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勇繩
(南寧市馬山縣里當瑤族鄉農業林業和水利站 530611)
探討農村養豬常見豬病的預防和治療,能夠發現各個地區農村養豬過程中面對的豬疾病有著不同程度的差別,針對這種情況,需相關研究人員深入農村,分析各方面因素對豬正常生長的影響,以此來發掘其面臨的主要病癥,實現專項病癥的專項解決,以此來實現科學養豬。
農村養豬能夠帶來較大經濟收益的同時,會因其養殖水平有限,缺乏必要的疾病預防措施,帶來相應的經濟損失。為規避該種情況,有必要進行豬疾病的系列預防工作,降低養豬各個環節的醫療支出費用。重點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養豬過程中,品種選擇極其重要,品種優質、適宜,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養殖難度,并收獲較好的成果。因我國疆域過于遼闊,各個地域的地理特征存在較大的差異,因地形地勢、土壤、飲食、氣候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各個地區適宜養豬的品種也有著一定的差別,要求在養豬時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對應的品種。例如在南方地區,氣候比較濕潤時,可選擇一些不易患上皮膚病的種豬,而在北方比較寒冷的區域,可選擇適應性、抗寒性比較強的種豬,而在西部黃土高原地區,因常年風沙,可選擇一些不容易患上呼吸系統疾病的種豬。簡而言之,選擇適宜本地各方面要求的種植,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患病幾率[1]。
受限于傳統養殖觀念,一些農民對養豬環境缺乏足夠的重視,只是簡單為其提供一些豬食,其生活環境常年處于比較骯臟、雜亂的狀態,該種情況下很容易滋生各種細菌,導致豬患上某項疾病。針對這種情況,可選擇構建一個環境比較好的豬舍,最好是能夠經常通風,定期打掃、清理與消毒,避免給細菌滋生提供條件。在豬舍旁邊可以栽種一些植物來吸收粉塵,如此能夠保證豬舍旁邊環境清新,利于豬的養殖發育。
在養豬整個流程中,飼料選擇至關重要,“病從口入”同樣適用于養豬,很多豬疾病都是在喂養環節出現問題造成的,因此有必要加強飼料選擇與管理。但是很多農民受限于其本身的認識水平與知識水平,使其很難認知到飼料對養豬的重要性,很多時候會出現不合理喂食以及過多過渡喂食的狀況,比如農村的飼料多以剩飯剩菜為主,絲毫為考慮豬本身的需求以及相應的營養結構等,造成其出現營養不良,最終發育為對應的疾病,讓豬蒙受較大的經濟損失。針對這種情況,要求農民能夠通過各種途徑去學習一些科學養豬方式,實現科學喂豬,營養均衡、定時定量,如此才能避免其出現該方面的疾病[2]。
防疫是養豬工作中的關鍵內容,通過合理防疫能夠切斷很多病菌的傳播,有效保障健康生長。這要求農民能夠做好以下數點:其一,要求定期對豬接種疫苗,并對疫苗作用與種類進行把握,通過疫苗來控制豬疾病的出現與擴散;其二,進入豬舍的新豬,必須隔離一個月之后再進入,避免其攜帶病菌進入,造成較大損失;其三,定期邀請防疫人士或者獸醫來家進行檢查,及時發現病癥并及時解決[3]。
很多農村地區的養豬戶對于養豬,很多是憑著先前的經驗,盲目養豬,對于很多養豬知識與技能缺乏足夠的了解不能科學養豬,很容易因飼養管理不當,造成豬患病。針對這種情況,縣養殖防疫中心可通過開設公眾號、發傳單、下鄉宣講等形式來普及一些比較實用的養豬知識,讓更多的農民能夠對養豬中的關鍵點進行熟知,并規范其養豬行為,為豬提供一個更好的生長環境,以此來實現養豬效益最大化。
農村養豬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疾病,要對其進行治療,必須明確其患上的病癥類型,然后對癥下藥。從以下幾種病癥進行舉例分析:
呼吸系統疾病是養豬過程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病癥,患病概率比較高,如氣喘病,若是出現該種病癥,豬會有比較明顯的呼吸不暢、食欲減退、咳喘嚴重等,出現這種情況時需農民加以重視。患上該病的條件包括衛生條件差、氣候變化等,若是不加干涉,會因外部作用而導致病情不斷加劇。在治療該種病癥時,首先可通過一定的措施來平衡豬舍溫度、保持空氣暢通,并及時清理干凈其中雜物與糞便等,用水沖洗干凈之后再消毒,最后用強力霉素、阿莫西林等藥物進行治療,具體何種藥物以及藥量,還需聽取獸醫的吩咐,并定時定量喂養,避免浪費,并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消化系統疾病通常是因為農民未進行科學喂養造成的,該種病癥可通過判斷豬的糞便來明確其是否存在該方面的疾病,若是豬的糞便與往常存在比較大的差異就應及時警覺,比如一些豬糞便呈稀糊狀,會如同水一般從其體內流出,這是比較明顯的癥狀,若是細加觀察,很容易發覺,這種情況可以選擇注射林可霉素治療,還可搭配注射痢菌凈,最后再根據豬患病的嚴重程度配一些藥物,摻雜在豬食中喂養。此外在進行治療時,可通過在豬食中加入抗生素來優化豬的消化系統疾病,并在其后喂食時,注意喂食數量與次數。最后在喂養時可通過正規渠道買正品豬飼料,在源頭環節保證其安全與營養[4]。
在農村養豬時經常會發現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又叫做致病性豬藍耳病,其有著極高的傳染性,任何年齡階段的豬都有很大概率感染,但是其對人不會造成損害。該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影響豬的正常繁殖,若是母豬感染該病豬,會在懷孕時出現流產、死胎等病癥,公豬精液品質也會下降,使得小豬畸形。當前階段國家已經成功研制出針對該種病癥的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病毒專用診斷試劑以及新型疫苗,很多農民在此方面缺乏足夠的了解,未給家住注射疫苗,在此方面地方養殖防疫中心可加強宣講,讓農民養的豬都能接種該疫苗,并在獸醫的指導下科學用藥[5]。
在豬患上豬蹄病之后,其關節開始不斷腫脹,持續惡化下造成豬蹄破裂,針對該種情況,可選擇為其注射青霉素、安痛定,并根據其年齡與品種合理安排用藥。受限于養殖條件與氣候條件,幼豬會比較容易患上皮膚病,成年豬患上該病的概率比較小,針對該種病癥治療時,首要步驟依然是清理注射,藥物療法,涂抹藥物或者注射藥物都會有對應的效果。
綜述,文章就農村養豬常見豬病的預防和治療進行了論述與分析,探討了其對于豬正常生長發育的重要性,要求相關研究人員能夠綜合當前豬養殖進程中面對的諸多病癥,探索其針對性的治療與預防措施,保證豬正常生長的同時,以此來維護養殖農民的根本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