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良
昆山市中醫醫院超聲科,江蘇昆山 215300
甲狀腺結節屬于常見頭頸部腫瘤及內分泌系統疾病的一種,有良性與惡性之分,其中5%~10%為惡性結節,即甲狀腺癌[1]。多數為良性結節,惡性結節具有較大危害性,人體濾泡上皮細胞為主要來源,臨床表現為吞咽障礙、聲音嘶啞、呼吸困難等,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健康及生活質量。甲狀腺結節主要表現為甲狀腺腺體內異常腫塊,通常無特異性癥狀,無法肉眼發現,臨床早期對甲狀腺結節良惡性鑒別及診斷,對疾病治療及預后具有積極的意義[2]。甲狀腺細針穿刺(US fineneedle aspiration,US-FNA)技術是臨床診斷甲狀腺結節的常用方法,具有準確定位、操作便捷、準確率高、微創、多角度取樣、高敏感度等特點,目前在臨床得到廣泛應用[3]。為評估US-FNA檢查中傳統細胞涂片、液基細胞學檢測的臨床價值,選擇2019年1月—2021年11月昆山市中醫醫院內接受US-FNA檢查的90例甲狀腺結節患者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選擇本院內接受US-FNA檢查的90例甲狀腺結節患者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核準,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文件。患者中男40例、女50例;年齡20~60歲,平均年齡(40.56±5.33)歲。
納入標準:①術后有明確病理確診;②均接受USFNA傳統細胞涂片、液基細胞學檢測;③有細胞學病理結果;④病歷資料真實可靠、完整。
排除標準:①入組前接受射頻消融治療、藥物治療、甲狀腺硬化注射等者;②心肝腎功能障礙者;③凝血機制不正常者;④存在認知缺陷、嚴重精神障礙者;⑤頭頸部放療史者;⑥并發其他腫瘤疾病者;⑦穿刺部位局部皮膚感染者;⑧吞咽困難、咳嗽,對治療無法配合者。
納入患者穿刺前完善血常規、凝血功能、甲狀腺功能、心電圖檢查,實施US-FNA檢查,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儀器型號:PHILIPS IU Elite,高頻探頭5~12 MHz)。穿刺指征參考TI-RADS分級法。
指導患者取平臥位,使用小枕頭墊在頸部,頭部向后仰,術前利用超聲再次檢查甲狀腺,縱切面、橫切面全面掃查明確可疑惡性結節大小、位置、規劃安全穿刺路徑。穿刺部位清潔消毒,超聲醫師固定探頭,術者在超聲引導下以斜形角度穿刺,同時對進針方向、深度進行調整,穿刺至結節,進行多點快速抽吸,每個結節抽吸次數>3次,多次切割病變組織,結合結節超聲聲像圖信息,明確抽吸負壓大小,將抽吸物置于載玻片上,涂抹均勻,應用95%酒精予以固定,制作3~4張涂片,剩余樣本保存于液基細胞保存液中,術后穿刺部位敷上紗布進行按壓1~2 h。采集涂片標本,置入容器后制片,利用顯微鏡觀察,選擇滿意標本,觀察細胞形態學。滿意標本標準:涂片上濾泡細胞團≥6個,且每個濾泡細胞團上皮細胞≥10個。
傳統細胞學涂片:將針管中抽吸物置于載玻片上(兩張中間),加一定壓力,反向拉開,每一個拉開2~4張,使用95%乙醇進行固定操作,控制時間30 min,最后利用HE染色。
液基細胞學技術:將針管中抽吸物置于保存液中(含有液基細胞),針管反復抽吸多次,保證無殘留物,利用離心機開展離心操作(轉速1 250 r/min,時間5 min),去除上層清液,利用旋渦混合器進行振蕩30 s,置入液基細胞保存液5 mL,混合均勻后轉移標本至離心管中再次進行離心處理,轉速與時間同上,去除上層清液,再次振蕩30 s,根據沉淀情況加入緩沖液后振蕩,利用LBP液基細胞沉降式自動制片系統對混懸液進行制片,每張200 μL混懸液,利用HE染色后觀察。
根據甲狀腺細胞病理學Bethseda報告系統對穿刺細胞學結果進行診斷分類:①標本無法判定,細胞成分不足,不滿意或無法診斷;②良性濾泡性結節;③無明確意義的濾泡性病變或非典型病變;④可疑濾泡性腫瘤或濾泡性腫瘤;⑤可疑惡性腫瘤;⑥惡性腫瘤,表現為惡性病變。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90例患者經手術病理診斷結果:惡性結節49例、良性結節41例;所有惡性結節患者均接受免疫組化檢查,檢查結果:甲狀腺乳頭狀癌47例、髓樣癌2例。
以手術病理診斷結果為金標準,傳統細胞涂片檢查:真陽性42例、假陽性2例、真陰性39例、假陰性7例;液基細胞學檢查:真陽性40例、假陽性3例、真陰性38例、假陰性9例;聯合檢查:真陽性48例、假陽性1例、真陰性40例、假陰性1例。見表1。
