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映雪,王 虎
(遼寧省農業發展服務中心 110000)
飼料添加劑的合理應用能夠很好地提高飼料的營養水平和飼料效率,動物采食含飼料添加劑的飼料后對其中的營養成分能夠更好地吸收,且可以改善動物的肉質,提升生產性能。我國對于飼料添加劑的研究仍處于基礎階段,對于飼料添加劑的應用等研究仍有一定的不足,但隨著我國牛產業的規模化、標準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綠色、高效、環保的飼料添加劑在牛養殖環節的應用受到了更高的重視[1]。本文總結了國內外對牛飼料添加劑的報道,從甘油、抗生素、礦物質、維生素、脂類以及微生物這六個方面進行了綜述,以期為國內的飼料添加劑產業發展提供借鑒。
甘油是一種純天然的能源產品,是在生物柴油生產過程中的小分子副產物[2],甘油在反芻動物體內是糖異生的前體物質,能夠參與肝臟的糖異生,從而起到合成葡萄糖的作用。甘油在歐洲已經注冊為飼料添加劑,并在實踐中進行使用。研究發現,在日糧中添加甘油后能夠對動物的生產性能、采食行為、瘤胃特性、胴體特征等起到積極的作用,日糧內的甘油水平每增加1%,采食時間平均降低7.44min,且微生物氮的合成效率不受到甘油的影響。當使用甘油代替玉米進行飼喂時,肉牛的體重沒有受到影響,且對稻草內有機質、中性洗滌纖維的攝入量也維持原有水平[3],瘤胃內的丙酸含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降低了乙酸、丙酸的比例。由此可見,甘油是一種能夠替代傳統飼料的能量飼料,但由于飼料原料的成分和配比對甘油的添加效果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廣泛應用于養牛業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與探索。
抗生素能夠較好地預防和治療動物疾病,作為添加劑應用于養殖環節能夠顯著降低動物疾病的發生與傳播,但由于很多病原微生物容易產生耐藥性,且如果在使用的過程中沒有嚴格按照休藥期進行休藥,很有可能導致動物產品中有抗生素殘留,危害消費者的健康與安全,故在實踐中使用抗生素類飼料添加劑時應當慎重選擇。目前,國外使用的抗生素類飼料添加劑主要包括拉沙里菌素、金霉素、泰樂菌素、氯霉素、丙酸單胞菌素、莫能菌素等,以上添加劑進行混合使用效果也比較明顯。莫能菌素能夠抑制瘤胃內革蘭氏陽性菌的繁殖、生長,可以降低瘤胃內乙酸、丁酸以及甲烷的產生,同時增加瘤胃內丙酸的產生,對提高瘤胃PH值、降低蛋白質飼料在瘤胃內的降解、提高飼料轉化率都有一定的作用,另外,由于蛋白質飼料在瘤胃內降解率降低,還能夠很好地控制甲烷的產生,從而降低牛排放甲烷的量,以達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的。有學者對莫能菌素作為飼料添加劑的效果進行了研究發現,在奶牛的飼養過程中連續65d每日添加30mg/kg的莫能菌素,奶牛平均增產0.9kg/d,乳品質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4]。
