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秦昌
(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設中心,江蘇南京 210000)
在建筑項目施工的各個環節中,混凝土施工管理水平直接影響混凝土施工質量和整體建筑項目的質量壽命。近十年來,我國建筑行業發展突飛猛進,混凝土施工技術取得了長足發展。在取得可喜成績的同時,仍要冷靜看待實際施工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截至目前,混凝土廣泛應用于各個建筑項目,細微的疏漏不僅會造成嚴重的質量問題,還會降低企業的經濟效益,拖累建筑企業的社會口碑。建筑行業要想實現長期發展就要不斷研究優化混凝土施工技術,只有抓住技術要點嚴格執行施工技術標準才能全面提升建筑質量。
作為建筑工程項目的重要構成,符合施工需求的混凝土施工技術不僅能增強建筑結構的穩定性,還能確保項目在預計工期內完成,幫助施工單位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經濟發展帶動生活水平提升,當前人們對建筑的需求已由原先的實用性轉變為功能性,因此各投資方和設計方對建筑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升。由此可見,深入研究混凝土施工技術是提升混凝土施工管理水平的基礎,是確保行業發展的根本。
建筑項目混凝土施工管理涵蓋了按合同履行混凝土施工、優化施工過程、完成施工目標的全過程。在此過程中,施工單位承擔管理職責有義務確保在預計工期內完成施工、提升質量。科學的建筑項目混凝土施工管理需要企業管理單位、項目管理單位、相關技術部門和監管部門共同協調配合。只有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有效溝通、相互合作才能避免在施工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拖累施工進度,影響施工質量。項目部門應做好隨時接收監管部門下發的監管規劃文件的準備,再參照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實施方案。在分析判斷監管規劃時應嚴格遵循相關法規流程,并與監管部門做好配合。
項目負責人是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水平的關鍵,直接把控施工全過程。因此,施工單位在選擇任用項目經理時要考察其是否能夠嚴格遵守公司的各項規章制度,能否時刻做到以身作則,以及是否具備根據項目和公司實際情況制定執行管理制度的能力。項目負責人帶頭制定的管理制度應具備提升施工效率、提高施工質量、確保施工進度和施工流程、保障施工安全的能力。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應嚴格遵循施工計劃和施工方案,嚴肅對待檢查、處理流程,務必做到及時發現問題、馬上分析問題、立即解決問題。
對工程項目而言,既要考慮工程進度和資金投入,又要考慮環境保護噪聲污染,為平衡各方利益多數單位都會選擇使用商品混凝土進行澆筑。商品混凝土的使用減少了原材料運輸和現場攪拌的煩瑣,更加省時方便。我們在看到商品混凝土優勢的同時也要看到弊端,長時間的運輸過程加上道路顛簸氣溫變化,已經預拌好的混凝土材料會發生一些改變,如混凝土離析,水、灰比例變大等,這些問題的出現大大降低了商品混凝土的質量。不僅如此,混合料的綜合性能還與混凝土材料選擇的合理性有關。常見的沙石、水泥、黏合劑是制作混凝土的基本原料[1]。在混凝土制作過程中,施工方如不能按照建筑標準規格選用原始材料或不按要求進行配比,在使用時也不嚴格審查就會導致制作的混凝土成品質量不達標無法使用。
除原材料外,影響混凝土質量的另一主要因素就是配置比例。原材料的配置比例直接影響混凝土的強度。混凝土制備應嚴格參照標準比例將沙石、水泥和黏合劑等投放在一起,再使用攪拌機將其攪拌成質地均勻的混凝土。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受多種因素影響,負責施工調配的人員未按規定對原材料進行配比,致使配制的混凝土嚴重比例失衡,直接影響施工質量。舉個簡單的例子,在配比混凝土時加入了超量的水,使配制的混凝土由于過稀而黏稠度不足無法正常凝固,強度大大降低。此外,不同的水、沙、石比例還會降低混凝土的耐久度。
部分施工單位在進行混凝土施工前,沒有詳細制定施工方案,導致無法預判在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潛在問題。有的單位雖提前制定了合理的施工方案但落實不到位,擅改施工方案或不參照施工方案隨意施工的現象時有發生,這樣不僅會拖累施工進度還會引發安全事故,給承建雙方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影響建筑單位口碑[2]。根據以往經驗,常見的建筑項目混凝土施工問題包括混凝土縫隙現象、麻面現象、蜂窩現象等。這些極易出現的質量問題會大幅降低混凝土結構的作用,進而拉低整體建筑質量。麻面問題的出現主要是由于澆筑混凝土時沒有清理干凈澆筑模板,或拆板過早、混凝土振搗工作不規范造成的混凝土局部砂漿缺失。
