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要求經濟繁榮、社會發展,而且要求環境優美、生態宜居。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場硬仗,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廣大農民福祉,事關農村社會文明和諧。近年來,我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開展人居環境衛生集中整治行動,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加快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撐。
2018年以來,按照國家統一部署,河北省以農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四項任務為重點,累計投入中央和省級專項資金共計169.93億元,全面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全省衛生廁所普及率顯著提升;“村收集、鄉鎮轉運、縣集中處理”城鄉一體化垃圾處理體系、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有效管控、行政村主街道硬化基本實現全覆蓋。這些工作的完成,為全省深入開展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0年,我省印發《河北省美麗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意見(2021-2025年)》,在全省全面開展美麗鄉村建設,2021年,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美麗鄉村建設的意見》,對我省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提出進一步要求,明確以人居環境清潔、建筑風貌美觀、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健全、特色產業壯大、鄉村治理有效為主要工作目標,進一步突出鄉村特色、強化產業支撐、完善政策體系、引導多方參與,著力打造一批設施齊全、功能完善、宜居宜業宜游的新時代美麗鄉村。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建成美麗鄉村3666個,2022年謀劃創建美麗鄉村2265個,共謀劃重點項目7219個,全年計劃投入資金52.02億元,截至9月底,已有992個創建村完成重點項目建設任務。預計截至2022年底,全省共建成美麗鄉村5700余個。
按照《河北省美麗鄉村建設“十四五”規劃》等系列文件要求,“十四五”期間,全省每年建設2000個美麗鄉村,到2025年建成10000個美麗鄉村。力爭到2035年,我省行政村普遍具備現代生活條件,力爭70%以上的行政村達到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實現“五美”要求(村容村貌美、服務設施美、生態環境美、富民產業美、社會和諧美),建成美麗鄉村重點片區500個以上,形成片片相連、帶帶相通、各美其美的冀美鄉村全景圖,全力打造美麗鄉村建設的華北樣板。
(一)科學統籌規劃,分層分批打造。持續圍繞環京津、雄安新區、設區市主城區及高鐵高速沿線、大運河等重要河湖、景區周邊等重點區域,以點帶面輻射推進,成方連片實施;根據總體規劃要求及村莊資源稟賦,按照美麗鄉村重點片區、美麗鄉村精品村、美麗鄉村、人居環境清潔村分類分層實現村莊全面改造提升。
(二)突出燕趙特色,持續提升整體村容村貌。合理布局村莊規劃,使村莊形態與自然環境有機融合,建筑風貌特色鮮明,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水平,實現“一村一畫一風景、一戶一景一新韻”。
(三)立足服務設施改善,全面提升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著力推進農村基礎設施與城鎮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確保農民群眾生活品質顯著改善。


(四)堅持生態優先,打造山美水美鄉村新景。有效保護和修復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資源,全面推廣鄉村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使鄉村呈現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的美麗畫卷。
(五)強化產業帶動,夯實美麗鄉村經濟基礎。充分挖掘鄉村資源稟賦和多種功能,積極探索適合農村發展的市場化運作模式,壯大富民產業,加快發展鄉村旅游、休閑康養、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使農民生活富裕富足。
(六)鄉村治理有效,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全面強化以黨組織為核心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持續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健全基層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保持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七)加大政策支持,在要素保障上持續用力。探索建立政府投入引導、農村集體和農民投入相結合、社會力量積極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機制。通過盤活土地資源、整合財政資金、推動市場化運作、探索PPP模式、農民籌資籌勞等多種方式,全要素保障美麗鄉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