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韌性供應鏈”戰略與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角色再定位

2023-01-06 08:50:56史沛然
太平洋學報 2022年9期
關鍵詞:價值鏈區域

史沛然

(1.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 100007)

“韌性供應鏈”(又稱“彈性供應鏈”,Resilient Supply Chains)是指供應鏈在部分失效時,仍能保持連續供應且快速恢復到正常供應狀態的能力。在疫情和全球貿易震蕩的雙重影響下,保證供應鏈韌性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均在提升。習近平主席指出,當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因非經濟因素而面臨沖擊,并強調要提升產業鏈水平,維護產業鏈安全。①習近平:“正確認識和把握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求是網,2021年1月15日,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1-01/15/c_1126984966.html,訪問時間:2022年3月10日。確保供應鏈安全也成為美歐多國政府后疫情時代的執政重點,如美國總統拜登曾多次簽發保障國內供應鏈的行政命令,將供應鏈的韌性與國家安全聯系在一起,①The White House,“Building Resilient Supply Chains,Revitalizing American Manufacturing,and Fostering Broad-Based Growth:100-Day Reviews under Executive Order 14017,”June 2021,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1/06/100-day-supply-chain-review-report.pdf,訪問時間:2022年3月10日。歐盟也提出了關注關鍵產業韌性和依賴度的歐洲產業戰略,關注單一市場的開放戰略自主權。②European Commission,“European Industrial Strategy,”May 2021,https://ec.europa.eu/growth/industry/strategy_en,訪問時間:2022年3月10日。2021年G7峰會期間,以經合組織為代表的國際機構則進一步強調了在開放和一體化的世界中促進經濟韌性在應對當前新冠危機中的必要性。③OECD,“Fostering Economic Resilience in a World of Open and Integrated Markets Risks:Vulnerabilities and Areas for Policy Action,”October 2021.如何在大變局格局下保證供應鏈的“韌性”,受到了政策制定者、學術界和跨國企業的普遍關注。

一、文獻回顧和研究問題的提出

目前關于后疫情時代“韌性供應鏈”的研究中,有大量關注全球供應鏈的效率(Efficiency)和彈性(Resilience)之間的關系。例如,在其關注新冠肺炎疫情對醫藥設備的全球供應鏈的研究中,加里·格雷菲(Gary Gereffi)和查德·伯恩(Chad Bown)均發現供應鏈不僅變得更為“全球化”,而且越來越依靠以中國為代表的經濟體,繼而提出跨國企業應該增加供應鏈的多元性,包括將部分生產本土化,這不僅是出于規模效應的考慮,也是為保障安全。④Gary Gereffi,“What Does the COVID-19 Pandemic Teach Us about Global Value Chains?The Case of Medical Supplies,”理查德·鮑德溫和麗貝卡·弗里曼(Richard Baldwin and Rebecca Freeman)發現,目前全球供應鏈存在風險,也會帶來新風險,因此有必要對其效率和安全進行測度。而盡管現有的全球供應鏈是全球化發展的成果,但在諸如半導體等核心戰略部門,國防采購等政府干預行為或將重塑全球供應鏈,且帶來地緣政治風險。⑤Richard Baldwin and Rebecca Freeman,“Risks and Global Supply Chains: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Need to Know,”NBER Working Paper,2022.達 格 諾 等(D'Aguannoet al.)肯定了全球價值鏈開放帶來的收益,同時發現降低全球價值鏈整合將帶來顯著的經濟成本,但未必能減少國內經濟的波動性,“本地化”將提高國內經濟的波動性,而供應商“多元化”則會相應減低這一波動性,因此應當均衡考慮“本地化”和“多元化”對國內經濟的影響。此外,還應避免對全球貿易體系進行直接政策干預,加強全球貿易體系下的多邊主義合作。⑥Lucio D'Aguanno et al.,“Global Value Chains,Volatility and Safe Openness:Is Trade a Double-Edged Sword?”Bank of England Financial Stability Paper,2021.特別在建立“關鍵產品部門”的韌性供應鏈時,采取壓力測試比直接政策干預能更有效地解決供應鏈失效的困境。⑦David Simchi-Levi,William Schmidt,and Yehua Wei,“From Superstorms to Factory Fires:Managing Unpredictable Supply Chain Disruptions,”Harvard Business Review,1,2014;David Simchi-Levi and Edith Simchi-Levi,“We Need a Stress Test for Critical Supply Chains,”Harvard Business Review,28,2020.塞巴斯蒂安·米魯多(Sébastien Miroudot)也認為,尚不能確定“供應鏈更短,風險更低”,將關鍵產品本土化會帶來更大的風險。在討論供應鏈彈性和效率的關系時,應警惕自給自足不等同于有效,生產規模和穩定性比起特定的生產地點對于安全性更關鍵。⑧Sébastien Miroudot,“Resilience versus Robustness in Global Value Chains:Some Policy Implications,”in Richard Baldwin and Simon Evenett,eds.,COVID-19 and Trade Policy:Why Turning inward Won't Work,CEPR,2020,pp.117-130.珀爾·安特拉斯(Pol Antràs)則指出,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慢全球化”是造成后疫情時代推動制造業回流相關政策的重要原因,但全球價值鏈在應對沖擊時具有足夠的彈性,制度性和政治性是未來全球化更關鍵的挑戰,而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全球保護主義將加大“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的可能性。⑨Pol Antràs,“De-Globalisation?Global Value Chains in the Post-COVID-19 Age,”NBER Working Paper,2020.在研究學者普遍肯定應以更有效、更高質量的貿易開放和全球供應鏈合作應對后疫情時代的供應鏈韌性之際,還存在一類政策性研究,以后疫情時代供應鏈的區域化將進一步加強為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olicy,Vol.3,2020,pp.287-301;Chad P.Bown,“How COVID-19 Medical Supply Shortages Led to Extraordinary Trade and Industrial Policy,”PIIE Working Paper,2021.出發點,關注通過跨區域合作建立以美國為核心的跨區域韌性供應鏈。主流結論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建立以日本為核心的“美國—泛印太”環太平洋供應鏈,加大美國與日本和東南亞國家的價值鏈合作,并將降低對中國的依賴納入跨國公司的戰略規劃。①Hiroyuki Suzuki,“Building Resilient Global Supply Chains:The Geopolitics of the Indo-Pacific Region,”CSIS Working Paper,2021;Kensuke Yanagida,“Japan’s Connectivity Initiatives in the Indo-Pacific,”Th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September 11,2021,https://www.nbr.org/publication/japans-connectivityinitiatives-in-the-indo-pacific,訪問時間:2022年3月10日。2022年5月啟動的美日等13國參與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即是此類觀點的最新進展。二是建立環大西洋供應鏈合作,即以美國和歐洲為核心形成供應鏈。該觀點認為美國、歐盟和英國應同時在雙邊、區域和全球層面進行供應鏈合作,在建立明確標準的前提下展開跨大西洋合作。②Marianne Schneider-Petsinger,“US and European Strategies for Resilient Supply Chains:Balancing Globalization and Sovereignty,”Chatham House Research Paper,2021.第三類觀點則討論了基于《美墨加貿易協定》(USMCA)展開近岸合作,建立更完善的北美—中美洲供應鏈的前景。該觀點認為建立北美綜合供應鏈可以有效地替代中國在美國價值鏈中的地位,并將關鍵行業的生產轉移到美國周邊,但仍然承認亞洲對美國的重要性依然難以撼動。③Jeffrey J.Schott and Matthew P.Goodman,eds.,“Bringing Supply Chains Back to Mexico:Opportunities and Obstacles,”PIIE Briefing 21-4,2021.總之,無論是加大環大西洋或是太平洋供應鏈合作還是進行近岸價值鏈升級,相關結論是否可以生效均有兩個關鍵假設,其一是“減少對中國產品的依賴”是否可行,其二是存在一個或數個區域價值鏈足夠完備且產能足以媲美中國的區域一體化經濟體,全面或較大程度地在美國乃至全球經貿體系中“取代”中國。

