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 交通銀行河南省分行
當前我國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存在一定關聯性,為改善當前環境問題,則需要從經濟發展層面著手,落實低碳經濟發展理念,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在低碳經濟發展推動下,銀行積極參與其中,推出綠色信貸業務,綠色信貸得以發展,呈現出逐步上升趨勢。發展綠色金融不僅能夠滿足其資金需求,還能夠改善傳統信貸結構,增加社會效益。但銀行在綠色金融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如融資項目期限長,資金成本過高、產品缺乏創新等,綠色金融發展不完善,低碳經濟開展受限。銀行在綠色金融發展中,應結合問題,提出針對性改善措施,充分發揮出綠色金融在低碳經濟中的作用。
綠色金融與傳統金融有著本質區別,綠色金融是一種具有創新性質及可持續發展性質的新型金融模式,主要將低碳經濟發展與金融業務充分融合,助力環境問題改善。在綠色金融業務開展中,其主體主要為各商業銀行,這部分銀行在開展信貸業務、項目投資及風險管理工作時,需要充分考慮企業環境污染問題及控制能力。針對部分環保企業、新能源企業等,強化資金支持,鼓勵環保企業高效發展。需要明確的是,綠色金融產品及工具,不僅涵蓋了傳統綠色信貸,同時也涵蓋了綠色債券及碳金融等。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提出多樣性綠色金融產品,是改善環境問題的重要路徑。
當前我國環境問題十分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會議中提出,應推動環保事業發展,保護人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推動經濟轉型,大力支持并發展低碳經濟。綠色金融是推動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我國綠色金融起步時間相對較晚,雖然推出了多種綠色金融產品,但從整體角度來看,綠色金融發展仍不完善。
1.綠色金融產品規模逐漸增加
在大力發展低碳經濟背景下,綠色金融逐步發展,推出了多種綠色金融產品,主要以綠色信貸與綠色債券為主。有關數據調查顯示,當前我國已有多家銀行積極參與到低碳經濟發展中,推出綠色金融產品,其中綠色信貸余額超出了10億元,同比漲幅較大。中國金融信息網對綠色債券情況進行了統計,數據調查顯示,銀行發行的綠色金融債券已經超出了40支,發行綠色金融債券的銀行主體范圍逐步擴大。由此可見,在低碳經濟背景下,我國綠色金融產品規模在逐漸增加,發展形勢一片向好。
2.綠色金融產品體系有待完善
當前我國大力支持綠色金融發展,但發展成熟的綠色金融產品相對有限,只有綠色信貸及綠色債券,其他綠色金融產品發展速度相對緩慢。為推動綠色金融發展,我國銀監會積極制定了綠色信貸指引,要求銀行在發展過程中,應重視綠色金融,并從戰略發展角度出發,落實綠色額金融,結合國家政策要求,增加對綠色低碳經濟發展的資金支持。在此基礎上,我國工商銀行及農業銀行等,也共同制定了中國銀行綠色信貸共同承諾,響應國家號召,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業務。我國綠色信貸業務發展中,主要將傳統信貸作為基礎,增添綠色及環保理念,針對放貸項目,在原有審核基礎上,增加了綠色審核,鼓勵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注重環保。另一種綠色金融產品主要為綠色債券,企業或銀行可通過發行綠色債券,轉變企業內部資產結構,從而獲取融資。
為推動我國經濟供給側結構改革,實現三去一降一補目標,在這一背景下,通過大力發展綠色金融,不僅能夠創新經濟發展,還能夠從根本上改善環境問題,進一步填補綠色金融發展的資金需求。有關調查顯示,我國在發展綠色金融時,其資金需求較高,所需資金金額為25億元左右,綠色金融發展資金來源主要分為兩種途徑,一種金融資金,另一種則是財政資金。摒除政府財政預算支出,依靠金融機構綠色金融產品提供的資金缺口約為2億元人民幣。綠色金融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資金緊張問題,為推動綠色金融發展,銀行可結合我國政策要求,積極參與其中,提供更多資金,緩解綠色金融發展中的資金壓力,實現金融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在低碳經濟背景下,銀行參與綠色金融發展中,推出更多綠色金融業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不良貸款發生概率。