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福京
(廣西玉林市容縣十里鎮水產畜牧獸醫站 537512)
我國于2018年首次在本土出現非洲豬瘟感染報告,并迅速在我國東三省與內蒙古等地傳播,直至今日非洲豬瘟已經分布在我國各省市,且仍沒有針對性的防疫疫苗能夠有效預防此類傳染性疾病。對此,我國養豬企業應當重點加強對非洲豬瘟的安全防制管理,特別是周邊區域存在野豬或散養的養殖企業,更要預防因野豬攜帶傳染源傳染家豬的現象。
現階段我國養豬場絕大多數存在消毒管理制度缺失的現象,豬舍的日常管理人員不會嚴格遵守有關消毒條例進行日常的消毒工作,并且多數養豬場的管理人員還抱有僥幸心理,出于成本與管理利潤的考慮,會在某地疫情開始廣泛傳播時才開始相應的消毒工作。同時,養豬場的管理人員不會重視進入養豬場時自身消毒工作,使得一些致病菌會由管理人員帶入養豬場。進而導致豬群出現不同類型的疾病,影響豬群的正常生長與肉質品質。
雖然現階段養豬場的消毒工作都是在圈舍清理完成之后才進行相關的消毒作業,這就導致一部分養豬場忽視對沖洗后糞便的消毒工作,或者連著糞便一起進行消毒作業后再排出圈舍,進而導致未消毒糞便會繼續在原有的環境中,通過空氣或者管道的方式重回圈舍,造成豬群疾病的大范圍傳播降低消毒效果。
另外,隨意的選擇日常消毒藥劑也是造成養豬場疾病傳播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使用氫氧化鈉水溶液進行豬舍日常的消毒工作,不僅不會有效殺死病原體摧毀病毒結構,而且還會對豬的呼吸道黏膜造成損傷,進一步增加豬群患病的概率。且消毒液的配比應當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進行操作,消毒液占比太多會對豬群造成傷害,消毒液占比太少則會起不到消毒殺菌的作用[1]。
多數養豬場不會建立專門的消毒藥物儲放柜,進而導致未使用完畢的消毒藥品在長期的存儲中發生藥物性質分解,導致消毒能力降低或無法起到消毒的目的。同時,一些養殖場還會將消毒藥物隨意擺放至某個角落,導致下一次消毒工作管理人員無法對散裝消毒粉劑或者片劑進行區分的現象。
另外,一些養豬場認為紫外線能夠殺死全部細菌,并能夠抑制病菌的生長與繁殖,殊不知作為消毒使用的紫外線的實際穿透力很差,且作用范圍十分有限,在光源與消毒目標之間存在任何物體都會影響紫外線的實際消毒效果。并且在紫外線長期照射下還會對豬的皮膚與眼睛造成一定的傷害,造成豬群會出現大面積的皮膚病或者視力障礙方面的疾病。
現階段我國的養豬場發展十分迅速,雖然從整體上看我國養豬場多數能夠保持較為科學的養殖管理方法對生物安全進行防控,但是從處理養豬場糞便和消毒工作的角度出發,仍能夠看出我國養豬場存在該方面發展的不足。因此,為解決此類問題我國養豬企業應當以生物安全體系為基礎,重點加強對養豬場日常糞便處理和日常消毒工作的建設,通過對構建相關消毒、防疫以及隔離等預防瘟疫措施的方式,防止病原體通過某種渠道進入豬群,從而起到抑制或降低各類致病細菌對豬群造成的危害。同時,以生物安全綜合管控的角度出發,養豬場還需要重視糞便對周邊生物及人群的影響,要通過建設專業的糞便消毒廠房的方式對糞便進行消毒過濾,且將消毒后的糞便放置在一個較為安全的區域,防止周邊生物或氣流將病原體帶入糞便當中,切斷瘟疫傳染的鏈條[2]。
