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少林
十年,彈指一揮間。十年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在黨的二十大召開之際,一系列以“這十年”為主題的文藝作品從不同視角講述時代故事。其中,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司特別指導,馬欄山視頻文創園特別支持的紀實訪談節目《這十年·追光者》以這十年的“時代大事件”為切入點,聚焦各行業各領域的時代議題,以新時代榜樣人物的奮斗故事為載體,展現了這十年國家發生的重大變革,繪制出一幅生動立體的“十年追光圖鑒”。
節目播出后,在青年受眾群體中產生廣泛傳播力和影響力。創新的節目形態、動人的青春故事、豐富的時代議題、深刻的精神內核引發熱議。從追著光到成為光,《這十年·追光者》以青春榜樣的力量放大了主流價值的強大感召力,節目所承載的“追光”精神將在奮進新征程的道路上,給予觀眾更多激勵和鼓勵。
一次立足大時代的全景式掃描
時代議題引發全民關注
《這十年·追光者》完成了一次立足大時代的全景式掃描。12期節目聚焦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愛國奉獻、教育奉獻、民族團結、生態文明、基層黨建、文化自信、愛黨愛國、生態文明、強軍愛國、大灣區發展、農業科技、載人深潛、載人航天等時代議題,并根據不同主題融入近70位新時代榜樣人物的奮斗故事,用創新的節目形式立體展現十年間國家發展變化。
我國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國測一大隊成功測量珠峰新高度,青年人投身鄉村支教,生態文明蓬勃發展,群眾與黨組織心貼心,塞罕壩實現荒原變林海的綠色傳奇,農業科技創新成果收獲滿倉……通過對熱點時代議題的梳理和剖析,《這十年·追光者》不僅帶領觀眾回溯了十年間中國各個領域取得的重大成就,讓人看后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還激勵當下年輕人在新征程上不懈追求,努力奮斗。不少網友感嘆十年之快,國家變化之大,并期待下一個向光而行的十年。
同時,《這十年·追光者》還呈現了當下年輕人關注的熱點話題,用年輕語態與視角展現新時代的奮斗新征程。例如,“村里的年輕人”讓觀眾看到越來越多年輕人從城市回到農村,返鄉創業、建設家鄉;“青春的選擇”中不同地區的支教老師們將青春奉獻給教育事業;“我心歸處是敦煌”展現了越來越多年輕人把熱愛變成事業,投身敦煌文物事業,探尋文化之根;“種花赤子心”中,年輕的動漫作品《那年那兔那些事兒》用自己的方式創作了不一樣的愛國故事……這些生動的故事讓觀眾看到新時代新職業的發展方向。
當今中國正在發生的偉大變革為文藝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素材。《這十年·追光者》從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中提煉主題、萃取題材,抒寫中國人民奮斗之志、創造之力、發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現了新時代的精神氣象。節目中的每個主題都代表一個社會橫切面,每個故事都是社會發展的關鍵點,正因為有了無數點和面,才支撐起這十年中國社會發生的巨大進步和變化。
一場“追光者”的主題聚會
榜樣力量照亮前行方向
《這十年·追光者》打造了一場場“追光者”的主題聚會,觀眾通過節目認識了一大批新時代的榜樣人物。
“村里的年輕人”施康、石慧、黃梅、袁孝鑫、袁清松、李輝欽奮斗在精準扶貧的道路上;三代國測人愛崗敬業,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長江生態的守護者周界武、王超群、宋玉成、易梓林利用各自專業繪就洞庭湖和諧生態畫卷;莫高文化的傳承者李珊娜、劉小同、雁鴻推動敦煌文化研究,積極傳播中華文化;躬身大地的農業從業者李建武、徐淙祥、李艷華把科技報國的根深深扎在田野上;追夢圓夢的大灣區青年羅偉特、梁立鋒、譚慧敏、李嘉華等為大灣區建設貢獻著力量;中國航天人張玉花、徐亮、趙晨從未停下對宇宙探索的腳步……還有很多年輕人追著光,自己也成為光。
“向那些堅守崗位的支教老師、基層工作者們致敬”“用心血換來的數據太不容易了,向測繪隊員們的辛勤付出致敬”“中國這十年的生態文明進步是全人類的幸福,這些都離不開這些追光者們的堅持和努力”“從中國海軍身上看到了大國擔當,祖國永遠是我們最堅實的后盾,更加為祖國而自豪”……《這十年·追光者》播出后,節目中的很多新時代榜樣人物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節目架起新時代榜樣人物與當代年輕人對話的橋梁。節目中那些奮斗者的追光故事,不僅激起觀眾強烈的情感共鳴,還將引導當下年輕人努力實現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個體經歷與時代大潮、個體情感與集體情感的同頻共振。
同時,《這十年·追光者》以小見大,將國家成就和個人、團隊的獲得感和成就感緊密結合,在普通人的故事中感知時代脈搏,讓宏大敘事通過具體細節變得可知可感,通過藝術的方式揭示出時代進步的奧秘,即每個人的拼搏奮斗,匯聚成了推動時代前行的強大合力,一束束微光匯聚在一起,照亮當下年輕人前行的方向。
一次“追光”精神的傳承和延續
多屏共振強化傳播效應
《這十年·追光者》是一次“追光”精神的傳承和延續。十年來,中國“追光者”的不懈奮斗、投身奉獻是支撐中國力量的堅實后盾。作為主流表達的新范式,《這十年·追光者》以“追光”精神為價值內核,用青春態的方式呈現厚重的時代主題,讓觀眾深入了解各行各業“追光者”投身新時代的奮斗歷程,弘揚追夢精神,共振新時代風貌。
12期節目中的近70位榜樣人物,既是時代大事件的親歷者,也是奮斗精神的傳承者,他們身上展現出來的愛崗敬業、勇于創新、敢為人先、自信自強、辛勤奉獻、深入鉆研等“追光”精神,將引發觀眾深切的情感共鳴,對青年人的價值取向、擇業觀潛移默化地產生影響,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以“追光者”為學習榜樣,投身偉大事業。
如何放大主旋律作品的傳播力和影響力,以正向價值觀引領更多年輕受眾,是湖南廣電不斷思考、積極踐行的課題。此次,《這十年·追光者》在湖南衛視、芒果TV及社交平臺進行了矩陣化傳播。節目播出期間在全網共獲40多個熱搜,主話題#這十年追光者#閱讀量超2.9億。多領域大V參與話題互動,致敬各行各業十年追光歷程,感受追光前行的時代力量。同時,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環球人物、環球時報等主流媒體累計發文571篇點贊節目。
其中,人民日報發文稱,“《這十年·追光者》以青春視角多維度呈現這十年發展,傳遞其價值內核:凝聚全民青春力量,與祖國共奮進、與時代齊發展,實現青春價值,是當代青年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多平臺、多渠道傳播,豐富了節目傳播途徑,拓寬了節目受眾范圍,讓“追光”精神滲透到更廣泛的受眾群體中,讓中國這十年的發展足跡印刻在更多人的腦海中。正如節目主持人何炅在節目中所言,“十二期節目,每一期都是一次完美的銘記,也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們一起走進了這十年的中國大地,也感受了這十年的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