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本紅
(安徽省肥西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231200)
豬養殖過程中,各式各樣的豬病層出不窮,豬藍耳病是其中傳染性較強的常見豬病類型,對于這一豬病,無論是發病前的預防還是發病后的治療都不能忽視,唯有將預防和治療措施逐一貫徹到實處,方可大大降低豬藍耳病的負面影響,助推豬養殖產業的良性發展。相關要點如下:
根據實踐經驗可知,藍耳病發病頻次的高低則取決于日常養殖維護做得是否到位,因此,除了發病后采取的針對性治療措施之外,相關預防措施同樣是重中之重,在日后的生豬養殖中,養殖人員需有意識地施行必要的預防手段。提高警惕,把好所有的防控關口和細節,身體力行,將疾病預防貫徹到日常養殖的點點滴滴,以期將藍耳病扼殺在源頭之處,切記不要麻痹大意,具體來看,著重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要堅持自繁自養,強化引種檢疫,抓好引種工作,藍耳病的預防首先要從引種抓起,豬場內部需構建比較穩定的種豬群,充分掌握豬場內的疫病狀況,嚴格秉持自繁自養原則,必須要引種時則要全面做好引種準備。所有引進豬一定要源自非疫區,精選那些信用好、口碑佳的正規供應商,逐一貫徹好各項檢疫操作,血清學檢測是重點所在,檢測結果為陰性時方可引入,一旦結果為陽性,必須立即停止引種事宜。引入之后至少要將種豬隔離飼養30d,明確其健康狀態后,還要做好驅蟲、接種、消毒等處理,才能將其同原有生豬一同混群養殖,總之,養殖人員要明確一點,恪守自繁自養原則,可以確保豬種品質,防范藍耳病的出現。
二是要強化免疫接種事宜,縱觀現下的藍耳病發病趨勢,免疫接種將成為預防該病的必要手段,所以,養殖人員立足于豬場以及附近區域藍耳病發展狀況,有側重性地精選疫苗類型,設置完善的免疫機制。依循相關免疫程序按部就班推進免疫接種事宜,給生豬注射藍耳病滅火疫苗,設置免疫檔案,按時就生豬的抗體情況做好檢查,不留任何遺漏之處,同時還要抓好常規的養殖管理事宜[1]。諸如每星期分兩次就豬圈加以徹底消殺,除去豬圈墻壁、地面等處之外,食槽、墊料等容易忽視的地方也不要落下,養殖垃圾立即清理,確保良好的通風條件;將飼養密度維持在合理限度之內,嚴格避免密度過大的問題,做好對豬圈內部環境的優化和改良,讓生豬有一個寬松、舒適、衛生、安全的生活環境,方能降低病菌的擴散和疾病的出現。
基于發病癥狀的差異,可以將豬藍耳病細分為急性、亞急性兩種,具體來看:第一種是急性癥狀,患病母豬的流產概率大大提高,一般可高達70%,致死率同樣居高不下,已高于40%,部分患病母豬還存在分娩后無乳汁分泌、陰道內分泌物增多的問題,患病仔豬往往呼吸不暢、站立不穩,出現輕微程度的癱瘓,在出生后的一周前后死亡率可高于80%;第二種是亞急性癥狀,患病母豬體溫迅速升高至40℃~42℃左右,狀態消沉不振、不喜進食、噴嚏不斷、咳嗽不停,病情更為嚴重時還會伴有呼吸不暢等癥狀,觀察病豬體征,可發現其腹、尾、耳部發紺,耳尖部位最為突出,隨著時間的推移,病豬耳部變為藍紫色,這也正是藍耳病的由來[2]。
