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艾萍
高郵市人民醫院超聲科,江蘇高郵 225600
子宮腺肌癥是指子宮內膜長在子宮肌層。正常情 況下,女性子宮內膜應該長在子宮宮腔,如果長在子宮肌層,經期來臨的時候,長在肌層的子宮內膜也會發生脫落,但是又脫落不下來,所以就會聚集在子宮肌層里,導致子宮肌層變厚、變硬,形成像子宮肌腺瘤這樣的組織[1-2]。該癥的臨床表現為月經增多、經期延長及逐漸加重的進行性痛經,而且痛經持續的時間比較長,一般從月經來潮前1周左右開始一直持續到月經結束,會對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3-4]。因此,對于該病患者要進行及時有效的診斷與針對性的治療,臨床對于該病的診斷多采用超聲影像檢查,但是超聲檢查路徑的不同會導致疾病診斷效果的差異[5-6]。基于此,本次研究選擇2019年8月—2020年8月高郵市人民醫院診治的180例疑似子宮腺肌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就對其采取兩種不同超聲檢查方式的結果進行比較,現報道如下。
選擇本院診治的180例疑似子宮腺肌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24~64歲,平均(44.08±3.27)歲;病程2個月~6年,平均(3.46±1.63)年。本研究已經過高郵市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均經手術病理學檢查獲得明確診斷;臨床病歷資料均完整有效;患者或其家屬均知情,且同意。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心肝腎等臟器功能損害者;合并陰道炎癥等其他婦科疾病者;既往有精神疾病,或存在意識溝通等障礙者;不配合檢查,或不同意參加者。
本次研究超聲影像設備均為邁瑞醫學DC-8EXP臺式彩超設備。經腹部超聲檢查,操作如下:超聲檢查前囑咐患者膀胱充盈,指導其取平臥位,探頭頻率取3.5 MHz,對患者腹部進行橫、縱及斜切面等全方位多層面的掃描檢查。經陰道超聲檢查,操作如下:超聲檢查前叮囑患者膀胱排空,指導其取截石位,采用一次性避孕套套住探頭,并涂抹均勻耦合劑,探頭頻率取6.5 MHz,將探頭從患者陰道置入,對子宮宮體、宮頸及雙側附件區等部位進行詳細掃描,仔細觀察其內膜、肌層、漿膜層以及宮底回聲特征等,同時記錄肌壁和內膜厚度及子宮形態、大小等。在進行掃描后,均由兩名高年資影像科醫師閱片,通過討論獲得一致意見后,方可出具診斷報告。
①分析病理檢查結果。②分析兩種檢查方法診斷情況。分析經腹超聲、經陰道超聲對子宮腺肌癥的檢出情況,并以手術病理結果為金標準,評估超聲檢查與病理檢查結果的一致性。診斷結果為子宮腺肌癥為陽性,其余為陰性。③兩種檢查方法診斷效能比較。評估兩種診斷方法的準確性、靈敏度、特異度。準確性=(真陽性例數+真陰性例數)/總例數×100.00%;靈敏度=真陽性例數/(真陽性例數+假陰性例數)×100.00%;特異度=真陰性例數/(真陰性例數+假陽性例數)×100.00%。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一致性采用Kappa檢驗,Kappa≥0.75提示兩種方法一致性較好。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80例疑似子宮腺肌癥患者中經手術病理檢查證實,單純子宮腺肌癥81例,子宮腺肌癥合并子宮肌瘤46例,子宮腺肌癥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腫26例;單純子宮肌瘤23例,單純子宮肥大4例。子宮腺肌癥陽性率為85.00%(153/180),陰性率為15.00%(27/180)。
經腹超聲陽性133例,陰性47例,與手術病理結果比較,一致性一般(Kappa=0.43)。經陰道超聲陽性149例,陰性31例,與手術病理結果比較,一致性較好(Kappa=0.84)。見表1。

表1 兩種檢查方法診斷情況分析Table 1 Analysis of the diagnosis of the two inspection methods
