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翠莉
(東營市東營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山東東營 257000)
受到經濟全球化影響,我國建筑業取得較大的發展。在當前的發展形勢下人們不斷提高對建筑工程質量的要求。房屋建筑施工中結構穩固性是基本的要求,應用結構加固技術給我國房屋建筑施工提供更多技術支持,確保工程結構能滿足工程質量標準。由此可見,當前背景下房屋建筑施工中很有必要應用結構加固技術,與我國建筑業的發展相符,推動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本文立足我國房屋建筑施工加固技術現狀,談一談如何在房屋建筑施工期間應用結構加固技術。
若房屋存在質量問題,則容易發生安全事故,危害人民的生命與財產安全。近年來因房屋質量問題發生安全事故的問題比較常見,必須提高對房屋建筑質量問題的重視[1]。使用房屋建筑時安全問題頻繁發生,主要與3個方面有關:首先,施工人員沒有按照相關標準施工,工程質量達不到我國相關標準,埋下較大的安全隱患。其次,施工人員安全意識不強,并未全面地認識安全施工工作,且專業技術能力不足,施工過程中沒有嚴格地約束施工人員的操作,因此在施工過程中不夠認真復雜。最后,施工單位質量管理制度不完整,也沒有相關的文件規范,施工現場秩序比較混亂,甚至有部分企業沒有相關的標準,較大程度上破壞了房屋質量,容易發生各類安全事故。
當前時期必須以正確的理念為指導,促進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建筑管理人員都是項目的負責人,必須以正確的思想觀念指導工程的施工和決策工作。從對當前實際情況的分析可知,房屋建筑施工過程中決策人員對創新理念的認識不足,甚至忽略這一問題,導致工程施工方式和工程設計思路比較狹窄,設計理念無法適應當前時期的發展。施工企業應創新自身觀念,提高對技術創新的重視。但是當前時期我國缺乏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創新意識意識不強,這也是房屋建筑創新意識不強的主要原因。
近年來地質活動頻繁,自然災害頻發,威脅房屋建筑的安全與穩定。但是當前時期建設施工人員和設計人員不重視房屋結構的抗震性能,導致房屋建筑設計工作具有較強的結構承載能力,但是地震災害的應對能力不強。此外,部分商業建筑也工業建筑都涉及一些大型機械設備,影響建筑結構的穩定性。若建筑結構設計施工不考慮這些問題,則埋下較大的安全隱患。
傳統的房屋建筑施工證施工人員僅重視基礎的工藝技術,不重視建筑結構強度和穩定方面的認知[2]。施工人員綜合能力不強,無法保障房屋結構的加固施工質量。對舊房加固施工時也沒有制定科學合理的加固方案。當前時期背景下人們對建筑結構形態的需求變得更為多樣,加之受到缺乏專業素養的影響,施工人員面對不同結果建筑時無法靈活地應對。
當前階段科學技術快速發展,新形勢背景下房屋建筑受到的影響因素較大,一旦出現質量問題,比較常見的影響因素有施工人員、施工材料、施工設備,且對房屋建筑使用壽命和可靠性都造成很大影響,為房屋建筑埋下較大的安全隱患,由此可見很有必要將結構加固技術應用在房屋建筑施工中。
房屋建筑質量主要可以通過房屋建筑使用壽命反映出來。一般情況下,房屋建筑竣工后就處于露天狀態,由于長期受到日曬、風吹和雨淋等因素影響,房屋建筑使用壽命明顯縮短,造成經濟和資源的浪費[3]。但是應用了結構加固技術后房屋建筑很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提高了房屋建筑質量,從而達到延長房屋建筑使用壽命的作用。
建筑結構是否穩定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人為與環境因素。因此當前背景下,如何避免這兩個因素影響就成為我國建筑的重要研究課題,提升房屋建筑的耐久性也很重要。人為因素指人們使用房屋建筑時因操作不當對房屋性能和結構造成破壞從而對房屋建筑穩定性產生影響;而環境因素指的是火災、地震和強降水等因素對房屋建筑穩定性產生影響。將結構加固技術應用在房屋建筑中可以有效降低環境和人為因素造成的損傷。
結構加固技術應用在房屋建筑中可以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與穩定性,確保建筑物可以跟上社會發展的變化,從而更好地滿足建筑市場的需要。房屋建筑工作中應用結構加固技術可將多種技術融合,是技術結合體的一種,涉及的領域較多,且還具有跨時代的意義,可以說是整個建筑業的重大突破[4]。因此,從某種程度上分析,將結構加固技術應用在房屋建筑業可以提高房屋建筑的行業價值。
地震是不可抗的因素之一,比較突出的特點為不確定性和突發性,因此抗震性是房屋建筑指標中相當重要的。因此,建設房屋建筑時必須對房屋建筑抗震性能進行全面考慮,若房屋建筑抗震性能不符合國家要求,則威脅居民的財產與生命安全。房屋建筑中應用結構加固技術對房屋建筑抗震性能地提高起到促進作用,確保房屋建筑抗震性與國家相關標準相符,從而保障人們的生命與財產安全。
