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 劉順
(河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7)
研究生教育肩負著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所需高層次人才的重要使命,是我國社會發展與進步的重要基石。2020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上指出,研究生教育在培養創新人才、提高創新能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國在體育學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過程中仍面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如課程設置不夠合理、培養模式相對滯后和評價指標較為單一等。在此背景下,體育學研究生創新能力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成為當前的重要議題。國內大多數學者認為,研究生創新能力是指提出或產生具有切實性和新穎性工作成果的能力[1-2]。對于體育學研究生而言,創新能力是對已有知識和經驗進行重新編碼,獲得新設計和新成果的個性心理過程,這一過程具有獨特性、突發性、變通性、綜合性的特點[3]。體育學研究生創新能力是體育研究生在體育思維、體育知識、體育技術、體育實踐能力上能夠提出或產生具有新穎性與適應性的研究成果的能力[4]。
在CNKI 數據庫和Web of Science 數據庫對有關體育學研究生創新能力的文獻進行檢索,篩除與本研究不相關的文獻后剩余186 篇文獻。通過對這些文獻的閱讀分析,初步了解體育學研究生創新能力研究現狀,并對相關研究內容進行分析整理,形成文獻閱讀記錄冊。
1.2.1 焦點小組訪談法
采用焦點小組訪談法對被試者進行預訪談,為正式訪談積累經驗,將焦點小組訪談內容編制成訪談資料記錄冊,為正式的深度訪談提供方向。
1.2.2 深度訪談法
在焦點小組訪談的基礎上,遴選體育學研究生和研究生導師共26 人(體育學研究生15 人,研究生導師11 人),加上體育學院管理人員、研究生任課教師和就業創業指導教師數名進行深度訪談。通過對文獻閱讀記錄冊和訪談資料記錄冊的整理,共轉錄相關文本2.5 萬余字。
采用劉電芝等人提出的扎根理論要素分析法對轉錄的相關文本進行編碼[5],共歸納出57 個具體化概念或句子,通過邏輯關系梳理,歸納出5 個對應范疇,分別為學生層面因素、導師層面因素、學校層面因素、社會層面因素、國家層面因素,最終形成體育學研究生創新能力影響因素訪談資料編碼表(見表1)。

表1 體育學研究生創新能力影響因素訪談資料編碼表

因素(F/D)a23 重視知識傳授,忽視能力培養(F/D);a24 科研項目較少,缺乏經費(F/D);a25 科研項目較多,任務繁重(F/D);a26缺乏啟發式引導(D);a27 敬業心不足(F/D);a28 崗位缺乏競爭機制(D);a29 只允許學生研究與自己主持或參與課題相關的內容,束縛學生思維(F/D);a30 存在買賣、抄襲、剽竊、造假等學術不端行為(F/D);a31 熱衷“短平快”研究,未深入引領學生創新性研究(D)求。導師過于重視傳授理論知識,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性,上課滿堂灌,忽視課堂上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地位;學校為了提升自身排名,對研究生導師提出最低論文要求,要求在短時間內要有科研產出,形成“非升即走”的科研環境。在這種行政制度的影響下,很多研究生導師熱衷于“短平快”的研究,因此很難有創新性突破A3 學校層面因素(F/D)A4 社會層面因素(F/D)a32 科研資源相對匱乏(F/D);a33 受單一導師影響太大(F);a34 課程設置不夠合理(F/D);a35 忽視學生品德培養(F/D);a36 缺乏學術氛圍(F/D);a37 過于強調導師作用(F/D);a38 招生上偏愛本校學生(F/D);a39 創新能力評價指標不清晰(F/D);a40 培養模式單一(F/D);a41 研究生招生質量差(D);a42 研究生招生機制落后(F);a43 未嚴格督查研究生教育工作(F/D);a44 缺乏對導師考核的獎懲(F/D);a45 行政化嚴重而輕視學術(D)a46 對口就業較難(F/D);a47 社會對體育從業者存在污名化(F/D);a48 社會體育實驗難以展開(F);a49 社會不良風氣沖擊校風、學風(F/D)就個人而言,學校信息資料搜索的網絡環境和實驗室環境太差,希望學校能夠在這方面有所改善。很多高校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對學術交流活動不夠重視,學術交流與探討沒有形成風氣,學術氛圍不夠濃厚。在研究生教育和管理方面,學校過分強調導師的主導作用,這使得學生沒有更多的自主性去進行發揮和創造。學校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沒有形成行之有效的考核督查體系,只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才對師生進行形式主義上的督查,上級檢查完之后該怎樣還怎樣隨著近年來體育學研究生入學人數不斷增加,相當多的研究生沒有找到與所學專業相符合的行業進行就業,其中一部分根本沒辦法就業,這給學生心理造成一定的焦慮,不利于學生在校的研究學習。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很多研究生追求個人名利,根本無心向學,更談不上科學研究了。在社會不良風氣對校風、學風的沖擊下,如何培養體育學研究生創新能力的是十分重要的A5 國家層面因素(F/D)a50 研究生招生過程過于集權(D);a51 在招生過程中實行以分數論能力的應試教育(F/D);a52“嚴進寬出”,淘汰率低(F);a53 對知識產權與學術不端處罰的法律法規不完善(F/D);a54 科研經費分配不均衡(F);a55 擴招導致研究生質量下降(D);a56 研究生待遇較低(F/D);a57 社會就業形式嚴峻(D)我國研究生招生流程、招生方式、招生數量都由教育主管部門所決定,這一招生過程存在局限性。目前高校在研究生招生中初試成績權重設置較高,造成了“以分數論能力”的結果,這不利于選拔出具有創新能力的考生。體育產業大部分都是第三產業,受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對體育學研究生就業造成了巨大沖擊,當前就業形式困難,國家應加強宏觀調控,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幫助學生就業
從訪談資料編碼表歸納出的相關概念或句子,歸納出體育學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影響因素有學生層面因素、導師層面因素、學校層面因素、國家層面因素5 個層面。通過構建體育學研究生創新能力影響因素框架(見圖1),為教學實踐提供相關理論指導與借鑒。

