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齊亮
(中國建筑技術集團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31)
地域文化通常指的是在特定范圍內經長期發展所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傳統文化特色,主要表現為習慣和民俗。地域文化的范圍不同,涉及國家和省市。地域文化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有著密切聯系,受環境影響,地域差異顯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存在較大差異,建筑設計風格自然也不例外。
1.2.1 傳承和保護地域文化
中華文化歷經千百年的歲月沉淀與風霜洗禮,在悠長浩蕩、恢弘燦爛的歷史長河中,默默流淌,輕輕呼吸。中華文化是祖先為華夏兒女留下的無可替代的寶貴精神財富,這些精神財富以古書典籍、詩詞歌賦以及金銀銅器等多種載體形式得以完整保留[1]。當前,我國越來越注重城市的經濟建設、社會人文建設以及精神文明建設。建筑不僅僅能夠為人們提供生產生活場所,也是彰顯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將地域文化融合到建筑設計中,不僅有利于傳承和保護地域文化,也可以幫助城市樹立良好的精神文明形象,推動城市的快速穩定發展。
1.2.2 凸顯地域文化特色
將地域文化融合到建筑設計中可以進一步凸顯地域文化特色,加快城市精神文明建設進程。地域文化與建筑設計的深度融合,可以依托地域文化特色,吸引國內外游客,帶動城市旅游經濟發展,形成特色文化產業體系。這對于優化城市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城市持續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2.3 提高建筑物文化價值
促進地域文化與建筑設計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打造兼具企業文化特色、地域文化特色以及自然文化特色的建筑群落,提高建筑物的藝術內涵與人文價值,豐富城市建筑景觀層次,滿足社會公眾的物質文明需求與精神文明需求,提升居民的幸福生活指數。
諸多因素均影響著我國建筑風格,而自然因素是十分常見且重要的因素。自然因素對建筑風格的影響差異顯著。東北地區冬季氣溫較低,墻體較厚,建筑外觀上會給人一種笨重的視覺感官。內蒙古地區環境變化顯著,人們的住所多為蒙古包。而江南地區的環境濕度較大,建筑風格主要為底層鏤空形式[2]。受自然因素的影響,很多建筑設計師在設計中需要充分依據當地自然因素和特點,選擇不同的設計形式,以此使建筑適應當地環境,彰顯建筑的風格特色。
人文因素主要涵蓋社會因素與文化因素,二者也直接影響了我國建筑設計風格。現代社會人口的流動,形成了社會因素,一座城市之中由不同地區的人組成,且個體需求存在較大差異。社會因素對建筑設計的影響主要展現在文化融合上,文化因素能夠充分體現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部分民族能歌善舞,部分民族的酒文化十分興盛,部分民族以騎馬打獵為主要特點。上述地域文化是我國歷史發展傳承中遺留下的風俗習慣,對不同區域的建筑特色產生了較大影響。
另外,不同地域的民族特點也會影響建筑的特點。如回族信仰伊斯蘭教,清真寺特色的建筑十分常見;黃土高原的窯洞和山西的窯洞等。隨著歷史的發展,諸多人文因素也消失于人們的視線,但是對建筑風格依然有著深遠影響。
目前,科技發展水平顯著提高,我國的開放性明顯增強,很多設計師均選擇到國外學習,受國外的文化及建筑風格的熏陶,設計師創造出部分融入國外文化的建筑作品。現如今我國科學技術得到完善,不同建筑工程施工設備可創造出多種風格各異的建筑物,對建筑設計師的要求也明顯提高[3]。很多城市開始大量興建寫字樓,也有風格各異的居民樓,南北建筑風格的差異和東西建筑風格的融合,成為我國建筑風格豐富多樣的主要原因。