與銀行傳統信貸業務相對比,發展綠色信貸業務,在貸款前,銀行會對借款企業展開全面審核工作,不僅會審核其發展前景及債務償還能力,還會對其進行環保審查,若借款企業不屬于環保企業,將不予放貸。在審查過程中,將風險管理標準作為基礎,開展風險評估與預測工作,針對傳統污染企業,可減少貸款金額,若企業污染問題較為突出,應拒絕為其提供貸款。通過這一方式,有利于避免這部分企業在貸款期間,由于環境問題受到懲處,導致銀行本金無法收回,降低信貸風險。發展綠色金融信貸,使得銀行資金流向發生改變,創新信貸模式,改善現有盈利模式,銀行內部資產更加安全。銀行是金融機構的重要組成,對我國經濟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銀行通過發展綠色金融,積極承擔低碳經濟發展職責,還能夠創造出一定社會效益,對銀行發展具有推動作用。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惡劣氣候增加,加劇了環境問題,人們也將目光從原有的關注經濟發展轉移至環境保護方面,形成了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在這一背景下,銀行積極開展綠色金融業務,有利于提高內部風險管理能力。首先若貸款企業或者貸款項目在運行中對環境產生了相應影響及破壞,極易受到環保部門的處罰,企業將面臨一定損失,內部資金減少,債務償還能力下降。其次借款企業在向銀行借款時,通常會將房產或者地產作為抵押物,抵押給銀行,若企業喪失還款能力,銀行將有權處理抵押物,收回本金。受環境污染問題影響,將會產生抵押物貶值風險,甚至銀行會被要求承擔起破壞環境責任,銀行會面臨損失及風險問題。最后銀行在借貸前,并未將環保審查作為審查工作的核心內容,將資金借給存在環保問題的企業,企業在發展中可能會出現停產等問題,銀行無法收回應有的本金與利息。通過發展綠色金融業務,形成完善的環境風險管理意識,將環境、社會責任與銀行運營及管理工作相融合,將環境及社會風險作為重要審核內容,有利于銀行管控風險,降低風險發生概率。
銀行在開展傳統信貸業務中,主要是面向傳統企業提供資金,這部分企業存在產能過剩等問題,并不符合環保企業要求,銀行對低碳經濟發展缺乏支持。當前,銀行在發展綠色金融時,還存在諸多問題,主要包括綠色金融產品相對單一,財務成本高,導致綠色金融發展不完善等幾個方面。
發展綠色金融,將會導致銀行內部資金流向發生變化,在原有經濟發展模式下,銀行內部信貸資金均會流向兩高一剩企業中。隨著低碳經濟發展,環保理念形成,銀行發展綠色金融,其內部資金將逐漸流程環保節能企業中,其項目均為新能源項目、公共交通項目及排污項目等。這部分項目具有一個共通之處,即項目周期較長,銀行無法在短時間內收回本金,資金周轉效率受到影響。銀行在進行綠色金融項目高投資前,銀行在審核階段,需要加強對企業及項目的環保審核,在這一環節中,往往會產生一定環保審核成本,加劇銀行總體支出。綠色信貸業務并不會對銀行盈利能力產生影響,財務成本較高,在一定程度上會打壓銀行發展綠色金融的積極性。
低碳經濟背景下,銀行在發展綠色金融業務時,由于產品缺乏創新性,零售型金融產品滲透不足,導致綠色金融發展速度緩慢,無法為我國環保事業作出貢獻。首先銀行所推出的綠色金融產品,主要面向主體為企業,但卻忽視了個人消費者,并未結合個人消費者實際情況打造綠色金融產品,零售型金融產品滲透性不足。其次在大部分銀行中,所推出的綠色金融產品均為綠色信貸業務,其他方面業務涉及不足,業務種類單一,無法滿足不同群體的實際需求。我國興業銀行在發展綠色金融時,在綠色信貸業務基礎上,推出了綠色信托及綠色租賃等特色金融服務。但反觀其他銀行,創新性綠色金融產品不足,其綠色職能發揮不充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綠色金融發展呈現出滯后性問題。
完善的配套設施與人才支持,是銀行發展綠色金融的基礎與保證,銀行在綠色金融實踐過程中,由于配套設施不完善,內部員工綜合素質低下,對綠色金融了解不充分,是制約綠色金融發展的重要因素。相較于傳統銀行信貸業務,在開展綠色信貸業務工作時,貸前管理內容發生了變化,需要在原有基礎上,增加環保因素的考量及審核。在實際工作中,大部分銀行內部并未設置專門綠色金融項目部門,對綠色環保技術缺乏深入研究,綠色金融項目及企業評估制度不完善,導致銀行在貸前管理中,無法及時分辨出綠色環保項目及企業。同時綠色金融產品與傳統金融產品有著本質性區別,具有顯著的專業性與復雜性特征,對相關技術人員提出了高要求。技術人員不僅需要具備完善的金融基礎知識,同時還需要具備環保知識、法律知識等。由于銀行長期推出傳統金融產品,內部技術人才知識結構單一,高素質復合型人才資源嚴重缺失。