圖1 體育學研究生創新能力影響因素框架
體育學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過程受學生、導師、學校、社會和國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學生自身層面影響因素最多、導師次之,兩者影響因素主要體現為學生自身所學知識不牢、學術態度不端正。學校主要在招生方式、培養模式和考評方式上存在較大問題。社會層面主要是對體育從業者存在認知缺陷,以及社會風氣對體育學研究生的影響。另外,在研究生教育政策的制定與落實方面仍有待提高。
3.2.1 學生端正自身態度,提升核心競爭力
當前我國正處于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階段,現代社會對人力資源的要求越來越高。在就業競爭日漸激烈的背景下,體育學研究生只有不斷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才是持續創造社會效益和實現自身價值的關鍵所在。因此,體育學研究生要樹立目標、端正自身態度,根據自身興趣與能力擴展知識儲備,在實踐中磨煉自我,積累成長經驗,不斷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
3.2.2 提升研究生導師綜合素質
在目前高等教育體制下,研究生導師與普通任課教師相比有著較大區別,研究生導師不僅是一種身份,更是自身學術水平的象征,不僅肩負著“傳道”“授業”“解惑”的使命,而且擔負著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任。研究生導師應明確自身定位,以培養創新型科研人才為主要方向;認真對待學生工作,樹立良性導師形象;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完成薪火相傳的學術使命。
3.2.3 學校不斷細化研究生培養工作
高校不僅是研究生培養教育的“主陣地”,而且是科學研究的“先鋒隊”,肩負著國家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使命。面對高校在體育學研究生在培養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高校應高度重視,通過科學合理的安排教學課程,形成更加完善的體育學研究生課程體系;督促引導建立良性師生關系,使研究生教育健康發展;嚴格把關研究生培養過程的各個重要環節,形成更加完善的體育學研究生培養體系。
3.2.4 改變社會對體育行業人員認知
受傳統文化影響,社會各界對體育行業人員存在“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創造的社會效益不大等“認知偏見”。這種認知偏見導致社會對體育行業人員存在嚴重誤解,不利于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體育行業人員應不斷提升自身素質,積極維護自身和群體形象。社會公民深入了解體育行業人員及群體,提高自身體育認知水平。另外,對于體育“污名化”行為應進行批評教育,必要時通過法律手段維護體育行業名譽。
3.2.5 不斷完善研究生人才培養教育制度
當今世界各國競爭的根本內容就是創新型人才的競爭,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準,是實現我國科技水平不斷提升的關鍵,對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作用。對于體育學研究生及導師學術造假行為應堅持“零容忍”,肅清學術環境。適當對體育學研究生及其導師進行“松綁”,大膽放手,使其釋放出更多的才華與能量。提高研究生資助力度,使研究生能全身心投入科學研究與創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