在文化滯差出現以后,設計師需要把地域文化作為建筑設計中重要的影響因素。文化滯差通常被稱為一種心理上的習慣性。在全球化背景下,新興的產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層出不窮,設計師會產生一種危機感。“美學創新”這一詞匯隨之出現,與社會的經濟構架均衡發展。一些人理所應當地認為建筑設計的更新應與經濟發展同步進行,他們的歸屬感應體現在建筑空間中,進而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由此看來,在精神層面上,地域文化在建筑設計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設計師需要弘揚地域文化中的優秀部分,摒棄不適應時代發展的陋俗。
世界上不同區域的不同文化,在不同的方面各有進步和落后之處。中國建筑設計師在汲取其他地區優秀文化的同時,要將其與本地文化融合,設計出更優秀的建筑。同時,一些優秀的建筑隨著文化滯差的出現特色更加鮮明。例如,19 世紀末,在被他國文化入侵之后,拉丁美洲的文化不但沒有被沖擊,反而形成了更加獨特的體系;日本設計師將西方現代建筑引入國內,將其與本土文化結合,創造出影響世界的建筑文化。由于地理位置、地域文化的不同,不同地區的建筑會形成不同的特征。雖然各地文化之間有不同程度的交融,但建筑的地域特征仍不會消失,可能只是被隱藏在更深的層面。
在全球化的影響下,多樣性設計應該被賦予更多的活力源泉。對于文化的多樣性,設計師應該正面面對,而不是刻意地躲避它。在建筑設計中,有三種觀點是存在問題的。第一種觀點是將其他國家的全部建筑設計思想和地域文化作為舶來品全盤接收,而未將其與我國傳統文化有效融合。第二種是未與現代社會發展同步。一些設計師打著“中式旗號”全盤復原中國傳統文化,但一些傳統文化已難以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第三種是將傳統文化東拼西湊。一些設計師只是堆砌現代建筑和傳統建筑的特征,沒有領略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層次內涵,設計出的建筑難以吸引人們的注意。
在進行建筑設計時,為更好的體現地域文化,設計人員不僅要從建筑的外形著手,還要注意從情感上進行文化表達。因此,建筑設計人員先要對建筑所在的地域的特色文化有著較為詳盡的了解,如人們的心理特點、生產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地理環境、經濟發展情況等,這是表現地域文化的切入點。在進行建筑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這些地域文化特點,并且結合當前社會關注度較高的生態環保理念,從中尋找設計靈感,創新設計理念。基于地域文化基礎的建筑設計,就是要在建筑設計中突出民族設計和民間設計兩種理念,強調設計中的地方文化特色,注重設計的內涵,而不是片面強調建筑形式的表達,這樣的設計會賦予建筑以生機與活力,使其具有情感,能夠體現出長久的藝術生命[4]。因此,建筑設計人員要注意研究建筑所在地域的地方文化特點,注重挖掘設計的內涵,使建筑設計帶有濃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我國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各地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這不同程度的影響了各個地方的建筑風格、建筑設計思想等,使得各地的建筑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差異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現代建筑行業的規模和范圍不斷擴大,人們的審美思想也在發生變化,對于建筑設計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具體來說,就是要求在建筑設計中既要具有現代元素,又要體現出一定的地域文化特點。如何處理二者的統一與融合,在建筑設計走向多樣化的同時,更好的吸取地域文化,成為設計人員進行建筑設計的首要要求。以廣州市增城地區的建筑為例,當地的建筑較多的體現為嶺南文化和客家文化兩種風格,這是兩種不同的地域文化,因此設計人員在進行建筑設計時就需要深入研究兩種文化特點,對其進行融合和再創造,從而塑造自己的建筑風格。