建筑工程施工具有工期長、易受氣候變化影響、人員流動性大等特點,這給施工管理增添了難度。由于建筑施工會用到多種原材料和實施工藝,因此必須由專業的管理人員嚴格把控各施工階段,避免出現因不當操作而引發的質量問題和安全問題。管理人員對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要能及時發現并快速解決。當前,還有部分施工單位不重視提升管理人員的素質,致使很多施工項目缺少優質的管理人員,施工現場質量問題頻發卻又不能及時發現解決,產生質量問題和安全隱患,拖累施工進程。提前制定的施工方案應對施工目標、過程、原材料規格都有明確的要求[3]。除管理人員外,施工單位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也是影響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的重要因素。綜合素質不足的工作人員很難完全依照施工方案進行作業。低素質的施工人員易受金錢等外力誘惑,在選擇原材料時常常降低規格、以次充好。原材料在進場后,保存不當或使用不當也會造成原材料的質量下降,進而拉低施工質量,產生安全隱患。
在配置混凝土時,應嚴格依照材料的類別差異科學設配合比例。除參照建筑施工方案外,施工操作人員還要充分考慮施工成本和施工環境,確保工程施工的科學性、合理性。施工人員要嚴格執行施工流程,在反復測量分析混凝土集料理論含水量與實際含水量間的差值后再計算確認最優調配比例,保證施工質量符合或超出建筑需求。在合理范圍內,應優先選擇水化性較低的混凝土材料,再降低混凝土結構內容溫度防治出現表面龜裂。
混凝土配比方案確定后接下來就是投料攪拌,施工人員在添加原料時必須嚴格參照配比,配比誤差應保持在合理范圍。例如,在添加集料材料時,用量誤差不可超過±2%,水泥材料、外加劑、水的用量誤差要控制在±1%之內[4]。除確認材料用量外,在攪拌時還要遵從特定順序依次加入并嚴格控制攪拌時間和力度。一般來說,冬季混凝土拌合物的攪拌時間以3min 為宜,其他季節 2min 即可[5]。
上文提到,商品混凝土是由沙石、水泥、黏合劑等材料按比例配置而成,不同的原材料比例調配出的混凝土強度不同。要想提升混凝土的性能就要不斷優化配比技術。受環保、價格等因素影響,多數建筑單位都取締了現場攪拌混凝土改用商品混凝土[6]。由于商品混凝土在運輸過程中受路途長短、溫度、顛簸等因素影響會導致混凝土變稀、水、灰比例變大,降低商品混凝土質量。因此,施工負責人應對進場材料的配合比材料進行檢查,嚴格審核關鍵技術點,將混凝土現場驗收管理落到實處。舉例說明,坍落度是進場混凝土的必檢項目,其參考值為低塑性混凝土10~40mm,塑性混凝土50~90mm,流動性混凝土100~150mm,大流動性混凝土≥160mm,泵送混凝土≥160mm[7]。在檢驗混凝土坍落度時要嚴格遵循檢驗標準和操作流程,如坍落度筒標準、搗棒標準、振搗標準、澆灌標準等,不符合標準的混凝土堅決不讓進場。
混凝土澆灌主要分為4 個步驟,即混凝土澆筑施工作業準備、混凝土澆筑過程技術控制、振搗管理和養護管理[8]。
3.3.1 施工準備
在混凝土施工管理中,混凝土澆筑是最重要的環節,承建雙方的管理人員都要高度重視這一程序,加大監管力度,確保混凝土澆筑作業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在混凝土澆筑作業開始前,操作人員要提前準備好澆筑模板,對準備完成的模板應檢查其內部鋼筋綁扎情況和放置情況。嚴格按照施工標準選用鋼筋的型號和尺寸,不同的鋼筋特征要選用不同的混凝土澆筑方法。
3.3.2 技術控制
混凝土濺落是澆筑施工過程中的常見問題極易引發安全隱患。要想有效避免發生濺落,就應在混凝土澆筑施工作業過程中減少接頭和接縫,混凝土澆灌下落的高度應控制在2m 范圍[9]。除此之外,混凝土澆筑時間的長短也直接影響混凝土澆筑的質量。施工作業時要做好時間控制,必要時可采用連續作業的方式將工時壓制到一定范圍,在節約時間成本提升作業效率的同時提升澆筑混凝土的整體性和質量。
3.3.3 振搗管理
振搗管理的主要作用是通過再次控制確保混凝土各部分均勻,提高混凝土密實性。合理的振搗技術能讓混凝土更緊實,將混合料中存在的空氣排出,提高其凝固度和強度。此外,振搗技術還具備讓模板充滿混凝土的能力,避免模板中出現混凝土缺失。在混凝土振搗管理過程中應重點關注以下幾點:①振搗適度。適度進行的振搗能有效降低漏振搗和過度振搗發生的概率。施工人員可通過觀察有無下沉變慢和產生氣泡等現象來判定混凝土振搗是否到位。②掌握振搗過度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施工人員在振搗過程中應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隨時觀察混凝土狀態確保振搗速度、頻率適宜。③增強振搗效果[6]。振搗點應均勻散布在混凝土上,避免因上下層融合不完全而產生裂縫和分層。④細節問題處理。振搗持續時間最好不要超過20s,保證模板各邊角部位效果。
