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劍武
(溫州中旭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有限公司,浙江 溫州 325000)
由于建筑工程規模通常較大,涉及的技術復雜,專業覆蓋較為廣泛,在施工過程中又被分為多個子項目,由多個施工團隊進行合作承包,加大了管理上的壓力。在建筑施工中,難以會面也是一個影響因素,對施工質量產生不利影響。如何對這些因素進行統籌規劃與管理,是當前建筑工程施工所要關注的重點。因此管理者要制定科學的管理方案,并不斷加以完善,推動建筑工程施工的規范化與標準化,統籌兼顧建筑工程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通過建筑工程材料的實驗檢測工作,可大大提高建筑物整體質量水平。建材是建筑工程的基礎,良好的建材是保障建筑質量之基礎。通過引進實驗檢測技術,可以確保使用的建材符合規定、規范。施工中要使用符合標準的優質建材,避免出現損失,保障施工的效率及安全性。建筑工程中各項建材的使用對新材料推廣應用起到示范作用,建筑中要系列的低成本、高性能材料被研發出來,一些綠色建材也在不斷研發當中。對新材料的實驗檢測可讓人們了解新材料優勢,了解新材料的潛在價值及問題,在使用中提高新材料的應用能力,讓材料在不斷應用中提高性能,彌補不足,也促進其在建筑中進一步廣泛應用,促進建筑行業可持續發展。
環境濕度和溫度對于建筑材料檢測質量的影響較為明顯,很多材料在檢測時都要求有穩定的外部環境,如果外部環境發生較大的變化,檢測結果會受到干擾,引發較大的誤差[1]。以水泥檢測為例,多數型號的水泥都需要在特定的試驗室進行檢測,不同的檢測環境需要用到不同的養護措施和監管方法。水泥強度檢測的相關標準中明確提出,實驗室環境的相對濕度不能低于50%,溫度需要被控制在18~22℃。因為水泥本身的性質十分特殊,當溫度發生變化時,其性質也會隨之改變,得到的檢測結果也會與實際數值存在較大差異。
在實際的材料試驗檢測的過程中,施工單位往往缺乏完備的監管體系,對于檢測技術人員的考核標準不科學,標準要求過低,缺少嚴格的規范約束。很多企業檢測技術人員的綜合技術素養水平不高,對于相關設備的操作流程不熟,對材料試驗檢測的重要性缺乏認知,甚至有很多檢測人員根本沒掌握試驗檢測工作的流程和順序。此外,建筑施工企業不重視人才的培養,沒有意識到人才的重要性,缺乏經驗豐富的檢測人員。還有一部分企業的監管機制沒有落實,這進一步加大了檢測工作失誤的概率。
檢驗檢測的儀器設備是開展檢測工作的重要條件,儀器設備的精準度與先進性將會對檢測結果產生較大影響。在開展儀器設備的測試時,技術人員需實時關注儀器設備的具體安裝、使用、維護、維修流程,了解儀器設備工作基本原理,通過對設備儀器進行期間核查、校準、鑒定等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減少設備儀器的檢測誤差,為該類設備的檢測工作創造較好條件。若儀器設備未經計量檢定(校準)直接投入使用,很容易造成檢測結果的偏差,如鋼筋力學試驗機在投入使用前應委托符合資質要求的第三方計量院進行檢定校準,包括對主要設定值的檢定,出現較大偏差的,應及時予以校準調試,直至設定值符合誤差允許范圍,否則很容易帶來檢測結果的偏差。
材料檢測工作要對材料進行取樣,此外,取樣是否具有代表性、取樣程序是否標準與合理也會對建筑材料檢測結果準確性產生關鍵影響。但當前階段,由于部分工作人員缺乏專業意識與責任意識,在建筑材料檢測的取樣工作時沒有嚴格遵守相關要求,只是根據以往的工作經驗盲目地進行取樣工作,這可能產生選取樣品數量太少導致檢測結果具有偶然性,或選取樣本的部位較為集中導致檢測結果不具有普遍性,不能代表材料的整體質量水平,無法利用檢測結果對樣本的真實質量進行準確的分析和判斷。
