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赟赟
(貴州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0)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我國城鎮化率大幅提升,使得我國城鎮建筑空間正逐漸由大規模的增量建筑向著以存量更新為主的新層面邁進,在這一背景下也使得我國城市更新提上進程。就城市更新而言,我國目前還存在著諸多誤區,許多地區更對城市更新的認識存在偏差,更多是將城市更新與拆后重建聯系在一起。總的來說,我國城市中有許多亟需改造的老舊小區、城市功能亟需完善,不過城市更新并非局限于此,還應當結合時代發展趨勢深入進行探討,為城市更新謀一條新的出路。
我國近年來有許多城市正積極對“城市更新”進行研究,并開始了大膽的實踐與探索,尤其是部分經濟較發達城市開展了相應的試點工作,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比如部分城市重視對歷史文化遺產的管理和保護、部分城市注重城市生態環境的修復,還有一些城市注重城市基礎設施的完善。總的來說,我國目前對“城市更新”這一概念的認識還不夠深入、全面,缺少對城市更新的系統性認知。我們可以將城市看成是一個有機的生命系統,其實由城市資產、城市形象、城市動能、城市底色等許多重要元素構成,其中囊括了十分豐富的內容,如城市基礎設施、城市資產體系、城市人文風貌、城市產業系統等。城市更新屬于一種動態平衡的時空生長系統。站在功能承載的角度考慮,城市更新需要面向未來,著重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改善居住空間環境、提高城市運營效率,通過加大科技研發力度的方式,為城市發展灌注新的活力,并將之轉化為城市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這對增強城市的發展活力有很大益處,有助于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城市更新過程中,需要保證城市歷史的層次性及多元化特征,面向城市內部蘊含的優秀資源與文化,要充分做到推陳創新,保留和延續過去的優良傳統、美好記憶。這也充分說明了城市更新是一個長期性的過程,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勇氣,克服城市發展中面臨的一些難題,進而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
城市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城市建筑設計最主要的是需要立足于城市發展實際,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尤其是應當促進城市與人類之間和諧共處。在城市建筑設計中,除了需要對城市空間進行合理設計之外,還應當注重對城市內部蘊含的文化元素進行挖掘和提煉,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居民對城市的歸屬感,從而將廣大居民對城市的保護欲望激發出來[1]。地方政府需要通過適當干預的方式,加強對城市空間、建筑規劃設計等的管理,注重城市居民生活品質的提升,一切以滿足居民需求為基礎,積極為城市發展營造和諧、良好的環境。通過城市更新與建筑設計的方式,還可以適當增加城市的綠色植被覆蓋范圍,對提升城市形象有很好的幫助,有助于提高城市的吸引力。
城市更新與建筑設計是城市規劃與建筑之間存在的重要橋梁,通過建筑設計的方式能夠更加清楚地將城市更新與建筑設計的規劃意圖反映出來。數字化時代下,可以通過應用BIM等技術的方式,以建立三維立體模型的方式進行展現。先進的技術模型,能夠真實還原城市居民的生活狀態,通過模型建筑的方式,能夠詳細對建筑平面進行展示,以便城市更新中所涉及的各利益主體更加直觀地感受和了解更新之后的城市形象,便于各利益主體參與到城市更新與建筑設計環節,對提高城市更新與建筑設計中各利益主體的參與度有很好的幫助,還有利于廣大城市居民參與到城市更新與建筑設計當中。
