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徐慧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畜牧總站 226400)
夏季天氣較為炎熱,高溫天氣會對肉雞的飼養工作造成阻礙,因為肉雞的生長周期較短,且腹部集聚了大量的脂肪,缺乏抵抗熱應激的能力,所以肉雞時常會在夏季出現中暑反應,嚴重時甚至會造成死亡,通過對肉雞開展防暑降溫工作,可以增加肉雞的飲食量,繼而實現快速出欄的目標。
肉雞養殖工作的基礎目標,就是讓處于不同年齡段的肉雞達到預期的體重要求,依照規范化的飼養要求,提升飼養管理效果,為肉雞創造適宜的養殖環境,育雛期作為肉雞生長的關鍵時期,飼養人員需要為肉雞提供多種飼料,使其滿足肉雞生長的營養,肉雞的生長速度較快,但是缺少完善的消化機能,因此需要給肉雞喂食優質的飼料,飼養人員需要對疫病進行有效預防,減少肉雞發生疫病的概率,使肉雞維持較高的成活率,育肥期的目標在于促使肉雞快速生長,達成出欄體重。
在肉雞養殖過程中,飼養人員需要對疫病進行有效防控,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依據當地的疫病流行狀況,制定相應的免疫技術,特別是危害性極強的傳染疫病,做好免疫接種工作,例如禽流感、新城疫等疫病,確保雞舍具有干凈的飼養環境,同時具有良好的通風系統,使室內保持在適宜的溫度范圍之間,對雞舍進行定期的消毒管理,禁止疫病向外擴散,及時清理糞便,利用幾種不同的消毒藥、輪換使用,對雞舍的地面、飼養工作等進行系統消毒,保證雞舍內不會存有細菌病毒,養殖場內禁止攜帶其他的動物,避免造成交叉感染,對于戶外的養殖區間進行消毒管理,對于病死的肉雞進行無害化處理,保證具有良好的養殖環境,堅持防治優先的工作原則,降低經濟成本,使養殖人員的經濟損失降到最低。
夏季溫度較高,不利于肉雞的生長發育,容易產生中暑現象,甚至會造成死亡。由于禽類沒有汗腺,全身上下被羽毛覆蓋,其適宜的生存溫度在18℃~23℃,當溫度超出30℃時,肉雞不能依靠呼吸和飲水解決自身的降溫需求,因此需要飼養人員開展防暑降溫工作,在標準化的肉雞養殖基礎之上,把飼養密度減少10%~20%,在日常的養殖管理過程中,可以起到良好的應用效果,為肉雞提供新鮮的水源,同時避免肉雞出現暴飲的狀況,防止引發腹瀉疫病,在正午天氣較熱的情況下,給雞舍的屋頂噴水,或是安裝降溫水線,以便降低雞舍內的溫度,飼養人員需要使用相關的防暑藥物,包括維生素C、維生素E等,且在飼料中增添微生態制劑,提高肉雞養殖水平,肉雞在炎熱的夏季,易出現明顯的熱應激反應,一般需要在其中加入適量的維生素,使用量不能超出標準,否則易引發腎腫脹[1]。
在夏季天氣比較悶熱的狀況下,需要充分發揮機械降溫的作用,例如在雞舍內進行噴霧降溫,利用自來水或是井水進行人工噴霧,一天噴一次,把溫度降低2℃左右,具有30min的有效時間,在高溫的狀況下,一天需要多噴幾次,并且綜合消毒工作同步進行,假如雞舍內的濕度過高,需要使用風機和降溫水簾,在保證室內通風的同時,達到降溫的作用。
肉雞受到溫度影響,夏季天氣較為炎熱,致使肉雞的飲食量逐漸降低,飼養人員如果不能對飼料配方進行優化調整,會使肉雞的身體機能降低,缺乏營養成分,容易誘發肉雞產生各種疫病,通過提高飼料的蛋白質含量,例如粗蛋白、氨基酸等物質,熱應激會消耗大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因此需要及時補充這些物質,并且電解質易發生分解,促使維生素和礦物質較為短缺,同時會對肉雞體內的消化酶造成影響,阻礙其對營養物質的吸收,需要把維生素的使用量增加到原來的2倍,把礦物質使用量提升10%[2]。
肉雞在夏季的采食量逐漸減少,下午溫度降低,肉雞的采食量會緩慢上升,因此需要增加夜間的飲食水平,以便補償肉雞的營養物質,一天至少需要喂雞3~4次,需要增加晚間的喂養次數,晚間溫度較低,肉雞的采食量增加,可以提高自身的體重,補充營養,增強免疫抵抗力。夏季雨水較多,雞舍中存在較高的濕度,假如雞舍建立在低洼的區域,出現雨水倒灌的狀況,增加雞舍的濕度,在這種天氣狀況下,易導致飼料變質,使雞舍內滋生細菌,弱化肉雞的免疫抵抗力,增加肉雞暴發疫病的概率,同時加大飼養人員的經濟成本。需要把飼料儲存在干燥、通風良好的低溫空間,在地面上搭建架子,可以起到防霉、防潮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夏季飼養肉雞的過程中,需要做好防暑降溫的準備工作,防止肉雞出現熱應激現象,對養殖人員的經濟效益造成損害,通過提高飼養人員的管理水平,促使肉雞養殖工作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