礦物質元素是牛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營養元素,且各個礦物質元素之間無法進行相互轉化或被其他物質代替,當牛只的飼料內缺乏某一種礦物質元素時,牛只的生產性能、繁殖性能必然會受到影響,嚴重時還會危害牛只健康,造成疾病的發生甚至死亡。特別的懷孕母牛對礦物質元素的需求更高,這是由于懷孕母牛不僅需要礦物質元素來滿足自身的生理需要,還需要供給胎牛的生長。因此,在牛養殖過程中經常在飼料內添加硒、鋅、銅、鈣等多種礦物質元素,以保證動物的正常生長發育。學者發現膨潤土中含有硅、鈣、鈉、鉀、銅、鋁、鋅、鈷、錳等動物所需的常量與微量元素,使用膨潤土作為飼料添加劑進行飼喂的肉牛能夠在23月齡時提高冷胴體重量和大理石花紋的等級,提高肉的品質,創造更高的經濟價值。硒元素是家畜必需的微量元素,這一礦物質元素對于母畜的繁殖性能和免疫功能至關重要,妊娠期母牛進行硒元素的補充,其初乳中硒含量會明顯增加,同時,初乳內的免疫球蛋白G含量也會顯著提高,犢牛采食足量的初乳后能夠獲得更多的母源抗體,從而提高了犢牛的免疫功能,提升了犢牛的繁殖成活率。因此,在飼養過程中,可以通過直接添加多種動物必需的礦物質元素來提高動物的生產性能,同時加強對于膨潤土這樣含有多種礦物質元素的優質添加劑的深入研究,以求獲得更好的飼料添加劑。
除少數可以在畜禽體內合成的維生素外,大多數的維生素都需要在飼料中獲取,所以維生素是飼料內必需的一種營養元素。部分養殖場的牛只以干秸稈作為主要的粗飼料,夏季進行青飼料的補充,冬季缺少青飼料時,牛只比較容易出現維生素的缺乏,其中最容易發生的是維生素A和β-胡蘿卜素的缺乏,β-胡蘿卜素能調節血液淋巴細胞的防御功能,還可以增強母牛的繁殖性能,減少懷孕的配種次數和空懷天數[5]。此外,維生素D3和維生素E也常作為飼料添加劑進行飼喂,應用場景較為廣泛,有學者認為維生素D3能夠顯著改善牛肉的肌節長度,降低剪切力,改善牛肉的嫩度,但也有學者認為維生素D3能夠使牛肉褪色,降低了牛肉的品質。維生素E的添加能夠顯著提高氮的利用率,提高血漿中維生素E和甘油三酯的水平,且維生素E能夠很好的改善動物的免疫功能,減少疾病的發生。總體來講,維生素類的飼料添加劑是養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類添加劑,添加量應當根據牛只所處的不同生理階段酌情增減。
油脂在維持牛只能量平衡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肉牛產業的不斷發展,牛肉的產量、肉質已經成為了考量養殖場飼養管理水平的一個重要標準。研究表明,脂類飼料添加劑能夠很好地提高飼料能值,改善牛肉的品質,提高牛只的繁殖性能,但肉牛的種類、生理階段、年齡以及油脂的加工工藝、飼料配比等諸多因素都會影響油脂添加劑的使用效果。例如,棕櫚油、葵花籽油、動物脂肪和氫化脂肪等油脂作為飼料添加劑時可能會影響牛的肌肉率和含水量。
微生物對動物生態系統的平衡有較大的影響作用,隨著抗生素類飼料添加劑的禁用,微生物類飼料添加劑以其無副作用、無殘留的優勢逐漸成為廣大農牧民選擇的重要飼料添加劑。在實踐中經常使用的微生物類飼料添加劑包括酵母菌、乳酸菌、芽孢桿菌等,這些微生物能夠很好地保護動物消化道的健康,對不良應激反應有一定的調節作用,參與脂肪代謝過程,以改善動物產品品質。酵母培養物能夠維持瘤胃內的pH值,刺激瘤胃腺胃消化,能夠改善動物的進食量,同時可以通過改變瘤胃內揮發酸的產量和比例,降低乙酸和乳酸的比例,從而提升奶牛的產奶性能。將酵母菌添加到精飼料內飼喂奶牛,可以提高奶牛乳汁內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對產奶量的提高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牛飼料添加劑的種類較多,且每一種飼料添加劑中包含許多具體的添加劑,每一種添加劑的形式、使用頻率和劑量均有一定的差異,因此,在實踐中使用飼料添加劑時,應當考慮到牛的年齡、品種、養殖環境、日糧比例等諸多因素,從而選擇最合理、有效的添加劑進行飼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