改革開放以后,以上海等經濟發達城市先后開始了城市建筑設計與規劃工作,在城市更新過程中,通過引進先進理念、加大項目審批力度等方式,使得城市的空間品質得到了有效提升,通過城市建筑項目控制的方式實現了對城市整體形象的優化。城市更新及建筑設計需要以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為主要目標,要充分體現出城市更新與建筑過程中政府的引導作用。同時還應當注重對城市公共環境進行優化,不僅需要注重城市公共空間尺度的提升,還應當在城市更新及建筑設計中充分體現出城市獨特的地理區域特征,要體現出城市在經過長期發展以后形成的獨特歷史文化,體現出城市居民的公共審美。
在城市更新中進行城市空間設計,很容易脫離地方政府的指導,可能對城市部分地區有較強改善作用,但是難以從城市整體空間體現出城市空間設計的優越性。比如部分城市在進行空間設計的過程中,知識對建筑、景觀的表面進行控制,沒有站在城市的整體高度,對城市內部的開放空間、交通系統等進行整體設計。同時在進行城市空間設計的過程中,主要是在傳統二維設計圖紙上進行分析,沒有應用先進技術通過建模的方式對城市更新及建筑設計進行有效指導,導致設計方案對城市更新的指導性不足,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城市空間布局仍不合理,這無疑會對城市可持續發展造成制約。城市更新及建筑設計中,需要加強對城市建筑用地的規劃與管理,比如法定圖則就是其中主要的一種手段,其不僅能夠滿足設計與規劃的基本需求,還具有較強的引導作用[2]。在對城市進行精細化管理的過程中,城市建筑設計對城市整體風貌、城市特色有較強的改善作用。不過在由于城市現有空間形態的可塑性有限,尤其是對建筑規模較為龐大的城市來說。受城市現有建筑規模的局限,容易導致許多建筑設計方案難以落到實處,也難以滿足建筑過程中的經濟效益需求。
目前我國部分一二線城市的建筑設計更注重實現國際化大都市這一建設目標,在建筑設計中盲目擴大就建筑規模、提高建筑高度,這在城市更新中實際上是不成熟的一種表現,對城市內部現有改造項目缺少系統性的研究,缺少對BIM等先進技術的研究,在建筑設計中體現出了較強的盲目性,很多時候主要是依靠設計人員的簡單判斷,數字化時代下的城市更新及建筑設計體現出了較強的隨意性,這容易導致城市陷入發展困境,不利于城市可持續發展。城市更新及建筑設計在現階段的城市發展中是非常重要的內容,深刻影響著城市的未來發展方向。在城市更新中,建筑設計必須充分體現出連續性及嚴肅性特征,一旦確定了城市建筑設計方案,就不能隨意進行更改。反之,可能會對城市更新中的建筑設計的嚴肅性造成影響,導致城市發展中大量資源浪費,使得城市可持續發展這一戰略性目標難以實現,也無法實現城市更新與改造的目標。
現階段,我國許多城市在進行城市更新的過程中還面臨著建筑設計規劃體系不完善的問題,在城市更新及建筑設計中只是簡單編制了整體規劃,但是城市更新改造與建設設計仍然缺少細化的文件指導,尤其是城市建筑設計缺乏政策、制度的指導,導致該項工作的開展缺少實施依據的支持,使得建筑設計方案的實施難度大幅提升,最終導致城市更新改造工作一度陷入混亂的局面。另外,還有一些城市在進行更新改造與建筑設計的過程中,缺少必要的全面性、科學性,這是導致城市更新改造中建筑設計規劃體系不完善的主要原因,城市更新缺乏相應機制體系的保障。在城市改造及建筑設計中,還存在明顯的脫離實際的問題。首先,在城市建筑設計中存在一定滯后性,尤其是在改造結束以后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需求不符,使得城市迫切需要在短期內進行二次改造,在這樣的情況下無疑會導致城市浪費大量資源[3]。其次,我國部分中小城市的建筑設計方案過于前衛,與當地的文化、經濟、空間等實際情況存在偏差。比如某市在進行建筑設計的過程中運用了過多超前理念,沒有充分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實際,一味借鑒和模仿經濟發達城市模式,導致城市內部出現了大量閑置監督,不利于地方政府對地區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控,在這樣的情況下城市更新及建筑設計反而給城市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為實現對城市地域空間的整體規劃,要求地方政府適當加大對城市更新的干預力度,處于城市長遠發展的角度考慮,通過出臺相關政策的方式,加強對城市更新的規劃與指導。