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南站中學(雨花臺中學南站校區) 杭秉全
現行的數學課程設計與教材編排都體現了“螺旋式上升”的原則[1].同一內容主題,初一學一點,初二學一些,初三繼續學,逐漸加深.這比把一個內容主題,一步到位、體系敘述完善地放在一起,用學時連續的學段學習,更貼近循序漸進地認知發展規律.但遵循“螺旋式上升”原則編寫的數學教材,因同主題學習內容分解到各學年段,導致教材中前后章節的學習往往缺乏知識內容的邏輯聯系.本文中以“反比例函數”章節啟示課教學為例,將反比例函數的學習,置于函數這一主題式學習單元之中,建立各類函數之間的聯系,借鑒已學函數研究的基本思路與基本方法,豐富函數研究的經驗,實現學生對函數學習認知的螺旋式上升.
學習任何一個新知識,都要關注它的來龍去脈,要清楚與之在知識內容、研究方法以及所蘊含的思想等方面相近的前繼學習和后續學習.同一主題下不同內容的學習,有很多學習經歷趨同、學習經驗相通.因此,在同主題學習經歷與經驗的回顧中,可以為新知識的類比學習奠定基礎.
活動1觀察與思考
觀察表1,并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表1 路程與時間的關系
(1)時間t與路程s之間有何關系?
追問:s是t的函數嗎?為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觀察表格,發現兩個量之間是正比例關系,兩個變量之間是函數關系(s是t的正比例函數),從而引發學生對前面正比例函數學習的回顧與再認.
(2)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圍繞“正比例函數”從哪些方面展開了研究?
(3)經過這些研究,大家對“正比例函數”有哪些認識?
(4)在 “正比例函數”的研究中,我們運用了哪些數學思想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有順序、有層次地全面回顧正比例函數的學習,初步梳理出函數主題式學習單元的研究思路、經驗和方法.為后續類比正比例函數的學習奠定基礎.
類比遷移是解決很多新問題的一個重要而有效的方法.類比遷移發生在具有相同結構特征的兩種不同的概念領域,或發生在相同或非常接近的概念領域.同主題下不同內容的學習應充分運用類比遷移的學習策略,在與同主題學習經歷與經驗的類比中,進行同主題新內容的學習探究.
在“反比例函數”章節啟示課的新知探究環節中設計如下2個教學活動,可以引導學生類比正比例函數,將研究基本思路、方法策略等遷移到反比例函數的研究中.
活動2類比與探究
觀察表2,并探究以下幾個問題:
表2 時間與速度的關系
(1)時間t與速度v之間有何關系?
追問:v是t的函數嗎?為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觀察表格,發現兩個量之間是反比例關系,兩個變量之間是函數關系.
(2)實際生活中,哪些情境下的兩個變量也具有類似的關系?
設計意圖:讓學生舉例,其一,體會數學源于生活,其二,為通過歸納下定義提供豐富而具體的例子.
(3)請給這類函數命名,并嘗試下定義.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正比例函數學習的回顧,以及多個具體例子的基礎上,自主歸納出反比例函數的一般表達式,類比正比例函數定義的表述形式,給出反比例函數的定義.進一步感悟歸納的數學思想方法,和類比的研究策略.
(4)圍繞“反比例函數”,在有了定義之后,還可以研究哪些內容?
設計意圖:再一次引發學生類比正比例函數的研究經驗,梳理出反比例函數的研究主線,架構出本章節的學習內容框架.進一步感悟類比的研究策略,明晰函數主題式學習單元的基本研究思路(如圖1).
圖1
活動3猜想與推理
(1)請你猜想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大致是什么樣子?并說說你的依據.
設計意圖:在畫反比例函數圖象之前,引導學生關注反比例函數關系式的特點,由“數”想“形”.初步分析兩變量的取值范圍以及正負性特征,猜想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大致分布在哪些象限;根據一個變量隨另一個變量增大或減小的變化特點,猜想反比例函數圖象的增減性.用猜想、說理的活動,引導學生運用數形結合思想,開啟反比例函數圖象及性質的研究.