經陰道超聲診斷準確率、靈敏度分別為95.56%(172/180)、96.08%(147/153),高于經腹部超聲的73.89%(133/180)、82.35%(126/15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5.372、17.640,P<0.001)。經陰道超聲診斷特異度92.59%(25/27),與經腹超聲的74.07%(20/27)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00,P=1.000)。
子宮腺肌癥是近年來婦科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疾病之一,它主要由于子宮內膜異位到子宮肌層,多發生于30~50歲的經產婦,同時15%合并有其他子宮內膜異位癥,如巧克力囊腫,大概有半數合并有子宮肌瘤[7-8]。引起該病的原因至今還不十分清楚,主要與子宮基底層受損等有關,常常是由于多次的妊娠及分娩,或者是多次人工流產等,經宮腔操作或者手術可能會促使子宮內膜侵入子宮肌層;以及慢性的子宮內膜炎癥也與腺肌病發病率密切相關;同時女性體內高水平的雌孕激素刺激,也可能會促進子宮內膜向肌層生長,而導致腺肌癥的發生[9-10]。子宮肌腺癥患者常見痛經、月經量增加、痛經等癥狀,部分女性無特異性癥狀,癥狀嚴重程度不一,給患者的生活帶來了很大困擾。臨床對于該病的治療主要根據患者病情的不同、癥狀的嚴重與否,以及子宮腺肌癥屬于彌漫性的,還是局限性等因素決定,因此準確有效的診斷方式對于患者后續治療方案的制定起著關鍵性作用[11-12]。
目前臨床對于子宮腺肌癥的診斷方式主要以超聲為主,包括有經腹部超聲和經陰道超聲檢查,其在超聲影像檢查下的特征表現:①大多數子宮腺肌癥患者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子宮增大,且在臨床診斷中需與子宮肌瘤進行鑒別診斷[13-14]。②子宮腺肌癥患者超聲診斷中,其最明顯的特征為子宮肌層內出現小囊樣回聲。③子宮腺肌癥患者超聲診斷中,其無明顯的包膜回聲,且病癥周圍界限較為模糊,周圍沒有環狀血流信號,如出現較大回聲時則與子宮肌瘤相似[15]。④子宮腺肌癥的內部構造較為松散,且呈現不均勻回聲,在超聲影像下會呈現無回聲區、柵欄樣聲影及不規則高強回聲等特征。⑤大多數子宮腺肌癥患者肌層均會增厚,回聲顯著增粗增強,但不均勻呈現,病癥處多出現高回聲或低回聲,且出現一定程度的液性暗區。⑥如子宮腺肌瘤體積較大,且供血不足時,其在超聲影像下會呈現出界限明顯,內部呈現不均勻回聲等特征。經腹超聲與經陰道超聲均屬于常用的子宮疾病檢查入路方式,經腹部超聲檢查能夠有效顯示患者盆腔的結構、形態等,但超聲探頭和子宮距離相對較遠,容易受到腹壁脂肪、腹腔內臟器、腸道氣體等因素影響,分辨率不高,所以在細微病灶的診斷上存在一定偏差[16]。而采用經腹超聲檢查,可將探頭置入患者的陰道后穹窿位置,探頭貼近組織,分辨率高,視野廣且分辨率高,能夠獲得清晰的圖像,不容易受到腸內氣體、腹腔臟器以及脂肪等因素的影響,且可顯示宮內局部血流情況,分析內膜、肌層等的血流分布,有利于為臨床提供更為準確的影響依據,故診斷效果更好。
本次研究手術病理證實該180例疑似子宮腺肌癥患者中子宮腺肌癥153例,陽性率為85.00%,提示子宮腺肌癥在臨床中發生率較高。熊羽佳[16]研究中,100例疑似子宮腺肌癥者中,手術病理證實子宮腺肌癥96例,陽性率為96.00%,也證實了本病的常見性。本次研究中,經腹超聲診斷陽性133例,陰性47例,與手術病理結果比較,一致性一般(Kappa=0.43)。經陰道超聲診斷陽性149例,陰性31例,與手術病理結果比較,一致性較好(Kappa=0.84)。本研究結果說明,經陰道超聲更有利于檢出子宮腺肌癥。謝海燕[17]研究中,手術病理證實子宮腺肌癥78例,其他22例,經腹超聲陽性57例,陰性43例,一致性一般;經陰道超聲陽性72例,陰性28例,與病理診斷一致性較好,也證實了經陰道超聲檢查對檢出子宮腺肌癥的作用。而在診斷效能上,經陰道超聲診斷準確率、靈敏度分別為95.56%、96.08%,高于經腹超聲的73.89%、82.35%(P<0.05),提示經陰道超聲診斷效能更高。而何昀枚[18]研究中,經陰道檢查準確度、敏感性分別為85.71%、87.18%,均高于經腹超聲的66.67%、67.35%(P<0.05),也說明經陰道超聲對診斷子宮腺肌癥更有優勢。
綜上所述,在子宮腺肌癥患者的診斷中,經陰道超聲檢查相較于經腹部超聲檢查受外界因素干擾較少,診斷準確率相對較高,診斷效能高,能夠為后續治療提供有利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