3.3.4 混凝土養護管理
后期的養護管理直接影響建筑項目的使用壽命。通常情況下,養護工作應開始于混凝土澆筑完成12h 后[7]。普通混凝土采用表面定期灑水的養護方式即可,在養護低塑性混凝土時應采用噴霧式。不同拌合料配制的混凝土所需養護時間也有所差異,如拌合料為普通硅酸鹽水泥、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的混凝土需要7d 以上的養護期[9]。當混凝土有抗滲要求或加入了緩凝型外加劑的情況下則要養護14d 以上。在實施養護作業時,不僅要定時進行噴霧、灑水,還應在混凝土表面覆蓋濕潤的麻片或草簾,以確保混凝土濕度,避免出現縫隙開裂。值得注意的是,當周邊溫度低于5℃時不可再澆水。
嚴把施工環節審查,避免出現安全隱患是建筑單位提升施工質量的關鍵。首先,施工管理單位要保證進廠材料符合施工要求,避免出現因材料質量造成的安全隱患。混凝土在配置過程中會用到多種原材料,管理方必須嚴格控制材料配比。此外,施工過程還要嚴格遵照設計圖紙和施工規則,確保全程在監控下進行,結束后還應有專業管理人員跟蹤檢查,及時整改發現問題。
管理人員是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的重大保障。只有高水平、高素質的管理人員才有能力對施工過程進行整體把控,從源頭降低質量問題發生的概率確保施工安全,避免財產損失。此外,還要注重施工人員的素質提升,確保負責施工的人員有能力按照施工圖紙和施工要求進行操作,能在提升效率的同時保證施工質量,為施工企業實現經濟、口碑雙豐收。
加強行政管理是提高施工效率的最佳手段和基本保障。筆者認為提升行政管理可采用兩種方式:①明確行政單位的責權劃分。當施工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時能第一時間找到對應部門幫助解決,避免在相互推諉中浪費時間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②提高審批效率。層層審批,重要文件在審批部門積壓是常見的影響施工順利開展的情況。行政管理部門應從自身問題入手,合理優化審批流程,用最高效的審批服務為施工部門留足時間,確保施工如期完成。
南京某項目總體規劃面積:21.44 萬m2(含14 棟多層住宅樓,1 棟綜合樓,1 個人工湖,1 個兒童游樂園)。
4.2.1 成因
在前期10 棟樓混凝土澆筑施工過程中,項目管理人員在6#、7#樓地下室頂板發現了長 15~25cm,寬 3~6mm 的裂縫,可能引發漏水和結構安全。為消除安全隱患,管理人員迅速聯系了監理、施工、設計等部門要求進行實地勘察查找原因。經反復討論分析結果如下:在澆筑開始前,工程部檢查了混凝土的相關數據沒有發現問題說明不是混凝土質量問題。項目所在地地勢平坦無遮擋物,正處于秋季,澆筑完成后保持自然通風沒有對表面進行覆蓋。由于秋季氣候干燥,秋風會加速表面水分蒸發造成混凝土體積收縮強烈。剛剛澆筑后的混凝土由于還沒有完全終凝,強度不足無法抵抗外界的外形應力因此導致混凝土開裂。
4.2.2 解決辦法
在經多部門討論后,決定先預留進漿口和排氣孔,阻斷外界與混凝土裂縫部位接觸。然后利用壓力將較低粘度漿液壓入縫隙內,保證擴散和膠凝固化,進而恢復強度,增強耐久性、抗滲性和整體性。
4.2.3 預防措施
為避免在后續工作中繼續出現混凝土裂縫、有效提升澆筑質量,項目經理帶領技術人員制定了系列預防措施:①對澆筑完畢后的混凝土進行全面覆蓋養護。對澆筑后裸露在外的混凝土表面用潮濕的麻面、草簾或塑料薄膜進行覆蓋,按混凝土材料制定養護天數,使其免受風吹日曬。②特殊氣候環境養護。低濕高溫大風是極易造成混凝土開裂的情況,在這種條件下應特別注意澆水養護,應委派專人負責保證濕度適宜。如澆筑混凝土面積過大,則應參照澆筑進度進行養護。當天氣炎熱時應側重于混凝土表面的抹壓和保濕。③當氣溫過高或風力過大時,應增添遮陽、擋風設施,避免由此造成的水分快速增發。
綜上所述,經濟發展帶動需求提升,只有不斷提高建筑質量和建筑性能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居住需求。建筑項目混凝土施工是影響工程整體質量的關鍵所在。只有深入學習研究建筑項目混凝土施工管理技術,在建筑施工環節嚴格落實混凝土技術要點,才能提升建筑質量和使用壽命,最終幫助建筑企業取得經濟效益,同時收獲社會口碑,實現長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