綜上所述,目前圍繞“韌性供應鏈”的研究和討論中,經濟學視角下的“韌性供應鏈”研究更多關注在面臨諸如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物理隔絕和生產中斷的情況下,如何保障生產安全,如何在保有效率的前提下以更本土化和多元化的方式生產,以及這一變動如何影響國家和企業的生產效率、全球價值鏈和全球化參與。此類研究更多著眼于生產效率和安全之間的互動機制。然而不可忽視的另一股動向則是以建立“韌性供應鏈”為名,關注如何在“關鍵產品”的制造和銷售中減少中國的參與,謀求降低中國的全球化融入。④如美國眾議員梅內德斯于2022年4月提出的《二十一世紀經濟國策法案》(S.4112)第132節和第133節,以及2021年《美國創新和競爭法案》(S.4521)第2514節和第2677節。在這一部分研究中,“地緣政治安全”是其關注重點,甚至不乏意圖以打造彈性的供應鏈為名,建立一種針對特定國家的制度排除體系。但即便存在上述動向,美歐的“供應鏈韌性”戰略存在雙重悖論,即緊急狀況下的快速恢復與無效率的剩余能力之間的悖論,以及穩定可靠的供應關系和靈活可變的渠道間的悖論。⑤王中美:“歐美供應鏈韌性戰略的悖論與中國應對”,《太平洋學報》,2022年第1期,第36-50頁。該文也對歐美供應鏈戰略的異同進行了系統性的總結。這種悖論存在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現有的產業鏈自身也具備著另一重二元悖論——一國在某個產業鏈領域的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以及對該國產業鏈的完全自主可控和不依賴于對外國的進口,兩者難以兼備。⑥徐奇淵、東艷等著:《全球產業鏈重塑——中國的選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2年,第7頁。

可見,供應鏈不僅是一國全球化程度的體現,更關乎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的發展中經濟體,也是最大的出口國和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進口國,更是最早從新冠肺炎疫情中恢復經濟生產的國家,對全球經濟復蘇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都有著難以忽視的重要性。但是正如所有的主要經濟體,中國的產業鏈也存在全球影響力和脆弱性并存的特點。一方面,目前全球價值鏈網絡中已經出現了“北美—歐洲—亞洲”三足鼎立的格局,美國、德國和中國分別是“三足”中的核心節點,雖然經貿格局中已成三足鼎立之勢,但全球治理體系依然以美國為主導,這使得全球價值鏈的網絡布局依然存在不確定性和區域矛盾。⑦鞠建東、余心玎、盧冰、李昕:“全球價值鏈網絡中的‘三足鼎立’格局分析”,《經濟學報》,2020年第7期,第1-20頁。另一方面,全球價值鏈的增加值深層結構產生了結構性權力,分布情況和變化趨勢是在經濟層面映射出國際格局的演進態勢。全球價值鏈呈現出的“多極化”趨勢,也對全球政治格局、結構,以及中國的國家安全有著深刻的影響。①龐珣、何晴倩:“全球價值鏈中的結構性權力與國際格局演變”,《中國社會科學》,2021年第9期,第26-46、204-205頁。

