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媛
(晉能控股煤業集團趙莊煤業有限責任公司,山西 晉城 064602)
在現代社會高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城市工業化和城鎮化速度也越來越快,建筑行業也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獲得了較為可觀的發展成果。大體積混凝土工程開始在建筑工程項目中進行廣泛使用,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質量將會直接影響整個建筑物結構的綜合水平,與此同時,大體積混凝土也被使用在大型設備基礎和關鍵設備的架構上,大體積混凝土自身的綜合性能以及綜合質量將會對設備的運轉水平帶來直接影響。在保障施工進度和施工安全的基礎條件下,需要使用更為現代化和先進化的施工工藝,采取更為有效的管理措施,強化在技術上的創新水平,以幫助建筑物提升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質量,確保建筑行業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目前,建筑工程項目施工中使用到的混凝土最小結構斷面若是超出1m,則可以將其稱之為大體積混凝土,大體積混凝土具備較多的優勢和價值,被廣泛地應用在建筑工程項目施工中,尤其是高層建筑物,可以顯著改善建筑物的施工質量,改善項目建設的施工效率。在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中,顧名思義,其混凝土施工體積較大,在對混凝土進行澆筑時,若是施工人員對溫度的控制不夠合理,在會致使混凝土的內外溫度差過大,溫度會在短時間內出現劇烈的升高,當溫度應力超出定值時,則會導致大體積混凝土出現大量的裂縫,導致混凝土的質量受到影響[1]。除此之外,大體積混凝土具備著較高的整體性要求,在實踐施工中,需要保障施工的連續性,確保整個施工過程的規范性。
在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之前,需要將施工原材料的準備工作做到完善,在對施工原材料進行準備時,需要保障其符合施工圖紙的設計標準和設計要求,從根源上著手,管控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綜合質量。對于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原材料配置來說,在對水泥進行選擇時,需要綜合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盡量選用水熱化較低的水泥,降低水泥在遇水之后所出現的放熱反應,在對骨料進行選擇時,相關技術人員需要對骨料進行全方位的檢查,保障骨料的表面足夠整潔,有效規避弱包裹層、線膨脹系數過低等相關問題。骨料在混凝土施工原材料中的占比數量較大,大概3/4 都是沙子和石子。大多數狀況下,在施工時,為了保障其強度還需要在其中融入一定的添加劑,保障添加劑的參數和規格符合標準,通過添加劑的合理使用,強化混凝土的綜合性能。與此同時,在對大體積混凝土進行制作時,水源的選擇需要足夠清潔,避免在水源中出現有害物質或雜質,配置完善的施工器具,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有序推進。
首先是混凝土的拌和。在對混凝土進行拌和的過程中,可以在工廠中進行集中化的生產,混凝土的拌和時間一般維持在2—3min 的時間,拌和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5min,而在拌合物的坍落度上,則應該依照在澆筑工藝上的標準和要求,依照混凝土的配合比對其進行嚴格的管控。其次是在混凝土的運輸上,在遠距離對混凝土進行運輸的過程中,需要使用到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在轉速上需要保持在2~4r/min,在將物料卸下之前,以常規速度進行二次攪拌,而對于水上的混凝土運輸來說,則可以使用輸送泵,在對混凝土進行運輸的過程中,需要保障混凝土不會出現離析、漏漿、坍落度損失太多等問題。