就發病機理來看,藍耳病主要的傳播渠道為呼吸道器官和繁殖過程,本質上是一種高度接觸性的傳染性豬病,引發此病的病因較為繁復,諸如豬圈衛生狀況過于差勁,飼養密度高于正常標準,豬圈內部溫度太高等皆是誘因所在。病毒借助于相應的傳播介質大肆蔓延,并侵入豬體繼而引發病癥,且該病不受生豬品種及年齡的限制,所有生豬皆是易感群體,感染之后,生豬的免疫器官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抗病能力慢慢降低,病毒在其體內繼續擴散,直至致使生豬死亡。對比而言,幼年豬、妊娠母豬本身體質狀態較差、抗病能力有限,更容易遭受藍耳病毒的侵擾,藍耳病毒傳播持續時間久、存活時間長,如果生豬同帶有藍耳病毒的物體接觸便很可能感染。通常結合具體的病癥表現便可以初步辨別病豬有沒有患藍耳病,借助于血清學試驗能夠就留存在豬體中的巨噬細胞成分加以判定,此細胞本身親和力好,可于有限時限內將豬體中的病菌及時吞噬,同時也可以助力豬體抗病機能的強化[3]。
要想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便需要做到五個及早,也即及早預防、及早觀察、及早診斷、及早隔離、及早治療,在日常管理中,如若觀察到有生豬存在藍耳病的相應病癥,便要即刻將其加以隔離,并尋求專業獸醫的診斷。立足于病癥表現明確針對可行的治療方案,一般而言,藥物治療是主要的治療方式,在實際用藥時需基于病原做好嚴格分析,挑選最適宜的藥物,施以最有效的治療。藥物使用的不規范性,一來使得治療成效難達預期,二來浪費了藥物資源和養殖經費,三來導致藍耳病耐藥性的強化,弊端頗多,抓好對藥物的合理使用是不可忽視的要點所在。具體如下:
針對發病母豬的治療,首先要做的是對其產道加以細致清理,可以使用濃度為0.1%的高錳酸鉀溶液800mL,清洗病豬的子宮,接著使用400mL蒸餾水進行二次清洗,并導入800萬IU的青霉素,如果想要更好地排出子宮惡露,還可以使用腦垂體后葉素,以皮下注射的方式給藥[4]。母豬產下的仔豬如果存在死亡問題,需要將配種期適當加以推遲,一般一個周期即可,同時注意把死胎以焚燒、深埋等形式嚴格做好處理,并充分進行消殺,保證周邊環境的安全性。
針對發病仔豬的治療,需立足于其表現出的病癥擬定詳細的治療規劃,注意電解質補充的及時性和足量性,通常來看,仔豬在斷奶以后感染藍耳病的幾率大大提升,為此,可以事先抓好斷奶事宜,將種豬隔離開來。除此之外,還需給仔豬及時接種滅活疫苗,以強化其抗病機能,并注意對呼吸系統疾病的防范,可以依循適當比例在豬飼料中加入適量金泰妙,接連飼喂7d,便可以大大降低相應疾病的病發。
落實好藥物控制事宜,在病豬發病期間,患病母豬大多會存在一些產后并發癥狀及呼吸系統病癥,若是僅僅做好疫苗接種工作,往往難以確保療效,所以,在實際治療時,需要將疫苗接種、特效藥治療兩種方式整合起來。依循用藥要求和有關標準,科學進行藥物控制,以期可以更有效地控制豬呼吸系統疾病,避免感染問題的出現,此舉可以發揮較好的控制效果,防范病癥的進一步加重。
針對病豬高燒問題的治療,首先需要充分了解病豬的具體病因、病況和病癥,并基于病豬的年齡有側重性地給藥,可以每日分3次為其注射頭孢噻呋鈉,同時依循相關標準注射免疫核糖核酸,持續治療4~5d天,可以有效緩和發熱問題。另外,也可以在病豬的飲用水中添加一定量的葡萄糖、維生素C,目的在于強化豬體身體素質,讓其以更好的狀態、更強健的體魄對抗藍耳病的入侵,少受一些病痛的干擾。
綜上所述,對于藍耳病這一危害性、普遍性、傳染性兼具的豬病,必須身體力行抓好每一項預防和治療措施,按部就班、一絲不茍地推進日常防治事宜,將每一處細節落實到位,方能將發病概率降至最小,避免更多額外的養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