全球價值鏈是全球化的重要驅動力,全球所有國家均以不同的形式參與其中,實現了經濟和社會發展。②World Bank,“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20:Trading for Development in the Age of Global Value Chains,”2021,p.14.特別是進入21世紀后,全球價值鏈理論和實證研究均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對各國的經濟產業政策產生了重大影響。③最新的綜述性研究可參見:Alessandro Borin and Michele Mancini,“Measuring What Matters in Global Value Chains and Value-Added Trade,”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2019;Pol Antràs and Davin Chor,“Global Value Chains,”NBER Working Paper,2021.全球價值鏈分工也革新了傳統的產品生產方式。一個重要的改變是,一國或是一個區域可以在特定階段進行專業化生產,繼而根據自身比較優勢嵌入全球價值鏈。④彭水軍、吳臘梅:“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變化及驅動因素”,《世界經濟》,2022年第5期,第3-28頁。這促使歐洲和亞太等地區出現了完備且緊密聯系的區域供應鏈體系,但同時放大了沖擊的傳導力度。全球價值鏈既是全球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在衡量和比較國家和區域間全球化參與程度時被最廣泛使用的測度。現行的全球供應鏈分布和國際生產分工,很大程度基于各國的全球價值鏈參與程度和方式。可以說,全球供應鏈體系和全球價值鏈的發展密不可分。而在討論供應鏈安全的相關文獻中,亦大量地使用全球價值鏈數據對供應鏈彈性和效率進行評估。⑤以全球價值鏈數據討論后疫情時代供應鏈安全的最新研究可參見Simone Cigna,Vanessa Gunnella,and Lucia Quaglietti,“Global Value Chains:Measurement,Trends and Drivers,”European Central Bank Working Paper,2022.本文也立足于全球價值鏈理論,使用截至2019年亞洲開發銀行的多區域投入產出數據(ADB-MRIO),分別核算了中國在全球價值鏈貿易中的位置以及中國在三大區域一體化經濟體(亞太、歐洲和北美)對外貿易中的重要性,并根據全球價值鏈貿易數據對全球供應鏈的“韌性”進行測度,進而從主要區域一體化經濟體在“韌性供應鏈”戰略的關鍵部門中是否具備替代中國的潛力這一角度,探討中國的全球價值鏈參與是否會受到該戰略的損害?

本文一方面可以被視作是一系列關于中國的價值鏈嵌入和增加值出口攀升等關注中國出口質量提升的研究的衍生,⑥程大中:“中國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的程度及演變趨勢——基于跨國投入—產出分析”,《經濟研究》,2015年第9期,第4-16、99頁;楊繼軍、范從來:“‘中國制造’對全球經濟‘大穩健’的影響——基于價值鏈的實證檢驗”,《中國社會科學》,2015年第10期,第92-113、205-206頁。另一方面也受到測算以中美貿易摩擦為代表的貿易保護主義對全球經濟和價值鏈影響的研究的啟發。⑦倪紅福、龔六堂、陳湘杰:“全球價值鏈中的關稅成本效應分析——兼論中美貿易摩擦的價格效應和福利效應”,《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8年第8期,第74-90頁;東艷、馬盈盈:“疫情沖擊、中美貿易摩擦與亞太價值鏈重構——基于假設抽取法的分析”,《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4期,第110-123、191頁。相較既有文獻,本研究可能有以下兩點邊際貢獻:第一,討論了中國在主要的區域價值鏈的參與和貢獻。現有研究中討論中國在各個國家價值鏈出口嵌入的文獻眾多,但是著眼于中國和區域一體化經濟體價值鏈聯系的文獻較少。在全球貿易摩擦和新冠疫情的影響下,供應鏈“回遷本土”和“近岸外包”的呼聲漸強,“價值觀貿易”和“友鄰外包”的討論也日漸頻繁,但這均需要供應鏈更為完善、生產更具規模的“區域化”(Regionalization)生產體系加以支撐。本文從區域一體化的角度展開研究,在一個可供橫向比較的框架下測算中國和主要區域一體化經濟體在全球價值鏈貿易中的貢獻,也對中國和其他區域一體化經濟體對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的重要性進行排序。而使用截至2019年的最新全球價值鏈貿易數據則有助于更為直觀、及時地衡量中美貿易摩擦這一全球關鍵性重大沖擊對全球貿易格局的影響。第二,本文的研究結論具備現實意義。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物流和供應鏈不確定性是美歐“韌性供應鏈”戰略重新提出的直接背景,但中美戰略競爭的大背景不容忽視,供應鏈事關國家安全,當前尤其應防范以“價值鏈/供應鏈重構”為名的貿易保護主義和全球價值鏈系統性轉移。本文的研究結果發現,中國已經逐漸攀升至全球價值鏈的上游,全球價值鏈參與規模不僅躍居發展中國家首位,甚至接近一些區域一體化經濟體。2015年以來,全球主要區域一體化經濟體對中國的依賴程度日益提高,以新冠肺炎疫情暴發這一契機而提出的“韌性供應鏈”戰略意圖將部分關鍵中間產品的生產更加本地化和多元化。但在全球政治經濟環境震蕩加劇的宏觀背景下,該戰略的提出也帶來了一股以“韌性供應鏈”為名,謀求降低中國的全球化融入的逆全球化潮流。但是,中國的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參與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對重要生產國的嵌入,也體現在對全球主要區域一體化經濟體的嵌入。在“韌性價值鏈”的關鍵部門中,雖然主要區域一體化經濟體替代中國的潛力不一,可是由于其對中國中間產品普遍依賴程度較高,替代即使發生,也將漫長且昂貴,甚至可能會對全球供應鏈造成新的損害。因此,一方面,以“韌性供應鏈”為名而對中國進行“制度排除”的意圖,恐怕既不利于供應鏈效率,也無益于供應鏈安全;另一方面,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也需要更積極、更高水平的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參與,應當更重視外部政治因素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力,避免其對中國經濟和政治安全的負面沖擊。

