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會文
(山東省沂南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276300)
當前社會發展背景下,由于經濟發展正處于轉型階段,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國家開始提出綠色發展這種理念。畜牧業一直在我國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隨著動物種類的增多和規模的擴大,很多地方在養殖過程中缺乏規范性,加之缺乏有效監管,使得各類問題頻繁出現,比如,生態環境污染,要想發揮其最大效應,作為畜牧養殖人員要及時順應時代發展需求,讓畜牧業走向健康環保之路。
畜牧產業的發展,給我國環境帶來了嚴重的危害,主要包含水源污染、大氣污染以及噪聲污染等,這些污染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加重環境污染,破壞生態平衡同時,還阻礙了畜牧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1.1.1 水源污染
通常情況下,畜牧養殖會出現大量廢棄物,就拿動物尿液和糞便來說,作為養殖工作者,如果沒有對這些廢棄物進行處理,就將其排放在河流當中,在某種程度上就會導致水資源出現污染,嚴重情況下會給生態環境造成巨大威脅[1]。比如,很多養豬場在對場舍進行清潔過程中,會運用到洗衣粉和消毒劑這類物質,完成清潔工作之后沒有對水進行處理,就把污水排入河流或者地下,不但會對河流水產生污染,造成河流出現水體富營養化,而且還會使得地下水出現嚴重污染。
1.1.2 噪音污染
近年來,由于我國畜牧業朝著規模化發展,在養殖過程中,難免會應用到一些機械,比如,喂料機和風機的使用,就會產生一些噪音[2]。與此同時,動物本來自身也會發出一些聲音,如果這些聲音都夾雜在一起,就會形成嚴重噪音污染,對周邊居民工作與生活產生不利影響,尤其是夜間,動物的嘶叫聲,會嚴重影響人類的睡眠。
1.1.3 大氣污染
在進行畜牧養殖時,動物會產生很多糞便,這些糞便就會彌散在空氣當中,使得空氣中揮發著一股臭氣,部分糞便中還存在有害氣體,飼養者一旦清理不及時,就會導致這些有害氣體進入空氣中,對周圍居民身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除此之外,部分養殖工作者為了促進動物更快的生長,在養殖過程中,還會加入適量的骨粉和血漿粉。加之有些飼料有含磷物質,動物食用之后很難吸收,排出體外后也會產生污染。還有運輸動物糞便時,其中的異味也會擴散到周圍,對大氣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1.1.4 土壤污染
現階段,我國很多畜牧養殖人員在養殖過程中,直接將動物產生的糞便當作肥料,雖說這會使得土壤變得肥沃,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土壤本身的透水性和通透性,堵塞土壤空隙,使得土壤出現板結等現象。同時,部分養殖人員為了增加收入,促進經濟效益的提升,往往會在飼料當中放入一些激素、添加劑以及抗菌藥等。動物食用之后,難免會跟著糞便排出體內,最終滲入到土壤當中,使得土壤中金屬含量和鹽分含量大大增加,對土壤造成污染同時,還對農作物生長產生負面影響,使得農作物產量出現下降。
據相關統計表明,我國當前存在很多人畜共患疾病,大概有120多種,其中,有98種危害比較大,并且還可以通過畜禽傳染給人類,一般而言,這類疾病主要傳播途徑就是畜禽的排泄物以及糞便,這類含有病原體的物質一旦傳播開來,不僅會給傳染給人類,而且還會傳染給不同畜種,最終使得人類和畜禽出現同種疾病,在一定條件下會污染土壤、大氣以及各類農畜產品。作為立體養殖這一模式,在養殖過程中,養殖人員要樹立危機意識,及時對動物可能出現的一并進行預防和控制,避免其出現大肆傳播的現象,造成社會恐慌,不利于社會和諧穩定。
現實生活中,對于牲畜產生的糞便,有著很大用處,特別是糞便中含有很多營養物質,如果對這類廢棄物進行有效處理,可以實現變廢為寶這一發展目標[3]。現階段,對我畜牧產業當中存在的糞便,其處理方式有兩種,第一,高溫堆肥。第二,沼氣發酵。沼氣發酵是發酵牲畜的糞便,在具體發酵過程中,需要將氧氣加以隔絕,通過這種形式,就可以產生很多沼氣和肥料,將肥料和沼氣使用在土壤之中,就可以實現資源的再次利用,利用沼氣發酵這種技術,不但可以提升糞便的利用率,促進經濟效益的提升,而且還能避免有毒物質進入大氣中,產生大氣污染問題。對于高溫堆肥這種處理方式,就是把牲畜產生的排泄物進行堆積,在高溫狀態下,里面所含的真菌和細菌類物質會進行分解,最終產生有機物,這樣在一定條件下會將土壤利用率大大增加。以上兩種形式,都能夠將廢棄物的資源利用率加以提升,實現環境保護目的。