在將混凝土運輸到施工現場之后,需要在第一時間進行澆筑,若是混凝土失去了其流動性,澆筑過程較為困難,不可以再次在其中加入水進行拌和。在對大體積混凝土進行澆筑的過程中,其入模的溫度需要將其管控在15℃以下,在夏季施工時,需要將其入模的溫度管控在25℃以下,在澆筑低溫或者負溫養護的混凝土結構時,在入模溫度上需要將其管控在10℃以上,在預應力橋梁混凝土的入模溫度管控上,需要將其控制在30℃以下。而對于普通的混凝土結構施工時,在混凝土拌合物的運送上,在運輸到澆筑地點的溫度上,需要將其溫度控制在35℃以下,在夏季時,需要將其溫度控制在30℃以下,并將其最低溫度控制在10℃以下。
在對混凝土進行澆筑的過程中,需要展開分層澆筑,每一層的厚度將其控制在20~30cm。對于承臺混凝土澆筑來說,需要建其中一層澆筑完成之后,隨后再展開上一層的澆筑施工。在對梁體進行混凝土澆筑時,需要在全梁范圍內,通過水平分層展開持續性的澆筑施工。承臺混凝土的結構面積相較于普通結構來說,在澆筑面積上更大,此時可以使用斜向分段、水平分層的澆筑模式展開混凝土的澆筑施工。澆筑的過程中需要保障澆筑的連續性,若是因為外界因素的影響導致施工澆筑無法連續,中間出現了間歇,那么間歇的時間則應該依照外界的溫度、水泥等施工原材料的具體性能,混凝土的水灰比等確定。若是混凝土澆筑的間歇時間超出,則需要將澆筑工作按照澆筑中斷展開處理,與此同時需要在其中預留一定的施工縫,同時對其進行記錄。保障施工縫和結構軸線維持在垂直角度,在施工縫中預留一定的接茬片石,同時需要保障其體積漏出為前一層混凝土的一半。在對施工縫上層混凝土進行澆筑的過程中,前層混凝土的抗壓強度需要維持在1.2MPa以上,同時將本來混凝土表層的水泥砂漿薄膜等清除,或者直接將混凝土松動處理,將其中的雜物等清除干凈。在混凝土的結合面上,原本混凝土的溫度需維持在2℃以上,在其中抹上一層水泥砂漿,水泥砂漿的厚度維持在15mm,同時在其中鋪上一層混凝土,混凝土的厚度維持在30cm,而粗骨料需要比最新澆筑的混凝土少,少10%左右,隨后再展開混凝土的澆筑施工。
運用泵送混凝土展開對應的澆筑施工時,需要先將表面中存在的砂漿清除干凈,同時在混凝土的初凝之前,將其表面進行對應的提漿和壓實等施工處理。在混凝土初凝之后,最終凝結之前,需要展開再一次的壓實和抹平處理,進一步降低混凝土存在的收縮問題。在對混凝土進行澆筑的過程中,混凝土拌合物的測定出來的坍落度和標準不能超過要求,保障其誤差始終維持在合理范圍內。
在對混凝土進行振搗的過程中,需要使用到振搗棒,所有的額混凝土,一旦澆筑施工完成之后,就需要全面振搗嚴實,保障其均勻性和密實性。振搗器需要將其直接插入混凝土中,確保新混凝土和舊混凝土能夠真正的時下融合。在插入式振搗器的活動間距上,需要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管控,間距不可以超出震動半徑的1.5 倍,表面振搗器的移動間距也需要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管控,維持在100mm。在振搗的延續時間上,需要將其維持在20~30s,保障混凝土不會出現沉落等問題,確保其中不會出現大氣泡,避免出現浮漿。在對插入式振搗器進行使用的過程中,需要相關施工人員加以注意,有效規避鋼筋和預埋構件接觸的問題,而對于振搗器無法觸及的地方,可以運用插入振搗來進行對應的輔助施工,保障混凝土振搗得足夠密實,同時振搗之后,表面足夠光滑。
首先是混凝土的養護施工。在混凝土澆筑施工完成之后,需要馬上對混凝土進行覆蓋,馬上展開對應的保濕養護。在夏季施工時,或者是在早秋季節展開施工時,早期可以使用補水養護的養護方法,也就是將表面包裹起來,隨后使用塑料薄膜將其封閉起來,在養護的過程中,可以展開實時注水,在混凝土的養護時間上,需要保障養護時間大于14d。最新澆筑的混凝土在和水或者和地下水接觸的過程中,可以使用臨時防護措施,一直到混凝土的強度達到50%為止,同時時間需要保持在7d。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時間在冬天時,在對混凝土正式進行拆模之前,正處于養護狀態時,需要選用比較具備代表性的混凝土結構部位,展開定時檢測,主要的檢測內容為混凝土的表面溫度和混凝土的外部溫度,在溫度差的設置上,需要保障其符合設計圖紙和施工方案。