二、研究方法和數據

2.1 全球供應鏈安全與效率關系分析框架

“韌性供應鏈”戰略的核心措施是“本地化”和“多元化”,即試圖通過政府干預、而非完全市場配置的方式本地化生產關鍵零部件,擴大重要零部件的來源,推動供應商多元化,從而降低突發的自然風險以及地緣政治沖擊對供應鏈的破壞。因此,評估“韌性供應鏈”戰略對中國的影響時,也需考量經濟和政治兩個維度。

蘇慶義構建了一個基于經濟和政治維度的全球供應鏈安全和效率分析框架,并使用投入產出數據和大國關系數據核算中國與美國的全球價值鏈安全。①蘇慶義:“全球供應鏈安全與效率關系分析”,《國際政治科學》,2021年第2期,第1-32頁。根據此分析框架,一國的供應鏈安全同時受到經濟和政治兩個維度影響。其中,供應鏈的外國依賴度和生產多元化程度是經濟維度的兩個關鍵變量。而雙邊(多邊)政治關系和斷供能力則是政治維度的兩個關鍵變量,因此最終會產生16種組合,分別對應供應鏈的安全程度。在各國自由參與全球供應鏈合作這一最具效率的情況下,如果一國的供應鏈“外國依賴度低”且“多元化程度高”,并與主要貿易對象“政治關系好”且對方“斷供能力弱”,則該國的供應鏈在經濟和政治維度均安全。相反,如果一國供應鏈“外國依賴度高”且“多元化程度低”,并與主要貿易對象“政治關系差”且對方“斷供能力高”,則該國的供應鏈在經濟和政治維度均不安全。其他的12種組合則是各國在政治和經濟維度進行博弈之后可能達成的供應鏈的“相對安全”情況。

本文將參考上述分析框架,使用全球價值鏈貿易數據分別核算中國和美國在全球主要區域一體化經濟體價值鏈出口的嵌入程度,以此作為相關經濟體對中美依賴度的指標,然后結合相關區域一體化經濟體與中美兩國的政治關系,評估其在“韌性供應鏈”關鍵部門對中國的潛在替代水平。

2.2 投入產出表和全球價值鏈貿易

本研究基于世界投入產出表數據展開,主要測算中國在全球價值鏈貿易中的位置和中國在主要區域經濟體對外貿易中的重要性(全球和對美出口)。圖1為將兩國雙邊貿易總額分解為增加值貿易和全球價值鏈貿易的圖示。②出于篇幅限制,全球價值鏈和增加值貿易的公式分解及推演略去。本文對全球價值鏈貿易的分解主要基于Borin and Mancini(2019)。根據定義,出口國h(Home Country)的總出口(Gross Export)可以被分解成國內、國外和雙重計算三部分,國內和國外部分均可以產生增加值,雙重計算亦可以分為國內和國外雙重計算。其中,國內增加值則可以進一步分為增加值出口(VAXhp)和折返值(REFhp),即出口國h出口到進口國p(Partner Country)、由后者再出口并最終被h國吸收的增加值。而貿易總量中的全球價值鏈貿易(GVC-related Trade)則是所有非直接出口的總和。在兩國雙邊增加值貿易中,h國對p國的出口中有一部分被p國直接吸收,不發生任何進一步的再出口。這一部分,即是“進口方直接吸收的出口方國內增加值”(DAVAXhp)。全球價值鏈出口等于h國對p國的總出口與p國直接吸收的h國全部國內附加值的差值(GVChp=EXhp-DAVAXhp),而全球價值鏈相關出口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前向”(forward)和“后向”(backward)兩部分。后向全球價值鏈出口等于外國增加值和雙重計算之和(GVCbackwardhp=FVAhp+PDChp),而前向部分,則是出口國h供應給進口國p用以再出口的p國國內生產部分(GVCforwardhp=REXhp+REFhp)。后向全球價值鏈參與表明一個國家/地區的出口嵌入了以前從國外進口的附加值。前向全球價值鏈參與則表明一國的出口沒有被進口國完全吸收,而是嵌入在進口國對第三國的出口中。前向全球價值鏈參與程度高的國家普遍有兩類,一類是大宗商品出口國,一類是創新和高科技產品出口國。

圖1 雙邊總出口及全球價值鏈貿易分解圖解

2.3 數據來源

在實證層面,全球價值鏈和增加值貿易的研究均依賴世界多區域投入產出表數據。本文使用的投入產出數據來自亞洲銀行開發的ADB-MRIO數據庫。該數據庫涵蓋63個國家和地區和35個部門,包含了國際貿易中最主要的經濟體。ADB-MIRO一大優勢在于數據更新到2019年,①在亞洲開發銀行2021年11月發布的政策報告中,其全球價值鏈數據已經更新至2020年,但公開數據依然截至2019年,具體部門劃分參見https://mrio.adbx.online/,訪問時間:2022年4月4日。這也意味著既可以對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的全球價值鏈進行全面的核算,也可以核算中美貿易摩擦的短期直接影響。

