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晨
(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甘溝驛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730717)
長期以來我國的羊群都是在一個固定的地方自由放牧,是非常原始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不利于草場的合理利用與保護,容易使固定的地區草場荒廢,不符合我國現有的環境保護政策,并且固定草場所提供的畜產品數量比較少,價值不高,當草場的生產力利用完后,牲畜的數量就會減少,是一種非常落后的放牧方式。
圍欄放牧是指根據地形將牧場圍起來,在圍起來的固定地方進行放牧,每一個地方的羊群數量會得到適當的安排,這種放牧方式對于草場的合理利用和保護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是一種可以推薦的放牧方式。
全圈養方式是近幾年來規模養羊業發展出現的一種最新的養殖方式,這種方式不管是對基礎設施還是實際情況,要求都非常高,通過對資源的合理利用,采取營養水平比較高的飼料飼喂,通過這種高水平的飼養管理,可以增加羊的生產能力,獲得新的效益。
羊的疾病對于養殖戶來說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而想要將羊病防疫工作處理好,首先社會各界要將相關工作重視起來,政府可以采用補貼資金以及引進人才的方式幫助當地開展動物防疫工作,而企業可以大力支持養殖業防疫工作,并且通過這樣的方式獲取社會效益和社會影響力,養殖戶則是需要在配合當地獸醫或者是動物防疫人員的相關工作基礎上做好日常防疫管理工作,并且需要認識到疫苗接種的重要性,盡量掌握較多的疫苗使用方法,做好羊病防治工作。實際上,從羊常見病的預防來說,及時進行疫苗的接種是預防羊常見病最好的措施,因此,養殖戶在進行羊養殖的過程中要及時的根據羊可能會患的疾病進行疫苗的接種[1]。
2.2.1 口蹄疫
口蹄疫的發病率隨著畜禽養殖規模的逐漸擴大而逐漸上升,給養殖戶以及當地的養殖業都帶來的不小的影響。而對于羊口蹄疫的防制,主要是采用口蹄疫牛羊二價苗肌肉注射的辦法,將實際用量控制在2mL,在進行過免疫接種之后能夠有效預防亞洲I型口蹄疫以及羊O型口蹄疫。羔羊和成年羊的實際疫苗注射量有所不同,對于羔羊采用1mL的藥劑即可。需要確保接種之后15d內沒有應激反應,而正常情況下免疫效果可以維持4個月。懷孕中或者是患有其他病癥的羊需要在獸醫指導下判斷是否可以開展免疫接種工作。
2.2.2 破傷風
破傷風毒素是幫助羊在受傷之后使用的藥劑,主要是羊被意外劃傷、割傷、撞傷,并且傷口已經到了能夠肉眼可見且實際深度較為嚴重的情況下需要使用的,否則受傷的羊感染破傷風的幾率將大大上漲。養殖戶在注意到羊身體上有傷口之后就要及時準備一定劑量的破傷風類毒素,并且在羊的頸部開展工作,通過注射藥物的辦法有效預防破傷風疾病的出現。此外,一般情況下養殖管理人員還會選擇對懷孕的母羊注射相關藥物,利用這樣的方式保證母羊生產能夠順利開展并且母羊不會因為生產流程中不注意而感染到破傷風疫病,并且羊幼崽的安全也能夠一定程度上都得到保證[2]。
2.2.3 羊痘病
羊病中較為常見的疾病也有羊痘,這是一種具有較強傳染性并且相關處理措施主要以防治為主的疫病,所使用的疫苗就是羊痘凍干苗,疫苗注射部位在羊的尾根部或者是大腿根部,所用的藥量為1mL,并且所用的疫苗注射器械的針頭為七號針頭。
對于羊群來說,選擇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至關重要。首先是場址的選擇,羊場應該首先選擇向陽通風干燥的地方,不應該選在低洼的山谷,潮氣大,不利于羊群的生長。并且還應該考慮是否有充足的水源和良好的水質,將周圍的地形和工廠全部進行排查,嚴格把控污廢水不會進入羊場,如果無廢水進入羊場,就會造成羊群大面積的腹瀉,影響生產質量;羊場還應該遠離交通要道和人群密集的地區,防止人群工作對于羊群的影響,但是還要保證交通便利,能夠保證飼料及時運輸;對于場地的邊緣地區,應該選擇天然屏障作為柵欄,并且應該單獨設置一個處理病羊的地區,防止羊群二次感染。其次,對于羊舍建造,應該選擇一個合適的方向,最好是坐北朝南,保持良好的通風和一定的坡度,冬暖夏涼,冬春季節比較寒冷,可以建設棚舍和羊舍,夏天比較炎熱潮濕,可以建設樓市羊舍,并且應該嚴格按照時間給羊進行疫苗注射和驅蟲,保證羊群的質量[3]。