其次是在混凝土的拆模上,保障拆模的強度達成設計標準和設計要求。若是施工設計未作出明確的標準和要求,則側模的強度在超出2.5MPa 時,則需要在混凝土表面不會因為拆模而受到損害時在展開對應的拆模工作。而在對底膜進行拆除的過程中,其強度標準需要符合鐵路混凝土與砌體工程施工規范,確保其達成標準和規范之后再展開對應的拆模工作,混凝土表面的溫度和內部溫度之間的溫差維持在15℃以下。若是在拆模的過程中發現二者之間的溫度差超過了15℃,此時則應該采取一定的保溫措施。在拆模順序上,需要展開對應的反向進行,不能對混凝土表面帶來損害,同時降低模板破損的問題,在拆模之后的混凝土,其強度標準此時需要達到100%,此時才可以保障混凝土的荷載力。
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過程中,需要建立出科學合理的質量管理體系,通過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管控工程項目的施工質量。除此之外,項目還需要構建對應的施工質量責任體系,依照不同部門,不同崗位,明確大體積施工的施工管理責任。依照工程項目的施工現場管理機制,制定出對應的獎懲機制,進一步改善管理工作人員的崗位積極性,確保他們能夠對工程項目管理規章制度進行精準地落實和執行。在建筑工程項目大體積混凝土工程的施工過程中,相關的質量管理工作人員需要展開相應的旁站管理,對工程項目的施工質量進行動態化的實時監管和檢查,尤其是對于其中的一些隱蔽工程來說,需要進一步強化在質量上的檢驗,確保把好質量這一關口。質量檢驗工作人員需要掌握隱蔽工程質量檢驗的標準和要求,展開對應的旁站記錄,確保工程項目的施工質量能夠被精準記錄。施工質量在多次督促下若是仍然無法達成施工質量標準,則無法展開下道工序的施工建設。
對工程項目的施工圖紙質量進行嚴格的監管,在正式施工之前,需要對施工圖紙進行全方位的整合和研究,嚴格依照工程項目的施工圖紙展開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建設,對施工設計圖紙展開深入分析,確保技術人員完全方面掌握施工圖紙中的重點內容和。其次是需要對工程項目的測量質量進行全方位的管控,對測量數據進行全方位的核查,并展開對應的抽樣檢查,隨后再展開對應的施工測量放線工。再次是需要對施工材料的質量以及施工設備展開嚴格的管控,在正式施工之前,對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原材料進行全方位的檢查,確保施工材料的規范性以及施工設備的完善性,避免在施工過程中不達標準的水泥、砂石骨料等混入原材料中。尤其是混凝土配合比,需要對其嚴格的管控,進一步降低混凝土收縮的問題[2]。同時在其中添加一定的外加劑,確保混凝土配合比維持在合理范圍以內。
在工程項目施工驗收上,主要是為了確保工程項目的質量達成標準,也是對質量進行檢驗的最后一道工序。對工程項目展開全方位的檢查,并確保其達成標準,合格之后,才能夠保證大體積混凝土的綜合質量。在正式展開大體積混凝土的質量驗收之前,需要嚴格的對三檢制度進行執行一是自檢,二是互檢,三是交接檢,確保質量驗收合格之后,才能夠展開后續工序的檢查,以確保其他工序能夠順利推進,保障這個工程項目的施工質量[3]。其次是在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展開竣工驗收時,需要對其中的分部分項工程展開檢驗,如果質量不太標,準則需要馬上返工,若是返工后仍不達標準,則不予驗收。
綜上所述,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是我國建筑施工中的重點環節,因此需要對其施工質量進行嚴格的管控,掌握其中的施工工藝以及施工要點,避免出現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裂縫以及強度不足等現象,確保整個工程項目的施工質量。除此之外,還需要加強對管理工作的重視,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體系,強化施工驗收和施工準備工作,運用更為現代化的管理技術和管理概念,為項目的施工質量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