在后文中,數據庫中的63個國家被進一步分成中國和美國兩個單一國家,以及亞太、歐洲、北美和其他四個區域(表1)。②在本文中,區域內的各國被視作一個整體,區域內各國之間的雙邊貿易被視為“對內貿易”,在核算價值鏈貿易額時暫不計入。亞太、歐洲和北美也是在現有文獻中被認為有可能部分或較全面地在全球價值鏈和全球供應鏈替代中國的三個區域。其中,北美區域僅包含了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個國家,雖然經濟體量上與其他區域差距較大,但鑒于北美自貿區對美國全球價值鏈參與的特殊性,在本文中作為一個獨立的區域進行核算。而世界其他區域則可以被看作是全球主要大宗商品出口國和亞太地區以外的發展中經濟體的集合。

本文采用的樣本時間跨度為2015年至2019年。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的研究均表明,全球價值鏈貿易自20世紀90年代進入高速發展期,隨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出現停滯,2010年至2019年則可以被歸納為“緩全球化”(Slowbalization)時期。①World Bank,“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20:Trading for Development in the Age of Global Value Chains,”February 2021;Asian Development Bank,“Global Value Chain Development Report 2021:Beyond Production,”November 2021.因此,本文將以2010年作為基準年份,而選擇2015年至2019年則是為了更好地測算中美貿易摩擦對全球價值鏈的影響程度。

表1 區域劃分

三、中國的全球價值鏈貢獻和主要區域一體化經濟體的替代潛力

3.1 全球出口概況

表2匯總了樣本時期內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出口概況。從出口總額來看,2010年時,中國總出口額約為1.70萬億美元,在全球總出口的占比達到13.61%,在2015年時,占比達到近五年來的峰值15.72%,而2019年這一數據略有回落,為13.85%,低于中國GDP在全球GDP中的占比。相較于2010年,美國和世界其他地區2019年在全球總出口的占比略有提升,歐洲和北美地區持平,亞太地區則從19.99%下降至17.46%。從增加值貿易和全球價值鏈貿易的數據來看,近年來全球貿易出口主要存在以下幾個特點。

(1)與2010年相比,2015年至2019年間,中國增加值出口占比(VAX)提升,世界其他各區域則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中國是全球增加值貿易的重要貢獻者。中國增加值在總出口的占比從2010年的78.50%增長至2019年的83.57%,而且中國的增加值出口不僅增長幅度最大,其最新的增加值出口在總出口的占比也在全球各區域/國家位列第一。

表2 全球各區域增加值和價值鏈貿易出口概況:2010&2015—2019

(2)中國也是唯一出現了全球價值鏈出口在總出口中的占比呈較顯著下降趨勢的經濟體。2010年時,價值鏈出口在中國總出口的占比為35.08%,僅高于歐洲的29.49%,2019年中國的這一數值下降至32.63%,為全球最低。價值鏈貿易在總出口中的占比越低,意味著一國的產品在出口目的地被直接吸收的程度越高,出口中包含最終制成品的比例也相應更高。最新的全球價值鏈貿易數據表明,中國的國內生產體系的完備和復雜程度已位于全球前列。此外,全球價值鏈出口在各地區總出口的占比普遍低于50%,中國、美國和歐洲的這一數值均低于40%,這表明上述三大經濟體擁有了更完善的生產網絡,對外國中間品的依賴程度相對更低。

(3)從全球價值鏈貿易的參與方式來看,中國逐步由高后向參與轉為高前向參與。而美國始終以前向參與為主,樣本中的其他四個區域則普遍后向參與程度高于前向參與,其中北美的后向參與程度最高,亞太、歐洲和世界其他三個區域的前后向參與程度相似,后向略高于前向,表明其全球價值鏈出口中對外國中間產品的依賴程度較高。美國作為全球主要的創新和高科技產品出口國和重要的大宗產品出口國,導致其前向價值鏈參與比例顯著高于后向參與。而中國在2010年至2019年間的全球價值鏈參與逐漸由較高的后向參與轉向更高的前向參與,是由于中國的出口已經完成了從有限制造業(Limited Manufacturing)到高級制造業和服務業(Advanced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s)的攀升,并具備了出口創意類產品的能力。

(4)隨著中美貿易摩擦的逐步升級,2017年至2019年,全球各區域的出口出現了先增長再收縮的趨勢,其中價值鏈貿易的波動率尤為突出。美國發起的貿易戰對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產生了顯著的負面影響,發展中經濟體所受沖擊更加明顯。2019年,中美雙方正式加征關稅一年后,全球范圍內的價值鏈出口額出現了程度不一的收縮,北美和美國的收縮幅度最小,分別為-1.71%和-3.67%,而全球其他、中國和歐洲則是全球價值鏈出口收縮幅度最大的三個區域。可見,美國發起的對華貿易戰不僅造成了全球價值鏈貿易的收縮,而且對發展中經濟體(中國和世界其他地區)和全球/區域價值鏈參與程度高的區域(歐洲和亞太)均造成了負面沖擊。

3.2 全球對美國出口情況

美國既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也是全球第一大進口國,為了更好地討論美國對全球價值鏈貿易的重要性,本文也測算了全球各區域對美出口的情況,并發現全球各區域對美出口與其總出口具備相似特征,亦有一定差異。①2010年和2015—2019年的全球各區域對美價值鏈和增加值(前、后向)貿易出口的詳細數據表格在正文中略去,如需請與作者聯系。

