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亮
(敦煌市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甘肅 敦煌 736200)
敦煌市地處河西走廊最西端,總面積3.12萬km2,現有耕地面積2.49萬hm2。為了做好糧改飼工作,敦煌市制定了《2021年糧改飼工作實施方案》,按照“政府主導、部門主推、統籌協調、合力推進”的原則,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實施“以養定種、種養結合、草畜配套、草企結合”發展戰略,調整優化農業種植結構,發展青貯玉米、苜蓿種植,積極推廣全株玉米青貯技術,對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敦煌市草食畜牧業的發展始終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以適應市場需求為主攻方向,大力培育牛羊優勢產業,從飼草料基地、養殖基地、良種繁育體系以及市場流通體系等建設入手,積極推進草畜產業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2021年,全市各類畜禽飼養總量達119.06萬頭(只),較上年增長6%,其中羊飼養量達62.51萬只,出欄32.53萬只,較上年分別增長8%、10%;牛飼養量達0.59萬頭,出欄0.17萬頭,較上年分別增長64%、39%,牛羊飼養量和出欄量逐年增加。
2021年敦煌市以優質牧草種植為抓手,擴大飼用玉米、紫花苜蓿等種植面積,實施糧改飼項目面積達0.275萬hm2,其中青貯玉米0.052萬hm2,苜蓿0.223萬hm2。建成千畝飼草基地4個、百畝飼草基地50個,按每噸苜蓿干草折合3 t全株青貯草料計算,收貯量達到4.96萬t,其中收貯全株玉米青貯2.5萬t,收儲苜蓿干草0.82萬t,為合理利用飼草資源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敦煌市人工種草和農作物秸稈等飼草料資源比較豐富,每年可產生農作物秸稈約30萬t,在養殖示范園區、千家萬戶集中連片養殖小區、肉羊養殖專業村及大場大戶中主推青貯飼草料加工技術和秸稈粉碎搭配飼喂技術,秸稈飼料化利用率進一步提高,養殖效益明顯提升。
按照“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建設標準,2021年新建1個千頭牛場、1個百頭牛場、2個千只羊場,建成青貯池34個、34 000 m3,平貯場10 000 m2。標準化示范場的建設進一步夯實了設施養殖基礎,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促進了敦煌市現代畜牧業的發展。
與大田玉米種植相比,農民種植飼用全株青貯玉米收入增加,且減少了二次收貯成本。規模養牛(羊)戶飼喂全株青貯玉米后,奶牛產奶量提高,肉牛(羊)增重明顯。
通過實施糧改飼項目,農戶在大面積種植牧草的同時,化肥和農藥使用量會減少,減少了對土壤、河道的污染。同時,通過“過腹還田”等方式減少了農作物秸稈焚燒帶來的環境污染,實現了糞污資源化利用,生態效益顯著。
2021年農戶種植飼用青貯玉米0.052萬hm2,但多數仍以種植傳統玉米品種為主,早、中、晚熟品種沒有合理搭配,這種玉米產量低、成本高、品質差、效益低,嚴重影響了種植戶的收益。
2021年敦煌市實施糧改飼面積0.275萬hm2,但參與青貯玉米收割的聯合收割機只有2臺,跨區聯合收割又組織不到位,因缺少收割的機械,錯過了適宜收割期,全株青貯玉米制作時間延長,繼而影響了糧改飼工作的推進。
因缺乏收獲打捆一體機,飼料青貯方式主要以窖池青貯和平地青貯為主,青貯方式單一。同時,因修建青貯池成本高、投資大,影響了農戶實施糧改飼的積極性。
2021年敦煌市糧改飼項目實施經營主體(戶)共59家,其中規模養殖企業12家、養殖專業合作社15家、家庭農場8家,養殖戶24家。收貯主體普遍規模小、實力弱,專業化程度低。目前全株玉米青貯技術只在少數規模較大的養殖場中應用,雖然有一些大場大戶實施糧改飼,但相對于全市規模養牛戶、養羊戶而言,所占比例還非常小,沒有形成規模。
敦煌市玉米種植時間多集中在4月中下旬,青貯玉米適宜收割時期應在玉米乳熟后期或臘熟初期,收割時間應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因部分農戶缺乏技術、收割機械少等原因,收割時間過于集中,收割玉米出現了扎堆現象,收貯的玉米粒要么太嫩,要么太硬,達不到玉米粒95%的破碎率,影響了全株玉米青貯飼料的品質。
敦煌市“養畜的不種地、種地的不養畜”現象較為普遍,種植業和養殖業各自發展,存在脫鉤現象,種養結合不緊密。
