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晏婷
在我們班,有這樣一個孩子,她十分聰慧,內心細膩,有很強的觀察力,是個很有靈氣的小姑娘,幾位老師都很喜歡她。但是她的父母工作十分忙碌,家里只有一位老人帶孩子,造成了她行為習慣、衛生習慣、學習習慣等各方面的小問題。為此,我時常和她溝通,同她交心,也和她的家長就這些問題溝通過幾次,但效果甚微。同齡孩子都在前進,她卻進步緩慢,遲遲跟不上大部隊的腳步,加上本就內心敏感,她的性格愈加孤僻。在學校得不到老師的表揚,也沒有什么朋友,她變得愈發郁郁寡歡。
為此,我多次和她的父母電話溝通,想要約到學校來面談,她的父母卻沒有時間。我只能和他們通過QQ、電話的方式反復溝通孩子的情況,針對性提出建議。在多次了解之下,我發現,其實孩子的父母對待孩子的教育也屬于“自由放養式”,他們更愿意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保留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希望保留孩子身上特立獨行的品質,故而對以往的那些“小問題”選擇視而不見。
我終于明白,我和她的父母過往一年的交談僅僅只是在談論孩子在校的表現,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家庭和學校的教育理念相反,兩條腿如果不朝著同一個方向走,教育怎么能走得遠?
為此,我痛定思痛,想要和他的父母進行一次深入地溝通,真正走進他們的心里,苦于她的父母實在太過忙碌,我百般思索之下,決定提筆寫一封信,將我內心的許多想法通過紙筆的形式傳遞給家長。在提筆時,我再三猶豫,考慮到孩子的識字量大,內心敏感,我希望這次特殊的交談也能有她的參與,于是我寫下了這封信,并將這封信裝在小小的信封里,轉交給她,我告訴她,“這是鄒老師寫給你和你的爸爸媽媽的,等你的爸爸媽媽回來你們一起閱讀,這封信里有老師想告訴你們的秘密。”
她接信的時候,眼睛亮了亮,似乎特別期待,我也笑了笑,期待著這次交流能真正改變她。
說起來,其實這是我第一次和家長寫信,這樣的方式很特別,我也很忐忑,不知道家長是否愿意同我交心,更不知道這樣的方式是否有效。就在我輾轉反側的時候,家長在深夜用QQ回復了很長一段文字,從他的文字中,我知道,這次真的觸動了家長的心,他們愿意真正邁出這一步,同我交心,努力讓家庭和學校走向同一個方向。
家長的改變也切實落實到孩子的生活中,這個孩子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飛速地成長、進步著,她不再特立獨行,她愿意融入班級的各項活動,不論是上課、就餐、參加集體活動,都比以前積極了許多,學習習慣、衛生習慣也有了很大的進步,我也持續和她的家長保持溝通。
這封信是在9月份寫的,再次回首,孩子的變化幾位老師都看在眼里,看到她真的在改變,真的在進步,我們都十分高興。我相信,這是我和家長這“兩條腿”終于齊心協力向前走的最好表現。
這個孩子一直是我掛念的幾個孩子之一,和她父母多次的無效溝通也一直讓我犯愁,在多次不懈努力的嘗試之后,終于用這樣的方式打動了他們,也促進了孩子的成長。其實,那封信里并沒有什么華麗的語言,更沒有什么關于教育的長篇大論,僅僅只是提到了我對孩子成長的期盼,以及關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之間的關系、對不同教育理念的理解寫了進去而已,唯一值得說的,大概是這封信十分真誠。我想,真正打動家長的,也許,就是真誠。
責任編輯/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