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
(青島創智融信數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青島 266000)
當前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存在城市的建設和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制約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也對社會以及經濟造成一定的阻礙,能源問題、環境問題等備受人們關注。為保證建筑的更為優質的發展,在實際的過程中加大環保觀念的滲透,通過綠色建材等的應用,更好的在建筑施工中做到節能減排這一目的,促進資源利用率的提升。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綠色建筑施工還處于初級階段,還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相關的制度和法律不夠完善,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管理水平與評價體系不夠完善,需要各個部門,根據綠色建筑的實際建設情況和需求,不斷優化方案,完善施工管理,促進綠色建筑全周期管理水平的提升。
綠色建筑概念的提出最早要追溯到20 世紀60 年代,而在上個實際末才逐漸得到完善。在人類不斷快速發展過程中,可再生資源消耗非常快,能源也越用越少,因此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提出,是綠色建筑研究的基礎。當前隨著人們對節能減排重視程度的加深,綠色建筑理念和體系也在不斷成熟與完善。綠色建筑在建設過程中,各種新型技術、材料、設計以及施工方式不斷出現,有效降低了建筑施工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和影響,節約了資源和成本。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全壽命周期內應最大限度的節約各種資源,有效的控制好對生態環境的破壞[1]。通常情況下,建筑工程綠色建筑施工主要有3 個特點:①需要最大化的利用各種資源,在施工過程中對于水資源、土地資源以及各種施工材料,能節約的要盡量節約,還需要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使其可以發揮最大的效用。②應體現出建筑的生態效益,在施工過程中,應保護好建筑周邊生態環境,有效的控制污染物的排放。③需要體現出全壽命周期性,為了可以實現預期的目標和效益,在建筑全壽命周期管理工作中,應從規劃設計出發,最終要竣工交付,都要充分考慮到環境、成本、資源等各個方面的因素,加強管理,保證工程各方可以參與到管理中,加強交流溝通,促進建筑工程的合理進行。
在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管理中,應從設計規劃、施工、運營等各個環節進行,在全壽命周期管理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大建筑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等。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應從建筑立項開始考慮建筑在施工過程中,可能造成的能量損耗,對周邊環境造成的影響,并對施工管理不斷優化,促進建筑工程的高效進行,使其符合綠色建筑的施工理念[2]。
在綠色建筑施工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建筑的經濟性、綠色化以及實用性等特點,將各種要求進行統一,保證建筑可以在壽命周期中實現效益最大化,將各種要求不斷平衡,從而發揮最佳的效果。
在綠色建筑工程全壽命管理中,管理人員需要遵守統籌性原則對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各種管控目標進行協調,使其可以實現能源目標、環境目標、經濟目標等。在工程管理過程中,應從整體上進行統籌,利用辯證統一的思想,解決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保證工程的順利進行,促進綠色建筑施工的順利、高效進行。
為了更好的保證綠色工程全壽命周期的管理工作的開展,應從客觀角度出發對工程中存在的不確定因素進行預估,結合綠色建筑施工的實際情況,提出有效的預防和解決對策,使得綠色建筑工程可以順利進行。
綠色建筑全壽命管理工作中,還應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使得建筑可以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在此條件下盡量的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使得人們的居住環境可以更加舒適,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決策階段是綠色建筑施工前的重要階段,對整個綠色建筑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在決策階段需要收集相關方面的信息,對工程的可行性進行論證,對工程的施工方案的可靠性進行預估[3]。在施工過程中還要對施工技術是否成熟、施工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預估,對施工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廢氣、廢水以及廢固等污染物的處理進行合理安排,使其可以符合綠色建筑的施工理念,降低施工成本,有效的進行資源合理利用,為工程順利進行做出科學的決策,保證工程的有效進行。
在綠色建筑設計階段,設計人員應按照相關設計的標準,按照施工的要求和規范,對建筑設計指標進行綜合分析,對建筑的設計說明進行分析,從而對整個綠色設計方案進行綜合評價。在施工設計管理工作中,需要對建筑室內、室外環境,能源利用,材料應用等進行科學的評價。在設計階段還可以利用BIM 技術,對施工設計階段進行管理,通過BIM 技術的三維技術,從光、聲、流體等方面進行分析,構建模型,降低設計人員的工作量,提升設計的準確性,充分考慮能源的損耗以及對環境的破壞,從設計方面進行有效的控制。在綠色建筑施工環節中,包括暖通空調、電氣系統以及建筑的結構等,都影響到綠色建筑的節能與環保。通過BIM 技術的利用可以更好的完成設計目標,協調管理,還可以模擬日照、通風、采光等環境,對建筑的能耗數據、熱工系數進行分析,從而優化設計,促進綠色建筑的合理進行。