(1)中美貿易摩擦爆發后,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各區域對美出口均實現了高于總出口增長率的顯著增長。2018年,中國是繼世界其他地區后對美出口增幅第二大的國家,2017年和2018年的出口額分別為3 612.65億美元和4 640.35億美元,同比增長率達到25.03%。亞太、歐洲和北美這一時期的對美出口增長率也分別達到了23.30%、21.05%和12.90%。在中美互相加增關稅的次年(2019年),中國對美出口繼續維持增長,增長率在各區域中排名第一,為2.72%,高出排名第二的亞太地區的1.40%近一倍,歐洲、北美和世界其他三區域的對美出口增長率分別為-0.41%、0.63%和18.73%。然而,從全球價值鏈貿易的數據來看,2018年至2019年,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持續升級,全球各區域對美出口均出現了不同幅度的收縮。世界其他地區的降幅最大:2018年,其對美價值鏈出口同比增幅為69.43%,2019年則下降了24.00%。中國、亞太、歐洲和北美2019年的對美價值鏈出口收縮程度不一,但普遍低于其全球價值鏈總出口的收縮。換言之,在發起對華貿易摩擦后,美國價值鏈貿易的受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2)在全球價值鏈的參與方式上,全球各區域對美價值鏈出口均以后向參與為主。后向參與的比例高低表明了一國出口中使用進口的中間產品的程度,2010年時,中國的后向參與程度接近亞太均值,但至2019年,其后向價值鏈出口的比重則接近歐洲,這一數值的變化一方面說明貿易摩擦發生后的中國對美國出口中,中高技術制成品的比重在持續提升,另一方面,則說明中國對美出口產品的全球價值鏈參與程度變低,源自中國國內供應鏈的產品和部件占據了出口的主導地位。

3.3 中國對全球價值鏈的嵌入以及主要區域一體化經濟體對中國的替代潛力

由前文可知,無論是在全球總出口還是對美總出口,中國的增加值出口均占據著不容忽視的比重。本節將進一步核算中國對全球和美國的間接出口,核算現有的全球貿易體系中,中國產品在全球各主要區域的全球價值鏈出口的嵌入程度(Embeddedness),①在本文中,以中國的全球價值鏈出口金額在各區域價值鏈出口金額中的占比作為價值鏈嵌入度的測度。并以此衡量中國在各區域價值鏈和供應鏈的重要性。表3依次匯報了樣本時期內,各區域全球價值鏈總出口(GVCEXh*)和對美價值鏈出口(GVCEXhusa)中源自中國的出口金額(),以及中國產品在各區域價值鏈出口的占比(GVCEXh*)和變化率。分別比較中國在各區域價值鏈總出口和對美價值鏈出口的嵌入程度后,主要發現如下:

表3 中國產品對全球價值鏈貿易的貢獻

(1)近十年間,中國產品在價值鏈總出口和對美價值鏈出口中的嵌入程度普遍呈上升趨勢,且中國在亞太價值鏈貿易的嵌入程度最高。2010年時,中國嵌入在亞太價值鏈出口中的金額為816.39億美元,超過對美國、歐洲和北美總出口嵌入額的總和(645.84億美元),僅略低于全球其他地區(1 044.74億美元)。但在亞太價值鏈總出口中,中國嵌入額的比重最高,2010年為8.09%,2015年之后,則穩定維持在11%以上的水平,顯著高于其他各區域。而在各區域對美價值鏈出口中,中國產品的嵌入比重更為突出,尤其是亞太,中國在其對美價值鏈出口的嵌入比重在2015年后超過了15%。2017年,中美貿易摩擦爆發前,這一數值達到了近年峰值,16.13%,即便在貿易摩擦發生后,也依然維持在15.83%(2018年)和15.38%(2019年)的水平。此外,中國在歐洲、北美和其他地區的對美價值鏈出口嵌入中,也均維持著可觀的比重。中國對全球的價值鏈出口的貢獻不容忽視。

(2)2015年后,中國在全球價值鏈出口的上升趨勢有所放緩,并在全球貿易摩擦發生后有所下降,中美貿易摩擦加劇了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整體而言,與中國在全球價值鏈貿易中的嵌入程度越密切,相關區域一體化經濟體受中美貿易摩擦的直接和間接影響就越深。2018年時,中國產品在各區域全球價值鏈出口的貢獻較2010年時普遍增長了一倍以上。但在中美加征關稅正式生效的次年(2019年),這一金額又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回落。但結合表2的數據可知,造成中國對全球間接出口下降的原因除了中國產品被加征了高額關稅,更在于貿易摩擦的直接負面沖擊和間接不確定性而導致的全球總出口下滑。