在低碳經濟背景下,對銀行綠色金融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受多重因素限制,導致銀行綠色金融發展不完善,缺乏創新,不符合低碳經濟發展需求。基于此,銀行需從整體性角度出發,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采取應對措施,推動綠色金融創新發展。
要實現綠色金融高效發展,不僅需要銀行進行創新與調整,同時還需要引導政府、企業與金融結構協同發展,通過引導政府、企業與銀行三者之間建立良好合作關系,打造多層次綠色金融體系,在現有綠色金融產品基礎上,積極創新,推出更多功能完善的綠色金融產品。首先政府應發揮宏觀調控與引導作用,發揮信息技術優勢,打造互聯網金融。政府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構建公共數據平臺,將企業環保活動及環保項目進行量化處理,并將數據輸入至平臺中。同時政府還應要求企業,在日常運營中,應及時披露環境信息,完善環保評估機制,通過這一方式,有利于降低銀行環保評估成本支出,銀行能夠獲得更加全面的信息,從而調動銀行綠色金融創新積極性。其次發達國家綠色金融發展時間較長,各方面發展十分完善,因而政府可積極借鑒其發展經驗,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制定適應我國綠色金融體系發展的路徑。政府可從法律層面出發,完善綠色金融法律體系,強化制度支持。例如在原有《商業銀行法》基礎上,增加綠色金融內容,發揮法律體系的制約性作用。最后針對銀行綠色金融學項目,可采用貸款貼息方式,為環保企業減免稅費。通過引導政府、企業與銀行三者間的協同合作,推動綠色金融創新發展。
銀行在發展過程中,應積極參與至低碳經濟發展中,為我國環境改善作出貢獻。銀行應明確低碳經濟發展核心,在日常發展及業務開展中,始終遵循綠色金融理念,對現有綠色金融產品及服務進行完善與創新,進一步拓展綠色金融覆蓋范圍。首先銀行可將綠色信貸業務作為基礎,在此基礎上,推動產品創新,增加綠色債券及綠色租賃等業務,還可發展綠色基金,通過產品創新,滿足不同主體的實際需求。銀行在風險管控范圍內,可深入發展綠色金融衍生品。其次銀行在推出綠色金融產品后,需調整業務適應主體,不僅需要為環保企業及項目提供資金保障,還需要將個體消費者作為主體,開發零售型綠色金融產品,充分滿足其需求。例如各銀行可積極研發綠色信用卡,若消費者應用該信用卡進行綠色消費,則會獲取雙倍積分,積分可直接當作現金使用也可用于兌換禮品。銀行在推出綠色信用卡后,可利用該信用卡的消費金額用于環保項目中,承擔一定社會責任,還能夠引導更多消費者參與其中,逐步擴大綠色金融覆蓋范圍。
銀行在推動綠色金融創新發展時,應從銀行內部出發,完善內部架構,提高人才綜合素質,構建專業人才隊伍。首先銀行應針對綠色金融業務,制定完善的實施細則與嚴格的管理機制,對綠色金融實施全過程管控。例如在開展綠色信貸業務時,需重視貸前審查評估環節,加強對借貸企業的審核,不定期檢查放貸項目實施情況,制定審查目標,如環境保護情況等,通過這一方式,不僅能夠保證綠色金融資金運用在實處,還能夠規避項目風險問題,確保銀行資金安全。其次銀行應不斷完善綠色金融產品服務體系,將傳統業務作為基礎,充分引入社會資金,并將這部分資金應用在環保及可再生能源等領域中,保證綠色金融產品的投資回報率。最后在銀行內部,應構建完善的綠色金融項目部門,該部門主要負責綠色金融相關事宜,如制定工作流程及審查細則,完善制度保障,創新綠色金融產品等。為充分發揮出綠色金融項目部門優勢,需要加強人才支持。銀行可從不同部門中選拔出高素質人才,并為人才提供學習及培訓平臺,加強培訓,開展專家講座,完善其知識體系,引導其掌握更多技能。銀行還可提高人才準入門檻與薪資待遇,完善晉升機制,吸引高素質人才加入。銀行也可與各大高校建立合作關系,高校依據崗位需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提高教學質量,為銀行輸送更多高素質綠色金融人才。
新時期背景下,我國經濟發展模式發生轉變,主張發展低碳經濟,改善經濟發展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問題。在低碳經濟背景下,需將綠色金融作為著力點,銀行作為綠色金融發展主力軍,應及時調整發展模式,積極參與其中。銀行在參與過程中,應創新金融產品及服務、完善內部架構,構建專業人才隊伍、完善綠色金融監管,創新協同發展模式,推動綠色金融創新發展,從根本上扭轉環境污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