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茂林
西梅屬薔薇科李屬歐洲李種,落葉喬木果樹,原產于西亞和歐洲,其果肉芳香甜美、口感潤滑,營養價值高,富含維生素、礦物質、抗氧化劑等,具有排毒養顏、抗衰老和提高免疫力等作用,被稱為第三代功能性水果。由西梅果實制作而成的西梅汁以其豐富營養和獨特功能,也得到消費者廣泛認可。
由表1中數據可以看出,近年來阿拉爾市周邊西梅種植面積增速年均達196.28%,增速明顯。據統計,2022年新增種植面積4600余畝,合計種植達1.08萬畝。

表1 新疆阿拉爾市周邊西梅種植情況統計表
新疆自2006年引進的西梅包括法蘭西、女神、新紫蘭、來客、大玫瑰等西梅優良品種,經過一段時間的種植,結合產量、貯藏、經濟效益等因素,阿拉爾市周邊果農主要選取了法蘭西為主進行種植,種植面積占97.78%,女神品種約占1.92%,其他品種占0.30%。
從表1可知,2019年畝產量約0.29噸,2020年畝產量約0.25噸,2021年畝產量約0.24噸。由此看出,2019至2020年畝均產量有 所 下 降,2020至2021年畝均產量相對穩定。
阿拉爾市周邊林果業現以紅棗、蘋果和香梨為主,西梅種植相對較少,市場需求較大,因此西梅價格相對較高,栽培中化肥、管理等成本較其他果品低,經濟效益相對較好。
阿拉爾市周邊西梅種植時間較短,最長樹齡7年。種植西梅的土地均是由以前的棉花地、紅棗地、蘋果地等轉化而來,大部分果農看到種植西梅比其他作物產值高,便轉而栽種西梅。在種植過程中,又沒有西梅的種植技術,對西梅的生長特性也不甚了解,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植株的整形修剪僅憑經驗操作,甚至用以往種植紅棗、蘋果的技術來管理。
據木合塔爾·扎熱等在《西梅法蘭西采前落果相關影響因子研究》中報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伽師縣英買里鄉的法蘭西西梅園里2018年采前落果率約為20%,2019年采前落果率約為18.3%。
阿拉爾市地處塔里木盆地北部,屬暖溫帶極端大陸性干旱荒漠氣候,降雨量低,屬灌溉農業,西梅每年需在花期、結果期灌水5~7次,常還進行冬灌,需水量大,阿拉爾雖地處塔里木河上游,但主要農作物棉花種植面積大,需水旺盛,水資源仍較匱乏。夏季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但正午溫度可達35℃,部分地方極端溫度可達40℃。降水也集中在果實著色、成熟階段。
西梅種植中,在主干、主枝及果實上容易出現流膠病,病部易被雜菌腐生,使皮層和木質部變褐腐朽,從而引起植株衰弱,葉片發黃,嚴重時整枝或全株會枯死;在西梅葉片常發生細菌性穿孔病,嚴重的會致病葉早落,逐漸影響到果實,使果子掉落,影響產量;西梅還常受杏疔病、根腐病、葉腫病的影響。
西梅生長還常受蟲害影響,阿拉爾市周邊西梅園最常見的蟲害為桃小食心蟲,它以幼蟲為害果實,被害果表面出現針頭大小的蛀果孔,孔外出現淚珠狀汁液,汁液干后呈白色蠟狀物。此外還有蚜蟲、紅蜘蛛等嚴重危害西梅品質和產量。
阿拉爾市周邊產出的西梅均以鮮果直接銷售,大部分由經銷商采購后發往北京、浙江等地銷售,極少部分進入本地農貿市場和水果店售賣。據了解,阿拉爾市周邊尚無西梅深加工企業。2021年新疆伽師縣政府同匯源果汁集團合作,投資10億元,引進分選設備、烘干設備、灌裝設備、濃縮汁生產線等,提升了西梅鮮果深加工能力;2022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四師六十六團與新疆東方潤禾農林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總投資5000萬元的西梅深加工項目,預計2022年12月才能完成并投入使用。
阿拉爾周邊西梅種植處于初級階段,果農技術水平相對較低,必須快速通過各種途徑進行學習,加快培養技術骨干,提高栽培技術,科學種植。其中一大優勢是塔里木大學位于阿拉爾市,學校農業相關專業是王牌專業,在果樹栽培方面有著深入研究,王新建教授團隊也于2019年開始在阿拉爾市十二團開展了西梅栽培的相關實驗研究,研究成果可直接為阿拉爾市周邊團場西梅種植提供技術支持。
當前果農在防范自然災害中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研究如何科學應對自然災害對西梅栽培的影響較少,應急機制不健全,防災減災措施不足。盡管阿拉爾市周邊農業灌溉實現了較先進的滴灌技術,基礎設施得到了較大改善,但是總體不強,防災減災能力不足,“靠天吃飯”的格局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變。
通過加強果園綜合管理,采取對植株合理剪修、科學施肥、疏松土壤、預防凍害及減少機械傷害,增強樹體自身抗逆性;通過采收后及時刷白、在發芽前噴5度石硫合劑等藥物,殺滅樹體上的越冬病菌,降低病害;通過在幼蟲化蛹羽化前,在地面撒施辛硫磷顆粒劑,殺死羽化出土成蟲,花后半月及硬核期噴桃小立殺或速滅殺丁,同時注意及時拾揀落果并集中處理,減少蟲害等綜合措施,從而有效應對病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