(3)在一些關鍵性行業,中國的全球價值鏈參與更為關鍵。對于主要的區域一體化經濟體,中國在其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中的重要性短期內難以動搖。例如,半導體和芯片是現有“韌性供應鏈”的關鍵行業,也是和中美貿易摩擦中備受關注和參與全球價值鏈程度最高的行業之一。按照ADB-MRIO的部門分類,半導體和芯片貿易歸于電氣和光學設備(部門14),表4按區域匯報了中國產品在各地區電氣和光學設備價值鏈出口中的金額和占比。與前文維持一致,表4也分別匯報了該部門總價值鏈出口和對美價值鏈出口情況。在該部門,中國的價值鏈嵌入程度更深。在亞太對美電氣和光學設備價值鏈出口中,中國的占比自2015年后穩定維持在20%以上。而歐洲、北美和世界其他三個區域的對美價值鏈出口中,中國的嵌入率也普遍維持在15%以上的水平。即便是在中美貿易摩擦發生后,各區域電器和光學設備的價值鏈出口規模普遍出現了下降(北美除外),但中國的嵌入程度基本維持穩定,甚至在歐洲和北美的總出口和對美價值鏈出口的占比有所提升。①而且,電氣和光學設備并非唯一中國嵌入程度高的部門,在紡織和紡織產品(部門4)和皮革、皮革制品和鞋類(部門5)等低技術制造業部門,和非金屬機械(部門13)及運輸設備(部門15)等中高技術制造業部門,中國在各區域的價值鏈出口嵌入也達到了10%~20%的程度,而對亞太地區總出口的嵌入始終位列第一。盡管中美貿易摩擦對全球貿易格局產生了負面影響,但全球化程度越高的行業,中國在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的貢獻程度更難以被取代。

表4 中國產品對全球價值鏈貿易的貢獻:電氣和光學設備部門

(4)對于“韌性供應鏈”戰略所重點關注的部門,主要區域一體化經濟體替代中國的潛力不一。整體而言,在那些技術含量更高、且供應鏈越長的產品部門,現有一體化經濟體即使存在較高的替代潛力,由于其對中國中間產品依賴程度普遍較高,這一替代過程也將漫長而且昂貴。表5評估了在“韌性供應鏈”戰略涉及的重點產品部門中,主要區域一體化經濟體替代中國的潛力,①本文關注的是中國和主要區域一體化經濟體的全球價值鏈參與受“韌性供應鏈”戰略的潛在影響,因此,表5中經濟維度安全的兩個關鍵變量有所調整,將原分析框架中的“外國依賴度”調整為對中國和對美國的依賴度,如中國的全球價值鏈嵌入在一個區域價值鏈出口中比重較美國更高,則記為“更高”,反之為更低(特殊礦產部門直接比較的是總進口額中自美國和中國進口的比重)。“生產多元化程度”則調整為“自給自足程度”,以產品部門國內增加值(DVA)在部門總出口的比重衡量。此外,本文采用間接比較法測度多邊政治關系,“世界其他地區”尚未形成較完整的區域價值鏈,本文暫不進行討論。并從政治和經濟兩個維度上,衡量了這些區域對中美兩國的經濟依賴程度、雙邊政治關系,以及對雙方的斷供能力。結果表明,無論是以半導體為代表的全球價值鏈合作程度高的高技術產品部門,還是以醫用防護設備等本土/近岸生產較容易的中低技術含量的產品部門,現有的亞太、歐洲和北美三個區域代替中國的潛力均在中等乃至較高的水平,僅有稀有礦產部門難以有效替代中國。不過,正如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具備極高的重要性和參與度不意味著不能被替代,具備替代潛力也不意味著轉移會必然和有效地發生。考慮到目前的“韌性供應鏈”政策是現實宏觀沖擊和國際政治關系共同作用的產物,供應鏈的“回遷”“轉移”乃至“重塑”,都需要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的主要參與方對本國和本區域的產業政策展開全面評估,尤其是權衡產業鏈遷移的成本和收益。但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政治安全這一維度將對全球供應鏈的未來發展產生更大的影響力。

表5 主要區域一體化經濟體和美國在“韌性供應鏈”重點產品部門中替代中國的潛力

四、結語和建議

本文使用2015年至2019年全球價值鏈貿易數據,通過測算全球價值鏈中國的嵌入程度分析中國與其他主要區域一體化經濟體在全球價值鏈和對美價值鏈貿易中的貢獻,進而從相關區域在“韌性供應鏈”戰略關鍵部門中是否具備替代中國的潛力這一角度,嘗試探討中國的全球價值鏈參與是否會以名為“韌性供應鏈”、實則借此對中國實施“制度排除”的保護性產業戰略動向而受到損害。本文的主要結論如下:

(1)2015年之后,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美國和中國)和主要區域一體化經濟體(亞太、歐洲和北美)的價值鏈貿易均放緩了增長速度。無論是在總貿易、增加值貿易還是全球價值鏈貿易層面,中國的貢獻都不容忽視。中國不僅是增加值出口在總出口占比最高的主要經濟體,而且是唯一實現了增加值在總出口占比持續上升的主要經濟體,并完成了全球價值鏈從后向參與為主向前向參與為主的轉變。

(2)從中國在全球各區域的價值鏈貢獻來看,中國產品在總價值鏈出口和對美價值鏈出口中的嵌入規模普遍呈上升趨勢,中國在亞太價值鏈貿易中的嵌入程度最高。當某一經濟體與中國在全球價值鏈貿易中的嵌入越緊密,其受中美貿易摩擦的直接和間接影響就越深。而在電氣和光學設備等“韌性供應鏈”的關鍵部門,中國的全球價值鏈嵌入更為突出。全球化程度越高的行業,中國嵌入在價值鏈的貢獻程度更不容易被取代和忽視。即便是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負面影響下,中國依然對高水平的區域一體化經濟體有著至少在短期內難以或缺的重要性。

