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傳人
浙大邵逸夫醫院為全省各基層提供連續性、可及性健康服務及助農活動,以“小故事”匯成“大文章”,變“輸血為造血”。
每隔一段時間,浙江省縉云縣七里鄉周弄村的高山農產品就會搭乘冷鏈車,來到浙大邵逸夫醫院慶春、下沙兩大院區的食堂,因其優質新鮮,很快就被員工選購一空。在醫療資源下沉的同時,推動優質農產品上行,這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下稱“浙大邵逸夫醫院”)探索出的幫扶新業態。
“我們不僅要輸血,還要造血。要為幫扶地區真真實實留下點什么?!闭愦笊垡莘蜥t院院長蔡秀軍表示,作為中國大陸首家通過國際醫院評審(JCI)的公立醫院,一家集醫療、教學和科研為一體的公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為浙江推進高水平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貢獻力量,浙大邵逸夫醫院并不局限在醫療服務領域發力。
周弄村是浙大邵逸夫醫院對口結對幫扶的一個點。2021年其所在的七里鄉與浙大邵逸夫醫院雙方達成黨建聯盟,自簽訂結對幫扶框架協議以來,浙大邵逸夫醫院從黨建交流、醫療支持、民生服務、基礎建設、產業發展、村民增收等方面,全面幫扶周弄村,變“輸血為造血”,助推村集體和村民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寬。
給全村低收入群體畫像
邵逸夫醫院和周弄村的幫扶故事,要從“第一書記”張立超說起。2019年1月5日,浙大邵逸夫醫院的“90后”醫生張立超來到周弄村“駐村”,成為醫院派駐該村的“第一書記”。
周弄村是一個具有9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村中青壯年大部分在外務工,村里多數為“老”和“小”,村集體經濟非常薄弱。初來乍到的張立超到村后定下了一個“小目標”:對低收入群體的情況必須了如指掌。
當張立超第一次走進村民丁樹坤家時,眼前的情景令他吃驚——漆黑的老屋內,到處堆著雜物;掀開鍋蓋,是吃了幾天的剩飯剩菜;屋里老舊電線亂接亂拉。這一切都讓張立超感到隱隱不安。
丁樹坤是一位喪妻喪子的孤寡老人。在征得他的同意后,張立超立馬帶領村干部一起為老人整理屋子,聯系電工更換了電線,裝上了新燈泡,并親自下廚給老人做了一頓可口的飯菜……村民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紛紛給張立超豎起了大拇指。
“省城來的第一書記真好,看著踏實,接地氣?!睆埩⒊瑢Φ褪杖肴后w的關心關愛,通過這樣的一件件“小事”,得到了群眾的認可。村民都親切地稱他為“小張書記”。
一個月時間,張立超通過上門走訪全村的脫貧戶、低保戶、五保戶,迅速摸清了每一戶的現狀和需求,并將脫貧戶分為穩定脫貧戶、相對穩定脫貧戶、監測戶三類,建立起幫扶臺賬,精準施策。
“沒有邵醫的幫助,現在村里的水站和文化禮堂還修不好哩!”周弄村黨支部書記丁偉杰回憶說,“小張書記”一方面向浙大邵逸夫醫院積極爭取結對資金,另一方面向周弄村村兩委充分調動村民及鄉賢力量籌措資金。
在浙大邵逸夫醫院的對口幫扶下,2019年底,周弄村順利完成村自來水凈化達標提標工程;2020年圓滿完成村文化禮堂改建,協助爭取村茶葉加工廠項目資金;2021年協助爭取村林間作業道路資金;2022年村口入村橋墩修復工程穩步推進……
解決最迫切的問題
“醫生您好,這是我的檢查報告,快幫我看看……”2022年9月16日上午,七里鄉政府大樓門前的場地上,一頂頂帳篷整齊支起,一張張小板凳一字排開,來自浙大邵逸夫醫院的博士專家團正在此開展義診活動,涵蓋了骨科、牙科、全科、心內科、放療科和腫瘤內科,陣容強大。