要想推進畜牧產業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相關部門就需要正確的思想觀念,實現“以人為本”,將養殖產業的環保工作作為重中之重,防止在具體養殖中產生的各類污染現象,確保在生產過程中,能夠產生綠色、健康且沒有任何公害的產品。與此同時,作為政府,也要發揮自身職能,加大畜牧產業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投資力度,健全相關的質量監督管理體制,為畜牧產業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工作奠定堅實基礎,促進環保工作的進一步開展,避免養殖中出現的環境污染問題。另外,還要定期對養殖戶進行環保教育,讓其樹立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提升其社會責任感,更好地致力于環境保護工作當中。
首先,作為畜牧養殖工作者,不但要重視經濟效益,而且要重點關注養殖中的環境保護工作[4]。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充分考慮自身發展、當地政策以及經濟情況等各個方面的影響因素,依照地區實際狀況,將畜牧養殖的模式加以轉變,引進先進環境保護技術,促進畜牧產業朝著綠色可持續發展。其次,當地養殖場也要提升意識,積極引進先進的節水設備同時,還要選擇質量高且合格的動物飼料,這樣可以有效緩解排泄物中產生的有害物質。還可以對動物排泄物進行處理,積極使用相關的微生物發酵技術,促進廢物合理利用。最后,養殖工作者,在實際選育畜禽種類過程中,要盡量選擇轉基因這種技術。要想避免在養殖中出現的各類病蟲害情況,就可以選擇生物方法,利用這種方法,既可以降低病蟲害產生的幾率,又可以有效降低成本,避免各種病蟲害防治時有害物質的出現,從而進一步促進環境保護,促進畜牧產業朝著科學化、合理化和高效化發展,提升經濟效益同時,還有效增加了社會效益。
將畜牧業和種植業進行有機結合,可以對環境污染問題進行有效預防[5]。對于畜牧養殖中產生的動物糞便,要想實現良性循環,就應重視立體養殖這一模式,構建生態養殖場。通常對于動物產生的糞便,將其進行處理之后,可以為農作物施肥,提供所需養料,對于種植中出現的部分秸稈,可以當做養殖飼料。利用這種循環效應,不但可以緩解環境污染問題,而且還能為養殖戶創造經濟利益,這種生產結合的模式,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實現變廢為寶,促進生態環境朝著平衡發展。
畜牧產業要想更好地發展,就需要重視各類問題的解決,實現防治結合[6]。作為相關的養殖工作者,要重視每個環節,一方面,在日常工作當中,不但要及時清理養殖場地,而且還應對養殖場地進行消毒,做好通風工作,通過這樣,可以為畜禽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促進其健康成長,避免在畜牧養殖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嚴重污染,增加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養殖戶在確定養殖品種以及規模過程中,要根據自身具體狀況,比如,養殖牛羊這類動物時,可以依照養殖成本和場地來確定養殖規模,因為不同品種動物在花費的成本有所不同,如果因為外界因素影響,使得其養殖出現變化,也不會對養殖場造成嚴重情況,為其本身穩定發展提供了必要條件。另外,要想避免畜牧產業給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養殖工作者還要及時檢查養殖過程中使用到的各種設備,了解和掌握設備相關指標和運行狀態,如果出現問題,第一時間要將其解決,避免廢棄物產生過多,給養殖工作帶來負面影響。
綜上所述,要想促進畜牧產業更好地發展,滿足人類社會各項需求,相關部門和人員就需要重視畜牧產業發展給環境造成的影響,積極采取相關措施,做好環境保護這項工作,一方面,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另一方面,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為科學防治奠定堅實基礎,推進畜牧產業走向可持續發展道路,為經濟轉型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