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如鉤

有恒產者有恒心,人們對恒產真的橫了心。古人怎么對待恒產?沈括在《夢溪筆談》里講了3個房地產的故事。
郭進是五代末年至北宋初年的著名將領,有才識,戰功卓著。他在城里蓋了一座大房子,完工后請族人、賓客和工匠一起舉行落成典禮,也就是請客吃飯,慶祝慶祝。工匠們坐在上席的西廊,他的兒子們坐在下席的東廊。有人提醒說:“大人的公子們怎能坐在工匠的下首?”郭進指著工匠說:“此造宅者。”又指著他的兒子們說:“此賣宅者。”郭進是個明白人:“此賣宅者,當然應該坐在造宅者的下首。”郭進死后不久,大宅院果然被子孫賣掉。
也有當爺的自己不甚明了。北宋的陳秀公當丞相后,在鎮江修建了一處大院落,極其宏闊壯麗,園池樓館綿延一里多。宅第建成時,秀公已病入膏肓,只能讓人抬著上了一次樓看了看,然后就去世了。人稱這宅子有“三不得”:居不得,修不得,賣不得。為誰辛苦為誰甜?真給后人添麻煩。
宋朝的楊景宗微賤時,宰相丁謂正當紅。丁謂家里建房子,楊景宗經常去幫忙,挑土遞磚打下手,非常賣力。后來丁謂落敗,皇上以其第賜楊景宗。以為是為別人辛苦,哪知道是為自己甜,也是一種能量守恒。
為人父母者,要做明白人。從出世的角度看,“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要那么多物質的東西干什么?從入世的角度看,大丈夫應心憂天下。至于求田問舍,言無可采之事,少干。
(王世全摘自《大同晚報》/圖 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