房屋建筑主要以混凝土結構為基礎,在多種因素影響下都會對其質量產生影響。比如說沿海地區臺風災害發生率較高,若沒有采取有效措施加固房屋結構,則容易導致臺風發生時造成毀滅性的影響,不僅影響人們的健康,還危害房屋建筑的質量[5]。由此可見,很有必要在加固現代房屋質量時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反復檢查加固技術的有效性,保障房屋結構的安全。首先,加固房屋結構時需要考慮諸多因素,比較重要的一種因素就是現有房屋的穩固情況,并對房屋修建歷史文化因素進行考慮,這些都會對房屋價值產生影響。比如說對房屋結構是否可靠進行鑒定時要嚴格按照國家相關部門頒發的標準,若要提升建筑抗震性,則需要參考《建筑抗震設計規范》。此外,對房屋結構加固設計有效年限進行制定時應考慮2個原則,即考察和商討后決定年限長短;一般情況下使用年限不超過30年,若30年后房屋結構穩定,則可以適當延期;定期檢查加固房屋,通常來說間隔的時間不低于10年[6]。
通過增加建筑工程受壓面積與承載力的方式再次澆筑,這種方式不僅不會對人們正常生活產生影響,而且還不會讓房屋凈空降低,且施工方法比較簡單,導致作業的時間延長。加大支撐物這一技術就是支撐部分建筑的主要受力結構,每一個混凝土的施工地區都可以使用這一施工方法。從施工方法方面分析,施工要求低且簡單,但施工時間卻比更換混凝土更長。應用這種方法還可影響原有的空間和結構,改變房屋原有結構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
房屋建筑中各個鋼筋的接地處基本上都應用了后錨固連接技術,主要優勢為操作簡便,危險較低,且取得良好的應用效果,還實現環保與節能的目標,是建筑施工中比較常用的一種技術補救措施。簡單來說就是采用某種加固技術加固建筑物的方法,實施的過程中主要在原有的混凝土結構鉆孔,然后去大號鉆孔中插入設計好的鋼筋,并借助快速凝固混凝土和專業澆水密封加固鉆孔,確保后面加入的鋼筋結構可以和原有的建筑結合,從而提高加固效率[7]。應用該技術可以快速提高房屋承載能力,促進房屋建筑結構應力與抗壓力的提高,這也是加固技術用于房屋結構加固技術中效果較好的一種。
建筑結構施工過程中應用結構加固技術可以改變受力體系,該技術是相當重要的加固技術之一,主要表現在可以增加必要托架和托梁,這對增加房屋建筑結構受力的作用起到促進作用。此外,施工人員改變受力體系時要分析不同的加固狀況,在定量推定中保障砂漿強度,但這個過程中工作人員應配合使用其他的檢測方法,且保證砂漿強度在2MPa以內,檢測人員還要在匯總施工之前應用標準靶校正。最后,施工人員改變受力體系時要立足房屋建筑的受力情況區別支撐的形式,具體可分為非預應力和預應力支撐形式,以此提高結構加固技術的可靠性,推動其不斷進步與發展。
結構加固法中預應力加固技術指的是在預應力和新增外部荷載共同作用的影響下導致預應力在軸向拉力且傳遞到建筑結構中,此時建筑結構容易產生偏心受壓作用,抵消了來自外荷載傳授的彎矩,從而有效降低荷載效應,促進房屋構件抗彎能力提升[8]。此外,纖維增強加固法的應用可顯著提高建筑物的耐潮性與抗腐蝕性,且材質輕便,適用于外力作用的混凝土構建。應用該方法時需要設置基本點防火處理方法,而后探測和判斷使用效果。
應用粘貼劑是比較常用的加固方法,之后通過加固施工設計在混凝土表面和鋼結構粘貼鋼板,讓鋼板在結構上形成作用力。目前我國有很多種粘鋼加固技術,比較常見的有包鋼加固技術、基層修補技術和混凝土裂縫澆灌技術。每一種技術特點都不同,因此加固房屋結構時起到的作用力同樣具有一定的差異。房屋建筑施工中粘鋼加固技術是相當簡便的一種方法,可以快速完成,且應用過程中不會影響建筑結構,因此被廣泛應用于混凝土結構,如橋梁、梁、柱中。施工工藝快速簡單,不會影響人們的正常生產或生活。通常情況下,環境濕度應控制在70%以內,溫度應控制在60℃以內,且不存在化學腐蝕的使用條件,否則就必須科學地防護,但這種加固方法不可用于混凝土強度不高的C15構件[9]。
注漿房屋結構加固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建筑行業,該技術應用在房屋建筑加固中相當廣泛。對注漿結構加固技術進行分析可知,該技術旨在通過移動的方法不斷灌漿,以此讓房屋裂縫細微處注入漿液,從而達到預期的加固房屋結構的目標。近年來注漿施工工藝快速發展,逐步更新了相關設備,在此背景下,和傳統的技術相比注漿房屋結構加固技術取得較大的發展,且施工方式變得更為簡單,施工技術逐步變得合理。目前,該技術廣泛被用于維修墻壁裂縫、修補房屋裂縫等。
若混凝土材料為三向應力狀態,其受到約束時增強了混凝土的承載力[10]。若增大側壓力,約束混凝土構件同樣出現橫向變形增加的問題,從而增加了結構的承載力。以三向受力原理為基礎,新混凝土和舊混凝土結合構建是共同受力的,此時逐步增加了構件的強度與剛度,增強了整體承載力。這種加固方法最大優勢在于可在構件外表增加鋼筋混凝土套箍的方法增強混凝土的延伸性和強度,從而起到增強混凝土抗壓性能的作用。
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科學技術也得到相應的發展,推動了我國房屋建筑施工技術的提高。房屋建筑施工時施工單位管理人員需要了解我國經濟的發展情況,以結構加固技術價值認知為基礎,有效應用結構加固技術,打造安全的房屋建筑施工方法,更好地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推動房屋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僅提升企業的社會效益,還能創造企業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