消毒藥品的功效與消毒效果之間存在較為緊密的連續,合理使用獸用消毒藥劑不但可以消滅豬舍內的病菌,而且還會提升豬群的整體免疫力。各地政府應當加強對獸用消毒制藥廠的監察工作,鼓勵研發機構提高消毒藥劑的研發水平,以此方式規范獸用疫苗市場的管理,進而提高市面銷售消毒藥劑與疫苗的質量。對于現階段我國養豬場防控豬瘟的關鍵性措施是切斷病毒的傳染源,做好相關免疫的接種工作,或者通過接種相關營養劑的方式增強豬體的免疫能力,從而起到隔離預防的目的。在養豬場疫苗接種計劃中,應當將非洲豬瘟、豬口蹄疫、豬藍耳病、乙型腦炎、豬肺疫以及豬鏈球菌病等傳染性疾病列入常年接種計劃當中,并以豬群的實際情況制定體檢計劃,實現疾病早發現早治療的目的,從而降低豬疫病出現的概率,提高養豬場豬群肉質的質量與利潤。
因養豬場實際情況較為臟亂,所以在豬舍內存在的病菌種類會很多,導致豬群一旦患病就會出現多種疾病一同發作的現象。例如因呼吸道疾病導致的肺部感染,或者由口蹄疫引發的全身性皮膚病等。因此,為保障我國養豬業的長久健康發展,養豬場的疾病管理人員應當轉變傳統的疾病綜合管理觀念,將病后治療轉變成病前預防,以提高豬群自身免疫力的方式取代抗生素的使用。同時,養豬場的管理人員應當特別注意母豬產仔前后的防疫工作,通過建立專業的哺育廠房的方式隔絕與外界的聯系,通過選擇哺育母豬專用消毒劑的方式對哺育圈舍進行定期消毒,降低消毒藥劑對母豬和豬幼崽的影響。并且在仔豬投放的飼料方面也要做好相應的驅蟲工作,重點預防幼崽飼料中出現蛔蟲和弓形蟲等寄生蟲的現象。
在豬舍的設計中應當充分考慮豬舍每天的光照與通風情況,避免將豬舍建在陰暗潮濕的地方,盡量使豬舍保持較為干燥和清潔環境。在特殊天氣下還要保持豬舍具有良好的空氣質量,嚴禁出現因天氣問題造成的豬舍密閉情況,從而降低豬群患病的概率。另外,養豬場的管理人員要合理利用飼料的方式加強豬群的微量元素攝取,以此方式提高豬群的機體抗病能力,并且嚴禁喂食過期、發霉、冷凍以及酸堿度超標的飼料。同時,養殖場應當建立屬于自己的飼料加工廠,根據豬群的實際情況來進行飼料營養物質的配比,實現從源頭上控制豬飼料品質的目的[3]。
養豬場要依據豬群成長的不同來設計豬群的生活環境,在所有豬可感染的病毒細菌中,有85%的病毒株都喜歡潮濕陰暗的環境,其中有74%的病毒株能夠在潮濕陰暗的環境下實現快速繁殖與長時間的生存。在夏季養豬場的管理人員應當控制豬舍的濕度維持在46%~63%,過低豬群將會出現集體性的中暑,過高豬群會出現各類呼吸道和皮膚方面的疾病,在此環境下養豬場的管理人員要早中晚各測一遍豬舍內部的微生物含量,并以此為基礎進行針對性的消殺工作。在冬季養豬場的管理人員應當重點關注豬舍內部的空氣質量問題,重點做好豬舍的空氣循環工作,避免傳染性疾病在豬舍內部蔓延。
總而言之,養豬場的生物安全綜合管控工作應當重點以防制各類傳染性豬瘟為基礎,嚴抓豬舍衛生環境,加強對豬舍糞便的殺菌工作,通過建立科學的消毒藥品與疫苗管理制度的方式提高藥品的使用效果;通過提高飼料營養物質配比的方式增強豬群整體免疫力;通過嚴格管控豬舍衛生的方式降低豬舍出現病原體概率,以此為我國養豬場生物安全綜合管控工作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