建筑材料的數量眾多、類型復雜,要對其進行有效檢測,需要采取有效的檢測方法和檢測手段,積極應用先進技術保證檢測工作的質量和效率。而從目前來看,一些檢測單位在對建筑材料進行檢測的過程中,依然沿用傳統、單一、陳舊的檢測方法,在增加檢測工作量的同時,降低了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容易引發較大的誤差,影響施工人員的判斷,繼而給建筑工程施工埋下巨大的質量及安全隱患。
水泥在建筑工程中應用廣泛,且用量極大,在建筑施工材料中占比較大。水泥使用關系到建筑工程基礎,若水泥質量不理想,必然會影響建筑工程質量。而采用優質的水泥,既可以確保工程質量合格,也可提高建筑工程投入使用后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2]。故在建筑工程的水泥檢測工作中,要參考到國標文件、行業標準、相關法規等約束,合理開展檢測工作,確保最終檢測結果的可靠性和可行性,為最終工程質量保駕護航。實施水泥檢測,要了解《通用硅酸鹽水泥》(GB 175—2007)[3]的有關規定,以對應標準落實檢測,若檢測發現水泥質量不合格,同批次水泥不予使用。水泥進場驗收工作中,檢測人員也要核查好水泥型號、批號、合格證信息,檢查水泥級別、強度等級、穩定性、品種等。檢測當中,對水泥出廠超過3 個月(快硬硅酸鹽水泥超過1 個月)的,應復查試驗,并按復驗結果決定是否使用。水泥數量方面,要考慮到水泥的級別、生產廠家以及品種等信息,采用袋裝水泥,要求各個檢測批次控制在200t 以下,若為散裝水泥,單個批次應控制重量在500t 以下。檢測要堅持平行檢測、抽樣檢測等方式,取樣可連續取,亦可從20 個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樣品,總量至少12kg。
鋼筋是建筑工程的脊梁,鋼筋強度性能對于整體工程質量至關重要。在鋼筋進場時,檢測技術人員要嚴格遵循相關質量標準來進行抽樣檢查。其中主要對鋼筋力學性能進行檢驗,確保能夠滿足建筑工程要求。對于鋼筋材料的試驗檢測有效性來說,需要在以下3 方面加以注意:①對合格證、出廠檢測報告詳細檢查,同時在施工之前要做好復檢。②不同鋼筋進行抽樣檢驗,對于每個樣品,其截取長度要大于500mm。③在鋼筋中隨機抽取兩根,截取一定的長度進行彎曲檢測和拉伸檢測。取樣時要注意避開鋼筋端頭,按照批次來進行檢測和驗收。一般來說,每批鋼筋取樣基數要小于60t,否則,每當超出40t 時都要增加一個抗拉和彎曲試驗樣品。
砂石由砂粒和碎石松散混合而成,其中的砂粒分為天然砂粒和人工砂粒。對砂石主要檢測其密度、水分、含泥量、飽和表面干吸水率和顆粒級配等。通常采用取樣檢測,從頂、中、底部及各部位之間分別均勻取樣,組成樣品組后提交檢驗。
混凝土檢驗一般包括配比參數、坍落度、抗滲度、溫度、密度、強度、分層度、稠度等方面。其中,強度以及抗滲度等的檢驗要以隨機抽取的方式來進行,并且及時地填寫檢驗的記錄和報告,而對于溫度和濕度的檢驗則通常是以測試環境條件、養護要求等進行檢驗。
溫度與濕度條件對建筑材料檢測結果的影響十分明顯,通過有效的溫度及濕度控制,能夠最大限度地保障檢測結果的可靠性。同樣,以混凝土強度檢測為例,依照國家相關規定的要求,需要在拆模后立即將試件放入相對濕度超過50%,溫度在18~22℃的環境中進行養護。因此,需要檢測人員做好對于溫度和濕度的合理控制,使養護環境盡可能貼合相關規范的要求,盡可能減少檢測結果與實際數值的誤差[4]。