數字化時代下的城市空間設計,應當加強GIS、BIM等先進技術手段的應用,尤其是需要將這些技術應用于城市重點區域的規劃設計中。在城市空間設計中,需要通過建立數字化模型與平臺的方式,實現對城市建筑設計與建設的全過程管理,通過整合區域空間內蘊含的各類關鍵要素的方式,充分保證設計的合理性。同時,還應當結合城市管理的需求,強化控制要素。在城市內部的重點區域、地段,落實分級控制差錯時,以便形成圖則。通過運用數字化平臺的方式,實現傳統二維設計方式向三維設計方式的轉變,綜合對城市內部重點區域中的建筑群體、建筑高度、空間面積等的綜合性分析。注重地下空間的應用,保證在設計中能夠讓建筑具備更具地區特色的風格、形態,以方案落實的方式加強對建筑設計的引領與控制,為盡快實現城市更新目標創造良好的條件。
在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產業結構的轉型與升級儼然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傳統工業生產模式,顯然已經難以適應城市發展所引起的產業結構調整,伴隨著城鎮化建設的推進,使得城市發展模式逐漸由過去的增量擴張逐漸向著存量開發的方向轉變,過去建設的舊工業區的土地利用率低這一問題尤為明顯,為滿足城市更新及建筑設計的需求,加強對舊工業區的改造與設計力度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通過將舊工業區設計、建設為新一代產業園區的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著手布局城市產業發展新格局[4]。通過加強建設優化設計、加大園區配套設施建設力度等方式,實現對城市產業生態的調解,提高單位面積內土地的使用效益,實現對城市傳統產業結構的優化,以便更好實現城市可持續目標,響應國家碳中和的發展目標。
針對城市中現存的具有較高歷史建筑的建筑,在城市更新及建筑設計中,不應當僅僅局限于保護層面,還應當在建筑中適當植入一些新功能,便于提高建筑的使用建筑的方式,還能夠加強對城市內部有限土地資源的利益。在城市更新項目當中,建筑設計策略的難點在于怎樣在設計方案中體現出時代化特征,對設計區域內具有較大歷史價值的傳統建筑,還適當植入商業、旅游、休閑等功能,通過這種方式進一步煥發傳統建筑的活力。在保留和保護傳統建筑歷史特征的基礎上不斷進行反思,通過反復實踐的方式,建設高效集約利用資源的建筑,強化居民對城市建筑的感官體驗,合理對城市空間進行設置,以高質量、高品質的城市空間為城市更新中的建筑設計基準,為城市居民營造更加良好的居住環境。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階段,為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在城市更新及建筑設計的過程中應當注重流程優化。首先需要做好城市更新規劃,采用先進技術加強對城市尤其是城市建筑的設計與改造,借鑒一切可借鑒經驗,引進多元化改造與設計方法,注重城市更新及建筑設計中的經驗積累,為城市后續發展不斷積累豐富經驗[5]。其次,在城市更新及建筑設計的過程中,要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城市當前面臨的問題,加強城市實際與未來發展之間的聯系,加強對城市更新的科學性指導。面向未來,在城市更新及建筑設計的過程中,除了要引進先進技術之外,還應當注重綠色、環保等先進理念的引進,充分挖掘城市優秀資源,保留城市獨特風貌,讓更新后的城市進一步煥發蓬勃的升級。在實際改造與建設的過程中,要杜絕粗暴、簡單地拆除再建的方式,要注重新建項目與改造項目的同向進行,保持城市有序更新。
綜上所述,我國城市更新目前依據處于探索初期,數字化時代下要求我國認真審視城市發展現狀,尤其是需要在建筑設計中引進先進的技術,通過建立數字化平臺、模型的方式,全面深化分析城市未來改造及發展方向,為城市更新中的建筑設計提供可靠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