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自強
高粱是釀酒的主要原料[1],隨著醬香白酒市場需求不斷增大,醬香酒生產規模也隨之不斷的擴大,對高粱的需求量不斷增加。我市的高粱種植效益比其他作物好,如今種植面積達30萬余畝,每年有農戶反映有地塊種不出高粱,據調查統計,全市有5萬余畝土地產不出高粱,對我市高粱持續發展有一定的影響。為查找土地產不出高粱存在原因,并對土壤進行改良,2021年在魯班街道辦事處同興村開展了土壤改良試驗,為我市高粱生產持續發展挖掘生產潛力。
高粱是禾谷類作物,適應性較強,高粱喜溫、喜光,具有較強的抗旱能力,同時又具有耐澇性,對土壤的適應范圍較廣,能在多種土壤上生長,有一定的耐鹽堿能力,對土壤pH值適應范圍5.5~8.5[2]。
試驗地位于魯班街道辦事處同興村,海拔高度852米,屬粉砂壤土,地塊面積1200平方米,試驗前,采用5點區取樣法采土樣送貴州省煤田地質局進行土壤化驗,化驗結果:pH值4.82,有效銅2.38毫克/千克,有效鋅2.77毫克/千克,有效鐵191.29毫克/千克,有效錳88.29毫克/千克。此地塊在2008和2015年種植過高粱,產量很低,只有土地的四周高粱能正常生長;前茬作物蘿卜菜,在高粱移栽前20天進行翻壓作綠肥。
高粱種子:選用茅臺酒用高粱品種紅纓子(貴州紅纓子公司生產經營)。
材料及用量:生石灰,按40千克/畝施用;復合肥,史丹利牌復合肥;用量40千克/畝;免深耕土壤調理劑,成都新朝陽生物化學有限公司生產,具有活化養分,促進被土壤固定養分的釋放,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肥效的作用[3];用量1千克/畝;微生物菌劑,選坊奧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有效菌200億/克,有促根生長、調酸抑堿、保水保肥的作用[3],用量1千克/畝;錳肥,選用一水硫酸錳,錳能夠激活植物重要的代謝反應,能作用于光合作用,有利于植物生長發育,用量0.66千克/畝;鋅肥,選用硫酸鋅,鋅肥可以防止植物小葉病,能促進植物發育,用量2000千克/畝;銅肥,選用硫酸銅,銅離子能使葉綠素保持穩定,可增強植物對真菌病害的抵抗力,用量2000千克/畝。
試驗設7個處理,處理1空白(復合肥)、處理2(復合肥+生石灰)、處理3(復合肥+生石灰+免深耕)、處理4(復合肥+生石灰+生物菌肥)、處理5(復合肥+生石灰+錳肥)、處理6(復合肥+生石灰+鋅肥)、處理7(復合肥+生石灰+銅肥)。每個處理小區面積20平方米(5米×4米),采用隨機排列,設兩次重復,重復與重復間間隔50厘米。小區田間排列見下圖:

?
復合肥、生石灰、免深耕、生物肥菌劑、鋅肥、錳肥、銅肥作底肥一次性施用,復合肥底肥用量720克/小區,追肥用量370克/小區,生石灰用量1200克/小區,免深耕用量30克/小區,生物菌劑用量9克/小區,鋅肥用量60克/小區,錳肥用量60克/小區;銅肥用量60克/小區。在高粱成熟時每小區實行單獨收割,單獨記產進行結果分析。
4月8日,高粱播種,采用漂浮育苗,4月26日移栽,移栽時,施復合肥作底肥,采用窩施,生石灰采用均勻撒在小區內、免深耕、生物肥菌劑、鋅肥、錳肥、銅肥與細土混合均勻后采用窩施作底肥一次性施用;畝栽8000株(移栽行距50厘米、窩距33.3厘米,雙株移栽),5月12日用清糞水按每處理20千克追施;6月19日用復合肥14千克/畝進行追施,并結合鋤草培土;8月23日,測產驗收。收割時,測算每小區有效穗,每處理隨機抽取10株測量株高,穗長,穗粒數,烘干后稱其千粒重,測算理論產量,每處理進行單收記產。
高粱的理論產量由有效穗數/畝,穗粒數和千粒重組成,影響高粱理論產量的主要因素是畝穗數,穗粒數。表1表明,在土壤中施用不同土壤改良物對高粱的生長及產量有一定的影響,量株高、穗長、穗粒數,千粒重、成穗率都有較大的差異。處理5株高194厘米最高,依次是處理3>處理6>處理7>處理4>處理2>處理1;處理6穗長29厘米最長,其次是處理4、處理5處理7;千粒重處理3最高,依次是處理4>處理6>處理7>處理2>處理1;處理6有效穗數/畝最高6532穗,依次是處理4>處理3>處理7>處理5>處理2>處理1;穗粒數處理4最高,其次是處理5,理論產量處理4最高,依次是處理6>處理5>處理7>處理3>處理2>處理1。

表1 經濟性狀及理論產量
表2、表3、表4表明,各處理實測產量依次處理3=處理6>處理5>處理4>處理2>處理1>處理7,處理3和處理6產量達228.8千克/畝。產量差異經方差分析大于現在水平,處理3、處理6、處理5之間無顯著性差異,與處理1、處理2、處理4、處理7成極顯著差異;處理2、處理4與處理7、處理1成極顯著差異;處理1與處理7成顯著差異。

表2 小區產量

表3 方差分析表

表4 多重比較結果
通過試驗表明,選用不同的土壤改良物對不宜種植高粱的土壤施用后,高粱在土壤中的生長及產量有明顯的差異,復合肥+生物菌肥+生石灰、復合肥+生石灰+鋅肥、復合肥+生石灰+錳肥施用后高粱的長勢較好,產量有所提高,對土壤有一定的改良作用。由于試驗只探索出這些改良物對土壤有一定的改良作用,但對最佳用量不知道,須進一步試驗,探索出這些改良物得最佳用量,對土壤起到好的改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