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慶民

中午在單位食堂吃飯時,幾個同事聊到了孩子問題。老曹說:“我兒子本來讀的是工程管理,可最近卻說要開始搞文學創作,他不僅在網上買各種教材,還花錢報名了寫作培訓班。你們說這是不是不務正業?以后就業的路難啦……”
還沒等老曹說完,老李就插話進來:“你這還是好的,我孩子馬上大學畢業了,誰知前一段時間和幾個同學組了個什么樂隊,你說不去想想考研、工作的事兒,竟然琢磨這些虛頭巴腦的,這不是給自己挖坑,自尋彎路嗎?”
“現在的孩子啊,都很有自己的想法,過來人的話不聽,安排好的路不走,就喜歡另辟他途。”老劉也跟著吐槽。
聽著他們的種種抱怨,我默不作聲,但心里卻很不認同他們。生活中的我們總會固執地認為人生中只有一條路是正確的,稍有偏離,就覺得那是錯誤的、危險的“彎路”,但有些時候其實也并非如此。
記得我讀大二時,我們整個宿舍都報了攝影的選修課。原本是想著學點攝影技術,最起碼可以給自己拍一些美好瞬間吧,可聽了幾堂理論課之后才發現這倆根本不是一碼事兒,這課枯燥乏味不說,加上我們的專業跟攝影風馬牛不相及,一來二去,我們幾個都對這門選修課失去了興趣,不再去上課。
唯有我下鋪的那位同學,一堂不落地去上,甚至比上專業課還要認真。當時正是冬天,天寒地凍,滴水成冰,他每天都跑到戶外拍冰、拍雪、拍風,完成作業。雖然很冷,路也很不好走,但他卻絲毫不曾懈怠。當時我們都不太理解,去做一件看起來不會有收獲的事情,走了這么多冤枉路,何苦呢?
直到大四實習的時候,我才發現那位同學的選擇讓他后來有多幸運。那時,我們都想進本市最好的一家單位,但適合的人太多了,崗位早被一搶而空。只剩下宣傳部門的一個崗位,但要求懂攝影技術,我們只能望洋興嘆,只有我下鋪的那位同學因為有自己的攝影作品集和獲獎證書,順理成章被留了下來。當時我們一致認為的“冤枉路”,卻在那一刻變成了“康莊大道”。
有人會說,能把彎路走成直路,那是一種能力,也是一條捷徑。但反過來想一想,倘若把直路走成了“彎路”,會不會有另一番收獲呢?
記得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有人去山中拜訪自己的一位朋友,因為是第一次去,所以兜兜轉轉地走了很多彎路,用了很長時間才最終到達。
他的朋友知道之后,就責怪自己沒有去親自迎接,以至于讓他白走了很多路。他卻不以為然。他笑著對自己的朋友說:“我雖然走了很多彎路,以至于沒有很快到達你家,卻也在這個過程中多看了很多風景。路邊的野花,天空的白云,山間的小溪……都令我心情愉悅,不虛此行。我應該謝謝你才對!”
他的話看似簡單,卻蘊藏著很深刻的道理。我們在人生旅途中也是這樣,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得不走一些彎路,不得不繞一些遠路。但那些看似多走過的路上,有時候卻藏著不同尋常的風景,也藏著意想不到的機會。
世界上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會算數。所以,不管是直路還是彎路,我們勇敢跨出去的每一步,都將會為未來的精彩埋下伏筆!
(孤山夜雨摘自《廣州日報》2022年9月17日/圖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