一是把加快推進糧改飼作為當前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穩定和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同時作為建設生態環境、發展生態畜牧業、實現畜牧業高素質發展的一項綠色產業,通過輿論引導形成全社會支持推進糧改飼工作的良好氛圍。二是完善規劃,明確發展糧改飼的目標和任務。在實施糧改飼的過程中,按照“因地制宜、發揮優勢、突出重點”原則,在轉渠口鎮、莫高鎮、郭家堡鎮、黃渠鎮、肅州鎮等5個鎮建設以青貯玉米、優質苜蓿為主的優質牧草種植區;以郭家堡鎮七號橋村、土塔村、陽關鎮林場飼草料加工廠為依托,建設農作物秸稈開發利用和飼草料加工區。三是加強宣傳指導。第一,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各種媒體及冬春農民科技培訓活動,宣傳糧改飼的重大意義、政策內容、補助條件和補助標準,使域內規模化牛羊等養殖場(企業、合作社、戶)或專業青貯飼料收貯企業(合作社、戶)等經營主體均能準確掌握扶持政策,幫助收貯主體提高認識、掌握技術,增強其發展全株青貯玉米等優質飼草生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確保該項政策規范有序實施。第二,畜牧技術部門抓好糧改飼技術培訓,通過專題培訓、現場參觀等方式,分期對青貯主體進行種、收、貯、用等方面的全方位技術培訓,青貯期間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項目主體進行一對一現場指導,使其準確把握青貯收獲時間和標準化制作流程、要點,確保青貯質量。
一是建立技術服務小組。建立以“專家團隊+專技人員+農技員+實用人才”為主要模式的市、鎮、村三級服務體系,進一步明確技術服務小組的職責。二是充分調動畜牧技術人員為農服務的積極性。落實畜牧科技人員幫扶活動,真正給廣大養殖戶提供需要的新技術,以提高其利用科技致富的能力。三是充分發揮典型示范帶動作用。及時發現和挖掘糧改飼工作中涌現出來的好做法、好經驗、好典型,通過各類媒體進行大力宣傳。
在糧改飼工作中,為了使種植業服務于畜牧業,突出以養帶種,推進種養結合、草畜配套,構建現代種養產業緊密結合的發展模式,一要積極引導和鼓勵廣大農戶選擇適合敦煌市種植的全株青貯玉米專用品種,將早、中、晚熟品種進行合理搭配;二要抓好示范點建設。在牛羊養殖大鎮分別選擇1~2個帶動能力強、發展狀況好、輻射面積大的全株青貯玉米種植區域,示范推廣種、收、貯、用集成配套技術,以點帶面,充分發揮示范點的引領作用,帶動區域糧改飼的發展;三要綜合考慮草食畜牧業的發展現狀和潛力,向飼草連片種植和牛羊養殖大場大戶傾斜,以畜定需、以養定種,合理確定糧改飼面積,確保生產的飼草銷得出、用得掉、效益好;四要組建種養結合的合作經濟組織。積極鼓勵養殖場、合作社、收貯企業通過自有土地種植或流轉(租賃)或與農戶簽訂青貯玉米飼料訂單合同,發展適度規模種養,同步提升飼草品質和種養效益,從而形成種養一體化、養殖企業+新型農業經營模式、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社會化服務模式等多種新型經營模式。
為認真貫徹落實《甘肅省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總體方案(2021—2023)》精神,切實把草畜產業的發展作為農民穩定增收的一項重要措施來抓,必須適當加大政府投資,鼓勵引導廣大農戶積極發展以全株青貯玉米、紫花苜蓿為主的優質草畜產業。一是有效整合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資金,草原生態保護補獎、畜牧良種補貼、糧改飼補貼等項目資金,支持草食畜發展,使糧改飼項目資金發揮效益。二是建議采取以獎代補和先貯后補等形式,重點扶持專用飼用玉米品種種植、青貯飼料收割機的購置、肉(奶)牛肉羊規模養殖和畜產品生產加工等,加大扶持力度,以解決飼用玉米種植面積大而收割機械偏少、不能及時收割的瓶頸問題。三是鼓勵對外招商發展草畜產業,逐步形成以養殖戶投入為主體,政府財政性資金為引導,信貸、外資等各類資金為補充的多渠道、多元化的草畜產業投入新格局,切實提高敦煌市糧改飼的發展后勁。
產業化經營是發展現代畜牧業的必由之路,也是推進糧改飼工作的重要方法。一是引導大戶上規模。目前敦煌市有各類牛、羊規模養殖場(戶)1 636個,部分大場大戶有連續多年運用青貯玉米飼喂牛羊降低成本的經驗,在穩定鞏固提高的前提下,引導廣大養殖戶上規模、上檔次、降成本、增效益。二是注重打造畜牧全產業鏈。堅持“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總體思路,進一步調優草畜產業內部結構,提高產業集中度和市場占有率。以屠宰加工為龍頭,推動從飼草種植、良種繁育到精深加工循環利用的全產業鏈建設;加快飼草料加工龍頭企業建設,扶持農作物秸稈加工企業、乳品加工企業,支持養殖基地建設,形成飼草料供給、養殖、奶制品加工全產業鏈;大力發展畜產品精深加工,補齊發展短板,破解發展瓶頸,積極引進祁連牧場等企業落戶敦煌,盡快形成繁育、養殖、屠宰、加工、銷售全產業鏈。三是與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建立完善糧改飼種、收、貯、用利益聯結機制,切實維護好種植或使用全株青貯玉米農戶的利益,充分發揮糧改飼項目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振興鄉村產業的作用。對實行全株青貯玉米等優質飼草訂單收購的實施主體,在實施過程中適度擴大項目實施主體類型,完善各類收貯主體和全株青貯玉米種植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吸納更多農戶主動參與糧改飼,努力形成企業、合作社和農戶在產業鏈上優勢互補、分工合作的格局,讓農戶更多分享產業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