(2)選擇一個反比例函數,并畫出它的圖象,檢驗之前對反比例函數圖象大致樣子的猜想是否正確.
追問1:利用描點法畫函數圖象,有哪些步驟?
追問2:選擇怎樣的反比例函數,方便描點?
追問3:列表時,自變量取值有限制嗎?如何取值能更具代表性,且便于描點?
設計意圖:用特例驗證之前對反比例函數圖象特征的猜想,并為后續歸納反比例函數圖象的一般性質提供基礎.設計追問1,引導學生回顧用描點法畫函數圖象的操作經驗;設計追問2,進一步引導學生由“數”想“形”,選擇適合的反比例函數特例,方便畫其圖象,即被選擇的反比例函數關系式能保證其圖象上有多個橫、縱坐標都為整數,且數值均不大的點,方便在坐標系中描出它們的位置;追問3,再一次引導學生關注函數關系式,實現從沒有思考的“隨意”列表,向考量代表性的“有意”列表的轉變,讓“分析思考”走在“動手操作”之前,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到對函數關系式特征的分析是畫好其圖象的前提,感悟數形結合思想.
(3) 觀察所畫的反比例函數圖象,結合反比例函數關系式,歸納反比例函數的性質.
設計意圖:由特例歸納一般性結論.在歸納活動中,既有結合特例圖象的“幾何直觀”,又有結合反比例函數關系式的“代數推理”,還有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思想,以及與同主題“一次函數圖象性質”學習經驗的類比.促進學生在觀察、分析以及類比中,感悟數學思想方法,提升數學核心素養.
追問:結合上面問題的研究結論,你對反比例函數圖象的性質有新發現嗎?觀察前面所畫的函數圖象,有這樣的直觀感受嗎?
設計意圖:因一次函數圖象的性質研究中不討論對稱性,所以對于反比例函數圖象的對稱性的研究沒有同主題研究經驗指引.因此,設計問題驅動學生用代數推理的方式認識反比例函數圖象的對稱性,并用特例的幾何直觀驗證.同時,再一次讓學生從數(代數推理)與形(幾何直觀)兩個角度認識函數圖象的性質,進一步感悟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在個人知識管理流程中,知識結構化是知識提煉環節的一個要點.因此,數學教學不能只有零散的知識點,而應做好相關知識的梳理與提煉.在梳理中,將各知識節點串為知識鏈,將多條知識鏈縱橫聯系,編織成知識網;在提煉中,對新知識的再認,形成這類主題式學習單元的整體性、結構化認識.相同類型的主題應采用相同的詮釋框架,盡量使用一致的順序、一致的用語、一致的圖表,在對同主題不同內容的學習梳理中,可以豐富主題式學習單元的學習經驗,形成結構穩定的認知.
在“反比例函數”章節啟示課的課堂小結環節中,設計如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對函數的學習進行再認,明確函數研究的基本思路與方法,豐富函數主題學習的研究經驗.
活動4梳理與再認
(1)填表3:
表3 函數主題單元小結
(2)總結:通過正比例函數、一次函數以及本節課對反比例函數的學習,你對研究某一類函數,有何經驗與認識?
設計意圖:在梳理中,明晰之前以及本節課所學的各類函數的知識內容,認清所學各類函數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形成函數這一主題的知識結構;在總結中,再認函數這一主題的研究基本思路,豐富函數這一主題的研究經驗,認識同主題內容的學習應置于主題式學習單元之中的學習策略.
“螺旋式上升”的原則不只是體現在教材編排上,同時也體現在學生對重要概念的獲得、思想方法的感悟與數學核心素的提升養.教材把同一內容主題的學習分解到各學年段中,教學時,應聯“分”為 “合”,這種“合”不是簡單地把教學內容合在一起,而是在各學年段遵循從簡單到復雜,將同主題內容的學習置于主題式學習單元之中,加強同主題不同學習內容之間的聯系,運用類比的研究策略,實現學生認知與經驗、能力與素養的螺旋式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