四季環境特點不同,也應采取不同措施。應根據季節變化調整飼料添加劑、藥物等。在春季,蚊蟲隨著溫度回暖而漸趨活躍,應在蚊蟲大量繁殖前使用蠅蛆滅等藥物飼喂殺蟲,該藥對消殺肉牛體內寄生蟲具有較好功效。夏季應預防肉牛中暑,加強溫度管控,適時適量使用有機氯等藥物促進殺蟲。秋季天氣溫度波動較大且空氣干燥,應加強空溫,適時調節濕度。冬季應加強保暖,牛舍溫度應為10℃~20℃,飼喂肉牛時應使用溫水,水溫控制為38℃~40℃。在晴朗天氣中及時通風,促使肉牛照射陽光,促進增膘[2]。
采用舍飼方式飼養肉牛時,養殖環境控制直接影響肉牛存活率、健康水平和肉質品質。為此,應加強環境綠化,進行高質量牛舍管理,進行季節性控制,提升空氣質量和環境舒適度,促進疫病防控。通過上述措施,使肉牛在清潔、舒適、安全的環境中生長發育,提升舍飼質量,促進養殖者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