“走村入戶的時候,問得最多的就是這個病怎么看。”張立超介紹說,2019年開始,邵逸夫醫院每年都會組織醫療團隊義診,送醫下鄉,讓老百姓在家門口享受省級大醫院的醫療服務。同時,還為前去浙大邵逸夫醫院就診的村民特別開設綠色通道。
“每每遇到去邵逸夫醫院就醫的群眾,小張書記都幫助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患者感受到省城大醫院的溫暖?!敝芘宕逦瘯魅味∫x表示。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未來。在走訪過程中,我們尤其關注孩子的成長?!睆埩⒊钪逃龑γ總€家庭的重要性,他還對周弄村低收入農戶家庭的就學情況進行全面摸底,第一時間將需要幫助的家庭情況向醫院做了詳盡匯報。很快,浙大邵逸夫醫院就積極開展低收入家庭兒童“一對一”幫促行動,通過組建低收入家庭兒童助學小組,進一步引導慈善力量助學紓困助農解憂。目前,助學小組每年為6戶低收入農戶家庭的孩子們帶去物質和資金,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學業,實現人生夢想。
精準對接城鄉需求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何幫助周弄村立足自身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成了張立超的心頭大事?!昂茉缇椭擂r村發展產業難,但真正實踐起來發現,太不容易了!”他感慨道。
在一次到周弄村仰天湖調研的途中,山路上撒歡奔跑的幾只土雞給了張立超啟發,“在省城很難買到純正的高山養殖土雞,這里剛好有?!庇辛诉@個想法后,他說干就干,幫助村集體建立高山生態蘆花雞養殖基地,同時借助七里鄉強村公司力量整合農產品資源。
今年7月1日,首趟裝滿蘆花雞、土爽面、土雞蛋、茭白、玉米等農特產品的鄉村振興共富快車從七里鄉出發,駛向浙大邵逸夫醫院食堂,醫院職工搶購一空。
“小試牛刀”之后,張立超的朋友圈和微信公眾號“立立超”成了宣傳蘆花雞和七里鄉農特產品的主陣地。隨著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張立超還在微信群中開啟了掃碼預售模式。通過預訂可以準確掌握每樣農產品的需求量,七里鄉強村公司可根據需求按量配送。
鄉村優質農產品精準對接城市需求,邵逸夫醫院訂單農業的嘗試也給七里鄉帶來了鄉村產業發展的新思路,開啟了“七里鄉‘暖心雞’養殖結對幫扶”計劃,以“政府出資、市農科院提供技術指導、低收入農戶養殖、強村公司統一收購”的模式,通過統購統銷,兜底保價。
七里鄉高山生態蘆花雞養殖基地負責人陶銀勇說,今年2月份,首批蘆花雞苗來到海拔400多米的高山基地,不僅傳來了助農增收的好消息,也解決了疫情之下農產品滯銷難題。再過幾天,基地還將迎來6000只蘆花雞苗,前景十分被看好。
以蘆花雞的供應為契機,周弄村的日子越來越紅火,村民們生活也越來越有奔頭。村集體收入也從2019年的5萬元發展到如今的20萬元左右。
“接下來,我們還將擴建七里鄉強村公司的種養基地,提升農副產品品質,打造區域品牌。同時根據結對單位需求,不斷增加農副產品供給,上好‘特色菜’,并依托鄉賢資源,拓寬更多銷售渠道,助力共富建設。”七里鄉人大副主席孫晉華對未來發展前景信心滿滿。
一個個“小故事”,匯成以黨建引領“醫療共富”為新使命的“大文章”。浙大邵逸夫醫院全面幫扶周弄村,是該醫院探索具有“邵醫特色”黨建發展之路的一個縮影。如今,浙大邵逸夫醫院73個黨支部,首批已成功結對省內外106個街道鄉村黨支部。就在今年國慶節前后,73個黨支部分別奔赴杭州市、縉云、江山等全省各地轄區、街道、鄉村,與省內外106個街道鄉村黨支部開展多種形式的共建共享服務提升活動。以健康科普行、公益義診行、健康篩查行、經濟幫扶等形式,為全省各基層提供連續性、可及性健康服務及助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