3.3.1 環境保護管理
①在施工過程中,應盡量降低對周圍環境的破壞,減少場地干擾,應保護好自然環境,加強對建筑施工現場的管理。在場地進行平整處理、臨時設施建造、永久設施建筑過程中,應注意對環境的保護,對周圍的動植物資源、綠地以及土地資源,要做好保護工作,尤其是當地的一些特色古樹資源,應重點保護[4]。②對于已經遭受到破壞的環境,應做好生態環境的修復。例如在公共建筑項目建筑過程中,對于廣場、道路、湖泊等進行修復,對裸露的坡面、地面等進行恢復,防止造成水土流失,山體滑坡等情況。還要通過植樹造林、加固地基等工作對生態進行修復。③重視對污染的防治工作,在綠色建筑施工現場,施工單位應制定詳細的方案,對施工現場的揚塵、噪聲等污染進行預防和處理,對于這些污染要進行合理防治,需要施工單位,安排管理人員做好管理工作。對于揚塵污染,在施工過程中,應選擇揚塵較少的機械設備,還可以在施工現場,利用灑水車降低揚塵。在對噪聲污染控制過程中,可以在設備中安裝消聲裝置,盡量在白天施工,降低噪聲污染對人們的影響。對于產生的毒害氣體,應合理檢測與排放,從而降低對人員的傷害。
3.3.2 資源節約管理
①要合理進行資源再利用,使得資源利用率可以得到提升,符合綠色建筑的施工理念,對這些副產物,包括廢舊以及建筑垃圾,可以循環利用的要進行重復利用,無法重復利用的要進行合理處理。在我國建筑行業中,很多建筑施工現場都會產生非常多的垃圾和廢棄物,這些廢棄物堆放占用大量的面積,還容易對土壤造成破壞。施工管理人員應采用先進的管理理念,將這些資源合理再利用,在施工過程中可以將這些建筑垃圾、廢棄物作為回填土、筑堤土等,降低回填土的成本。在綠色建筑施工現場,對于舊混凝土可以將其進行加工,使其可以成為再生砂或者碎石,從而得到重復利用,不僅可以降低成本,還可以避免造成環境的污染,有助于提升經濟效益[5]。②重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可以將風能、太陽能等自然資源進行充分利用,施工管理人員應加強與業主的溝通,使其可以積極使用太陽能燈、節能燈,在施工現場設置太陽能電池板,從而白天可以蓄能,在需要的時候可以使用這些能源。風能也是非常重要的自然資源,在風能充足的地區,應合理使用風能,有效降低對環境的污染。
3.3.3 工程量統計
在綠色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需要重視工程量的管理與統計,在綠色建筑工程中,由于施工規模大,施工難度大等特點,業務管理人員應充分利用先進的技術,提升工程量的統計效率和統計的精確程度。施工單位可以利用BIM 技術,對施工過程中的工程量進行識別,完善統計與計量,制作成科學的報表,加強對工程造價的管理,從而有效的控制能源消耗。
3.3.4 加強工程變更管理
在綠色建筑施工中,有很多環節施工難度較大,還容易出現工程變更,因此施工人員需要有針對性的進行施工變更管理。在施工過程中,對于施工變更進行有效的審核,對安全風險、質量風險等因素進行充分考慮,加強施工現場的簽證管理,制定合理的變更方案,對施工過程中,變動加大的因素進行分析,嚴格按照變更條款進行變更管理。
3.3.5 信息集成與造價管控
對于業主而言,在綠色建筑施工管理過程中,應要求管理人員充分利用BIM 技術,對于工程造價進行控制,對綠色建筑施工中的各項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實現各個環節、各個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使得工程的動態和方向可以得到掌握,還可以連接市場端,對綠色施工需要的各種材料的信息進行掌握,有效控制投資成本。在綠色建筑施工過程中,應結合工程的特點選擇BIM技術,實現管理軟件的開發,有效管理施工材料、設備和勞動力,優化成本結構,加強對工程造價的控制。
在竣工階段,綠色建筑施工項目管理過程中,應重視在質量驗收方面,加強對成本的控制。在工程驗收過程中,應對建筑的延性、抗震性,防潮性等方面進行測量,保證工程的質量,使得建筑的結構質量可以達標。應重視對混凝土結構的驗收,防止出現裂縫,降低質量安全隱患。在對造價控制方面,應對工程的預算和結算進行對比,分析其中的偏差以及造成偏差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證造價可以控制在合理范圍。在綠色建筑施工完成后,應對能源節約,環境保護等方面進行評估,保證可以達到預期的效益和目標。
在綠色建筑運營管理過程中,應保證其發揮長期的效益,在此過程中應采用精細化的管理方式,使得多個不同的主體實現聯動,包括業主、物業、運營方等,共同進行綠色建筑的管理,保證在整個生命周期中可以發揮應用的作用和價值,在實際管理工作中,應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識,明確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完善管理制度,在建筑管理過程中,從節能、節水、材料等方面制定科學的管理規定,對垃圾運轉進行有效控制,強化對暖通空調以及照明設備的節能性的記錄,加強對廢棄物的處理,提升資源回收率,體現綠色建筑的價值。
在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評價體系構建過程中,應對綠色建筑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和評價,保證管理體系中工程信息的真實性。在工程評價體系構建過程中,應具備一定的實用性功能以及可操作性,從而對評價對象,對信息資源進行綜合評估,發揮評價結果的真實作用。另外,在工程評價體系中,可以有效反應施工過程中的各種信息,有效維護各方的利益,加強對工程的全面監控。
綠色建筑施工過程中,構建全壽命周期施工管理評價體系,應從技術、資源、管理、經濟以及環境等方面入手,構建多層次的評價體系。在評價體系構建過程中應重視資源指標,對工程的材料利用、設備使用進行細化,保證工程的資源利用率可以符合預期目標。還應重視對工程管理評價體系的構建,分析管理機制、人員水平以及各個部門之間的相互配合,不斷優化管理體系內容,提升管理工作的落實效率。在綠色建筑工程技術應用過程中,應從科學的發展觀出發,不斷細化工程,按照施工要求,結合施工效果,制定規范的管理機制,促進工程的高效開展。
總之,在綠色建筑項目不斷推廣過程中,對于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綠色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應加強對全壽命周期的管理,重視綠色建筑建設管理,遵循管理的基本原則,掌握綠色建筑管理的內容以及要點,重視資源節約以及環境保護,從決策階段、設計階段、施工階段以及運維階段出發,全面進行管理,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工程的質量安全,促進綠色建筑的高質量發展,提升我國建筑行業的整體水平。