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顯晉
(貴州省望謨縣農業農村局 552300)
對于豬咳喘,以往純粹以西獸醫手段來防制的模式雖然也能起到一定療效,但遠未達預期,以中獸醫手段就這一疾病施以診治是近年來研究的重點,具體診治要點如下:
對癥下藥是中獸醫強調的核心要點,如果在病豬發病之后未能采用針對性用藥施治,引發的后果無法預估,因此,應在咳喘病出現之前便事先做好防范,“提前預防”做好了,可以大范圍減少豬群患病的可能性。從中獸醫視角來看也就是所謂的“治未病”,囊括兩層概念:其一,在豬尚未染病之時便要抓好養殖監管和預防事宜,對咳喘問題加以防范;其二,當發現病豬時,務必要就咳喘的發病規律做好調研,防范其演變為重癥,在剛剛發病之際便要盡快給以治療。對于豬咳喘問題,需秉持“標本兼治”原則加以防制,“標”也即具體的病癥表現,“本”則是指咳喘疾病本身,這二者之間存在主次聯系,病因是本,病癥是標,“先病為本、后病為標”是主要的防制思想[1]。此外,豬場在抓好日常養殖維護的同時也需基于中獸醫視角,適時以藥物做好對疾病的提前預防,比如說可以給生豬喂食一些補氣養血類的中草藥,將日常飼養和中藥預防相結合,往往可以收獲更好的防范效果。
對于豬咳喘的中獸醫診斷,應牢記“望、聞、問、切”四項主要原則,在進行檢查時基于“先靜后動”“先群體后個體”的原則有條理地推進,詳細地診斷流程如下:一是要進行靜態觀察,盡量避免驚擾到病豬,基于從遠到近的順序,先進行遠距離觀察然后依次逐漸靠近,在此階段細心留意病豬在靜止狀態的行為表現及周邊情況,如呼吸頻次、站臥形態、外在狀態以及所處的環境條件等等;二是要對病畜進行詳細檢查,一般挑選那些病癥代表性強的病豬為檢查對象,測量一下體溫、聞一下氣溫,核實氣喘及咳嗽頻次,觀察病豬是否消瘦、被毛是否雜亂,察看口、鼻、眼等部位有沒有分泌物,如果有還要注意其數量、顏色及性狀;三是要做好咨詢調查,認真向飼喂人員咨詢各項信息,諸如病豬的具體品種、養殖數量、日齡長短、進食情況、飼喂習慣、接種情況,病豬發病時的相關癥狀、患病日期以及平時的飼喂習慣等等,了解這些信息,方能為后續的最終判定打好基礎,提供更多有用依據。
在治療之前,需基于前期觀察到的病癥情況及病理變化,同時參考本地歷史病例情況,就病豬的咳喘情況進行判斷,并基于病癥表現、輕重程度確定具體的治療方案和用藥計劃,提高用藥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以期讓病豬盡快恢復。從中獸醫層面來看,針對咳喘的治療最為關鍵的原則便是“補肺益氣”,讓豬體肺器官可以復原到正常狀態,繼而達成平息咳嗽、止住氣喘的目的,其中最為常用、療效較好的中藥方劑是清肺散和宣肺散。前者的方劑成分多元繁復,白芷、貝母、百部、黃連、甘草、連翹、紫蘇等是主要的藥材,在用藥過程中務必要確保各類藥材成分占比的合理性,以等分比例逐一進行藥材的配備。宣肺散同樣可以發揮較好的療效,其藥材構成為黨規、辛夷、涪陵、黃芪,麥冬、款冬花等,在配藥時也需依循規定比例合理配備,此外,也可以選用西藥,但要注意用藥原理的差異,西藥主要以拌料形式用藥[2]。中、西獸醫手段在治療方式和用藥上雖然存在差異,但其治療目標是一致的,因此,在發現存在咳喘問題的病豬時,需基于實際狀況挑選更有效、更方便的治療手段,以期讓病豬及時恢復健康。
首先,要適時做好藥物的規調事宜,如若當前的用藥方案見效不太明顯,病豬的病癥無法有效緩解,則要有針對性地調整藥物,進一步確定醫治的具體方向和細則,把握好具體的用藥細節,以期最大化強化治療效果,讓病豬盡快康復。
其次,中醫強調“是藥三分毒”,藥物濫用會引發諸多不良問題,因此,在豬養殖的各個階段都要避免藥物的濫用,在治療咳喘時要有規律、有節度地科學用藥,就算在發病過程中也必須依循藥物的劑量和療程要求科學給藥,保持使用劑量的合理性,切記不要超出規定劑量,同時保證用藥周期的科學性。最后要抓好治療跟進事宜,在病豬咳喘病癥得以好轉后,也不能忽視后續的維護工作,獸醫人員需注意定期回訪養殖戶,察看病豬的恢復進度,豬場養殖人員同樣也需強化日常觀察,留意病豬的日常表現,判斷其疾病有沒有再次復發,一旦復發立即尋求專業獸醫的意見。
總而言之,在豬養殖中,相關人員必須重視對咳喘問題的中獸醫診治,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及早康復,立足于豬的病癥表現擬定最佳防制措施,以免延誤治療時機,讓病豬少受病痛的侵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