(3)不可否認的是,雖然中國在全球價值鏈的參與度和地位持續提升、世界經濟對中國經濟的依賴度不斷提高,但不能說明一些國家難以將部分關鍵零部件本地化以提高抗風險能力。然而,只要中國能繼續保持高水平的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參與,多元化的供應鏈在帶來競爭壓力的同時,也造就了新的產業鏈調整機遇。既有全球供應鏈是數十年自由市場發展和比較優勢之下國際分工的產物,在當前全球政治經濟震蕩加大之際,純粹以行政手段、或是憑借意識形態而非經濟效率強行轉移供應鏈,可能對全球供應鏈的安全造成更大的損害。但也應該重視“韌性價值鏈”戰略中對國家安全的考慮,更客觀地評估一國、一區域供應鏈轉移的成本和收益,特別是政治因素在這一戰略中不斷增強的影響力。

基于上述結論,本文的建議如下:

(1)堅定不移地繼續開放路線,持續提高國際合作的深度和廣度。美國強調“韌性供應鏈”戰略的目的之一,在于減少全球對中國產品和生產體系的依賴,在現有的中美戰略競爭中實現遏制中國的發展。正因如此,中國應更堅定地堅持對外開放,通過維護多邊體系、加入全球和區域性機構、積極簽署區域貿易協定、支持世貿改革等方式,提高我國參與國際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以更開放和更多元的方式融入全球價值鏈。

(2)自力更生、實現技術突破的同時,在全球范圍內布局核心產業,加速關鍵資源的收購和控制。未來在全球范圍內,對以關鍵礦產資源為代表的原材料的競爭將加速。中國雖然尚占據著優勢地位,仍應繼續加大對相關礦產資源的投資、收購和儲藏,完善關鍵行業國內生產體系的建設和運行。

(3)擴大內需,利用國內市場規模優勢,在雙循環新格局下不斷提升內循環的規模和質量,逐步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美歐“韌性供應鏈”戰略的提出受到中美貿易摩擦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雙重影響,此兩項外因對全球和中國經濟帶來的負面沖擊將持續一段時期,并不排除出現“常態化”局面。由此造成的供應鏈縮短、全球市場需求收縮和生產轉移均有可能對中國經濟發展帶來“長尾效應”。但入世二十年來,中國已經逐步建成了相對完善的國內生產體系,其生產和供應網絡的深度和廣度正在向主要的區域一體化經濟體靠攏,且中國擁有巨大的人口和國內市場優勢。如能更好地利用國內市場的消費潛力,將有助于中國減少短期內供應鏈縮短、或者部分轉移的負面影響。通過建立更完善的國內生產網絡,不僅將使國內供應鏈體系更具備彈性,也將使中國的全球價值鏈參與質量更高、不可替代性更強。

(4)充分利用外循環,加深與關鍵貿易伙伴的經濟聯系,建立更為可靠、安全和穩定的全球供應鏈。中國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全球供應鏈的安全和效率對中國同樣具備重要意義。盡管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傳統工業國家對“韌性供應鏈”合作呼聲很高,然而在全球貿易市場中,歐洲和日本與中美兩國均存在競爭和合作的機遇。而在地緣政治上,中國與亞太已經形成了程度和質量均較高的價值鏈嵌入,在中國的供應鏈安全中,亞太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在當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強的大局勢下,中國更應加強與主要貿易伙伴的經濟聯系和政治互信,充分利用現有的雙邊和多邊自貿協定,同時通過加大對歐亞經濟走廊的投資、推進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推動中歐全面投資協定以及加入CPTPP等方式,更為積極地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推動全球化向前發展。

猜你喜歡
價值鏈區域
永久基本農田集中區域“禁廢”
今日農業(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分割區域
淺談低碳價值鏈構建——以A公司為例
基于價值鏈會計的財務風險識別與控制
醫療器械包裝發展價值鏈
上海包裝(2019年4期)2019-08-30 03:52:56
試析基于價值鏈理論的成本管理模式
消費導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9:30
“中國制造”:助力“一帶一路”價值鏈的提升
中國自行車(2017年1期)2017-04-16 02:54:14
關于四色猜想
分區域
基于價值鏈的房地產企業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最新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国产精品香蕉| 特级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99热免费在线| 58av国产精品| 97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欧美日本二区|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不卡一区二区| 亚洲成在线观看| 无码AV日韩一二三区| 啦啦啦网站在线观看a毛片| 天天视频在线91频| 国产理论精品| 99在线视频免费| 日韩免费无码人妻系列| 免费jizz在线播放| 无码中文字幕精品推荐|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嫩草在线视频|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黄 | 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午夜三级| 国产精品视频公开费视频| 9cao视频精品|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韩国福利一区| 成人永久免费A∨一级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伦视频观看免费| jizz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 欧美激情 在线播放 | 亚洲91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久视频免费|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 国产系列在线|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国产真实自在自线免费精品|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欧美午夜视频| 中国丰满人妻无码束缚啪啪| 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91免费观看视频| аv天堂最新中文在线| 一区二区欧美日韩高清免费| 国产真实乱了在线播放| 美女被操91视频| 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亚洲成人一区在线| www.youjizz.com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青青草a国产免费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18|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91美女视频在线观看| 一本无码在线观看| 都市激情亚洲综合久久|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 国产又黄又硬又粗| 99国产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99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婷婷伊人久久| 五月婷婷综合在线视频| 日韩无码黄色网站| 高清国产va日韩亚洲免费午夜电影| 国产一级裸网站|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区| 在线观看无码a∨| 九九久久99精品| 狠狠色丁婷婷综合久久| 欧洲亚洲一区| 日本高清免费不卡视频|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 久久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97青草最新免费精品视频| 精品91自产拍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