建立一個完善的養殖檔案,檔案中要包括兩部分,引種和育種。將每一只羊的品種、時間、年齡、性別、體重、健康狀況和飼養情況等都詳細的記錄在檔案中,方便之后的調查,并且育種檔案還要包括母羊和配種公羊的耳號、生產日期、數量以及羔羊的體重,每一份文件至少保留兩年。建立了一個完善的養殖檔案后,應該進行標準化飼養,選擇優秀的飼料和牧草,并且根據羊群的年齡進行不同的配置。例如,在新疆地區,一些棉花的種子殼在生產使用過后,可以在重新加工進行利用,作為羊群的輔助飼料,不僅如此,一些果樹的枯枝爛葉也可以作為羊群的飼料,這種形式符合了生態產業鏈的循環目標。
一般來講,想要進行羊的育肥,可以采取三種方式來進行相關的育肥發展,一是放牧育肥,放牧育肥就是找到一個適合放牧的地區,不僅有充足的牧草資源,減少運輸飼料的成本,提升經濟效益,還能夠減少羊群的遷移,合理利用草資源。放牧育肥的一個主要要點就是,必須根據季節的轉換,抓住夏秋兩季牧草豐富,營養價值高的最佳時機進行放牧,并且將每天放牧的時間延長,對于北方的天氣來說,其更加適宜牧草生長,所以可以利用這一點,早出晚歸,提高生產效益。二是舍飼育肥,根據目前市場對羊肉需求的擴大,畜牧業也應該適當的進行調整,充分利用各種農業副產品,對羊肉進行育肥,采用舍飼育肥的方式,合理地利用農作用產品,提高飼草和飼料的質量,在最短的時間提高最高的質量。三是混合育肥,混合育肥這種方式不僅將生產日期變短,提高了數量和質量,還可以對牧草資源充分進行利用,提高生產效益,主要分為兩種情況,第一是在秋末冬初,秋天的牧草枯萎后,可以對羊群進行飼料喂哺,提高羊肉的品質。第二,當草場的質量較差時,不能及時地滿足羊肉的營養需求,可以將牧場的草混入優質干草,達到營養指標。
首先應該對一些陽虛的疾病進行預防和管理,將早預防、早治療,作為原則,因為我國的大陸面積廣闊,氣候也變化多樣,這就容易導致羊群出現一些疾病,需要相關的養殖戶對羊群疾病作出高度的重視,并且及時給羊群注射相關的疫苗,隨時隨地觀察羊群的健康狀況,如果發現相關癥狀要及時匯報,進行治療。除此之外,養殖戶還應該了解羊群的相關感染疾病,例如羊瘟、布病、羊腸毒血癥、羔羊口瘡等,對于養殖地區一定要做好衛生工作,保持羊圈的通風干燥,并且定期殺菌消毒。還應該制定相關的免疫程序,按照規定的時間為羊群注射疫苗,例如在我國每年2月至3月,必須對所有的羊群注射三聯四防疫苗,來預防羊黑疫等瘟疫,對懷孕的母羊還應該在生產前注射羔羊痢疾疫苗。
3.5.1 環境消毒
對于出入羊場的人群應該進行嚴格消毒,羊群的食槽內需要不停地更換消毒液,并且將含有消毒液的袋子放置于羊場的出入口,建立相應的環境消毒氛圍,且按時殺菌消毒。
3.5.2 羊舍消毒
在羊舍的出入口應當利用紫外線光燈和滅菌燈進行殺菌消毒,將羊身上的一些病菌殺滅,防止一些得病的羊將病菌帶到羊舍內傳染其他羊群,如果養殖條件允許,還可以安裝空間電場進行殺蟲消菌。羊舍內應每天安排固定的人進行處理糞便和羊吃剩的廢棄雜物,時刻注意羊圈的衛生。每批羊從羊圈內調出以后,應派專人對羊圈進行徹底地清理,并用水沖刷地面,再用藥物進行殺毒消菌,這樣對羊圈內的細菌遏制有著極為顯著的效果。每1~2周的時間還應該用2%的氫氧化鈉溶液進行消毒[4]。
3.5.3 獸藥使用
如果羊生病必須使用藥物的時候,應當嚴格遵守國家的相關指標,正確合理的使用藥物。嚴禁使用未經國家批準的抗菌類藥物以及激素類藥物;在給大批量的羊用藥以前,應當先做好小批量的藥效實驗。
3.5.4 無害化處理
由于羊的特性是群居生活的,當羊群中一旦有一只羊感染疾病,很有可能通過這只羊將病毒傳染到整個羊群當中,造成極大的危害。因此,要在羊群中發生羊的疾病或者疫病之后,采取無害化處理的方式進行,這樣能夠最大程度地減少由于一只羊生病而造成的整個羊群發生疫病的現象。
羊肉是現代居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那么隨著人們對羊肉需求逐漸增多,合理地進行政策改革,可以提高羊肉的數量和質量,希望我們對羊肉疫情進行及時預防,并且采用相關措施增加產量,滿足市場的需求,改良技術的道路還很長,養殖戶們應該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科學的相關方案,讓羊群養殖產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