聯合檢查診斷靈敏度、準確度明顯高于單一傳統細胞涂片、液基細胞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傳統細胞涂片、液基細胞學單一診斷特異度與聯合檢查特異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傳統細胞涂片、液基細胞學檢查與聯合檢查的診斷效能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diagnostic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ell smear,liquid-based cytology and combined examination(%)
甲狀腺結節屬于內分泌系統疾病的一種常見類型,其發生與放射性接觸、遺傳、過量碘攝入等因素有關[4]。在任何年齡階段都可能發生,通常多見于中老年群體,且女性患病率明顯高于男性,甲狀腺結節良性結節占絕大多數,主要采取藥物治療及定期隨訪,惡性結節通常需要進行手術治療[5-6]。甲狀腺結節臨床診斷以往多采取超聲檢查、免疫學檢查、觸診、病史等,但特異度相對低,在鑒別甲狀腺結節良惡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US-FNA是甲狀腺結節臨床診斷的常用手段,可以準確定位,精確把握穿刺方向及深度,避免重要器官及血管損傷,取材方便,成功率高,臨床應用價值高[7]。
本次研究結果:90例患者經手術病理診斷結果:惡性結節49例、良性結節41例;檢查結果:甲狀腺乳頭狀癌47例、髓樣癌2例。高分辨率彩超評估甲狀腺結節的惡性風險,對其中滿足指征患者實施US-FNA檢查鑒別結節的良惡性,惡性結節患者開展病理形態學檢查與免疫組化確診疾病,因此,甲狀腺結節良惡性鑒別診斷中US-FNA檢查發揮重要作用。US-FNA檢查中可有傳統細胞涂片、液基細胞學技術兩種。傳統細胞涂片制片方法簡單,操作便捷,可以直接涂片酒精固定及巴氏染色,可以將近似組織結構形態保留下來,且價格低廉,故在臨床得到廣泛應用[8-9]。但傳統細胞涂片存在一定的不足:①穿刺時受到過大負壓的影響導致標本中存在較大紅細胞,會掩蓋異常細胞,故存在一定的漏診及誤診風險。②取材器上細胞并未充分用于載玻片,部分細胞被丟棄。③涂片質量受到操作人員技術水平的影響,部分涂片不均勻、過厚,且細胞過度干燥也會對結果造成影響[10]。液基細胞學技術是將抽吸樣本置入冰醋酸的保存液中,可有效清除標本中紅細胞,降低紅細胞對檢驗結果的影響,從而提高診斷準確率,同時利用液基細胞保存液反復沖洗取材器,避免紅細胞隨著取材器被丟棄,取材器上細胞得到充分利用[11]。但有研究發現,液基細胞學相較傳統細胞涂片對近似組織結構形態保留效果不足。在US-FNA下實施液基細胞學與傳統細胞涂片檢測,可以有效彌補兩者的不足,優勢結合,進一步提高診斷準確率,為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參考。
本次研究結果:以手術病理診斷結果為金標準,聯合檢查診斷靈敏度97.96%、準確度97.78%明顯高于單一傳統細胞涂片(85.71%、90.00%)、液基細胞學(81.63%、86.67%)(P<0.05);傳統細胞涂片、液基細胞學單一診斷特異度95.12%、92.68%與聯合檢查特異度97.56%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劉友清[12]研究結果,聯合檢查靈敏度98.00%、準確度96.60%明顯高于細胞涂片檢查82.00%、87.50%及液基細胞學檢查80.00%、85.20%(P<0.05);聯合檢查特異度94.70%與細胞涂片檢查94.70%、液基細胞學檢查92.1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一致性,充分證實本次研究結果的真實可靠。可見,液基細胞學聯合傳統細胞涂片檢查在甲狀腺結節診斷中具有顯著優勢,原因是兩種檢測方式結合能夠避免單一檢測的缺陷,檢測優勢結合。聯合應用不僅彌補了傳統細胞涂片在異常細胞遮蓋、圖片質量不佳、細胞丟棄等方面的缺陷,同時補充了液基細胞學在保留近似組織結構形態方面的不足[13]。甲狀腺結節不同病理類型治療方法存在差異性,惡性結節往往需要手術切除并配合輔助放化療,良性結節無需特殊治療[14]。因此,開展超聲引導下US-FNA液基細胞學與傳統細胞涂片檢查,有效準確鑒別甲狀腺結節良惡性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此外,在本次研究中傳統細胞涂片診斷準確率90.00%高于液基細胞學86.67%,原因是在制作標本的過程中,先實施傳統細胞涂片,然后再將剩余組織標本實施液基細胞學檢測,致使液基細胞學檢測陽性率偏低[15]。
綜上所述,對甲狀腺結節患者實施超聲引導下USFNA液基細胞學與傳統細胞涂片檢查,具有顯著的臨床應用價值,聯合應用可提高疾病診斷準確率,為結節良惡性鑒別提供依據,有利于后續治療的開展,從而有效提高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