在建筑材料檢測的過程中,儀器設備的使用往往直接影響著檢測結果。為提升結果的準確性,相關人員應增強設備儀器的管控力度。具體包含以下3 個方面:①儀器設備的購置。設備購置前,應充分分析儀器設備的使用范圍和執行標準的能力,確保設備功能符合檢測標準、使用場所和環境條件的要求。同時,可以根據外單位對該儀器使用的情況做參考,綜合考慮儀器設備的利用率和經濟效益,選擇最佳購置方案。②儀器設備的驗收、安裝、質量驗收。開箱驗收,主要是對外觀、整機、配件及資料的完整性進行驗收,對于比較精密、貴重、復雜的儀器設備,可以制定相應的調試驗收方案,以確保安裝的完整無誤,經驗收合格的儀器設備還應通過計量檢定(校準),合格后投入使用,保證儀器設備的質量滿足標準規范要求。③儀器設備的使用。設備的使用應根據相應的說明書等資料,科學操作。對測量結果可能產生影響的操作,有必要編寫詳細的操作規程,檢測人員按規程正確操作,并做好過程記錄以及設備的標識和日常管理。儀器設備的科學管控,可以有效提高檢驗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由于建筑工程的建設過程中需要數量龐大的建筑材料,因此無法全面檢測到所有的材料,所以需要采取取樣檢測的方式進行檢測,從而在最大程度上展現出建筑材料的真實質量與性能。在對待檢測的建筑材料取樣之前,檢測工作人員應對該建筑材料的批次、型號和其他信息做到全面了解,再結合該種建筑材料的實際情況選擇相對應的取樣方法,規范取樣方法,對樣本的選取量、取樣位置和取樣型號都按照規定嚴格執行。在取樣完成后進一步檢查取樣試件的規格和尺寸,確保符合檢測標準對各項指標的要求,具有良好的代表性,使最終的檢測結果更加真實和準確。
完善檢測監督機制,切實提升監管水平,以此保證建筑材料檢測工作的實施效果。建筑工程材料的類型多種多樣,不同建筑材料在使用中有不同的質量要求,從保證檢測結果準確性的角度,需要采用不同的檢測程序切實做好監管工作,推動檢測監管機制的貫徹落實,要求檢測人員能夠嚴格依照建筑材料質量體系文件的相關要求,做好檢測工作的全流程控制。
需要統一材料檢測的標準,并且制定有效的標準體系,以此才能使建筑材料的考核和檢驗工作變得有章可循,讓材料檢測標準得到統一。例如,在對水泥的質量開展檢測的工作中,對于水泥的強度和凝結時間以及安定性等,這些環節都需讓檢測工作得到加強,對于其中任何一個不規范的指標,對于建筑材料的性能都會有著直接的影響。所以,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還需加強規范化的操作,對于材料運行過程中的監理工作和監督工作還需有效加強,并且從源頭上對政策進行控制,對故意修改檢測結果等問題進行有效管理。如果出現了重大的事故,還需追究責任,以此才能讓放材料檢測結果和數據的可靠性得到保障。
為了保證建筑施工能夠穩定有序進行,必須要對施工方案進行科學的規劃,提高施工效率。在施工現場,測量人員先要進行全面勘察,對于各項參數數據進行詳細記錄,要充分考慮地質條件和氣候條件對建筑施工的影響,要保證施工方案的全面性和可行性。相關的技術人員在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可以借助計算機來進行智能解析,對采樣數據進行過濾、篩選,去掉噪聲干擾,減小閉環控制誤差,使分析結果更加準確,同時將結果以可視化的形式清晰地呈現在管理人員面前,為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導作用。此外,建筑施工的各項數據指標都要進行反復審核,數據要具有真實性,技術人員要充分結合自己以往的經驗,對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推動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細化管理。
綜上所述,在當下的建筑工程項目運作中,建筑材料質量檢測的結果是影響建筑整體質量、建筑成本與效益最重要的因素,可以確保建筑工程質量。但往往存在種種不良因素,使得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大幅降低,所以檢測人員必須嚴格執行材料檢測的相關規定,詳細分析影響檢測結果的各種因素,然后運用科學合理的手段加以改進,提高材料檢測結果的準確性,促進檢測技術的不斷進步,從而保證我國建筑工程質量穩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