建筑設計的主要目標是創設具有獨特性且民族風情濃厚的民居建筑,建設地點是建筑設計師在設計中應全方位考慮的問題。設計初始階段,需正確認識地理因素,地理因素直接影響著建筑物的構造和結構形式。如我國東北地區,冬季溫度較低,如建筑物以白色為主色調,會凸顯建筑冷清孤寂的特征。也正因為東北地區冬季長期處于低溫環境之中,故而建筑設計中需全方位考慮建筑朝向,優化建筑的采光性能。另外,東北地區也處于我國東北平原地區,地勢相對平坦,可建設大面積的高層建筑。建筑物整體形狀可采用四方形,這一形狀也體現出東北地區群眾剛毅和直接的個性,該類建筑風格成為東北地區的城市特點。
如今,文化與技術深度融合是建筑設計中的主要特色。我國現階段的建筑設計中投入使用了大量的先進設備,以往難以實現的建筑形式,如今都變為可能,這為建筑設計師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設計師只要依據房屋基礎標準開展設計工作,則現代技術就能夠將設計圖紙變為現實。設計師要在建筑設計工作中,更好地展現自身的思想理念,融入真情實感,并依據所學專業知識組織設計創作[5]。
此外,在建筑設計中,設計人員也應在設計方案中積極融入當地的文化特色。優秀的建筑設計一方面展現了建筑設計師的思想理念,另一方面也會融入當地的風俗人文,從而使建筑被大眾接受。如云南大理的建筑中,充分體現了大理國白族文化的主要特色。當下大理依然是我國十分重要的文化古城和旅游勝地。設計師在設計大理地區的建筑時,應全方位考量白族的文化特點,建筑外壁采用白灰色。又由于大理處于亞熱帶氣候區,炎熱干燥額時間較長,所以建筑多以木質材料為主,設計人員可結合上述特點組織開展建筑設計,力求在全面展現傳統文化內涵的基礎上,順應現代社會發展的總體趨勢。
建筑設計人員在設計工作中,需全方位考慮建筑物的取材問題,以本地材料為首選,這樣一方面可有效降低工程材料成本,另一方面也可縮短材料運輸至施工現場的時間,縮短工程作業周期。當前,很多建筑均要使用混凝土,建筑同質性較為顯著,盡管該類型材料能夠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但是無法全面傳承我國建筑傳統文化。
在現代設計中,傳統的建筑形式很少出現在大眾視野,但是傳統的建筑形式也是我國歷史發展中十分重要的先進文明成果,設計人員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在建筑設計中融入傳統的建筑文化。如窯洞的整體構造為圓形,設計人員可在設計中將窯洞輪廓打造為現代建筑的形式,與此同時,全面保留原始居住的特征。建筑材料可使用當地的木材,依據當地的地質特點適度添加黃土,合理利用建筑材料,突顯建筑的風格特色。
建筑設計中必須高度重視細節處理,完美的細節控制可全方位提升建筑物的美觀性。細節建設的難度較小,設計人員需要將細節控制作為工作重點。以優秀的細節設計提高建筑物的質量。細節涵蓋的內容較多,主要有房屋邊角或一幅特色鮮明的壁畫。細節設計中也應考慮當地人民的宗教信仰,如印度的佛教建筑,會給人傳遞一種超然、平和的視覺感受。
若想生動體現現代建筑設計的風格,設計人員就需要多下功夫,而結合中國文化則是提升建筑設計水平的有效措施。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多樣性,且不同地區的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能夠為設計師提供靈感,可被利用的人文元素較多。建筑設計師在建筑設計中應當全方位考慮并融合我國優良的文化傳統。如北京的四合院建筑,就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歷史文明成果。古代中國是一個封建帝制國家,宮廷建筑較多,宮廷建筑的風格與四合院的風格較為相似,環環相扣,而四合院建筑也延續和傳承了古代的宮廷文化,該類型建筑形式也成為我國文化傳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總之,現代建筑設計中十分重視中西合璧,現代與古代的完美結合,建筑風格特征也體現了人類文明的發展與演變。我國建筑設計人員在建筑工程設計當中,需要積極吸收和利用優秀的傳統文化,尊重地方民族特色,使用適合當地環境的建筑材料與裝飾設計,進而生動體現建筑的人文特色,促進建筑行業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